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阴沟肠杆菌感染疾病英文名称: enterobacter cloacae infectio...
养生
疾病名称: 阴沟肠杆菌感染
疾病英文名称: enterobacter cloacae infection
疾病概述:
阴沟肠杆菌感染(enterobacter cloacae infection)是由于阴沟肠杆菌侵入人体所引起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常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包括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以及败血症等。本病主要采用抗病原菌治疗及对症治疗,经早期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发热、咳痰、头晕、头痛、紫癜
主要病因: 感染阴沟肠杆菌
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病原学检查、鲎溶解物试验、基因诊断技术、胸部X线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若伴有基础疾病或免疫力低下,病死率达21%~71%。因此,一旦确诊此病,需及早接受治疗。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主要是患者和带菌者。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包括直接接触传播(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或呼吸道传播(吸入染菌尘埃)等多种传播途径。医护人员带菌并通过他们的手传播常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一大因素。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确切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病学-死亡率:
如伴有基础疾病或免疫力低下者,病死率达21%~71%。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病因-总述:
阴沟肠杆菌是肠杆菌科肠杆菌属的成员之一,为革兰阴性粗短杆菌,作为革兰阴性细菌,内毒素起着致病作用。本病的发生与宿主防御功能减退、侵入性操作、阴沟肠杆菌产生β-内酰胺酶以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宿主防御功能减退
(1)局部防御屏障受损:烧伤、创伤、手术,以及某些介入性操作造成皮肤、黏膜的损伤,使阴沟肠杆菌易于透过人体屏障而入侵。
(2)免疫系统功能缺陷:先天性免疫系统发育障碍,或后天性受破坏(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影响),如放射治疗、细胞毒性药物、免疫抑制剂、损害免疫系统的病毒感染等,均可造成机会感染。
2、侵入性操作
各种手术、留置导尿管、静脉穿刺导管、内镜检查、机械通气等的应用,使得阴沟肠杆菌有了入侵机体的通路,从而可能导致感染。
3、阴沟肠杆菌产生β-内酰胺酶
阴沟肠杆菌既可产生ESBLs(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又可产生Amp C酶(Amp Cβ内酰胺酶),对多种抗生素高度耐药,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
4、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1)广谱抗菌药物可抑制人体各部的正常菌群,造成菌群失调。
(2)对抗生素敏感的菌株被抑制,使耐药菌株大量繁殖,容易造成医院感染细菌的传播和引起患者发病。
病因-危险因素:
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缺陷的患者、新生儿、婴幼儿和老年人、有严重基础疾病者(如恶性肿瘤、糖尿病、肝病、肾病,结缔组织病、慢性阻塞性支气管肺疾患和血液病等),以及烧伤或创伤产生组织坏死者较易被感染。
症状-总述:
本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表现为皮肤、软组织、呼吸道、泌尿道、中枢神经系统和其他器官(如眼)的感染。此外,还可表现为败血症。
症状-典型症状:
1、下呼吸道感染
患者一般均有严重基础疾病,尤以慢性阻塞性肺病及支气管肺癌为多。感染者常已在使用抗生素,并常有各种因素所致的免疫能力低下,如使用免疫抑制剂、激素应用、化疗放疗等。可有发热甚至高热,多有咳痰,痰液可为白色、脓性或带血丝,但在老年人中症状较少甚至无症状,可有呼吸急促,心动过速。
2、伤口感染
常见于烧伤创口、手术切口的感染。随着各种手术的开展,几乎各处都可有该菌感染,尤以胸骨纵隔和脊柱后方相对多见。
3、软组织感染
在社区中感染的常见形式,如指甲下血肿、摔伤后软组织感染。
4、心内膜炎
危险度最高的是静脉药瘾者、人工瓣膜术后患者、心脏手术后患者,表现为发热、头晕、头痛等。
5、腹部感染
由于该菌的迁徙,或肠道穿孔到达腹膜,或其他脏器而发病。目前胃肠源性的感染中该菌渐受重视,尤其在肝移植相关性感染者中更为多见。
6、泌尿道感染
从无症状性细菌尿到肾盂肾炎均可出现。
7、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阴沟肠杆菌可引起脑膜炎、脑室炎、脑脓肿等。
8、眼部感染
眼部手术是常见诱因,白内障手术多在老年人中进行,因而成为此类感染常见原因。
9、败血症
多发生在老人或新生儿中,有时伴有其他细菌混合感染。在成人和儿童中常伴发热,并多有寒战,可伴低血压或休克。大多同时有皮肤症状,如紫癜、出血性水疱、脓疱疮等。
症状-并发症:
本病可累及多个系统,具体并发症见典型症状。
就医-急诊指征:
1、持续高热、寒战;
2、伴大面积皮肤出血点、水疱等;
3、伴意识障碍;
4、出现其他紧急情况。
以上均需紧急处理,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发热,伴反复咳嗽、咳痰、呼吸费力等呼吸道感染表现;
2、术后或外伤后,切口或伤口创面有红肿、化脓等感染迹象;
3、反复腹痛、腹泻、稀便;
4、头痛、头晕等;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出现以上表现,应警惕各种类型的感染,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紧急情况急诊处理。
2、病情平稳者可于感染科诊治。
3、外伤感染者可于普通外科就医。
4、呼吸表现为主者可咨询呼吸内科。
5、消化症状为主者可咨询消化内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6、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进行就诊最好。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最近有过外伤吗?
