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螺菌感染疾病英文名称: sodoku rat poison疾病概述: 小螺菌感染(so...
养生
疾病名称: 小螺菌感染
疾病英文名称: sodoku rat poison
疾病概述:
小螺菌感染(sodoku rat poison)是被啮齿类动物咬后,小螺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复发性和发热性疾病。临床上可表现为发热、寒战、皮疹等。本病常采用抗生素治疗,经积极治疗后,一般预后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发热、畏寒、乏力、淋巴结肿大
主要病因: 感染小螺菌
检查项目: 血常规、梅毒血清试验、暗视野检查、豚鼠接种试验
重要提醒: 本病若未及时治疗,可能会反复发作,影响日常生活。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被小螺菌感染的啮齿类动物,如鼠。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1、人被感染小螺菌的啮齿类动物(如鼠)咬伤而感染。
2、猫或猪吃了感染的鼠,或被鼠抓破和咬伤后,亦可感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确切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居住在肮脏和拥挤房屋内的儿童,
2、在实验室里的工作人员。
3、居住在鼠患严重城市的人群。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好发于亚洲。
病因-总述:
小螺菌是一种螺旋状病原体。人被感染小螺菌的啮齿类动物(如鼠)咬伤,小螺菌会经咬伤处侵入体内,然后病原菌在体内繁殖,进而引起病变。
症状-总述:
被啮齿类动物咬后,原伤口常很快愈合。随病情进展,会出现发热、畏寒,伴有乏力等全身症状,在原伤口处皮肤又出现疼痛。若未经治疗,可能会反复发作。
症状-典型症状:
1、被啮齿类动物咬后,原伤口常很快愈合,但在1~4周(平均12天)后开始出现发热、畏寒,伴有乏力等全身症状。在原伤口处皮肤又出现疼痛、肿胀和蓝灰色结节。它可破溃,周围水肿,伴有局部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2、发热可高达40℃,2~4天后,体温骤退。经3~7天间歇又发热,并发生大片斑疹、斑丘疹或红色风团样皮损,偶有关节炎。
3、在未经治疗的病例中,部分患者可复发,但每次发作时,其症状显示愈发轻。皮疹经几次复发后,亦终于不发。
症状-并发症:
在个别病例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昏迷、木僵,甚至病死;有时亦可累及心肌、肝和肾而病死。
就医-门诊指征:
1、近期有被啮齿类动物咬伤史;
2、出现发热、畏寒、乏力等;
3、原伤口处皮肤疼痛、肿胀,出现蓝灰色结节;
4、高热,伴大片斑疹、斑丘疹或红色风团样皮损;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本病可在感染科诊治。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6、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进行就诊最好。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是在实验室工作吗?您最近被鼠类咬过吗?
6、您家里人有类似的症状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这个病传染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我如果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
6、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7、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8、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9、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发热、畏寒、皮疹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建议做血常规、梅毒血清试验、暗视野检查、豚鼠接种试验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偏高,而嗜酸粒细胞计数偏高。
2、梅毒血清试验
约有50%呈假阳性。
3、暗视野检查
从溃疡处取得渗出液或局部淋巴结穿刺抽出物,经暗视野检查可找到螺旋体。
4、豚鼠接种试验
被感染鼠咬伤后,其外周血液、肿大的淋巴结和皮肤损害,用Giemsa染色或嗜银染色法可见到螺旋体,进行豚鼠接种可获得阳性结果。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病史(被鼠咬伤史)及临床表现(发热、畏寒、皮疹),再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如暗视野检查、豚鼠接种试验等)可作出诊断。医生在诊断的过程中,还需排除疟疾。
诊断-鉴别诊断:
疟疾:是一种以寒战和高热为主要症状的严重疾病,通过受感染的蚊虫叮咬传播给人。不适症状可能会周期性地反复交替出现,可通过血涂片检查到疟原虫的存在。通过感染途径结合辅助检查结果,可对二者进行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一旦确诊此病,需积极治疗。医生一般采用青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杀灭病原菌,控制感染治疗。对于咬伤部位,可使用硝酸进行治疗。
治疗-对症治疗:
诊断明确后,咬伤部位应立即用硝酸腐蚀局部,清洗伤口,以免继发感染。
治疗-药物治疗:
抗生素:常用药物有青霉素。青霉素过敏者,可使用四环素,可以抑制或杀死小螺菌,控制感染。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为2~3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部分轻症者经4~8周可自愈。一般情况下,经积极治疗,可痊愈,预后较好;未经治疗者,可能会反复发作长达一年。
预后-危害性:
本病可能会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危及患者生命。
预后-自愈性:
部分轻症者经4~8周可自愈。
预后-治愈性:
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后,一般可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复发性:
本病若未经治疗,可能会反复发作。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并注意防止疾病的传播。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本病症状发作呈反复性,患者可能会因此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
(2)本病一般由于鼠类咬伤致病,患者可能因此产生恐惧心理。
2、护理措施
(1)家属要多与患者交流,分散患者注意力,帮助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2)患者应主动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参加文娱活动,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保持心境平和。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若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及时就医。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舒适、卫生的居住环境。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机体消耗,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洗澡,勤打扫卫生。
5、建议开展灭鼠工作,使用老鼠药、老鼠夹、老鼠贴等多种方法灭鼠。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即可。
饮食建议:
1、患者应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3、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4、为保持病人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细菌毒素的排泄和健康的恢复,水分、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供应量也要增加。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忌食辛辣刺激、肥甘厚腻、生冷食品。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建议开展灭鼠工作,使用老鼠药、老鼠夹、老鼠贴等多种方法灭鼠。
2、实验室工作者需戴手套,如被啮齿类动物咬伤后,需仔细地清洗伤口,后用硝酸银烧灼或注射足量的青霉素进行预防。
3、在野外时,注意防止被鼠类咬伤。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应勤洗手、洗澡,勤打扫卫生,避免脏乱差的环境。
5、养成规律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