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须癣疾病英文名称: tinea barbae疾病概述: 须癣(tinea barbae)...
养生
疾病名称: 须癣
疾病英文名称: tinea barbae
疾病概述:
须癣(tinea barbae)是因胡须根部发生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多见于男性胡须部、下颌部。常可引起皮肤水肿、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瘙痒等表现。主要通过抗真菌药物治疗。但本病病情顽固,往往经久不愈。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皮肤水肿、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瘙痒
主要病因: 主要因皮肤癣菌感染引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真菌镜检、真菌培养、病理检查、wood灯检查、皮肤镜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具有传染性,可传染他人,有时还可导致自身其他部位出现癣病。此外,因皮损多见于面部,还可影响外貌美观。
临床分类:
须癣在临床上可分为表浅型和深在型。
流行病学-传染性:
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患病动物、癣病患者、无症状带菌者。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1、密切接触患病动物、癣病患者或无症状带菌者,可引起直接传染。
2、接触被癣菌污染的剃须工具、毛发等,可引起间接传染。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留胡须且卫生习惯不良的男性。
2、从事农业与牲畜有密切接触者。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地,欧洲、美洲等地多见,我国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多见。
病因-总述:
多种病原菌均可引起本病的发生,常见有紫色毛癣菌、须癣(石膏样)毛癣菌、疣状毛癣菌、红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犬小孢子菌等。有时也可因念珠菌感染引起。
病因-危险因素:
以下因素可增加本病的发病风险:
1、家养的宠物或牲畜患有癣病;
2、自身患有体癣、甲癣等癣病;
3、个人卫生情况较差;
4、去不正规理发店刮胡;
5、长期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
症状-总述:
须癣常局限于须部、下颌部的某一部位,也可累及整个须部,乳突、颈部亦可发病。一般感染部位炎症明显,常见皮肤损害包括丘疹、红斑、水疱、脓疱等,自觉有痒感。但不同类型的表现存在一定差异。
症状-典型症状:
1、表浅型须癣
初起损害是位于毛囊口的炎性丘疹,逐渐形成炎性红斑,并向外扩展,边界清楚。边缘为水肿性红斑或丘疹水疱,中央趋向消退脱屑。患处胡须可折断或松动,易拔除。
2、深在型须癣
表现为暗红色、深在性毛囊性炎性丘疹、脓疱,亦可逐渐扩大形成结节或脓癣样肿块,表面有毛囊性脓疱。脓肿表面常有脓痂,去除脓痂后可见蜂窝状肉芽,挤压时有少量脓液溢出。胡须变脆、松动,易折断或拔出。有时可见拔出的病须根部附着淡黄色脓球。有时皮损部位可有触痛。
症状-并发症:
患者可能会并发其他部位癣病,如甲癣、手癣等。
就医-门诊指征:
1、胡须部位出现皮肤丘疹、红斑、水疱、脓疱、鳞屑等损害表现;
2、皮损不断扩大、增多,并影响外貌美观;
3、伴瘙痒不适;
4、引起其他部位出现癣病;
5、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出现皮肤丘疹、红斑、水疱、脓疱、脱屑等异常表现,且症状持续存在不缓解,可及时去皮肤科就医诊治。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诊。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有哪些症状?是什么时候发现的呢?
2、您的症状是第一次出现吗?有反复发作过吗?
3、您是否伴有瘙痒、疼痛等不适感?
4、您患处皮肤发生过破溃吗?
5、您平时的卫生情况如何?有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的经历吗?
6、您家中有没有养宠物或牲畜?家养动物有皮肤病吗?
7、您有接触过患有须癣或其他皮肤病的病人吗?
8、您有用过什么药物进行治疗吗?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这是什么病?情况严重吗?
2、导致这种疾病的原因有哪些?会传染他人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推荐采用什么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需要使用哪些药物治疗呢?药物有哪些副作用?
6、能根治吗?治疗后还会复发吗?
