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外阴毛囊炎疾病别名: 阴部毛囊炎、阴毛囊炎疾病概述: 外阴毛囊炎又称阴部毛囊炎、阴毛囊炎...
养生
疾病名称: 外阴毛囊炎
疾病别名: 阴部毛囊炎、阴毛囊炎
疾病概述:
外阴毛囊炎又称阴部毛囊炎、阴毛囊炎,是指外阴部位发生的毛囊炎症性疾病,女性较男性多见,主要是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常见临床表现为毛囊周围的红色丘疹、脓疱等。通常以局部治疗为主,大多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外阴
常见症状: 丘疹、脓疱、瘙痒、疼痛
主要病因: 主要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感染引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涂片镜检、病原菌培养、血常规、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外阴毛囊炎若治疗不彻底,或治愈后不良因素持续存在,可能会导致疾病复发。
临床分类:
根据炎症炎症累及毛囊情况分类:
1、浅表性毛囊炎
病变累及部分毛囊。
2、深层毛囊炎
病变累及整个毛囊,病情一般更为严重。
流行病学-传染性:
目前尚无确切证据表明外阴毛囊炎具有明显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外阴毛囊炎是外阴部常见的一种皮肤疾病,男女均可发生,女性相对男性更易患病。
病因-总述:
外阴毛囊炎主要是因各种细菌感染引起。毛囊受损、皮肤不良刺激等情况可使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导致细菌容易侵入皮肤,出现毛囊炎性病变。
病因-基本病因:
引起外阴毛囊炎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还包括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
病因-危险因素:
以下因素可增加外阴毛囊炎的发病风险:
1、外阴部卫生情况较差,长期存在汗液、尿液、阴道分泌物等不良物质刺激。
2、外阴部存在皮肤损伤。
3、久坐。
4、穿不透气内裤。
5、身体免疫力低下。
6、患有外阴或阴道炎症病变。
症状-总述:
本病常见临床表现为以毛囊为中心的红色丘疹或脓疱疹,有时脓疱可破裂出血。患者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或疼痛,但也可能无任何自觉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初期为毛囊部位的红色小丘疹,可呈小米粒大小,之后逐渐增大,并演变为顶端化脓的丘疹性脓疱,周围有红晕,中间常有阴毛贯穿。脓疱破裂后可有少量分泌物。部分患者病情较重,脓疱还可继续发展引起疖肿。
症状-并发症:
外阴毛囊炎一般不会引起并发症,但若局部皮损严重,且治疗不及时,可能会继发全身感染。
就医-门诊指征:
1、外阴部毛囊处出现丘疹、脓疱等皮损;
2、皮损不断变大、增多;
3、伴瘙痒、疼痛等不适;
4、出现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外阴毛囊处出现丘疹、脓疱及瘙痒、疼痛等不适,且症状持续存在不缓解时,可及时去皮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外阴部位进行检查,注意着易穿脱衣物,便于医生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曾使用某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皮损是何时出现的?
2、近期皮损有增多或变大吗?
3、您还存在瘙痒或疼痛等不适?
4、发病前皮肤是否存在破损?
5、您以前有过相似症状吗?
6、做过相关检查吗?结果如何?
7、是否曾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什么药?效果如何?
8、您是否还患有其他疾病?有进行相关治疗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患病?
2、病情严重吗?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我需要如何进行治疗?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有什么风险吗?
6、若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若手术治疗,术后需如何护理?
