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腕关节结核疾病英文名称: wrist joint tuberculosis疾病概述: 腕...
养生
疾病名称: 腕关节结核
疾病英文名称: wrist joint tuberculosis
疾病概述:
腕关节结核(wrist joint tuberculosis)是因结核杆菌侵入腕关节而形成的化脓性、破坏性改变。本病较常见,在上肢三大关节结核中占第二位,病人多为青壮年。其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腕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常通过抗结核药物治疗控制感染,还可通过手术治疗清除病灶、改善关节功能及纠正畸形。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骨科、感染性疾病科
发病部位: 腕部
常见症状: 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主要病因: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腕关节
检查项目: 血液检查、结核菌素试验、涂片镜检、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免影响患者正常腕关节功能。
临床分类:
根据病理分型可分为单纯滑膜结核、单纯性骨结核和全关节结核,其中以全关节结核最为常见,单纯性骨结核较单纯滑膜结核常见。
流行病学-传染性:
骨结核患者多数继发于肺结核,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可将疾病传染给他人,通常骨结核等肺外结核患者不容易引起传播。
流行病学-发病率:
腕关节结核较常见,在上肢三大关节结核中发病居第二位。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青壮年,儿童较少见。
病因-总述:
腕关节结核主要的病因是结核杆菌感染。其感染途径主要是由身体其他部位的活动性结核病灶中的结核杆菌(约95%继发于肺部病变),通过淋巴结进入血液,再扩散到全身。由于腕关节的活动量大,当体质下降、营养不良、慢性劳损或积累性损伤时,促使结核病变的形成。
病因-危险因素:
当患者有以下情况时可增加患病风险或加重病情:
1、身体过度劳累;
2、营养不良;
3、免疫力低下;
4、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
5、腕关节有慢性劳损。
症状-总述:
本病起病缓慢,临床上常表现为受累关节局部疼痛及关节周围组织肿胀,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关节功能障碍及脓肿或窦道。晚期患者可出现畸形。
症状-典型症状:
1、疼痛和压痛
初起时疼痛轻微,随着病变发展,疼痛逐渐加重,当病变由单纯滑膜或骨结核发展为全关节结核时,疼痛就很明显。单纯骨型结核压痛仅限于骨病灶的所在部位,滑膜结核和全关节结核则全关节周围都有压痛。
2、肿胀
由于腕关节周围软组织很少,肿胀容易被发现,在背侧更是如此。手指因活动减少,静脉回流受阻,常有轻度浮肿。
3、功能障碍
单纯骨结核的功能障碍轻,全关节结核则比较明显。如下尺桡关节被累及则前臂旋转功能受限。腕关节破坏严重者,因手指长期不敢活动,手指僵硬,如伸屈指肌腱被破坏,或发生粘连,则手指功能明显受限。
4、脓肿或窦道
脓肿常位于腕背侧或掌侧,可触及波动。脓肿破溃后形成窦道,最初窦道是一个,发生混合感染后窦道可变为多个,窦道闭合形成瘢痕。
5、畸形
常见前臂旋前、腕下垂和手向尺偏或桡偏斜畸形。
症状-并发症:
有时合并腕部腱鞘结核。
就医-门诊指征:
1、有结核病史患者,再发结核症状;
2、如果与结核患者有密切接触史,出现低热、乏力、盗汗等症状;
3、腕部出现局部疼痛和肿胀,甚至有窦道形成,脓液流出;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出现上述症状,可前往骨科或感染性疾病科就诊,已确诊结核的患者,可至结核病防治中心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接触过结核病人么?你以前得过结核么?
4、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
5、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
6、有哪个姿势会加重疼痛么?
7、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8、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9、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肘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根据患者一般情况,医生会选择性地让患者进行血液检查、结核菌素试验、涂片镜检、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病理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及判断累及范围。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本检查可用于辅助诊断。血液白细胞计数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血沉在疾病活动期时加速。
2、结核菌素试验
可测定机体对结核菌的免疫力。阳性反应提示有过结核菌感染,或已建立免疫力;强阳性反应提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灶。
3、涂片镜检
取干酪样坏死物直接涂片,查找结核杆菌,对于本病的确诊有较大意义。
检查-病理检查:
腕关节镜检查下取滑膜做活组织检查,有助于诊断腕关节滑膜结核。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早期病例只有骨质疏松与软组织肿胀。发展至全关节结核时,有腕骨间间隙与桡腕关节间隙进行性狭窄,以及边缘性骨腐蚀。骨破坏的位置以桡骨、头状骨与钩骨最为多见。后期病例的关节结构完全破坏,发生腕骨间骨性融合者并不少见,但很少见到桡腕关节发生骨性融合。
2、CT检查
早期可看到边缘性骨破坏,并可发现死骨。
3、MRI检查
可早期发现关节内积液以及骨内炎性浸润异常信号。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病史,特别是有肺结核病史,结合相应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一般可以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注意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月骨坏死、Brodie骨脓肿等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类风湿性关节炎
