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胃内异物疾病英文名称: foreign body in stomach疾病别名: 吞咽异...
养生
疾病名称: 胃内异物
疾病英文名称: foreign body in stomach
疾病别名: 吞咽异物、胃石症
疾病概述:
胃内异物(foreign body in stomach)是指经上消化道直接进入并在胃内潴留或进入后在胃内凝集成团块,而形成的各种不能被消化的物体。根据异物的来源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异物。外源性异物多是由于不能被消化的异物经过有意或无意吞服滞留在胃内,多见于儿童。内源性异物多是由于柿子、山楂等不易消化排出的异物在体内沉积所致,又称胃石症。临床表现以上腹部不适、腹胀、恶心、呕吐、腹痛、口臭等消化道症状为主,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胃肠道穿孔、消化道出血等表现。患者应及时就诊,尽快取出异物。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发病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小儿科、消化内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腹部、胃
常见症状: 上腹部不适、腹胀、恶心、呕吐、腹痛、口臭
主要病因: 有意或无意吞服、吞食的毛发或柿子等难以消化的食品或食物残渣在胃内沉积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X线检查、X线钡餐检查、B超检查、胃镜检查
重要提醒: 胃内异物可能会导致胃肠道穿孔、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患者应及时就医,尽快取出异物。
临床分类:
1、外源性异物
又称吞咽异物,是指因误咽或有意吞咽不能消化的物质,以原形存留于胃内。
(1)根据原因可进一步分无意吞服、有意吞服、医源性因素三类。
(2)根据异物的形状和性质可进一步分类。
①圆形异物:如金属硬币、截止、瓶盖、棋子等。
②长条状异物:如筷子、钥匙、电视天线、牙刷、笔套等。
③不规则异物:如义齿、鱼骨、鸡或鸭骨等。
④尖锐异物:如铁丝、缝针、刀片、鱼刺、玻璃等。此类异物常常滞留或嵌顿在消化道狭窄处,并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或穿孔。
2、内源性异物
又称胃石症,是指某些食物或药物或吞入毛发在胃内凝结成不能消化的固体。根据胃石的成分可进一步分为植物性胃石、毛发性胃石、混合性胃石及其他四类。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大数据资料。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多见于儿童。
2、可见于罪犯、吸毒者为逃避法律制裁而故意将异物吞服。
3、可见于精神异常、情绪不稳定及自杀者。
病因-总述:
外源性胃内异物主要是由于儿童或精神障碍者无意或有意吞服所致,也可见于医源性物品的意外遗漏。内源性胃内异物多是由于不易消化的食物在胃内沉积形成胃石所致,如柿子、黑枣、毛发、某些药物等。
病因-基本病因:
1、外源性异物
(1)无意吞服:多见于儿童将各种喜好玩具、硬币、钥匙等物品放入口中无意吞服,成人义齿也有可能无意吞服入胃内。进餐时可能将果核、鱼刺、鸡鸭骨等无意中吞入消化道。
(2)有意吞服:常见于罪犯、吸毒者为逃避法律制裁而故意将异物吞服,此类异物多为尖锐异物,如玻璃、刀片、金属等。也可见于精神异常、情绪不稳定及自杀者。
(3)医源性因素:可见于上消化道手术遗留在胃内,如残留缝线、吻合钉、引流管等手术器械;上消化道病变支架置入后因各种原因支架脱落;口腔科治疗操作中器械掉入口腔误吞,偶见吸痰管误插入食管后吞入胃内。
2、内源性异物
(1)植物性胃石:主要由各种未消化的植物成分(纤维素、木质素、鞣酸、果胶)等组成,其中胃柿石最为常见。此外可形成结石的植物还有山楂、柑橘、柠檬、海带、无花果、果核、苹果皮、枣皮等。植物性胃石因结块成分不同,可呈黄色、棕色、褐色或绿色,常为原形、椭圆形的单个或多个游离团块。
(2)毛发性胃石:多见于女性或儿童,常有异食癖病史,吞食的毛发在胃内黏附于胃壁不易排除,相互缠绕形成发球,以发球为核心和食物残渣、胃液沉积物等混合形成毛发结石。
(3)混合性胃石:多由药物、胶状物和食物团块组成,常见的药物如硫糖铝、抗酸剂、中药残渣和药丸等在大量服用时,易于黏结在一起形成胃石。
病因-危险因素:
胃大部切除术后、糖尿病、胃麻痹或肌强直性营养不良等患者的胃和消化道功能受损时,易发生胃石。
症状-总述:
胃内异物的典型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腹胀、恶心、呕吐、腹痛、口臭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胃肠道穿孔、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症状-典型症状:
1、急性表现
