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消化系统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疾病概述: 消化系统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主要是指由于肝脏疾病、急...
养生
疾病名称: 消化系统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疾病概述:
消化系统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主要是指由于肝脏疾病、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导致的精神障碍。其中,以肝性脑病最为典型。患者可出现人格及智力改变、意识障碍、行为障碍、抑郁状态、兴奋状态、幻觉或错觉等。部分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昏迷,甚至死亡。消除诱因,治疗原发疾病是改善其预后的主要方式。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精神心理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人格改变、智力改变、意识障碍、行为障碍、抑郁状态、兴奋状态、幻觉或错觉
主要病因: 病因不明
检查项目: 肝功能、血氨检查、X线、超声检查、CT、MRI、脑电图、胃肠镜、血气分析、心理评估量表
重要提醒: 患者应正确看待疾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求获得良好预后。
临床分类:
消化系统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较多,目前认为较典型的如下:
1、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又称肝脑综合征,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以严重的躯体症状和神经精神症状为突出特征的综合征。因为肝功能与脑的关系非常密切,一旦肝功能严重受损,临床上便可出现精神症状。精神症状以意识障碍和昏迷为主要表现。最常见于急性重型肝炎、急性黄疸性肝炎,也可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本病是多种肝脏疾病晚期的严重并发症和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根据发病原因、起病缓急、肝功能损害程度和发病诱因不同,临床可分为急性、慢性、持续3种类型。
(1)急性肝性脑病是指原发性肝疾病引起肝实质损害、急剧发生严重肝功能不全伴发的精神障碍和神经症状,多见于重症肝炎如急性重型肝炎和亚急性重型肝炎。以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
(2)慢性肝性脑病是指继发性或门体循环性脑病在病程中,由于肝组织损害,急剧出现肝功能不全伴发的精神障碍和神经症状。 意识障碍是慢性肝性脑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临床上多为嗜睡、昏睡、错乱状态或昏迷。
(3)持续性肝性脑病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精神障碍。
2、胰腺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1)急性胰腺炎所致的精神障碍:在急性胰腺炎时往往由于胰腺出血或坏死引起肾、肝、呼吸等功能不全,导致多种脏器功能衰竭,从而影响到脑功能。加上脑循环障碍、酸中毒、电解质素乱、肝性脑病、尿毒症等因素对脑的影响,更易促使精神症状的发生。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抑郁状态、幻觉妄想状态(以被害妄想及评论性幻听为主)、智力障碍及遗忘、意识障碍(定向不良、错乱或谵妄状态等)。神经症状可见锥体束征或耳聋、言语障碍、肌肉挛缩、震颤等。
(2)慢性胰腺炎所致的精神障碍:胆道疾病或饮酒是主要病因,但也有学者提出心理、性格等因素的参与,部分病例具有心身医学模式。精神障碍主要有神经衰弱综合征、抑郁状态、谵妄和错乱状态等。
(3)胰腺癌所致的精神障碍:其发病机制有内分泌异常、营养障碍、神经递质等学说。精神障碍以抑郁状态为主,且有2/3为首发症状,呈抑郁、焦虑、悲观等情绪,但精神运动抑制不明显。其次为幻觉妄想状态,幻听较多,妄想以关系被害为主。神经症状不明显,有顽固性腰、背痛等。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有关消化系统疾病病引起精神症状流行病学统计资料较少,目前缺乏权威的研究数据。
