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纤维瘤病疾病别名: 侵袭性纤维瘤病疾病概述: 纤维瘤病,又称侵袭性纤维瘤病,为来源于肌肉...
养生
疾病名称: 纤维瘤病
疾病别名: 侵袭性纤维瘤病
疾病概述:
纤维瘤病,又称侵袭性纤维瘤病,为来源于肌肉、腱膜、筋膜而富于胶原成分的纤维组织肿瘤。本病可发生于全身各处,上下肢近端和腹部为其好发部位。病理形成为良性或低度恶性。但肿瘤无包膜,呈浸润性生长,且顽固还会多次复发。甚至可致病变累及范围更加广泛,而出现不可抑制的生长,侵犯重要器官而危及生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肿瘤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
主要病因: 病因不明
检查项目: 组织病理学检查、超声检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CT、MRI
重要提醒: 本病比较容易复发,治疗后的定期复查是控制疾病复发的重要环节。
临床分类:
根据侵袭性纤维瘤病发生部位不同,可分为腹外纤维瘤病、腹壁纤维瘤病、腹腔内和肠系膜纤维瘤病3大类。
1、腹外纤维瘤病
此类型复发率较高,主要发生于肩部和上臂、胸壁和背部、大腿和前臂,头颈部较少见。儿童病灶好发于四肢,且儿童患病,通常治疗后结局较差。
2、腹壁纤维瘤病
多起自于腹壁的肌腱膜结构,尤其是腹直肌、腹内斜肌及其被覆的腱膜。好发于育龄女性,继发于妊娠期及妊娠后。肿瘤多位于腹直肌鞘内,或切口瘢痕内,位置较浅,容易早期诊断及根治性手术,复发率较低。部分患者绝经后,可自行消退。
3、腹腔内和肠系膜纤维瘤病
此种纤维瘤病,常起源于盆腔和肠系膜。肠系膜纤维瘤病的发病率低,也可呈家族遗传性,此时,常伴有Gardner综合征(家族性结肠息肉症)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一般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有家族史者。
病因-总述:
纤维瘤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可能是遗传、内分泌和物理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结缔组织生长调节缺陷。
病因-基本病因:
1、遗传因素
伴有Gardner综合征的侵袭性纤维瘤病患者呈家族性发病,提示本病有遗传学基础。
2、内分泌因素
常发生于妊娠期或妊娠后妇女,提示内分泌因素可能参与肿瘤生长过程,因此临床上常采用雌激素受体阻滞剂和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治疗。
3、物理因素
部分纤维瘤病患者局部病灶有创伤史。
4、其他
近期研究显示,侵袭性纤维瘤与胃间质瘤(无论腹外,还是腹内)在肿瘤生长过程中可能有一些共同基因起作用。
症状-总述:
肿瘤位于深部组织,无明显自觉症状或稍有不适感。其生长缓慢,形状不规则或呈椭圆形肿瘤的大小与病程长短有关,直径从数厘米到十几厘米。根据其发生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会有所差异。
症状-典型症状:
1、腹外纤维瘤病
(1)微痛或无痛肿物:患者多在偶然情况下,发现深在、界限不清的质硬的肿物。有些病变可为多灶性。
(2)关节活动度受限:少数病变可影响患者的关节活动。
(3)疼痛或麻木:当病灶侵及神经时,可引起疼痛或麻木。
2、腹壁纤维瘤病
主要表现为缓慢生长的肿物,一般无明显症状,当肿物增大时可被触及,常被误诊为卵巢肿物。
3、腹腔内和肠系膜纤维瘤病
大部分表现为无症状的腹部肿物,有时可出现轻微腹部疼痛,偶见出血或肠穿孔引起的急腹症。
症状-并发症:
巨大肿瘤可影响活动和压迫神经。
就医-门诊指征:
1、患者发现自己四肢或躯干存在无痛或微痛肿物;
2、伴疼痛、麻木、关节活动受限;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可到医院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一般可到肿瘤科就医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可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诊。
6、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目前有哪里不舒服?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2、怎么发现自己存在这种病变的?都进行过哪些检查?
3、感觉哪些情况下症状会加重?哪些情况下症状会减轻?
4、有没有受过什么伤?
5、既往还有什么疾病?都进行过哪些治疗?服用过什么药物?
6、亲属中有人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这是什么病?主要由什么原因导致?
2、病情严重吗?有无生命危险?
3、需要做什么检查?
4、都需要怎么治疗?需要手术吗?
5、平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6、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和治疗冲突吗?
