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眼外肌猪囊尾蚴病疾病英文名称: cysticercosis of extraocular...
养生
疾病名称: 眼外肌猪囊尾蚴病
疾病英文名称: cysticercosis of extraocular muscles
疾病别名: 眼外肌囊虫病
疾病概述:
眼外肌猪囊尾蚴病(cysticercosis of extraocular muscles)又称眼外肌囊虫病,是指寄生于眼球转动肌的猪囊尾蚴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症与粘连形成的眼外肌病变。由于本病反复发作炎症反应,常与眶内的其他炎症相混淆,造成漏诊或误诊。本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经积极治疗后,一般预后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眼科、感染性疾病科
发病部位: 眼
常见症状: 结膜充血、水肿、复视、眼球运动受限、眼球突出
主要病因: 主要由于食用未经恰当处理的含绦虫卵的食物或饮水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粪便检查、血液检查、免疫学检测、B型超声波检查、CT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视网膜玻璃体囊虫、脓性全眼球炎等。因此,一旦确诊此病,应及早接受治疗。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猪绦虫病患者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1、误服虫卵途径感染
主要是由于食用未经恰当处理的含绦虫卵的食物或饮水所致。
2、自身或(和)接触感染途径
患有肠道囊虫的患者卫生习惯不良,个人手指上沾污的虫卵被食入或经揉眼而接触眼部所致。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确切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卫生习惯不良者。
病因-总述:
本病主要是由于食用未经恰当处理的含绦虫卵的食物或饮水所致。人若误食虫卵或囊尾蚴自胃到肠,经胆汁刺激,其头节在十二指肠内伸出,用吸盘或小钩附着在肠壁上,从颈部不断生出节片,妊娠节片脱落后,可以由于消化道的逆蠕动,将虫卵送入胃内,经消化液作用后,六钩蚴释出穿过胃壁,侵入血液,经血液循环到达眼部,发育成囊尾蚴,引起局部反应性炎症变化。
病因-危险因素:
1、食用未煮熟或生的感染猪肉绦虫的猪肉。
2、卫生习惯不良。
症状-总述:
本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局部结膜充血、水肿,以及复视、眼球运动受限、眼球突出,常可触及包块,当病情严重时,还可伴随眼睑水肿。
症状-典型症状:
1、局部反复发作性炎症反应
局部结膜充血、水肿,严重者伴眼睑水肿,此种炎性反应多位于眼直肌附着处或走行部位,可触及炎性包块。经治疗后,炎症减轻或消退,经数天或数周后重新复发,复发次数为2~6次不等。
2、复视
由于囊虫内毒素的刺激,使受累眼外肌局部肿胀、功能减弱、眼球转动受限而出现复视症状。此种复视仅在向受累肌作用方向注视时出现,极少在第一眼位时表现眼位偏斜。
3、眼球运动受限
由于反复炎症引起受累眼外肌与周围组织粘连形成炎症包块,限制了眼外肌的收缩功能。
4、眼球突出
发生在眼球赤道部前的眼外直肌囊虫很少引起眼球突出,但在裂隙灯下可见到位于肌附着处的囊虫包块,有活动性。位于赤道部后的眼外肌囊虫易致眼球突出。这是因为此处的囊虫炎症反应,可波及相邻肌肉或眶内组织,导致组织肿胀或形成较大炎性包块,推挤眼球前突。
症状-并发症:
1、视网膜玻璃体囊虫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进展,绦虫可寄生于视网膜下腔,再穿透视网膜进入玻璃体,引起视网膜玻璃体囊虫。
2、脓性全眼球炎
本病可有局部反复发作性炎症反应,若未及时接受治疗,可能会引起脓性全眼球炎。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不明原因的眼结膜充血、水肿;
2、眼球突出;
3、眼睑水肿;
4、复视,一个东西看成两个物像;
5、视力下降;
6、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或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出现明显眼部症状,可咨询眼科。明确病因,亦可咨询感染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眼部检查,建议患者做好准备。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7、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早晨空腹时就诊最好。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最近接触过猪囊虫病的患者吗?
6、您平时生活中经常洗手吗?
