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拖延症疾病别名: 拖延疾病概述: 拖延症是指由于一个人缺乏对自我的管理,即从情绪到时间的...
养生
疾病名称: 拖延症
疾病别名: 拖延
疾病概述:
拖延症是指由于一个人缺乏对自我的管理,即从情绪到时间的管理,或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拖延症在严格意义上,并不算是精神疾病。导致拖延症的病因有很多,比如对未知事物的恐惧、个人性格特征、完美主义、害怕失败、混乱无序等等,最重要的还是人们的懒惰。严重的拖延症会给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例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地自我否定、贬低,可能还会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精神心理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做事拖延
主要病因: 个人性格特征、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害怕失败、完美主义
检查项目: 精神检查
重要提醒: 虽然拖延症总是表现在各种小事上,但日积月累,特别影响个人的发展,因此,患者应注重自我管理,必要时进行心理咨询。
临床分类:
实际上,每个人的拖延都有着不同的原因,费拉里博士将拖延症分为鼓励型、逃避型和决心型三种类型。
1、鼓励型
鼓励型的拖延者往往盼着最后几分钟忙碌带来的快感。短时间内完成其他人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项目,往往可以获得更多的赞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鼓励型拖延也是为了自我实现,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人的赞赏。而这种忙碌带来的快感对于鼓励型拖延者来说,往往是一种正强化,会加剧他们的拖延。
2、逃逃型
逃避型拖延者的拖延往往是为了逃避失败。他们回避失败的恐惧,甚至害怕成功。这一类人虽然表面上并不期待有人注意到自己,但实际上他们非常关心别人怎么看自己。正是因为十分在意他人的看法,所以他们希望别人觉得他的努力程度不够而不是他的能力不足。他们往往秉持一种少做不错的心理,甚至会心存侥幸如果自己不做,也会有人去替他完成任务。这一类人往往只有事情逼到头上,才肯动手去做。这也是他们内心深处不够自信,甚至是自卑的表现。
3、决心型
决心型拖延者没法下定决心,以不做决定来回避事情,认为只要不做决定就可以回避对应对事情的拖拉,可是事实上往往并非如此。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于职场白领和大学生群体中多发。
病因-总述:
拖延症主要由于自我调节失败,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通过观察和理性分析,拖延症的病因主要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者共同影响患者。
病因-基本病因:
1、客观因素
(1)情境因素:人们既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大众传播媒介等宏观环境的影响,也受到家庭、学校、单位、社区等微观环境的影响。当今的学生和职场男女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有时候他们会受到周围同学或同事的影响,受到人际环境和网络环境的影响而趋向于短暂性地逃避任务,而在这样的信息大爆炸时代,网络、手机、电视、报纸、音乐等一些娱乐活动使他们轻而易举地从任务中脱离开来,形成拖延症。
(2)任务本身的性质和个体完成的积极性:往往越是深奥难懂、时间限制长、枯燥难耐、对个体价值满足程度低的任务越容易引起拖延。
(3)奖惩大小和奖惩及时程度:趋利避害是人的生物本能,因此如果任务的完成能使个体及时获得认同的反馈,得到相应的奖励,那么个体的行为将更趋向于努力完成这个任务;如果没有完成任务会受到相应的惩罚,那么个体至少会为了避免惩罚而选择在最后期限完成任务。
2、主观因素
(1)性格特征:研究表明性格中的神经质和责任心与拖延相关,其中责任心是最关键的因素。责任意识缺乏,会导致思想行为上的懒散和拖延,那些经常感到忧伤、焦虑、抑郁、脆弱、敏感、细腻,情绪容易波动的人也在拖延症群体中占据很大比重。
(2)思维方式的不同:不同的思维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行为,那些追求完美,畏惧失败和依赖别人评价活着的人在完成任务时更容易拖延。
(3)自我效能感:一般而言,个体对自我会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但是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会低估自己对任务的胜任力,从而产生强烈的畏难情绪,会频频体验到焦虑和无助,进而一再地推迟任务开始的时间。
症状-总述:
拖延症的表现大致可以分两类:一类是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还处在迷迷糊糊的状态中的,做事情缺乏思考,没有目标,每天就是得过且过;一类是意识到了,但是不知道怎么去改变,有目标、甚至有方法但是缺乏行动,或者在行动中总是被其他因素影响,比如决定今天要搞卫生,心中做好了计划,但是刚拿起扫把,看到了角落的书籍,最后一整天就坐在那里翻书去了,不但没有收拾好卫生,反而使整个角落都乱糟糟的。
症状-并发症:
长期、严重的拖延症可并发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障碍。
1、焦虑症
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包括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两种临末相,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焦虑并非实际威胁所引起,其紧张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2、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是精神科自杀率最高的疾病。抑郁症发病率很高,几乎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个抑郁症患者,因此它被称为精神病学中的感冒。抑郁症目前已成为全球疾病中给人类造成严重负担的第二位重要疾病。
就医-门诊指征:
1、长期出现做事拖延的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
2、伴有焦虑或抑郁。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一般首诊科室为精神心理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7、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进行就诊最好。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哪些症状?症状出现多久了?是否越来越严重?
