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胸部丝虫病疾病英文名称: filariasis thorax疾病概述: 胸部丝虫病(fi...
养生
疾病名称: 胸部丝虫病
疾病英文名称: filariasis thorax
疾病概述:
胸部丝虫病(filariasis thorax)是一种慢性寄生虫病,主要由丝虫或微丝蚴在胸部淋巴管阻塞导致。临床上常有发热、咳嗽、血痰、胸痛、气急、哮喘、乳糜痰、 乳糜尿等表现。我国的丝虫病是由班氏丝虫及马来丝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而引起,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一般较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科、泌尿外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畏寒、发热、咳嗽、胸痛、胸闷
主要病因: 丝虫在体内寄生
检查项目: 血常规检查、周围血检查微丝蚴、乳糜试验、X线检查、体格检查
重要提醒: 晚期可因合并感染而危及生命,患者应早期就医,积极治疗。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我国仅有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班氏丝虫只感染人,微丝蚴血症者为唯一传染源(包括患者和无症状带虫者);马来丝虫除感染人外,还可感染猴、猫等多种哺乳动物,感染动物亦可成为传染源。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本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传播媒介主要是淡色库蚊、致乏库蚊,其次是中华按蚊,沿海地区东乡伊蚊也能传播,而微小按蚊是海南省流行区的媒介蚊种之一。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确切的发病率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任何人都有可能感染,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异。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本病流行于北至山东,南至海南,东至沿海,西至四川的共15个省、市、自治区的864个县、市。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好发于夏秋季节。
病因-总述:
班氏丝虫及马来丝虫的终宿主是人。血中有微丝蚴的病人或带虫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但有人在猴、狗、猪及一些野生动物淋巴系统中亦发现有该两种丝虫,故动物保虫宿主亦可能存在。传播班氏丝虫的主要蚊种是淡色库蚊、致乏库蚊,其次是中华按蚊。传播马来丝虫的主要蚊种是中华按蚊及雷氏按蚊嗜人血亚种,沿海地区东乡伊蚊亦能传播班氏和马来丝虫病。
病因-基本病因:
胸部丝虫病的发病过程主要分为两期。
1、早期
多为过敏反应和以渗出为主的炎症反应,微丝蚴和成虫的代谢产物、蜕皮液和蜕皮、成虫子宫内的分泌物、死亡的虫体及其分解产物等均可引起机体全身或局部过敏性反应,在肺部可表现为嗜酸粒细胞浸润,并出现哮喘、干咳、胸痛、血痰、气促等呼吸道症状。
2、慢性期
由于淋巴循环的特异性,胸内深部淋巴系统被嗜酸性肉芽肿或纤维化所堵塞,淋巴液回流障碍,堵塞以下的淋巴管扩张,压力增高甚至破裂,故出现乳糜胸水、乳糜痰等。
病因-危险因素:
1、前往丝虫病高发区域。
2、蚊虫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因此,长期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的人群发生本病的风险较高。
症状-总述:
本病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无症状感染者(仅血肿可查到微丝蚴)约占半数。发病过程主要分为潜伏期、微丝蚴血症期、急性炎症期和慢性阻塞期4个阶段,不同阶段均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潜伏期
自感染期幼虫侵入人体至丝虫成熟产出微丝蚴所需要的时间,一般约为半年。此期大多无明显症状。
2、微丝蚴血症期
血液内开始出现微丝蚴,密度逐渐增高,达一定水平后保持相对稳定。此期常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的淋巴系统炎症,不给予治疗此期可持续数年,甚至终身带虫。
3、急性期炎症期
出现丝虫热,即周期性发热,伴畏寒、寒战,体温可达40°C,2~3天消退;还可有咳嗽、哮喘、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少数还可出现荨麻疹及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4、慢性期阻塞期
多为淋巴系统增生、阻塞所引起的症状,往往炎症与阻塞的症状交叉或同时出现。乳糜尿为班氏丝虫病的晚期的主要表现之一,常突然出现,发作前可无症状,也可伴有畏寒、发热,腰部、盆腔及腹股沟处疼痛,继而出现乳糜尿,尿液呈乳白色,混有血液时呈粉红色,易凝固。有时可堵塞尿道,致排尿困难,甚至出现肾绞痛。
症状-并发症:
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者患丝虫病后,极易继发细菌感染,出现畏寒、寒战、高热、毒血症状等。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或周期性发热,伴畏寒、寒战;
2、伴咳嗽、喘鸣;
3、伴淋巴结肿大;
4、伴皮肤荨麻疹、水肿等;
5、伴腰部、盆腔及腹股沟处疼痛;
6、伴乳糜尿(乳白色尿液)、血尿、排尿困难等;
7、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处理。
就医-就诊科室:
1、持续高热可于急诊科处理。
2、出现排尿异常,可咨询泌尿外科。
3、有发热、咳嗽、哮喘发作,可咨询呼吸科。
4、本病一般还可在感染科、传染科诊治。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进行就诊最好。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最近去过胸部丝虫病暴发的地区吗?
6、您最近有没有被蚊虫叮咬过呢?
7、您家里有没有养宠物?