(1)体积大、形状不规则或一次吞下大量异物,在胃内潴留,吞下后可在较短时间内即发生上腹部隐痛、钝痛、坠胀感、恶心、胀满等症状。
(2)部分胃柿石患者大量进食柿子后较短时间即发生恶心、呕吐、上腹部胀满不适症状,呕吐物中可见碎柿块。
2、慢性表现
异物在胃内停留较长时间,患者有上腹部隐痛、嗳气、食欲缺乏、慢性贫血及消瘦、乏力、呕吐等症状,呕吐物可为咖啡色或血性,一般量少。
症状-并发症:
1、消化道出血
异物可直接损伤胃黏膜,造成局部黏膜糜烂、溃疡、出血,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黑便等症状。
2、胃肠道穿孔
较长或尖锐的异物可刺入胃壁内引起胃肠道穿孔,出现腹肌紧张、板状腹、压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表现。
3、消化道梗阻
(1)尖锐的异物常在食管狭窄处,尤其是食管第一狭窄处嵌顿,引起咽喉部和胸骨后疼痛,在吞咽时加重,以致患者常常不敢吞咽。
(2)异物较大不能通过幽门时,可能阻塞于幽门,引起上腹部疼痛、腹胀、呕吐等幽门梗阻症状。
(3)部分圆钝、体积偏小的异物可排出胃外进入肠道,在肠道内引起肠梗阻。
4、中毒症状
有毒重金属异物可引起中毒症状。
就医-急诊指征:
若出现突发剧烈腹痛、持续而加剧,先出现于上腹,继之延及全腹,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胃肠道穿孔表现,须急诊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有明确的异物吞服史。
2、患者出现上腹部不适、腹胀、恶心、呕吐、腹痛、口臭等消化道症状。
3、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或体征。
以上情况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有明确的异物吞服史,病情平稳者,需就诊于消化内科。
3、不到18岁的患者,必要时就诊于儿科辅助治疗。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腹部进行体格检查,着宽松易于暴露腹部的衣物,方便检查。
3、若考虑进行胃镜检查,注意检查前禁食6~8小时。
4、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您孩子最近有不小心吞食异物吗?
2、您/您孩子都有哪些症状?
3、您/您孩子这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持续多久了?
4、您孩子平时能接触到一些较小的玩具或食物吗?
5、您/您孩子最近大便有血吗?
6、您/您孩子最近有过剧烈的腹痛吗?
7、您/您孩子之前有什么疾病吗?
8、您/您孩子在本次就诊之前是否进行过相关检查和治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异物可以取出吗?如何取出?
2、取异物的过程会不会很痛?会造成其他损伤吗?
3、本病会有什么后遗症吗或?有严重影响吗?
4、需要服用什么药物吗?
5、治疗期间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6、大概多久可以痊愈,还需要复诊吗?
7、今后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吞服异物或进食柿子后出现上腹部不适、腹胀、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就诊时,医生首先会询问病史,并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之后可能会建议做血常规、X线检查、X线钡餐造影、B超检查、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重点检查患者腹部,患者可能会有上腹部压痛,异物较大时可触及移动性肿物,并发腹膜炎时可能会有腹肌紧张、板状腹、反跳痛。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患者可能会有轻度贫血。
2、大便隐血试验
部分患者可能会有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检查-其他检查:
胃镜检查是确诊胃内异物的重要手段,可以直接观察胃内异物的形态、性状、还可了解有无合并消化道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可在胃镜下行异物取出术,必要时可钳取结块成分或胃组织进行分析。
1、胃镜下可直接观察到异物的全貌,同时对于小的异物如硬币等可直接取出。
2、胃镜下胃石常位于胃底或胃体部,呈深褐色、绿色或黑色的块状物,可移动,毛发结石还可看到胃石上的残留毛发。有时较小的胃石由于胃内浑浊的黏液覆盖,可能漏诊,需要将胃黏液抽吸干净后更易观察到胃石。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是诊断胃内异物的重要手段。
(1)颈部、胸部、腹部平片可协助判断金属异物及不透光异物大小、形状、位置。
(2)腹部平片可以发现密度增高的胃石影。
2、X线钡餐检查
主要用于透光的异物及胃石症的诊断。
