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儿过敏性鼻炎疾病别名: 小儿变应性鼻炎疾病概述: 小儿过敏性鼻炎又称小儿变应性鼻炎,是...
养生
疾病名称: 小儿过敏性鼻炎
疾病别名: 小儿变应性鼻炎
疾病概述:
小儿过敏性鼻炎又称小儿变应性鼻炎,是小儿最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之一,可因遗传和过早接触过敏原等因素导致。主要症状为喷嚏、清水样鼻涕、鼻痒和鼻塞。本病一旦发生,无法治愈,但经药物、免疫等治疗后可得到良好的控制。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小儿科
发病部位: 鼻
常见症状: 喷嚏、清水样鼻涕、鼻痒、鼻塞
主要病因: 主要因遗传和接触变应原引起
检查项目: 鼻分泌物检测、血液检查、皮肤试验、鼻激发试验、过敏原检测
重要提醒: 本病长期迁延不愈,可引发慢性鼻-鼻窦炎、哮喘等多种并发症,因此患儿应积极进行治疗,控制症状。
临床分类:
1、按症状发作时间分类
(1)间歇性儿童过敏性鼻炎:症状发作<4天/周,或<连续4周;
(2)持续性儿童过敏性鼻炎:症状发作≥4天/周,且≥连续4周称为持续性AR。
2、按过敏原种类分类
(1)季节性儿童过敏性鼻炎:症状发作呈季节性,常见的致敏原包括花粉、真菌等季节性吸入物过敏原。不同地区的季节性过敏原暴露时间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
(2)常年性儿童过敏性鼻炎:症状发作呈常年性,常见致敏原包括尘螨、蟑螂、动物皮屑等室内常年性吸入物过敏原,以及某些职业性过敏原。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
流行病学-发病率:
我国儿童过敏性鼻炎患病率为15.79%。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儿童。
病因-总述:
过敏性鼻炎主要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综合导致,若父母有过敏性鼻炎,则儿童患有过敏性鼻炎的风险会增大,在环境中接触粉尘等过敏原,将会导致本病。
病因-基本病因:
1、遗传因素
本病具有基因易感性,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会增加发病风险。如如父母患有过敏性疾病,孩子发生过敏性鼻炎的风险增加3.44倍。若患儿有过敏史(如对动物毛发、螨虫等过敏),发生过敏性鼻炎的风险也会增加。
2、环境因素
较早接触或长期暴露于存在多种过敏原的环境,可提高过敏性疾病的风险。环境中常见的过敏原有尘螨、粉尘、花粉、动物毛发或皮屑、海鲜等。
症状-总述:
典型四大症状为喷嚏、清水样涕、鼻痒和鼻塞。婴幼儿可见鼻塞,可伴随张口呼吸、打鼾、喘息、喂养困难、揉鼻揉眼。学龄前期以鼻塞为主,可伴有眼部症状和咳嗽。学龄期以清水样涕为主,可伴有眼部症状和鼻出血。有时由于鼻粘膜水肿明显,部分患者可有嗅觉减退。
症状-并发症:
1、支气管哮喘
过敏性鼻炎是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常因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出现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急和胸闷等症状。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检查可有支气管激发试验和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2、变应性结膜炎
过敏性鼻炎患者经常出现眼痒、流泪和眼红等眼部症状,在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中眼部症状更多见,可发生变应性结膜炎。
3、慢性鼻-鼻窦炎
变态反应是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病相关因素之一。慢性鼻-鼻窦炎分为不伴鼻息肉和伴有鼻息肉两种临床类型。主要症状为鼻塞、黏性或黏脓性鼻涕,可有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或丧失。鼻内镜检查可见来源于中鼻道、嗅裂的黏性或黏脓性分泌物,鼻黏膜充血、水肿或有息肉。
4、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是鼻腔鼻窦炎性疾病引起鼻分泌物倒流至鼻后和咽喉等部位,直接或间接刺激咳嗽感受器,导致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是儿童和成人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
5、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
是指睡眠过程中频繁发生部分或全部上气道阻塞,扰乱正常通气和睡眠结构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过敏性鼻炎可能是引起儿童OSAHS的一个常见原因.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进展性的打喷嚏、流鼻涕、鼻痒、鼻塞等症状;
2、伴有鼻内干燥、嗅觉减退等症状;
3、伴有头晕、头痛、发热等症状;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一般首诊科室为小儿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从什么时候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的?