8、您家里人有类似的症状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这个病传染吗?我需要隔离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6、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7、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8、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9、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发热、畏寒、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然后建议行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如血常规检查、周围血检查微丝蚴、乳糜试验、X线检查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病变严重程度。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者有无淋巴结肿大、淋巴管曲张、关节肿痛、局部水肿等体征。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可作为本病的辅助检查。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在(10~20)×109之间,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高,占白细胞总数的20%以上,如继发感染,中性粒细胞亦显著增高。
2、周围血检查微丝蚴
是诊断早期丝虫病唯一可靠的方法。微丝蚴从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后,有明显夜现周期性,白天多藏匿于肺的微血管内,夜间进入周围血液循环。因此夜10时至次晨2时阳性率最高。
(1)厚血片法:取耳垂血制成厚薄均匀的厚血片,干后溶血,染色后镜下查找微丝蚴。
(2)鲜血片法:取耳垂血加盖玻片在低倍镜下找微丝蚴。此方法简单,但阳性检出率低。
(3)离心浓集法:静脉采血注入含抗凝剂的试管内,加水后摇匀,离心沉淀,取沉渣镜检,此法阳性率高。
(4)微丝蚴白天诱出法:白天口服乙胺嗪,取外周血液镜检可找到微丝蚴,但因诱出的微丝蚴少,检出率不高。
(5)薄膜过滤法:抗凝静脉血经核孔薄膜过滤后取下薄膜,苏木素染色后镜检,此法对微丝蚴的检出率较高,尤其对低密度微丝蚴阳性者更为显著,对流行病学调查、防治效果有重要意义。
3、乳糜试验
对疑为乳糜痰、乳糜胸腔积液等标本,常用苏丹Ⅲ染色证实。有助于判断患者体内是否有丝虫寄生。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有助于判断肺部、胸腔是否有异常。X线胸片可见肺纹理增加,散在粟粒状、片状阴影或有胸腔积液征。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根据患者流行区的旅居史、丝虫病患者接触史,结合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再参考血常规、微丝蚴检查、乳糜试验、X线检查等检查结果,一般可做出诊断。诊断过程中,医生可能需将丝虫病引起的乳糜尿和淋巴炎症,与其他疾病引起的尿液改变和淋巴炎症相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细菌性感染引起的淋巴炎症:本病引起的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管炎常需与细菌性感染引起的淋巴系统炎症相鉴别,前者无外伤史与细菌感染史,淋巴管炎呈离心性发展,常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后者淋巴管炎呈向心性扩散,一般可找到局部病灶,且中毒症状较重,局部疼痛和触痛也较显著,血液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少有反复发作史。
治疗-治疗原则:
对于丝虫病患者,目前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口服药物治疗,同时还需针对丝虫病引发的各种症状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
治疗-对症治疗:
1、早期过敏反应出现的发热、咳嗽、哮喘等可用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及糖皮质激素等治疗。
2、如因胸腔积液导致胸闷、气急等则应胸穿抽液。
治疗-药物治疗:
1、乙胺嗪
为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对微丝蚴及成虫有杀灭作用。能使血中的微丝蚴集中到肝脏的微血管中,被吞噬细胞所消灭,一般需在数年内多次反复治疗才能达到治愈。在治疗中偶有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头晕、失眠等不良反应。丝虫死亡亦可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寒战、高热、皮疹等。凡有严重心、肝、肾疾病,急性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妇女经期或妊娠期均应暂缓用乙胺嗪治疗。
2、左旋咪唑
对成虫和微丝蚴均有杀灭作用。
治疗-相关药品:
乙胺嗪、左旋咪唑、氯苯那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
治疗-手术治疗:
病变组织切除手术:当患者出现严重的淋巴管阻塞时,为了避免病情继续进展,可采用手术切除不能复原的病变组织,用来治疗淋巴管阻塞。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一般不危及生命,及早诊断和治疗,可很快恢复。晚期常因合并感染而危及生命。
预后-危害性:
晚期对患者的劳动力影响较大,易合并感染而危及生命。
预后-治愈性:
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后可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统计,目前尚无治愈率相关数据。
预后-复发性:
患者病后可产生一定免疫力,但不能阻止再次感染。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并注意防止疾病的传播。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舒适卫生的居住环境。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洗澡,勤打扫卫生。
5、本病具有传染性,生病期间注意隔离,家里要准备蚊香、蚊帐,涂抹蚊虫驱避剂,防止疾病传播。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一般会进行血液检查和X线胸片检查。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即可。
饮食建议:
1、患者应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补充营养。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3、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4、应保持低脂饮食,可多食核桃、沙丁鱼、鹌鹑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5、建议患者多喝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毒素的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6、患者可适量吃些生南瓜子、樱桃等有驱虫作用的食物。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忌食辛辣刺激、肥甘厚腻、生冷食品。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尽量避免在疾病流行的季节去疾病暴发地区。
2、在疾病流行的季节和地区,外出时应尽量穿长袖上衣、长裤和长筒袜,在身上喷蚊虫驱避剂,降低被蚊虫叮咬的机会。
3、生活在疾病流行地区的人群应注意安装纱窗和纱门,使用蚊香和蚊帐,减少蚊虫进入家中叮咬家人的风险。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应勤洗手、洗澡,勤打扫卫生,避免蚊媒孳生。
5、养成规律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