(1)对透光异物行钡餐造影,可见胃腔内原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充盈缺损,且可随体位变动改变位置。当钡剂排空后,充盈缺损表面仍附有钡剂残留。
(2)胃石症可见钡剂在胃内产生分流现象,即可见游离性、团块状、圆形或椭圆形充盈缺损,而胃黏膜光滑完整。当钡剂排空后,仍可见团块影上有条索状、网状钡剂黏附,团块有移动性,与胃壁分界清晰。
3、B超检查
对胃石症诊断有一定帮助,嘱患者饮水500~1000ml,坐位或半卧位检查,可见胃内有界限清晰的强回声团块影像,浮于水上层,并可随体位变化或胃的蠕动而改变位置。
诊断-诊断原则:
X线和胃镜检查是诊断胃内异物的主要手段,根据异物吞服史和典型的症状表现,可初步诊断,仍需进一步做X线检查、X线钡餐检查、B超检查、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排除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
诊断-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1)外源性异物患者有吞服异物史。异物对人体的影响取决于异物的性质、形态、大小等,小而光滑的异物可无症状,也可有上腹不适、饱胀、隐痛、恶心、呕吐和口臭等;锐利的异物可损伤消化道黏膜,引起出血、穿孔,出现腹膜炎症状及体征;大异物可并发幽门梗阻;有毒重金属异物可引起中毒。
(2)胃石患者多有上腹痛、饱胀、嗳气、出血、穿孔等溃疡症状。
2、体征
体格检查上腹部压痛阳性,大异物上腹可触及移动性肿物。
3、辅助检查
(1)CT、X线检查:金属类异物在X线下可显现;非金属类异物在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中可见与胃壁不相连、可移动的异物。
(2)内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结块和异物,还可取出异物或钳取结块成分进行分析。
诊断-鉴别诊断:
1、胃炎
患者有恶心、呕吐、食欲缺乏等症状,有时可伴有腹泻、发热、畏寒、脱水等全身表现,上腹部呈烧灼样疼痛或胀痛。患者多有解热镇痛药物、有害化学物质、过量酒精或不洁食品服用史。胃镜、胃黏膜活检可相鉴别。
2、消化性溃疡
患者临床表现为剑突下或上腹部呈烧灼样或饥饿性疼痛或夜间痛,疼痛可因进食、饮水、服用制酸药而缓解,可伴有胃灼热、反酸、嗳气、贫血、黑色或柏油样大便等症状。病程多呈慢性、周期性发作,常与季节变化、精神因素、饮食失调或长期服用解热镇痛药有关。X线检查可见溃疡龛影,胃镜有助于鉴别诊断。
3、胃癌
患者上腹部疼痛多无规律,进食或服药后不能缓解,出现食欲缺乏、乏力和明显的体重减轻、贫血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有呕血、黑便。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有助于鉴别诊断。
4、胆囊炎、胆石症
患者有反复发作的腹痛,常以右上腹为主,与进食不当有关,可放射至右肩、背部。查体可见巩膜、皮肤黄染,以及右上腹有压痛、墨菲征阳性。腹部B超、CT等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胃内异物的治疗目的是及时取出异物,缓解临床症状,恢复消化道功能,预防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根据异物的性状、数目、大小、滞留位置、该位置有无基础病变、有无并发症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
治疗-药物治疗:
1、自然排出法
一般来说,直径较小(<2cm)、边缘圆钝的异物多可自行经肠道排出体外,如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及并发症,可密切观察异物在胃肠道内的通过情况,酌情选用胃黏膜保护剂、胃动力药物,给予液体石蜡等润滑剂,促进异物经肠道排出。
2、胃石的治疗
可给患者口服药物溶石排石,促进胃石溶解后排出体外。
(1)碱性药物:可用碱性药物使胃内结块及粘着的黏液溶解,使胃石变小、松软、易碎,利于通过幽门排出。常用药物如碳酸氢钠、氢氧化铝,服用药物时可多饮水,有助于胃石排出体外。
(2)胃动力药:胃动力不佳的患者可加用胃动力药促进胃的排空,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甲氧氯普胺等。
治疗-相关药品:
碳酸氢钠、氢氧化铝、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甲氧氯普胺
治疗-手术治疗:
1、胃镜下取出
胃镜治疗是一种安全、便捷、痛苦小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锐利不规则的异物、有毒异物、不能自行排出、出现嵌顿者均应尽早行内镜取出异物。
2、体外冲击波治疗
(1)适用条件:适用于胃石症的治疗。
(2)具体操作:治疗前2日进流质食物,治疗时无需任何麻醉,患者饮水500ml使胃充盈,俯卧B超定位后,以冲击波冲击,一般结石会呈破碎状影。3日后B超复查,了解胃石是否排尽。
3、手术治疗