2、会连续打喷嚏吗?会连续打几个?
3、除了这些鼻部症状以外还有其他症状吗?
4、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出现这些症状之前有没有接触过“感冒”的患者?
8、家属中有鼻炎患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回家后该怎么护理?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儿出现喷嚏、清水样鼻涕、鼻痒、鼻塞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后,通常还会建议患儿进行鼻分泌物检测、血液检查、皮肤试验、鼻激发试验、过敏原检测等,以明确诊断,查找过敏原。
检查-体格检查:
发作时可能出现的典型体征以双侧鼻黏膜苍白、水肿、充血或浅蓝色,鼻腔有水样分泌物。眼部体征主要为结膜充血、水肿。婴幼儿常伴有湿疹,可伴有哮喘。除此以外,还可能出现以下表现:
1、过敏性黑眼圈或熊猫眼
指下眼睑由于慢性充血变黑,黑色的深度与病程和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过敏性鼻炎幼儿的表现可能不明显。
2、过敏性敬礼症
指患儿为缓解鼻痒和使鼻腔通畅而用手掌或手指向上揉鼻的动作。
3、过敏性皱褶
指患儿经常向上揉搓鼻尖导致外鼻皮肤表面出现的横行皱纹。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主要是IgE检测,包括血清总IgE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多种过敏因素均可增加体内总IgE水平,但约1/3的常年性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总lgE值在正常范围;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又称过敏原体外检测,通常血清特异性lgE水平≥0.35kU/L即为阳性,提示机体处于致敏状态。
2、鼻分泌物检测
包括鼻分泌物涂片、鼻灌洗液中特异性IgE测定等。鼻分泌物涂片高倍显微镜下嗜酸粒细胞比例>0.05为阳性;鼻灌洗液中过敏原特异性lgE测定对儿童过敏性鼻炎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3、过敏原检测
抽血检测患儿的过敏原,为之后的治疗提供依据。
检查-其他检查:
1、皮肤试验
包括皮肤点刺试验(SPT)和皮内试验。SPT具有高敏感度和较高特异度,一般均在80%以上,可为过敏性鼻炎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证据。注意,检测前2周内服用抗组胺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可能影响检测结果。
2、鼻激发试验
该方法是将某种过敏原直接作用于鼻黏膜,观察是否诱发相关临床症状。对于过敏原的确定和对过敏原敏感程度的判断有价值。
诊断-诊断原则:
小儿过敏性鼻炎的诊断应根据患儿家族史和典型过敏史、临床表现(喷嚏、清水样鼻涕、鼻痒、鼻塞)以及与其一致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判断。在诊断过程中,还应与感冒等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诊断要点如下:
1、症状
喷嚏、清水样涕、鼻痒和鼻塞出现2个或以上。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在1h以上,可伴有呼吸道症状(咳嗽、喘息等)和眼部症状(包括眼痒、流泪、眼红和灼热感等)等其他伴随疾病症状。
2、体征
常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腔水样分泌物。
3、实验室检查
过敏原检测至少1种过敏原SPT和(或)血清特异性lgE阳性;鼻分泌物检测高倍显微镜下嗜酸粒细胞比例>0.05为阳性。
诊断-鉴别诊断:
1、普通感冒(急病鼻炎)
冬、春季节高发,症状持续时间为7~10天,多数患者可有发热、咽痛、喷嚏、咳嗽及全身不适症状,鼻涕颜色初为白色,后可变为黄色。可有轻或中度鼻痒,检查白细胞正常或略低,嗜酸细胞正产,过敏原检测也为阴性,患者也无特殊病史。
2、急性细菌性鼻-鼻窦炎
主要因链球菌、非典型性嗜血杆菌等细菌或真菌等感染引发的疾病。患者常有鼻塞、黏(脓)性鼻涕、颜面部疼痛或头痛,严重者多伴发热。检查可见鼻甲黏膜充血肿胀、鼻腔及鼻道有黏(脓)性分泌物、并可见咽后壁黏(脓)性分泌物附着、颜面部鼻窦部位压痛等。
3、血管运动性鼻炎
