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汗腺痣疾病英文名称: eccrine nevus疾病概述: 小汗腺痣(eccrine ...
养生
疾病名称: 小汗腺痣
疾病英文名称: eccrine nevus
疾病概述:
小汗腺痣(eccrine nevus)是一种少见的小汗腺错构瘤,单纯性汗腺痣极罕见,多数与血管瘤并发,常在儿童或青春期发病。可引起局部多汗、丘疹、结节和斑块等临床表现。本病为良性,一般无需治疗,必要时可手术切除。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尚无证据表明本病有遗传倾向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局部多汗、丘疹、结节、斑片
主要病因: 可能与正常或成熟小汗腺腺体和腺管增多、增大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病理检查、皮肤镜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为良性病变,一般无需治疗,如果有治疗要求,可手术切除。
临床分类:
真性小汗腺痣可分三型。
1、第一型
呈单个扩张孔,有黏液性分泌物排出。组织病理学上呈许多由分泌腺体和导管构成的盘曲,位于真皮深部,与皮肤表面中扩张孔连接。
2、第二型
为局部汗液显著增多,皮损不明显,组织学上小汗腺显著增多,称出汗痣。
3、第三型
呈小斑块形。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小汗腺痣较罕见,但目前尚无准确、权威的相关流行病学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儿童和青春期人群较多见。
病因-总述:
小汗腺痣是一种少见的皮肤疾病,其发生可能与正常或成熟小汗腺腺体和腺管增多、增大,而增生的结构复杂错乱等情况有关。
症状-总述:
小汗腺痣多在儿童或青春期发病,上肢为好发部位。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局部多汗,伴褐色、孤立性丘疹、结节和斑块,皮疹也可呈线状排列,但很少多发。部分患者也可能无皮肤表现,仅有多汗症状。
症状-并发症:
本病常与血管瘤并发。
就医-门诊指征:
1、皮肤出现褐色、孤立性的丘疹、结节和斑块;
2、伴局部多汗;
3、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出现局部多汗,皮肤丘疹、结节和斑块等症状,且持续存在不缓解时,可及时去皮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会对患者皮损的部位进行检查,就诊时需要穿着宽松方便医生检查的衣服。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使用一些药物来涂抹患处,可携带药盒。
5、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诊。
6、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发现皮损存在有多久了?是从出生就有的吗?
2、您刚发现皮损时的时候面积有多大?近期有快速生长的情况吗?
3、您的皮损主要出现在什么部位?其他部位还有出现吗?
4、您的皮损刚发现时是什么颜色的?颜色有加深或变浅吗?
5、您有伴随局部出汗增多的情况吗?
6、您的皮损部位有发生过破溃吗?
7、您之前有治疗过吗?采用哪种方式治疗的呢?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这是什么病?情况严重吗?
2、导致这种疾病的原因有哪些?会遗传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推荐采用什么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能根治吗?治疗后还会复发吗?
6、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检查-预计检查:
出现局部多汗,褐色丘疹、结节或斑块等表现,可及时就医诊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皮肤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行皮肤镜检查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皮损的颜色、形状、大小、数目、分布情况等进行观察,同时还会检查皮肤的质地、有无触痛等情况,可辅助疾病的诊断。
检查-病理检查:
医生会在皮损处取部分皮肤组织制成标本后,进行病理检查,对疾病的诊断、分型和鉴别有重要意义。
检查-其他检查:
皮肤镜检查是皮肤科常用的检查之一。皮肤镜可显示裸眼无法观察到的皮损表面和皮下结构特征,对辅助皮肤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局部多汗,皮肤褐色、孤立性的丘疹、结节和斑块等表现,再结合体格检查、皮肤镜检查以及组织病理检查的结果,通常可以确诊。诊断过程中还需与大汗腺痣、汗管瘤相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大汗腺痣
临床罕见,出生时或成年后起病,是正常大汗腺的过度增生,单纯大汗腺痣很少见,多与皮脂腺痣及乳头状汗管囊腺瘤并发。皮损见于头皮、腋窝及胸骨部,为单个小的红色或棕色结节。
2、汗管瘤
是一种累及汗腺导管的良性肿瘤,多见于青年女性,主要皮损表现为半球形或扁平丘疹,可呈正常肤色、淡黄色或褐黄色。直径一般为1~3mm,部分可达1cm。
治疗-治疗原则:
小汗腺痣属于良性病变,一般无需治疗。如有治疗需求,可行手术切除。
治疗-药物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可根据情况进行切除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小汗腺痣为良性病变,患者通常预后良好,经过手术切除后也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预后-危害性:
小汗腺痣通常对身体无危害,但有时可能会发生于皮肤暴露部位,影响外貌美观。
预后-治愈性:
如有需求手术切除后,多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日常-总述:
患者日常需要保护好皮损的位置,避免出现损伤和感染。同时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日常-生活管理: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患处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澡,使用温和的沐浴产品。
2、勤剪指甲,避免抓挠患处,以免皮肤破溃继发感染。
3、患者切勿自行使用祛痣的药物,以免出现炎症、破损或瘢痕。
4、日常穿着宽松柔软的衣服,减少对患处的摩擦。购买衣服时,可选择能遮盖痣区的衣服。
5、局部多汗患者可穿着吸汗棉质衣裤,出汗后及时更换,擦干汗液,保持皮肤干爽。
6、患者需要留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被,以免出汗后着凉。
饮食调理:
饮食对于本病的发生和发展无特殊影响,患者可均衡膳食,保证营养摄入。
饮食建议:
1、适量补充含有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鸡肉、鱼肉、瘦肉等,丰富的蛋白质可增强体质,促进机体恢复。
2、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苹果、橙子、猕猴桃、芹菜、胡萝卜等,补充丰富的维生素。
饮食禁忌:
1、戒烟、限酒。
2、少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等。
3、少吃油腻、油炸食物,如炸鸡、肥肉。
4、少吃甜食,如糖类、咖啡及甜的饮料。
预防措施:
因为小汗腺痣的发生可能与正常或成熟小汗腺腺体和腺管增多、增大,而增生的结构复杂错乱等情况有关。日常可通过勤洗澡、勤换洗衣物,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减少外力对小汗腺腺体和腺管的影响。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