6、您平时身体免疫力怎么样呢?
7、您家里人有类似的症状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这个病传染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我如果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
6、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7、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8、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9、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建议做血常规、尿常规、病原学检查、鲎溶解物试验、基因诊断技术、胸部X线检查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数显著增高,可有核左移。但免疫低下等机体反应较低者,或老人和小儿等白细胞也可不高。
2、尿常规
尿路感染时尿液混浊,白细胞>5/HP,可伴有红细胞、尿蛋白及管型等。
3、病原学检查
(1)细菌培养:血培养及骨髓培养阳性是确诊的主要依据,后者阳性率更高。为获得较高的阳性率,应尽可能在抗生素使用之前、寒战或高热时采集标本,反复多次送检。细菌培养阳性时宜进行有关的抗生素敏感试验,以供治疗时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
(2)细菌涂片:脓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瘀点等直接涂片检查,也可检出病原菌,对快速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鲎溶解物试验
是利用鲎细胞溶解物中的可凝性蛋白在有内毒素存在时可形成凝胶的原理,测定各体液中的内毒素,阳性时有助于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的诊断。
5、基因诊断技术
随着分子生物学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基因诊断技术将大大提高标本的阳性率,并可确定有否耐药基因存在。
检查-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肺部感染患者可见片状或斑片状阴影。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各系统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可判断感染发生的部位。细菌培养到阴沟肠杆菌为确诊依据,应注意免疫力低下患者感染的临床表现可不典型。医生在诊断的过程中,还需排除伤寒。
诊断-鉴别诊断: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经粪-口途径传播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上可表现为发热、全身不适、头痛、腹痛、便秘或腹泻等。肥达试验及细菌学培养,可对二者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主要针对病原菌进行治疗,在治疗阴沟肠杆菌感染时,应根据药敏试验选药,避免滥用抗生素。此外,对于出现高热、烦躁不安等情况者,还需进行对症治疗,以缓解患者不适症状。
治疗-对症治疗:
1、卧床休息,加强营养,补充适量维生素。加强护理,尤其是口腔的护理。
2、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监测心、肺、肾功能等。必要时给予输血,以及血浆、人血白蛋白(白蛋白)和人血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
3、需积极治疗原发病,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正确治疗严重创伤、烧伤等基础疾病,有助于保护和改善患者的机体免疫状态。对于肿瘤或白血病患者,在放疗或化疗的同时加强支持治疗,适当应用免疫增强剂,有利于提高免疫功能,从而减少阴沟肠杆菌内源性感染的机会。
4、高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烦躁者给予镇静剂等。
5、中毒症状严重、出现感染性休克及DIC者,在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可给予短期(3~5天)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6、防治各种并发症和合并症。
治疗-药物治疗:
1、如果阴沟肠杆菌产生ESBLs,则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亚胺培南,复合制剂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钠等。头霉素类抗生素也可选用,但需加大剂量,喹诺酮类抗生素应根据各地的药敏情况来选用。
2、如果阴沟肠杆菌产生Amp C酶,可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亚胺培南,和第四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吡肟、头孢匹罗。
3、如果阴沟肠杆菌同时产上述两种酶,则应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进行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白蛋白、丙种球蛋白、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为4~8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早期合理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治疗预后良好;如伴有基础疾病或免疫力低下者,病死率达21%~71%,预后较差。
预后-危害性:
本病如伴有基础疾病或免疫力低下,可能会危及生命。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可自愈,需积极治疗。
预后-治愈性:
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后,一般可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并注意防止疾病的传播。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本病可出现多系统感染的症状,患者可能会因此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
(2)本病为传染性疾病,患者可能会因为害怕将疾病传染给家属而产生忧虑的心理。
2、护理措施
(1)家属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从各个方面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患者自身应正视疾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用适当的方法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机体消耗,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漱口、洗澡,勤打扫卫生。
5、本病具有传染性,生病期间注意隔离,防止疾病传播。
6、穿棉质宽松衣物,减少摩擦、磨破皮肤的风险。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即可。
饮食建议:
1、患者应多进食优质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补充营养。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3、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4、为促进消化,应尽量采取蒸、煮、炖、烩的方法烹调食物。
5、为保持病人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细菌毒素的排泄和健康的恢复,水分、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供应量也要增加。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忌食辛辣刺激、肥甘厚腻、生冷食品。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加强劳动保护,避免外伤及伤口感染,保护皮肤及黏膜的完整与清洁。
2、做好医院各病房的消毒、隔离工作,防止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在医院内的交叉感染。慢性带菌的医护人员应暂调离病房并给予治疗。
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注意防止菌群失调。出现真菌和其他耐药菌株的感染时,应及时调整治疗。
4、在进行各种手术、器械检查、静脉穿刺、留置导管等技术操作时,应严密消毒,注意无菌操作。
5、积极控制及治疗白血病、糖尿病、慢性肝病等各种易导致感染的慢性病。
6、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应勤洗手、洗澡,勤打扫卫生。
7、养成规律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