病因-总述:
本病病因迄今未完全阐明,大多认为可能与循环障碍、神经递质传递障碍、氨中毒、胺代谢障碍以及电解质代谢障碍等相关。
病因-基本病因:
1、循环障碍说
肝功能衰竭和门腔静脉之间手术分流或自然形成的侧支循环可能是其病理生理学基础。肝内及肝外门静脉之间的分流,使门静脉中的有毒物质绕过肝细胞,经侧支进入体循环而至脑部,引起脑功能紊乱。
2、神经递质说
肝功能不全或门-体侧支循环的存在,使来自肠道的某些芳香胺类物质,如羟苯乙醇胺或去甲新福林等不能被排除,这些物质与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相似,产生竞争性作用,使神经突触传递发生障碍,影响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活动,以致引起昏迷。
3、氨中毒学说
认为肝性脑病是由血氨浓度增高引起。有人指出肝性脑病时脑脊液中的氨浓度比血液中的更高,氨可引起酸中毒,缺氧可使氨的毒素增加。有人观察,肝性脑病时脑电图异常与氨的水平是同向的。但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仅用氨浓度增高来解释显然是不够的,因为肝性脑病血氨增高者只占80%。
4、胺代谢障碍
胺代谢障碍与意识障碍有关,5-HT增加可诱发昏迷,5-HT减少也可引起脑代谢障碍,肝性脑病时注射5-HT后,脑电图由慢波转为快波,5-HT减少时出现慢波。
5、电解质代谢障碍
肝性脑病前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钾降低,可使病人迅速陷入昏迷。低镁也可出现精神障碍。其他也有人提出如氨基酸和硫醇代谢障碍对肝性脑病的影响。
6、其他
(1)消化道出血、感染、发热、饮酒和麻醉镇静剂的应用等均对精神障碍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2)也有学者提出心理、性格等因素的参与,与精神障碍的产生也密切相关。
症状-总述:
消化系统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患者常以人格及智力改变较为明显,还可出现意识障碍、行为障碍、抑郁状态、兴奋状态、幻觉或错觉等。部分患者呈慢性改变,病程可长达数月至数年。
症状-典型症状:
1、人格改变
如脾气变得急躁、情感冷淡和乖戾、做事轻率、幼稚、易怒、缺乏礼貌等。
2、智力改变
患者可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领悟迟钝、思维困难、言语单调、判断力及理解力差,甚至连一般简单工作都难以完成。后期还可进入痴呆状态。
3、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消化系统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的主要症状之一。患者主要表现为嗜睡、意识朦胧、昏睡、谵妄、错乱状态或昏迷。
4、行为障碍
行为障碍与意识障碍常同时出现且不易分割,常见行为紊乱,如倒穿衣裤、当众便溺等。
5、抑郁状态
病初多表现为反应迟钝、沉默少语、活动减少等。还常有抑郁、焦虑、悲观等情绪。
6、兴奋状态
少数病人出现焦虑不安、兴奋躁动、多言、哭闹喊叫或轻躁狂表现。
7、幻觉或错觉
重者可出现错觉、幻觉,以被害妄想及评论性幻听为主。随后可进入昏迷。
症状-并发症:
1、精神障碍的患者常可能因某种极端行为而出现一些不良后果,如抑郁患者因割腕损伤尺桡动脉,可能会遗留手麻、抬腕不能等症状表现。
2、部分病情严重者甚至会造成昏迷、死亡。
症状-伴随症状:
1、神经症状
本病患者常合并一些神经症状,如肌痉挛、震颤、手足徐动症、构音障碍、锥体束征、小脑症状、帕金森综合征等。
2、躯体症状
根据不同的原发疾病还可合并相关症状表现。如由肝硬化伴发精神障碍的患者,可能还有头晕、面黄、手像蝴蝶翅膀一样扑动等;由急性胰腺炎伴发精神障碍的患者,通常合并急腹症,即腹部肌肉紧张、压痛和反跳痛,小儿则常表现为躲闪医生,拒绝按压腹部等。
就医-门诊指征:
1、性格突然出现明显的改变,如突然变得情感冷淡或乖戾;
2、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力及理解力差等症状;
3、出现嗜睡、谵妄等症状;
4、出现异常的行为,如倒穿衣裤;
5、出现兴奋、幻觉、躁狂、抑郁等异常精神症状;
6、出现其他异常情况。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要到精神心理科或消化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并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若患者不能回答问题时,医生有可能会询问家属。
1、您主要表现为哪里不舒服?