7、您家里人有类似的症状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这个病传染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我如果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
6、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7、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8、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9、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10、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11、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结膜充血、复视、眼球突出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然后可能会建议做粪便检查、血液检查、免疫学检测、B型超声波检查、CT检查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着重进行眼部检查,检查结膜有无充血、水肿,以及眼睑有无包块、视力有无改变、眼球有无突出。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粪便检查
对合并患有肠绦虫病者可在粪便中查到虫卵或节片。
2、血液检查
一般血象检查除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可加快以外,其他多都正常。
3、免疫学检测
可以辅助囊尾蚴的诊断,目前常用的比较灵敏的方法有间接红细胞凝集实验(IHA)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等。对眼内囊尾蚴病,如果血检免疫学呈阳性反应,可以帮助诊断,但阴性者也不能完全排除本病,免疫学检测有出现假阴性反应的可能,因此确定诊断还要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1)IHA操作简便,灵敏度和特异性也较高,阳性率达到85%,效价≥1∶64,即可以确定诊断。
(2)ELISA法的敏感度与特异性和IHA相同,其阳性平均效价要高于IHA。
检查-影像学检查:
1、B型超声波检查
于眼外肌受累部位可见到类圆形、无回声液体暗区,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缘较光滑,有时可清晰辨认囊尾蚴虫的头部、体尾部或伸缩活动,与视网膜下猪囊尾蚴病基本相似。
2、CT检查
可见受累眼外肌局部增粗,有肿块形成者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高密度影。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病史(饮食情况)及临床表现(结膜充血、复视、眼球突出),再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如免疫学检测、B型超声波检查等)可作出诊断。在诊断的过程中,需除外急性眼外肌炎、眼眶假瘤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急性眼外肌炎
本病发病急,常为单眼,有上睑下垂、眼球运动受限、眼球较突出、眼睑水肿,以及结膜充血、水肿等,可累及视神经而有视力障碍。CT扫描可显示眼外肌形态,主要为眼外肌增粗、肥厚,以近肌止端明显。超声扫描无类圆形、无回声暗区。
2、眼眶假瘤
主要与肌炎型假性肿瘤相鉴别。本型表现为眼肌弥漫性增大,CT扫描可见单一的眼外肌或多条眼外肌肿大,形态不规则,止点呈球状膨大,与眼外肌猪囊尾蚴病引起的局部炎性肿块阴影不同。
治疗-治疗原则:
手术摘除是治疗眼外肌猪囊尾蚴病的唯一方法,但若处于急性炎症期,首先应抗炎治疗,待炎症消退后方可手术。常用的手术方法有手术摘除和介入性手术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详见急性期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泼尼松、地塞米松
治疗-手术治疗:
1、手术摘除
(1)若囊虫炎性肿块较小与眼肌粘连不显,可仔细分离,完整摘出囊虫和囊壁。
(2)若囊虫炎性肿块较大,与相邻眼外肌或眶内组织粘连融合,在摘除囊虫及肿块的同时无法保留部分眼外肌束,可将粘连融合的眼外肌及其肿块一并切除,但分离与巩膜粘连时应细心,不要穿破眼球。
2、介入性手术治疗
在超声波引导下介入性手术是近年开展的新的治疗方法。方法是超声显示囊液及头节,然后用穿刺针进入穿吸,将头节和囊液吸出,盐水冲洗。本法适用于所有眶内囊虫,损伤小,且行之有效。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为1~3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皮质类固醇:常用药物有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可用于控制急性期炎症。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经积极治疗后,一般预后好。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导致结膜充血、水肿,以及复视等不适,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2、本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视网膜玻璃体囊虫、脓性全眼球炎等疾病。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可自愈,需积极治疗。
预后-治愈性:
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后,一般可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并注意防止疾病的传播。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本病的发病部位在眼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可能会因此产生恐惧、烦躁等不良情绪。
(2)本病为传染性疾病,患者可能会因为害怕将疾病传染给家属而产生忧虑的心理。
2、护理措施
(1)家属要多与患者交流,分散患者注意力,帮助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2)患者应主动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参加文娱活动,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感受美好生活。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若出现头晕、恶心等严重不良反应,请及时就医。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舒适卫生的居住环境。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机体消耗,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应勤洗手、洗澡,不用手揉眼睛,勤打扫卫生。
5、本病具有传染性,生病期间注意隔离,可与家人分餐式进食,防止疾病传播。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一般会进行视力、眼位和B超等项目的检查。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换药,保持切口的清洁、干燥,注意保护眼睛,避免感染。
2、家属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切口,若出现红肿等情况,及时告知医生。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即可。
饮食建议:
1、患者应养成卫生饮食的习惯,吃熟食;喝煮沸后的水。
2、患者应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3、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4、为保持患者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毒素的排泄和健康的恢复,水分、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供应量也要增加。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忌食辛辣刺激、肥甘厚腻的食品。
3、禁止患者饮生水,吃生食。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养成卫生饮食的习惯,吃熟食;喝煮沸后的水。
2、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应勤洗手、洗澡,勤打扫卫生。
3、养成规律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