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须部假毛囊炎疾病英文名称: Pseudofolliculitis Barbae疾病别名:...
养生
疾病名称: 须部假毛囊炎
疾病英文名称: Pseudofolliculitis Barbae
疾病别名: 须部假性毛囊炎
疾病概述:
须部假毛囊炎(Pseudofolliculitis Barbae)是指因胡须向内生长而引起的胡须部位异物反应性炎症。多见于胡须卷曲且经常刮剃者,具有一定遗传倾向。常见临床表现为胡须部发生炎症性丘疹、脓疱或结节。改变剃须方法以及局部用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有一定遗传倾向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丘疹、脓疱、结节、瘢痕
主要病因: 因胡须向内生长引起局部异物炎症反应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涂片镜检、病原体培养、皮肤镜检查、组织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须部假毛囊炎发生在皮肤暴露部位,可影响外貌美观,部分患者还可能会出现皮肤凹陷、瘢痕等情况。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尚无权威的相关流行病学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胡须卷曲,且频繁剃须者。
病因-总述:
本病主要是剃须时令毛发的尖端刺入毛囊壁内,或者卷曲的毛发向内生长,引起局部异物炎症反应所致。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病因-危险因素:
以下因素可能会增加本病的发病风险:
1、毛发卷曲或波浪毛发;
2、频繁过度剃须。
症状-总述:
基本损害为胡须部位发生炎症性丘疹、脓疱或结节,多见于颈部两侧或下颌角弓处,有时可有瘙痒不适感。个别丘疹可自然痊愈,严重者可发生毛囊破坏和残留瘢痕。
症状-并发症:
患者常易继发细菌感染,病情严重者还可能会出现皮肤凹陷、皮下坑道以及线状瘢痕等情况。
就医-门诊指征:
1、胡须部位反复出现丘疹、脓疱或结节;
2、皮损不断加重,影响外貌美观;
3、伴局部瘙痒不适;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皮肤部位反复出现丘疹、脓疱或结节等皮损,可及时去皮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有哪些不适?从什么时候出现的?
2、您是第一次出现剃须部位的丘疹,还是反复发作的呢?
3、自发病以来丘疹的范围有扩大吗?有伴随瘙痒吗?
4、皮损的部位有发生破溃吗?有化脓吗?
5、您平时使用什么样的剃须刀?是带刀片的那种吗?
6、您平时是顺着胡须生长方向剃须的吗?
7、您目前有使用什么药物缓解症状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这是什么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2、我的病情严重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4、治疗有什么风险吗?治愈后会影响皮肤美观吗?
5、若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日常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检查-预计检查:
胡须部位反复出现炎性丘疹、脓疱或结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明确皮肤损害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行涂片镜检、病原体培养、皮肤镜检查、组织病理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首先会观察皮损的形态、颜色、大小、数目、分布特点等情况,之后会检查皮损的质地,有无触痛及波动感等情况。对疾病的诊断有一定辅助作用。
检查-实验室检查:
1、涂片镜检
医生有时会取部分脓液制成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判断有无感染及感染的病原体种类。
2、病原体培养
医生会取部分脓液或刮取部分皮损组织进行培养,通过观察生成的菌落来判断感染情况并明确病原体类型。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检查-病理检查:
医生会在典型皮损部位取皮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见毛发末端急性炎症反应,当毛发穿破表皮时,能见到由多形核白细胞、淋巴细胞组成的混合反应。此检查对明确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有重要意义。