又称特发性鼻炎,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鼻黏膜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关。诱发因素包括冷空气、强烈气味、烟草烟雾、挥发性有机物、摄入乙醇饮料、体育运动、强烈的情感反应等。主要症状是发作性喷嚏、大量清涕。变应原检测阴性,嗜酸粒细胞数正常,可与本病鉴别。
4、激素性鼻炎
人体内分泌激素水平发生生理和病理改变时出现的鼻部症状,发病与性激素、甲状腺素、垂体激素等有关,常见症状为鼻塞、流涕。变应原检测阴性,嗜酸粒细胞数正常。
5、药物性鼻炎
鼻腔长期使用减充血剂所致,主要症状为鼻塞。下鼻甲充血、肥大、弹性差,可呈结节状,减充血剂收缩效果差。变应原检测阴性,嗜酸粒细胞数正常。
6、脑脊液鼻漏
多有外伤史,表现为清水样涕,但无鼻痒和喷嚏。鼻腔漏出液含糖量高,与脑脊液相同。变应原检测阴性,嗜酸粒细胞数正常。
治疗-治疗原则:
小儿过敏性鼻炎的治疗需要防治结合,防治原则包括环境控制、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等。环境控制主要为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多使用抗阻按药;免疫治疗则是通过给予患者逐步增加剂量的过敏原提取物,诱导机体免疫耐受。
治疗-一般治疗:
1、环境控制
主要为避免接触过敏原。虽然室外过敏原不能完全避免,但室内过敏原则可以避免。对于经常暴露于高浓度室内过敏原的患儿,在环境评估之后,建议采用多方面措施避免接触过敏原,如避免接触尘螨、宠物等。对花粉过敏的患儿,最好避开致敏花粉播散的高峰期,以减少症状发作。
2、鼻腔冲洗
鼻腔盐水或海水冲洗是一种安全、方便的治疗方法,通常用于鼻腔和鼻窦炎性疾病的辅助治疗,更适用于婴幼儿,一般在其他鼻用药物之前使用。使用生理盐水或高渗盐水或海水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鼻内刺激物、过敏原和炎性分泌物等,减轻鼻黏膜水肿,改善黏液纤毛清除功能。
治疗-药物治疗:
轻度间歇性儿童过敏性鼻炎可采取抗组胺药物治疗,中-重度间歇性和持续性儿童过敏性鼻炎采取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或(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联合用药。
1、抗组胺药
起效快,持续作用时间较长,能显著改善鼻痒、喷嚏和流鼻涕等鼻部症状,对合并的眼部症状也有效,但对改善鼻塞的效果有限。此外,除了治疗过敏性药物,抗组胺药还能减少呼吸道病毒感染和喘鸣次数,在哮喘的二级预防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严重的、持续性发病的患儿,可与鼻用激素联用。
(1)口服抗组胺药:第二代抗组胺药为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一线治疗药物,常用氯雷他定及西替利嗪。伴有湿疹、眼部过敏症状的患儿更适用口服抗组胺药治疗。
(2)鼻用抗组胺药:临床上季节性、常年性、间歇性发作的患儿可使用该类药物。
2、鼻用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具有显著的抗炎、抗过敏和抗水肿作用,鼻用糖皮质激素也是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一线治疗药物,对儿童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大多数鼻部症状包括喷嚏、流涕、鼻痒和鼻塞均有显著改善作用,主要用于中重度儿童过敏性鼻炎。
3、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适用于学龄前期鼻塞较重的患儿。对于中重度AR患儿,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与鼻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用药。一部分并发哮喘的患儿使用此药也可有良好疗效。
4、肥大细胞膜稳定剂
是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二线治疗药物,可根据疾病酌情使用。常用色甘酸钠和曲尼司特等,对缓解儿童AR的喷嚏、流涕和鼻痒症状有一定效果。
5、减充血剂
对于有严重鼻塞症状的AR患儿,可短期局部使用减充血剂,常用的药物有0.05%羟甲唑啉和0.05%赛洛唑啉鼻喷剂。
治疗-相关药品:
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色甘酸钠、曲尼司特、羟甲唑啉、赛洛唑啉鼻喷剂
治疗-手术治疗:
