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牙脱位疾病英文名称: dislocation of the teeth疾病概述: 牙脱位...
养生
疾病名称: 牙脱位
疾病英文名称: dislocation of the teeth
疾病概述:
牙脱位(dislocation of the teeth)是指牙受外力作用而偏离、甚至脱离牙槽窝原本的位置。猛烈的外力撞击或是咀嚼硬物均可能导致本病发生。根据脱位程度的不同,患者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常见的有疼痛、牙齿松动、牙齿移位、出血等表现。本病主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修复坏死组织、将牙齿复位,对于难以复位的牙齿也可进行拔除,然后种植新牙。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口腔科
发病部位: 口腔
常见症状: 疼痛、牙齿松动、牙齿移位、出血
主要病因: 外力作用导致牙齿脱离原本的位置
检查项目: 口腔检查、X线
重要提醒: 为避免咀嚼功能以及外貌受影响,患者应及时就医,尽早治疗。
临床分类:
依不同程度可分为:
1、完全脱位
2、部分脱位
(1)突出性脱位;
(2)嵌入性脱位;
(3)侧向脱位。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喜好运动的儿童、从事对抗性运动的运动员、从事重体力劳动或是危险职业的人群容易发生外伤,导致牙脱位出现。
2、不良饮食习惯,长期咀嚼硬物或是用牙齿开酒瓶的人群,容易发生牙齿的脱位。
病因-总述:
当外力作用时,局部组织无法对抗这种力量,使得组织间的连接被撕裂,导致牙齿偏离甚至脱离牙槽骨。猛烈外力例如车祸、运动撞击、意外跌倒等是引起牙脱位的常见原因。此外,不正当的医疗操作也可能引起牙脱位。
病因-基本病因:
1、外力作用
比如车祸、运动撞击、意外跌倒、咀嚼硬物等。
2、不正当医疗操作
比如进行口腔治疗时触碰到健康牙齿,导致牙齿偏离,脱落牙槽骨。
症状-总述:
根据外力大小、方向和牙齿脱出牙槽窝程度的不同,牙脱位的临床表现也不相同。其中疼痛、牙齿松动、牙齿脱位、出血等是常见的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挫入性脱位
患牙牙冠较同名牙冠短,嵌入牙槽窝中,多无明显松动。受伤严重时,常伴有牙槽骨壁折断。
2、突出性脱位
患牙松动明显、伸长,但尚未完全脱出牙槽窝,在咬合时有早接触创伤,疼痛明显。有时2~3个牙同时发生。
3、侧向脱位
患牙向唇、舌或近远中方向移位,常伴有牙龈撕裂和牙槽窝侧壁骨折。
4、完全性脱位
临床表现完全性脱位时,牙周膜及血管神经完全断裂,牙与牙槽骨完全分离,牙槽窝内空虚。当患牙从牙槽窝中脱出,牙完全离体或仅有少许软组织相连,常伴牙龈撕裂和牙槽骨折,多为单个牙。有的患者手拿牙就诊,有些患者则将患牙遗弃。
症状-并发症:
1、牙髓坏死
其发生率占牙脱位的52%,占嵌入性脱位的96%。发育成熟的牙与年轻恒牙相比,更易发生牙髓坏死。
2、牙髓腔变窄或消失
发生率占牙脱位的20%~25%。牙髓腔内钙化组织加速形成,是轻度牙脱位的反应。严重的牙脱位常导致牙髓坏死。牙根未完全形成的牙受伤后,牙髓常能保持活力,但也更易发生牙髓腔变窄或闭塞。
3、牙根外吸收
有人认为坏死牙髓的存在能促使牙根的吸收。牙根吸收最早在受伤2个月后发生。
4、边缘性牙槽突吸收
嵌入性和(牙合)向性脱位牙特别易丧失边缘牙槽突。
就医-家庭处理:
牙脱位后,应立即将牙放入原位,如牙已落地污染,应就地用生理盐水或无菌水冲洗,然后放入原位。如果不能即刻复位,可将患牙置于患者的舌下或口腔前庭处,也可放在盛有牛奶、生理盐水或自来水的杯子内,切忌干藏,并尽快到医院就诊。
就医-门诊指征:
牙齿在遭受外力作用或不正当的医疗操作后出现松动、偏离正常位置等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可到口腔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患者尽量避免使用过于坚硬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2、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是什么时候发现牙齿出现松动的?
2、您除了牙齿松动以外还有其他症状吗?
3、您感觉现在您的上下牙齿咬合时能对齐吗?
4、您在出现这些症状前受过外伤吗?
5、您近期有拔过智齿或其他牙齿吗?
6、您平时的饮食习惯怎么样?喜欢吃坚硬的食物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得了什么病?为什么会出现牙齿松动?
2、我的症状严重吗?