8、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9、我回家后怎么护理?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外阴毛囊部位出现丘疹、脓疱、瘙痒、疼痛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进行诊治。医生常首先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皮肤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进行涂片镜检、病原菌培养、血常规、病理学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首先会观察皮损的部位及形态、颜色、大小、数目、分布特点等情况,之后会检查皮损的质地,有无触痛等。对疾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涂片镜检
医生会取部分脓液制成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判断有无感染及感染的病原菌种类。
2、病原体培养
医生会取部分脓液或刮取部分皮损组织进行培养,通过观察生成的菌落来判断感染的病原菌类型。此检查对治疗药物的选择也有一定指导作用。
3、血常规
通常无此项检查,但若患者病情严重,出现继发感染,可能需进行此项检查来评估感染情况。
检查-病理检查:
皮损不典型,难以诊断时,医生可能会在皮损处取部分皮肤组织制成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以了解病变性质。对明确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有重要意义。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个人卫生及日常生活习惯等情况,结合外阴部皮肤丘疹、脓疱等临床表现,再结合各项辅助检查结果,通常不难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部分患者毛囊炎病情较轻,无需特殊治疗,可逐渐自行消退;若外阴毛囊炎反复发作或长期存在,甚至病情不断加重,则需及时进行治疗。通常以局部药物治疗为主,同时还需注意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
治疗-药物治疗:
1、局部药物
(1)早期可使用0.02%高锰酸钾温水坐浴,每天2次。
(2)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局部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磺胺软膏等外用抗菌药。
2、系统用药
若病情严重,或者出现严重全身感染情况,可适当系统应用抗生素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高锰酸钾、莫匹罗星软膏、磺胺软膏、碘酊
治疗-手术治疗:
若脓肿较大,或形成疖肿,可根据情况进行切开引流,以排出脓液,同时外用抗菌药物或2%碘酊,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过积极的治疗后,多数患者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一般预后良好。
预后-危害性:
1、毛囊炎可能会引起外阴部瘙痒或疼痛等不适,影响日常生活。
2、部分患者毛囊炎症较重,引起较大脓疱,有时还可能出现继发全身感染,影响机体健康。
预后-自愈性:
部分轻症患者可能会自行痊愈。
预后-治愈性:
多数患者经合理、规范的治疗可以获得治愈。
预后-治愈率:
目前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预后-复发性:
部分患者由于治疗不彻底或后期护理不当,可能会导致疾病复发。
日常-总述:
日常注意外阴部卫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规律作息,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治疗,避免不良因素,对促进皮损恢复可起到积极作用。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征
部分患者因疾病发生在外阴部位,可能会产生羞耻感,同时因疾病可能会引起局部瘙痒、疼痛等不适,影响工作、生活和学习,易使患者出现焦虑、烦躁、不安等情绪。
2、护理措施
(1)患者可学习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措施,了解本病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使自身树立治疗信心,消除不良情绪。
(2)家属可多安慰鼓励患者,帮助患者平复心情,并使其正确面对疾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学习药物的正确用法,不擅自停药或调整药物剂量,以防影响治疗效果。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外阴部皮肤卫生,避免搔抓皮肤或挤压脓疱,以防引起感染。
2、勤洗澡,勤换洗内裤。
3、注意皮肤保护,防止皮损被反复挤压或摩擦。
4、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5、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使用温度适宜的清水洗浴,避免使用刺激性沐浴产品,以防加重不适。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如有皮损加重,瘙痒、疼痛不适加剧等情况时,及时就医诊治。
日常-术后护理:
1、遵医嘱定期换药,以防发生切口感染。
2、注意观察切口情况,如有局部红肿、化脓、疼痛等情况发生,立刻告知医生,以便能及时接受相关进行相关处理。
饮食调理:
合理饮食,保证机体营养物质的摄入,同时注意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影响皮损恢复、加重不适。
饮食建议:
1、给予规律、清淡、易消化饮食。
2、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肉食、蛋类等,以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摄入充足。
饮食禁忌:
1、忌食油腻、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2、禁烟酒。
预防措施:
保持个人卫生,避免皮肤损伤,减少不良刺激等,对预防毛囊炎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避免使用不良皮肤产品。
2、注意局部皮肤保护,防止皮肤破损引起病原菌感染。
3、穿棉质、透气内裤,避免过于紧绷、不透气衣物。
4、避免久坐。
5、积极治疗外阴炎及阴道炎等疾病。
6、规律作息,适当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