对于大龄经药物保守治疗无效的患儿,特别是鼻塞症状加重者,可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可用双侧下鼻甲黏膜下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于常年性儿童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有利于减轻鼾症伴过敏性鼻炎患儿术后应激反应,改善通气功能,且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安全有效。
治疗-其他治疗:
免疫治疗:通过给予患者逐步增加剂量的过敏原提取物(治疗性疫苗),诱导机体免疫耐受,使患者在再次接触相应过敏原时症状明显减轻,甚至不产生临床症状。免疫治疗具有改变自然病程、控制症状、减少用药、减少哮喘等并发症、预防过敏原种类增加的优点。但存在费用高、可能发生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处置频率高、疼痛、起效慢等缺点。治疗方法包括皮下免疫治疗和舌下免疫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过敏性鼻炎目前尚无法根治,但经过积极的治疗,疾病的发作可得到良好的控制,症状减轻或消失。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很难根治,会反复发作,还可并发哮喘等,一定程度上降低患儿的生活质量。
2、本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下一代患本病的风险增加。
预后-治愈性:
经过积极治疗后,多可以治愈或控制症状。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预后-复发性:
可能会反复发作。
日常-总述:
本病可能会给患儿的生活造成许多不利影响,所以心理护理对于患儿很重要,家属一定要多关心患儿的心理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遵医嘱用药,有利于帮助患儿缓解症状。
日常-心理护理:
1、本病可反复发作鼻塞、流涕、打喷嚏、鼻痒等症状,造成患儿难以入睡等问题,会对患儿的心理可造成很大的影响,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问题。
2、患儿如果因为鼻炎的症状出现了烦躁、焦虑等情绪时,一定要及时和身边的好友或家人诉说,不要闷在心里,以免造成心理问题,必要时可向心理医生咨询。
3、患儿可以通过多和医生沟通交谈,学习疾病相关知识,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树立克服疾病的信心。
4、家属一定要多鼓励、关心患儿,尽量为患儿创立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多与之沟通,了解患儿的心理状态,为其提供心理支持。
日常-用药护理:
家属要了解药物或免疫治疗等方法的疗效、疗程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帮助患儿用药及教导患儿正确的用药方法,严格遵循医嘱用药。
日常-生活管理:
1、远离尘螨、粉尘等致敏原,注意卫生,经常清洗衣物和床上用品等。
2、同时患儿适当增加活动,注意远离吸烟或空气污浊的环境。
3、常用温水洗鼻或按摩鼻部,可缓解不适。
4、注意气温,及时添减衣物,避免受寒。
日常-病情监测:
家属要注意经过治疗后患儿的不适症状是否减轻,鼻涕是否减少,并观察患儿是否出现鼻出血、头痛、嗜睡等药物不良反应。若患儿治疗后症状不见好转甚至加重,或者出现新发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饮食调理:
一般饮食对于鼻炎患者的影响并不严重,但在生病期间要多喝水、注意休息、清淡饮食。
饮食建议:
饮食宜少量多餐,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食肉类、鱼类、豆制品和乳制品,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量。
饮食禁忌:
绝对禁食过敏食物,避免海鱼、虾蟹等易致敏的食物,并戒除不良饮食习惯,忌食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预防措施:
目前过敏性鼻炎无有效预防措施,但可通过以下措施减少疾病的发作:
1、增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2、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流通,勤晒被褥,不用地毯,不养宠物,以避免儿童接触过敏原。
3、在室外花粉较多季节,避免外出,或使用口罩等保护措施。
4、注意鼻腔清洁,常用生理盐水清洗小儿鼻腔。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