检查-其他检查:
有时医生还会进行皮肤镜检查。皮肤镜是一种可以放大数十倍的皮肤显微镜,能检查从表皮到真皮的细胞及皮肤和毛发的细微变化,使医生能清晰对皮损进行观察,并进行疾病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胡须区炎性丘疹、脓疱或结节的临床表现,再结合体格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皮肤镜检查等多项辅助检查结果,通常不难诊断。诊断过程中常需与须疮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须疮是葡萄球菌深部感染引起的毛囊炎。初期在胡须部出现轻微肿胀的红斑,伴有灼热及瘙痒,之后红斑上出现小脓疱,脓疱中央有一根容易拔出的胡须。疱膜较薄,容易弄破留下湿润红色小点。新脓疱可陆续发生,相邻脓疱可融合。脓液干涸后形成黄色污痂,痂下为红色糜烂面。除脓疱外,患处还可有发红、脱屑或湿疹样变化。病程持久,难自愈,预后可遗留瘢痕。通过病原学检查、组织病理检查等有助于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须部假毛囊炎主要通过改变剃须方法、局部药物治疗来进行医治。同时注意皮肤清洁、避免搔抓、清淡饮食等,也有助于促进皮损恢复。
治疗-一般治疗:
防止过度剃须,宜少剃,避免频繁修剃胡须。同时不应再使用剃刀,可改用剪刀或电推剪修整胡须。
治疗-药物治疗:
可局部使用维A酸软膏、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或糖皮质激素软膏(如地塞米松软膏),可有较好治疗效果。急性发作时可服用四环素,并局部使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湿敷。
治疗-相关药品:
维A酸软膏、莫匹罗星软膏、地塞米松软膏、四环素、高锰酸钾溶液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过及时、合理的治疗后,常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通常预后良好。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凹陷、瘢痕等情况,影响外貌美观。
预后-危害性:
1、须部假毛囊炎若不及时进行相关治疗,皮损可能会反复发生。
2、部分患者可能会遗留皮肤瘢痕等情况,影响外貌美观。
预后-自愈性:
部分患者的丘疹样皮损可能会自然痊愈。
预后-治愈性:
经过正规的治疗后,多数患者可有较好疗效,皮损逐渐恢复。
预后-复发性:
若日常不注意剃须方式,可能会导致疾病复发。
日常-总述:
须部假毛囊炎患者日常需要改变剃须方式,做好胡须处皮肤的清洁和防护工作。保持心情愉快,促进疾病康复。
日常-心理护理:
须部假毛囊炎患者因面部皮损,可能出现自卑、害羞的心理。此时,患者可主动向医护人员了解本病的治疗和预后情况,并配合医嘱进行治疗,促进疾病的康复。家属也可以多花时间陪伴患者听音乐、看电影,引导患者发泄不良情绪,并鼓励患者积极进行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使用维A酸、抗生素、激素药物的患者注意观察局部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一旦出现皮肤刺激症状,如灼热、红斑、脱屑等情况时,须及时告知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患者不要过度剃须,不要使用碱性肥皂泡沫剃须。
2、保持面部皮肤清洁,不要使用太过刺激的洁面产品。
3、洁面时力度不要过大,不要使用温度过高的水洗脸。
4、及时修剪指甲,不要用手抓挠,以免患处皮肤破损引起感染。
饮食调理:
须部假毛囊炎患者需要清淡饮食,同时需要加强营养,发病期间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饮食建议:
1、以清热利湿为主,多食用冬瓜、百合、绿豆、莲子、苦瓜等凉性食物。
2、可多吃水果、蔬菜,如苹果、橙子、猕猴桃、绿叶青菜等,补充丰富的维生素。
3、可食用瘦肉、鸡肉等食物,补充优质蛋白。
饮食禁忌:
1、戒烟、限酒。
2、忌食海鲜类食物。
3、少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等。
4、少吃油腻食物,如肥肉、炸鸡等。
5、少吃甜食,如糖类、咖啡及甜的饮料。
预防措施:
1、选择成分温和的剃须泡沫,避免使用肥皂泡沫等较刺激的泡沫剃须。
2、可选择电动、更加贴合面部的剃须刀,减少剃须刀片的使用,避免划伤面部皮肤。
3、养成正确的剃须习惯,顺着胡须生长的方向,从上往下剃须。
4、剃须时力度适宜,不要过度剃须。
5、不要频繁剃须。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