2、您平时工作压力大吗?
3、你睡眠怎么样?
4、您有其他疾病吗?
5、您平时会定期锻炼吗?
6、您使用过什么药物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出现拖延症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的情况严重吗?
5、您建议怎么治疗?
6、做这个治疗贵吗?我将尝试多少个疗程?
7、以后还会复发吗?
8、我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长期做事拖延的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由于拖延症并不算精神疾病,一般无需过多检查,若出现忧郁、焦虑等症状,医生询问病史后,会进行精神检查。
检查-其他检查:
精神检查:如使用抑郁症测量表、焦虑症测量表等了解患者是否有精神障碍,评估病情,有助于制定下一步的治疗计划。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可根据典型的病史(长期的拖延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做事拖拉,总会找无数的借口,即使已经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依旧做事拖延,并结合心理调查问卷等辅助检查进行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拖延症会对个体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和困扰,战胜拖延症不仅利于心理健康,也能使拖延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和谐生活环境的营造。拖延症通过拖延这种行为方式表现出来,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从日常生活入手,结合心理学专业方法使个体摆脱拖延。
治疗-药物治疗:
一般无需药物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拖延症在有效的管理下,一般预后良好,但有可能复发。
预后-危害性:
1、患者长期拖延,可能影响工作,造成严重后果。
2、严重拖延症患者可发生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危害身心健康。
预后-治愈性:
多数患者可以在合理的治疗后大大改善拖延的症状。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日常-总述:
拖延症患者可以通过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来摆脱拖延的困扰,避免因拖延产生不良后果。
日常-生活管理:
1、锻炼身体,保证充足的睡眠
生理是心理的基础,锻炼身体可以增强体质,使有机体健康运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可以使身体进行良好的新陈代谢,使拖延者容易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避免分心导致的拖延。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积极向上、乐观进取、拒绝悲观失望是顺利完成任务的前提。
2、确立目标,分化任务
人是有自觉能动性的高级生物,做事情有目的性,确立目标、明确最后期限可以激励自己不断行动,但是对拖延症患者而言,任务本身就是目标,却缺乏有效的机制约束其拖延行为,因此需要加强时间管理,分化任务,使任务看上去更简单更直接更具有可行性。对个人事务进行优先等级排列,借鉴番茄工作法将有效提高拖延者的工作效率,即集中25min时间工作,休息5min,继续工作25min.休息5min,连续“种4个番茄”后可以休息15~20min,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作为奖励。严格时间限制,使拖延者一步步完成任务,生活方面则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建立奖惩制度
进行强化奖惩制度作为一种外在的监督体制对克服拖延具有重要的意义,个体可以设置在完成任务后,及时得到与任务大小、难易程度相匹配的自我奖励来激励自己。没有完成任务则实施相应的惩罚进行惩罚自己。例如可以请朋友监督,如果没有按时完成任务则请他吃饭或者买东西送给他,通过这样一些实际行动和附属驱动力来日常管理自己,尽量克服拖延症。
4、加强限制,减少选择
在日常工作和学习的时候应尽量保证环境的干净、简单,使视觉不容易被其它事物吸引。因为分心往往是拖延的第一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保持网络的断开,手机的远离,尽量寻找其他人都很认真工作的氛围,督促自己不可懈怠。
饮食调理:
本病对饮食一般无特殊要求,合理膳食即可。
饮食建议:
1、定时用餐,不要挑食,注意营养搭配。
2、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补充各种维生素。
饮食禁忌:
1、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2、过量饮酒有害健康,不要多喝,最好戒酒。
预防措施:
本病可通过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1、制定计划
造成拖延症的很大原因就是没有时间观念,所以为了预防拖延症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时间表,告诉自己这项任务要在自己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2、决心
一旦决定做某件事,就一定要下定决心,不要拖拖拉拉,以免长时间这样下去演变成拖延症。
3、集中注意力
集中注意力在你自己所导向的地方,假如你把所有的注意力聚焦在一个方向上,你就会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进步。假如你将注意力分散在不同的事情上,那么分到每件事上的精力就会被分散和减弱,这样你什么事也完成不了,从而慢慢的可能就会养成拖拉做事的情况,从而演变成拖延症。
4、高度的行动力
一旦你已经决定了想要做的事,一旦你决定了你想要专注于做这件事,那么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采取行动。要养成这样的良好的做事习惯,即刻行动最后才不会变成拖延症。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