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婴儿便秘疾病概述: 婴儿便秘是指1周岁以下的儿童出现的排便功能异常的情况,主要发生原因可...
养生
疾病名称: 婴儿便秘
疾病概述:
婴儿便秘是指1周岁以下的儿童出现的排便功能异常的情况,主要发生原因可与全身或肠道的疾病、遗传、饮食、胃肠道的结构等有关。其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排便困难等。临床上常通过药物、手术等治疗方式,经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部分类型可能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小儿科、新生儿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大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排便困难
主要病因: 全身或肠道的疾病、遗传、饮食、胃肠道的结构、功能、精神、代谢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粪便常规、粪便潜血试验、血清激素检查、腹部X线、钡剂灌肠检查、排粪造影、肛管直肠测压
重要提醒: 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免影响患者正常生长发育。
临床分类:
1、按病因分类可分为器质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
2、根据便秘病程的长短急性便秘(便秘的持续时间<2个月)和慢性便秘(便秘的持续时间22个月)。
3、根据便秘原因分类可分为原发性便秘和继发性便秘。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大样本流行病学数据统计。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暂无大样本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好发于哪些人群。
病因-总述:
婴儿器质性便秘具有特定的病因,通常是由于全身或肠道的疾病引起的。婴儿功能性便秘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可能与遗传、饮食、胃肠道的结构和功能、精神和代谢等因素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器质性便秘
由于全身或肠道的疾病引起的便秘,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脊髓栓系、尿崩症、先天性巨结肠、肠梗阻、肠纹窄、肠结核、克罗恩病、肛裂等。
2、功能性便秘
(1)遗传因素:若患儿的有便秘的家族史,发生便秘的概率更大。
(2)饮食因素:进食不足会、添加辅食等情况可导致便秘。
(3)大便习惯:高龄患儿如果没有养成按时排便的条件反射,可能会出现便秘;
(4)代谢因素:在肠道明哚物质含量升高和机体胰岛素分泌减少的婴儿中,功能性便秘的发生率将会升高。
(5)精神因素:患儿因心理障碍可能引起便秘。
(6)药物:抗胆碱药物、抗酸药物或某些抗惊厥药物、利尿药物、补铁剂,可降低肠道蠕动而引起便秘。
病因-危险因素:
婴儿饮食中开始添加辅食时,易发生便秘。
症状-总述:
婴儿便秘的典型表现是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且排除困难,严重时可并发痔疮、肛裂、直肠脱垂。部分患者可伴随哭闹,食欲不振和等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排便次数减少
正常母乳喂养的婴儿平均在进食13小时后排便,每日2-4次牛乳或奶粉喂养的婴儿平均在进食15小时后排便,每日1~2次;添加各种辅食后,平均每日排便1次。当婴儿出现便秘时,排便次数将会减少。
2、粪便坚硬
正常母乳喂养的婴儿粪便多为膏状并带有少许颗粒;少数为稀薄便,牛乳或奶粉喂养的婴儿粪便较干稠,有时可混杂白色凝块。当婴儿出现便秘时,粪便呈块状且干燥坚硬。
3、排便困难
粪便硬结、肠道蠕动降低等因素导致粪便在肠道内形成硬块,排出时可擦伤肠黏膜引起出血,粪便表面黏附少量血液,婴儿因排便时疼痛而哭闹。此外,硬块会不断扩张直肠,肠液绕过硬块流出体外,从而在婴儿尿裤上出现糊状粪液。
症状-并发症:
婴儿便秘可并发肛裂、痔疮、直肠脱垂、营养不良等。
症状-伴随症状:
1、可伴随哭闹、食欲不振、早饱等症状。
2、可伴发头晕、乏力、口臭、口腔溃疡等症状。
就医-门诊指征:
1、排便次数减少;
2、排便艰难、费力;
3、大便干结;
4、伴食欲下降、乏力、口臭等;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可到儿科和新生儿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进行妇科检查,建议患者穿宽松的衣服。
3、若近期患者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患者曾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患者每天或每周排便的次数?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随时时间变化,症状是否更严重?
2、大便是什么样的?
3、患者排便的时候有什么异常吗?是否会哭闹呢?
4、家里有人有便秘吗?
5、是否在其他地方检查过?结果如何?
6、是否进行了治疗?效果如何?
7、患者有药物过敏史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得的是什么病?患病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以后会影响我生长发育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6、如果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治疗效果吗?