2、您的症状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有持续加重吗?
3、您有没有觉得最近性格发生了转变?有没有嗜睡的症状?
4、您最近有服用什么特殊药物吗?
5、您既往有消化系统疾病吗?如慢性肝炎、胰腺炎?
6、您有过自杀的想法吗?
7、您去其他医院检查过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对于不能正确提问的患者,家属可以代为提问。
1、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2、需要做哪些检查?
3、这个病可以治好吗?怎么治?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治疗费用大概是多少?医保可以报销吗?
6、治疗周期大概多久?
7、治好以后会有后遗症吗?
8、治好以后会复发吗?
9、回家后该注意些什么?
10、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包括神经专科查体等体格检查,以了解患者存在的症状表现。之后可能需要患者进行肝功能、血氨检查、X线、超声检查、CT、MRI、脑电图、胃肠镜、血气分析等检查,以排查器质性病变,并结合心理评估量表来评估患者精神方面的情况。
检查-体格检查:
神经专科查体是最便捷有效的检查方式之一,通过体格检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颅内病变及病变位置。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肝功能
了解肝生物化学指标,如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是否有明显异常。
2、血氨检查
血氨升高对肝性脑病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慢性HE患者多伴有血氨增高,急性HE血氨可正常。
3、其他
疑诊肝性脑病者,还需做肾功能检查和血常规检查等常规检查项目。
检查-其他检查:
1、心理评估量表
通过一些量表测试如汉密顿抑郁焦虑量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等,帮助医生评估患者否有精神异常及严重程度。
2、脑电图
正常人脑电图表现为α波,每秒8~13次,HE患者脑电图表现为节律变慢,出现异常的δ波。脑电图改变特异性不强,亦不作为肝性脑病早期诊断指标。尿毒症、呼吸衰竭、低血糖亦可有类似改变。
3、胃肠镜
胃肠镜是诸多消化道疾病的最可靠的诊断方式,可明确诊断胃溃疡、肠息肉、消化系统肿瘤等诸多疾病。
4、血气分析
测定血液pH值、各种离子浓度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用以判断患者体内缺氧及电解质紊乱的程度。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
(1)胸片是排查胸肺、心脏疾病最方便快捷的影像学检查,可以用来观察胸部情况,帮助医生排查肺、心脏疾病或观察其受累情况。
(2)腹部平片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判断是否有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疾病。
2、超声检查
腹部B超可以用于评估腹水程度、消化道肿块性质,还可以帮助诊断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
3、CT
(1)腹部CT是诊断腹部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也可以用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如可以发现急性胰腺炎发作,并评估腹部炎症影响了多大范围。
(2)头颅CT是一种检查方便,迅速安全的无创颅脑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观察颅内情况,排除由脑疾病导致精神障碍的可能。
4、MRI
腹部MRI对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十分有效,如CT发现了肝内有个包块,不清楚是肝囊肿还是肝癌,MR可以很好的明确这个包块到底是什么。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首先根据病史及消化系统相关检查,明确原发疾病的诊断。同时结合精神症状的性质、特点等,可初步诊断为本病。消化系统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属于排除性诊断,医生需除外引发精神障碍的其他疾病。
治疗-治疗原则:
消化系统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需采用综合措施。主要为积极寻找病治疗原发病,祛除诱因。还可考虑使用药物和手术进行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精神病类药物
由于肝功能损坏,对镇静、安眠药物的耐受性减低,所以在控制兴奋、幻觉、抑郁和各种意识障碍时,应慎用或禁用催眠药、麻醉药、镇静药和抗精神病药。这些药不仅对肝脏有害,而且使网状结构水平降低,更可促使意识障碍的发生、发展和加重,甚至诱发昏迷死亡。如必须要用时,应注意选择药种和剂量。对兴奋躁动者可肌注苯二氮卓类药如地西泮、奋乃静及副醛等。禁用或慎用氯丙嗪等抗精神病药。
2、神经营养药
用于保护神经,预防或减轻精神障碍症状。常用维生素B、甲钴胺、神经节苷脂等。用药过量可能导致中毒及全身麻痹。
3、其他
主要为治疗原发疾病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保肝药、利尿药、解热药、抗生素等药物。