7、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疾病情况。之后,还可能建议患者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此外,不同部位发生的纤维瘤病根据其特点,还会进行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状态、触及发病部位,以了解患者生命体征,初步判断疾病情况。
检查-病理检查:
近年来,CT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有助于纤维瘤病的病理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可观察肿瘤的形态、结构、有无包膜、边界是否规整、有否血流信号等情况。
2、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
有助于快速全面筛查肿瘤侵及的范围和肿瘤代谢活性。同时可用于治疗效果的监测。
3、其他
如CT、核磁检查(MRI)等可明确肿瘤的位置、分布以及浸润的程度,而决定患者的治疗方式。同时,也用于患者病情的监测。
诊断-诊断原则: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纤维瘤病的主要方式,根据肿瘤细胞镜下特征和免疫组化特异结果来明确诊断。此外,医生还会结合患者病史、相关症状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等,来寻找病因、进一步明确病情。
治疗-治疗原则:
手术切除是治疗纤维瘤病的首选方法。临床根据不同部位的病变,具体的治疗方案会有所不同。可结合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此外,还可使用药物进行内分泌治疗、抗炎治疗、靶向治疗等。
治疗-药物治疗:
1、内分泌治疗
腹壁纤维瘤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尤其是孕妇或长期服用避孕药物的女性患者,因此雌激素水平可能与本病发生相关。故此,在纤维瘤病的治疗中,可应用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的内分泌治疗,并同时注意血脂、肝功能、子宫内膜厚度的监测。
2、抗炎治疗
纤维瘤病的抗炎治疗通常是单独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西乐葆、双氯芬酸等)或与内分泌药物联合应用。但目前相对缺乏有效治疗的大样本数据。
3、干扰素
干扰素已被应用于无法手术的患者,以阻止疾病的迅速进展,作为另-个可治疗肿瘤的全身性药物。与对其他疾病的作用相似,干扰素对硬纤维瘤作用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4、靶向治疗
随着分子水平研究的深入,发现某些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可能是纤维瘤病的发病原因之一。因此,多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伊马替尼、索拉非尼、舒尼替尼等,均被应用于纤维瘤病的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西乐葆、双氯芬酸、干扰素、伊马替尼、索拉非尼、舒尼替尼
治疗-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是纤维瘤病的一线治疗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可分为肿瘤内切除、肿瘤切除和根治性肿瘤切除。目前研究报道的纤维瘤病单纯手术有效率变化很大。
1、侵袭性纤维瘤手术切除后预后影响因素有肿瘤部位、大小及手术切缘等。
2、年龄大、腹外肿瘤、肿瘤体积大可能是侵袭性纤维瘤病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
治疗-放化疗:
1、放射治疗
由于侵袭性纤维瘤手术复发率较高,故放疗被用于其临床治疗,尤其对于采用肿瘤内切除、肿瘤切除手术及姑息性疗法的患者。
(1)禁忌人群:放疗一般禁忌用于婴幼儿和孕妇患者,它会影响儿童患者干骺端发育。
(2)风险:放疗可能会增加患者被照射部位其他肿瘤如骨肉瘤、白血病和甲状腺乳头状癌等发生率,但到目前为止放疗的不良反应仅被个案报道。
2、化学治疗
纤维瘤病的化疗方式分为全身治疗和局部灌注化疗。但目前应用较多的化疗方式是全身静脉化疗。
(1)常用的药物:长春新碱、甲氨蝶呤、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及蒽环类药物(如表阿霉素、脂质体阿霉素)等。
(2)不良反应:如蒽环类药物不良反应较明显,可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粒细胞降低等骨髓抑制现象,以及不可逆性心脏毒性作用。
治疗-治疗周期: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纤维瘤病是一种介于良性和恶性中间的软组织肿瘤。一般预后较好。早诊断、早干预,有助于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预后-危害性:
纤维瘤病可发生于全身各处,病情顽固还会多次复发。严重者甚至可致病变累及范围更加广泛,而出现不可抑制的生长,侵犯重要器官而危及生命。
预后-治愈性:
经过积极的治疗干预,可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预后-复发性:
本病比较易于复发。
日常-总述:
纤维瘤病的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以求达到良好预后。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常因疾病的不适症状出现焦虑、不安、烦躁等心理,家属要多关心、安慰患者,缓解不良情绪,鼓励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营造舒适、安静、放松的生活环境,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
2、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睡眠。
3、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4、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减衣物,预防感冒。
5、戒烟酒,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日常-复诊须知:
纤维瘤病存在复发风险,患者在进行手术或放化疗等治疗后,应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饮食调理:
患者通常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方式,以促进疗效,改善预后。
饮食建议:
1、饮食要尽可能清淡、高营养、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食物应多样化、搭配合理。
2、少量多餐。对于放、化疗及手术后的患者,由于消化功能减弱,增加进餐次数可以达到减轻消化道负担,同时增加食物摄入量的目的。
3、多吃蔬菜与水果类(如芦笋、胡萝卜、菠菜、番茄、薯类、猕猴桃等)、大豆及其制品类、食用菌、坚果、海藻类、薏苡仁、牛奶、鸡蛋等食物。
饮食禁忌:
尽量避免油炸、烟熏烧烤、辛辣刺激、油腻生硬的食物等。
预防措施:
本病目前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有家族史者应注意定期到医院进行筛查。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