7、回家后该怎么护理?有哪些注意事项?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大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排便困难等症状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情况,而后会选择性的让患者进行粪便常规、粪便潜血试验、血清激素检查、腹部X线、钡剂灌肠检查、排粪造影、肛管直肠测压等,以明确诊断及寻找病因。
检查-体格检查:
1、腹部触诊
主要查看患者有无腹部包块及按压痛。
2、直肠指诊
直肠指诊是肛门疾病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往往通过指诊可早期发现肛门直肠的病变。也可以了解到直肠内有无其他病变,如直肠癌、直肠息肉、肛乳头肥大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通过血常规可查看患者体内是否有炎症感染,有利于明确病因。
2、便常规
可以了解消化道有无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及早发现胃肠炎、肝病,还可作为消化道肿瘤的诊断筛查。
3、隐血试验(OB实验)
粪便隐血试验对检查消化道出血有重要的诊断价值,部分患者可能因为病变部位出血较少导致不清楚是否粪便中有血,而粪便隐血试验可以很明确的知道是否有便血现象。
4、血清激素检查
可通过对甲状腺激素等激素水平的测定,可以帮助判断便秘是否由内分泌系统疾病引起。
检查-其他检查:
1、胃肠传输试验
常用不透X线标志物,早餐时随标准餐吞服20个标志物,相隔一定时间后拍摄腹部平片一张,计算标志物排除率。正常情况下72h时,绝大部分标志物会排出,如大部分停留在结肠内提示结肠传输减慢,如在乙状结肠和直肠内提示排便障碍。
2、肛管直肠压力和感觉功能
可以发现用力排便时盆底肌(耻骨直肠肌、肛门外括约肌)有无不协调性收缩、是否存在直肠压力上升不足、正常容量扩张是否产生便意。
3、排便造影
从直肠注入150~200ml稀钡,在X线下动态观察排便过程中肛门和直肠的变化。可以排除直肠套叠、直肠黏膜脱垂、阴道直肠突出,了解肛门直肠角,了解盆底肌的运动。近年研究发现MR排粪造影能比较好地了解直肠肛管解剖结构及周边器官的情况。
4、肌电图
分为直肠内EMG和体表EMG,前者较后者准确,受臀部肌肉收缩影响小。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腹部X线
腹部x线可以观察肠管的分布情况,同时判断婴儿是否存在粪便猪留的病史。
2、钡剂灌肠检查
能帮助明确患者是否有肠道病变,如果经钡剂灌肠发现可疑病变,应复查结肠镜并活检。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结合相应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一般可以确定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注意与婴儿腹泻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婴儿便秘需与婴儿腹泻进行鉴别。有些婴儿的便秘可在肠道内形成巨大粪块,粪块不易排出从而扩张直肠,肠液绕过粪块从肛口流出而表现为大便失禁,容易被误诊为腹泻,腹部体检和直肠指检触及坚硬粪块可帮助鉴别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婴儿便秘应根据其发病原因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以缓解症状、恢复正常肠道动力和排便生理功能为目的,治疗方式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治疗-一般治疗:
避免用肥皂液或纯水清洗直肠,可使用开塞露,以达到软化大便,促进粪便排出的目的,但不能长期使用。
治疗-药物治疗:
1、缓泻剂
此类药物可通过渗透作用增加结肠内容量,改善大便性状,并刺激肠道蠕动,使排便加快通畅,可用于婴儿功能性便秘的治疗,常用药物为乳果糖。
2、肠动力剂
此类药物可通过对抗多巴胺的抑制作用发挥促动力作用,也可改善肠动力紊乱,常用药物为多潘立酮。
3、微生态制剂
此类药物可通过降低肠道的PH值、增加肠蠕动、调节肠道菌群失调,从而改善婴儿功能性便秘的症状,常用药物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
治疗-相关药品: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多潘立酮、乳果糖
治疗-手术治疗:
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婴儿便秘,如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脊髓栓系、脊膜膨出的婴儿,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
预后-一般预后:
婴儿便秘经积极合理治疗,预后一般良好。
预后-危害性:
婴儿便秘患者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可能会并发肛裂、痔疮、直肠脱垂、营养不良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和生长发育。
预后-治愈性:
通过治疗,一般可治愈。
预后-治愈率:
大部分患者可通过积极治疗治愈。
日常-总述:
在日常生活中,婴儿便秘患者的家属应遵医嘱给患者服用药物,同时监测患者的排便具体情况。还可通过排便训练和腹部安排,改善患者便秘。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发生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停药并告知医生。
日常-病情监测:
家属应记录患者每天的排便次数,密切观察大便的颜色和性状,从而了解治疗效果。
日常-特殊护理:
1、可轻轻的按摩婴儿的腹部,以刺激肠道运动,促进排便。
2、可进行排便的训练,以帮助婴儿形成按时排便的习惯,3个月以上的婴儿可训练每天在清晨或饭后等固定时间进行排便。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可在患者的日常饮食中添加适当的菜水或橘汁,润滑肠道;
2、可在患者饮食中添加适量的食用糖,以增加肠道的蠕动;
3、对于可以添加辅食的患者,可适当食用蔬菜和水果;
4、可多饮水,以防大便干燥。
饮食禁忌:
1、少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2、禁止饮酒。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一定程度上的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避免滥用药物,以防导致患者出现便秘。
2、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日定时排便,形成条件反射,建立良好的排便规律。
3、多饮水。
4、若有全身性疾病或肠道疾病时,应积极进行治疗,以防止便秘。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