腕关节是风湿性关节炎的好发部位。患者常为40岁左右的妇女,多为双侧性,常与其他关节病变同时存在。单发的不易与滑膜结核鉴别,确诊须靠活检和细菌学检查。
2、月骨坏死
多见于青壮年男性,患者常为体力劳动者。主诉腕关节慢性肿痛,多有外伤史。X线片初期可见月骨相对致密,晚期月骨变扁,边缘不整齐。患者血沉不快,其他腕骨正常。
3、Brodie骨脓肿
桡骨下端偶可见到Brodie骨脓肿。X线片可见到桡骨下端有局限性溶骨性破坏,一般无死骨,骨壁稍硬化。常不易与中心型骨结核相鉴别,须靠手术探查,细菌培养和病理检查。
4、腱鞘结核
受累腱鞘呈葫芦形肿胀,手指功能受限。鉴别要点是X线片阴性,肿胀与压痛只限手腕或手掌的一侧。
5、腕部肿瘤
桡骨下端是原发骨肿瘤的好发部位,巨细胞瘤、网织细胞 肉瘤都能见到。肿瘤较小时需与中心型结核的骨空洞相鉴别,前者系溶骨性破坏,后者空洞壁有反应性致密。
治疗-治疗原则:
对于没有明显死骨的单纯骨结核、滑膜结核或不适合手术治疗的老弱者,都可采用非手术疗法。非手术疗法无效时,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用短石膏托将腕关节固定于背伸30°位,使腕关节在功能位强直。
治疗-药物治疗:
有效的药物治疗是杀灭结核杆菌、治愈骨结核的根本措施。可全身用药,也可关节内注射用药。
1、用药原则
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2、常用药物
目前常用的一线抗结核药物为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乙胺丁醇。主张联合用药,异烟肼与利福平为首选药物。在原发耐药率较低的地区,强化期可三药联用;在原发耐药率较高的地区,强化期应四药联用。
3、注意事项
抗结核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肝损害、神经毒性、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肾损害等,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并同时服用保肝等药物。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儿童需慎用乙胺丁醇及链霉素。
治疗-相关药品: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乙胺丁醇
治疗-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无效者或有明显死骨者,可采用腕背侧纵行的S形切口行滑膜切除术和病灶清除术。
2、晚期全关节结核腕骨破坏严重者,可行远排或近排腕骨乃至全腕关节切除术。
3、如病变已稳定,关节发生骨性或纤维性强直,但有明显的垂腕畸形,或前臂有明显的旋转受限,可作桡骨下端截骨术,纠正垂腕畸形。为了恢复前臂的旋转功能,可切除尺骨小头。
4、以上手术后均须用石膏托将腕关节固定3~4周,以后去托进行功能锻炼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腕关节结核的预后与患者的病情、是否持续用药等因素有关。若接受及时且正规的治疗,可控制病情,改善腕关节功能。
预后-危害性:
由于腕关节结构复杂,腕骨众多,结核治疗期需固定腕关节,因此常导致关节纤维性或骨性强直而影响腕关节功能,从而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经正规治疗,可控制结核杆菌的感染,同时也改善关节功能及纠正畸形。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数据统计。
日常-总述:
腕关节结核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去配合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注意生活护理、监测身体功能情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及药物不良反应。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早期患者对疾病不认识,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后期由于病情长、恢复慢,可产生急躁或悲观厌世的情绪。
2、护理措施
患者应主动去学习了解疾病相关信息,减少对疾病的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家属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医护人员应耐心解释病情及预后,解除顾虑,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支持。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使用抗结核药。常用药物为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对氨基水杨酸钠等。
2、注意观察药物的毒副作用及用药效果,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3、用药期间应特别注意观察有无听神经、视神经损害的症状,如出现耳鸣、听力减退、视力改变等,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适当制动患肢,以缓解疼痛,防止感染蔓延扩散,防止病理性脱位或骨折。
2、固定期间可适当活动手指,促进患肢手部血液循环。
3、结核患者长期低热、盗汗,应加强皮肤护理,及时擦身、更衣、按摩受压部位。保持居住环境整洁、安静、舒适、空气流通、阳光充足。
4、如有糖尿病等,应遵医嘱积极治疗。
日常-复诊须知:
应遵医嘱进行复诊,评估药物疗效。
饮食调理:
结核病者长期盗汗,常有营养不良,患者应多饮水,并予以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提高抵抗力。
饮食建议:
1、选择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类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瘦肉、豆制品、新鲜蔬菜及水果。
2、同时注意饮食的多样化及色、香、味、形等,以增进食欲。
饮食禁忌:
肝功能及胃肠消化机能差的患者,可适当地限制摄如脂肪量,以减轻胃肠及肝脏的负担。
预防措施:
本病预防的关键在于对结核的防治和腕关节的保护。
1、依照国家儿童免疫规划,新生儿在出生时接种卡介苗。
2、饮食注重营养平衡,经常运动健身,增强机体抵抗力。
3、平时勤洗手、多通风,咳嗽喷嚏掩口鼻、不随地吐痰等。
4、如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以及咯血或痰中带血的症状,应及时到结核病防治机构(包括传染病医院、结核病防治机构和结核病定点医院)就诊。
5、积极治疗糖尿病等疾病,增强体质。
6、避免过度使用腕关节,使用腕关节后予以足够的休息,避免造成损伤。
相关疫苗:
1、卡介苗是以减毒的活性牛型结核杆菌为菌株的疫苗,可用于预防结核菌感染。
2、在上臂三角肌外侧皮内注射,一般在出生24小时后接种即可。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