(1)适用于胃石较大、坚硬难溶,经药物治疗、内镜下碎石、微波或冲击波等治疗未能奏效,或并发较严重胃溃疡、出血、穿孔或梗阻者。
(2)异物嵌顿、刺入消化道黏膜,引起邻近血管、脏器损伤,内镜下取异物可造成穿孔、大出血等情况及出现需要手术处理的并发症。
(3)手术处理胃石引起的肠道并发症时,应常规探查胃内有无残留的胃石。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随着胃镜技术发展和不断进步,胃镜下取异物的手术日趋成熟,大部分胃内异物患者经胃镜取物后预后良好,无并发症,或取异物过程中仅有轻度消化道黏膜损伤。少数患者吞食尖锐异物可出现消化道穿孔、邻近脏器损伤、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预后相对较差。
预后-危害性:
少数患者吞食尖锐异物可出现消化道穿孔、邻近脏器损伤、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会自愈,需要及时取出异物。
预后-治愈性:
通过胃镜或手术及时取出异物一般可以治愈,若异物损伤消化道黏膜者,经治疗可以达到临床治愈。
预后-治愈率:
绝大部分患者可治愈。
预后-根治性:
及时取出异物,并积极进行相关治疗可以根治。
日常-总述:
胃内异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对于幼儿患者,家长应注意安抚,注意日常教育及避免孩子吞咽异物。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患者可能因吞入异物产生不适,需要做胃镜,而产生担心、害怕的情绪。
(2)患儿可能受家长紧张情绪的影响,或被家长斥责,而感到惊恐、害怕。
2、心理护理
(1)患者应调整心理状态,积极与医护人员沟通交流,积极配合治疗。
(2)家属不应责备患儿,应积极安抚患儿情绪。
日常-用药护理:
胃镜后可能根据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应遵医嘱足量、足疗程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2、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日常-复诊须知:
取出异物后,可能会再次行内镜检查,观察胃内的损伤情况。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家属需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呼吸、脉搏、心率,若有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2、术后患者短时间内异物感依然较为明显,应避免用力咳嗽。
3、术后家属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胸痛、腹痛等并发症,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4、术后应遵医嘱,足疗程口服或肌注抗生素。
饮食调理:
胃内异物尤其是内源性异物的发生和复发与饮食关系密切,合理的饮食习惯有利于胃内异物的康复。
饮食建议:
1、术后2~5天勿进硬食、热食,应食冷半流质或冷流质。
2、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
3、宜清淡饮食,注意营养均衡,进食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
饮食禁忌:
1、避免空腹进食大量柿子、黑枣,不进食不成熟的柿子,少吃含纤维素多的食物。
2、柿子、山楂或黑枣一次不可多吃,未成熟的更不应多食,果皮、果核亦不宜同时吃下,食后不要立即吃过酸的食物。
3、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预防措施:
外源性异物通过避免异物吞入可有效预防,内源性异物通过调节饮食亦可有效预防。
1、外源性异物
(1)要防止外源性异物(如纽扣、义齿、别针、钱币等)的吞入,进食时须专心,减少或避免说话,细嚼慢咽,将刺或骨头吐出后再吞咽。
(2)就餐时若误吞鱼刺、禽骨,禁止用饭团、食醋、蔬菜等强行吞咽,以免加重上消化道损伤。
(3)家长应密切关注婴幼儿活动,同时对儿童进行饮食教育,告知其不可将食物以外的物品放入口内,将婴幼儿可能吞咽的物品放置于难以触及的位置。
(4)老年人可能因视力不好,感觉功能减退,义齿松动脱落等因素发生本病,因此其进食时光线要充足,勿进食黏性强的食物,及时修整松动的牙齿。
(5)对于自残的人员应加强看管、教育及防范,避免其接触易发生危险的物品。对精神病者和犯罪行为人应加强看守和思想教育。
2、内源性异物
(1)避免空腹进食大量柿子、黑枣,不进食不成熟的柿子,少吃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
(2)克服嚼食头发的怪癖。
(3)积极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以预防胃石再生成。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