3、我需要住院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现在需要用怎样的手段治疗?能治愈吗?
5、这些治疗方法对我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需要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应该注意什么?
9、是否需要复查?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在发生外伤后出现牙齿松动、脱落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口腔检查,观察牙齿受损的情况,然后通过X线检查详细了解牙齿局部组织的情况。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患者牙齿损害发生位置,观察牙齿移位、松动的情况,观察牙槽窝有哪些异常表现,初步了解患者病情。
检查-影像学检查:
医生可能建议患者进行X线检查。X线能更好地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组织的变化,检查牙齿根部的脱落情况,明确牙齿是否脱落,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牙齿异常出现的时间,以及出现前是否有激烈运动或是车祸等经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口腔检查、X线检查等结果,综合做出判断。
治疗-治疗原则:
治疗牙脱位的首要原则是保留患牙。根据脱位方式的不同,医生采取的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对于不全脱位的患牙,可以通过固定、根管治疗等方式帮助其恢复位置。完全脱位的牙齿则根据情况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
治疗-一般治疗:
保持口腔卫生,避免进食坚硬、刺激性的食物。
治疗-药物治疗:
本病通常无需进行药物治疗,必要时可选择青霉素、红霉素、头孢他啶等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青霉素、红霉素、头孢他啶
治疗-手术治疗:
1、部分脱位牙(突出性脱位、侧向脱位)
应在局部麻醉下复位,再结扎固定。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进行复查,若发现牙髓已坏死,应及时做根管治疗。
2、嵌入性的牙脱位
在复位后2周应做根管治疗术,因为这些牙通常伴有牙髓坏死,而且容易发生牙根吸收。对嵌入性脱位牙的年轻恒牙,不可强行拉出复位,以免造成更大的创伤,诱发牙根和边缘牙槽突的吸收。任其自然萌出是最可取的处理方法,一般在6个月内患牙能萌出到原来的位置。
3、完全脱位牙
在0.5~2h进行再植,90%患牙可避免牙根吸收。对完全脱位牙,应根据患者年龄、牙离体时间的长短,做出适当的处理。如果牙齿难以复位,可以选择义齿修复的方式,用义齿替代原牙齿的位置,尽可能恢复相应的咀嚼功能。
(1)根尖发育完成的脱位牙:若就诊迅速或复位及时,应在术后3~4周再做根管治疗术。如果脱位在2h以后再就诊者,牙髓和牙周膜内细胞已坏死,不可能期望牙周膜重建,因而只能在体外完成根管治疗术,并经根面和牙槽窝刮治后,将患牙置入固定。
(2)年轻恒牙完全脱位:若就诊迅速或自行复位及时者,牙髓常能继续生存,不要贸然拔髓,可暂时进行对症处理,观察牙齿是否可以自行恢复正常。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及时有效的治疗,部分患者的牙齿可以恢复原本的形态以及功能,部分患者经义齿修复后也可取得较好的替代效果。通常不会危及患者生命。
预后-危害性:
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牙齿丢失、咀嚼功能受影响,也可能导致外貌以及其他口腔疾病的出现。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牙齿的功能也可以基本恢复。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植牙。
预后-复发性:
如果牙齿再次遭受较大的外力作用,有可能再次发生牙脱位。
日常-总述:
术后医生可能会为患者佩戴矫正器,一定要遵医嘱坚持佩戴。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按时刷牙,注意保护牙齿,良好的日常护理有利于帮助患者尽快恢复。
日常-生活管理: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口腔卫生,每天按时刷牙。
2、平时注意保护口腔中的牙齿,避免因跌倒等原因加重损伤。
日常-病情监测:
治疗后患者要注意监测自己的症状是有好转,若出现牙齿松动明显、变色、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需要遵医嘱进行复查,以了解患者的口腔咬合能力以及病情恢复情况,一般来说需要12个月复查一次,X线检查是主要的复查项目。
日常-术后护理:
术后患者可能需要佩戴牙齿矫正器,患者应注意避免牙齿矫正器损坏,并遵医嘱佩戴。
饮食调理:
牙脱位的患者在疾病未完全恢复前,尽量避免食用坚硬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饮食建议:
1、患者的饮食应以营养丰富且易咀嚼为主,如南瓜粥、软烂的面条等。
2、适当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有利于补充维生素,不易咀嚼时可打成果泥或菜泥食用。
饮食禁忌:
1、尽量避免吃过于坚硬的食物,如坚果、排骨等。
2、对于不易咀嚼的、韧性比较强的食物,尽量避免食用,如牛蹄筋。
3、避免食用一些比较粘牙的食物,如年糕等。
预防措施:
可根据引起牙脱位的病因进行预防,具体措施如下:
1、平时注意个人安全,避免牙齿遭受外力的撞击。
2、对于有拔牙需求的患者,建议到正规的医院就诊。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