治疗-相关药品:
地西泮、奋乃静、副醛、氯丙嗪、维生素B、甲钴胺、神经节苷脂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针对不同的原发疾病可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
1、肝炎、肝硬化可行肝部分切除术,严重者可行肝移植术等。
2、胰腺疾病可行胰管引流、胰腺切除术等。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清除对大脑有害物质是重要的抢救措施。
1、主要为降低血氨,有助于病人的意识恢复和精神症状的改善。常用谷氨酸盐、精氨酸或醋谷胺等;亦可用左旋多巴以取代脑内假性神经介质,但需注意左旋多巴可能对肝细胞有损害作用。控制氨的产生还可采用巴龙霉素,服用半乳糖、果糖可改变肠道pH值,减少氨的吸收。
2、其他尚可用换血方法、全身灌流疗法、异体肝与肝性昏迷患者进行体外肝脏灌流等。同时,还要排除肠道积血和积食,以抑制肠道细菌的繁殖,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酸化肠道和降低血氨等。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的预后一般与其原发疾病、是否彻底消除诱因、是否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等有关。以肝性脑病为例,肝功能较好,分流手术后由于进食高蛋白而引起门体分流性脑病者预后较好。有腹水、 黄疸、出血倾向的患者提示肝功能很差,其预后也差。 暴发性肝功能衰竭伴发的肝性脑病预后最差。
预后-危害性:
1、本病患者出现一些精神障碍,其日常生活自理、社交、职业技能等能力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部分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昏迷,甚至导致死亡。
预后-治愈性:
经积极治疗后,可以缓解症状、控制病情,避免生命危险。
日常-总述:
患者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严格遵医嘱用药,平时应尽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有利于帮助患者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部分患者病程长,疾病呈慢性化,容易给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同时过长的病程也容易导致患者失去治疗信心。
(2)患者多会有消化系统的疾病,尤其是肝性脑病患者,病情比较危重,家属往往容易出现担心、忧虑甚至焦躁等心理。
2、护理措施
(1)患者可以通过多和医生沟通交流,学习本病相关知识,正确认识疾病,同时提高治疗积极性,配合医生治疗,争取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2)家属应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自己的不良情绪影响到患者,同时还应多安慰、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克服疾病的信心。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可能需要应用一些抗精神病的药物进行治疗,应用此类药物时一定要严格遵医嘱,防止用药不当出现病情加重或药物依赖的情况。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规律作息,每天按时睡觉起床,不熬夜、不吸烟、不饮酒。
3、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保障充足的睡眠时间。
日常-病情监测:
家属在监测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还要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部分患者由于精神障碍可能会出现一些极端的行为,家属要密切关注患者,防止其出现自伤或自杀的行为。
饮食调理:
良好的饮食护理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症状,对病情的发展有积极意义,患者可以适当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尽量少吃刺激性的食物。
饮食建议:
1、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
2、适当的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有利于补充维生素。
3、术后的患者要遵医嘱禁食,禁食结束后应先以流质饮食为主,而后逐渐转变为普通饮食。
饮食禁忌:
1、尽量避免吃一些过咸的或腌制食物,如咸菜、腊肉等。
2、尽量少吃辛辣、油腻等刺激性的食物,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预防措施:
本病的预防主要是针对其病因,具体措施如下:
1、积极治疗能够引起本病的原发病,如慢性肝炎、急性胰腺炎等。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
3、合理饮食,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少吃过于油腻或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烧烤等。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