7、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检查-预计检查:
胡须部位出现丘疹、红斑、水疱、脓疱等皮肤损害,应及时就医诊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了解皮肤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行真菌镜检、真菌培养、病理检查、Wood灯检查和皮肤镜检查等,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在询问相关情况后,会对皮损部位进行检查,了解皮损的性质、颜色、大小、范围,以及有无压痛、流脓等异常表现,还会对局部毛发进行检查。必要时还可能会检查身体其他部位有无癣菌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真菌镜检
医生会取病变毛发或脓液、鳞屑等制成标本,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镜下观察到真菌孢子或菌丝有助于确诊。
2、真菌培养
将脓液或鳞屑等进行培养,观察培养后的菌落,并镜下观察确定菌种,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对治疗也有一定指导作用。
检查-病理检查:
医生会取部分病变皮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对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检查可见真皮及毛囊周围炎性浸润,早期损害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为主。慢性及消退期病损可见淋巴细胞、上皮样细胞、组织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形成的肉芽肿性浸润。PAS染色在毛干内外发现真菌孢子或毛囊及周围组织中的菌丝。
检查-其他检查:
1、滤过紫外灯(Wood灯)检查
使用紫外线照射皮损部位,根据皮损部位的颜色表现,有助于判断癣菌感染的类型。
2、皮肤镜检查
皮肤镜能将皮肤放大数倍,观察到皮肤的细微变化,可用于辅助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癣病患者或动物密切接触史,再结合临床表现,以及真菌检查、皮肤镜检查和滤过紫外灯检查的检查结果,通常不难诊断。诊断过程中还常需与须疮、脓疱疮等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须疮
由细菌感染引起,好发于上唇近鼻处的须部。感染处胡须松动但无折断,真菌检查阴性。
2、脓疱疮
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皮肤病,常可出现丘疹、水疱、脓疱等,易发生破溃、糜烂,形成黄色痂。真菌检查阴性。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主要以抗真菌药物治疗为主,通常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局部或全身用药治疗。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并对污染的环境和物品进行消毒,避免疾病传播。
治疗-药物治疗:
1、局部治疗
拔除病须,外涂抗真菌药,如1%益康唑溶液、1%联苯苄唑溶液、2%咪康唑霜或1%盐酸特比萘芬软膏等。必要时可联合口服用药,有利于及早治愈。
2、全身用药
深在感染或长期不愈的浅在型须癣,可口服灰黄霉素、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等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益康唑、联苯苄唑、咪康唑、特比萘芬、灰黄霉素、伊曲康唑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多数患者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病情得到控制,一般预后良好。但本病病情顽固,常经久不愈。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具有传染性,可能会传染他人,也可能会引起自身其他部位出现癣病。
2、须癣发生于皮肤暴露部位,常影响外貌美观。
预后-治愈性:
经过规范的治疗后,部分患者可获得治愈。但因须癣病情顽固,部分患者可能会经久不愈。
预后-治愈率:
目前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日常-总述:
患者应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生活中注意保护皮肤,做好清洁工作,防止疾病传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身体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因本病具有传染性以及会影响患者的外貌,亲友不敢与患者接触,会使患者产生孤独、自卑、忧虑等情绪。
2、护理要点
家属可在接触患者时佩戴一次性手套,同时需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引导患者发泄不良情绪。鼓励患者积极进行治疗,促进疾病康复。
日常-用药护理:
1、严格遵医嘱用药,禁止私自更改剂量,出现严重身体不适时,应及时就医咨询。
2、外用药物时可能出现皮肤刺激症状,如刺痛、灼热等,一般停药后可恢复。但如果出现红疹、瘙痒加重,需及时就医。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避免长期处于潮湿状态。
2、不要牵拉、抓挠皮肤,皮肤瘙痒严重时可以拍打皮肤缓解瘙痒。
3、定期对毛巾、衣物、床单等进行清洗、消毒。
4、避免接触宠物,一旦发现家里的宠物和牲畜有皮肤病需及时就诊动物医院。
5、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6、做好隔离工作,家属不要与患者密切接触,不要共用剃须刀、毛巾等。
饮食调理:
患者需要适当调节饮食结构,避免辛辣刺激及容易导致过敏的食物,同时需要补充充足的维生素和蛋白质,促进机体恢复。
饮食建议:
1、适量补充含有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鸡肉、鱼肉、瘦肉等。丰富的蛋白质可增强体质,促进机体恢复。
2、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苹果、橙子、猕猴桃、芹菜、胡萝卜等,补充丰富的维生素。
饮食禁忌:
1、戒烟、限酒。
2、忌食海鲜类食物。
3、少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等。
4、少吃油腻、油炸食物。
5、严禁摄入疑似过敏原的食物。
预防措施:
1、家养的宠物或牲畜应定期进行体检,一但出现皮肤疾病时需积极治疗。与此类动物接触时配戴手套,不要接触皮肤。
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洗脸、洗手。
3、一定要去正规理发店刮胡,尽量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和毛巾。
4、避免接触已经患有须癣或其他癣病的人群。
5、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