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婴儿肢端脓疱病疾病英文名称: acropustulosis of infancy疾病概述...
养生
疾病名称: 婴儿肢端脓疱病
疾病英文名称: acropustulosis of infancy
疾病概述:
婴儿肢端脓疱病(acropustulosis of infancy,AI)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婴儿掌跖、手足背、腕、踝等部位的脓疱性皮肤病,病因尚不明确,主要表现为皮肤的瘙痒性丘疹、脓疱、水疱,易反复发作,2-3岁后大多可自愈。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遗传性尚不明确
就诊科室: 小儿科、皮肤科
发病部位: 皮肤、下肢、大腿、小腿、膝部、上肢、上臂、肘部、手部
常见症状: 红色丘疹、水疱、脓疱、瘙痒
主要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疥疮的过敏反应和某些感染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细菌培养、疥螨检查、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婴儿肢端脓疱病有剧烈瘙痒感,使患儿烦躁,影响正常休息睡眠,建议家长尽早带患儿就医。
流行病学-传染性:
婴儿肢端脓疱病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婴儿肢端脓疱病在临床上比较罕见,流行病学数据较少,难以获得确切的发病率。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婴儿肢端脓疱病多见于2-10个月婴儿,偶见5岁患者。国外以黑种人儿童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婴儿肢端脓疱病皮疹多发于春季,夏季加剧,冬季消失。
病因-总述:
婴儿肢端脓疱病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有研究者提出可能与疥疮的过敏反应或某些感染相关,具体病因还有待考证。
病因-基本病因:
1、疥疮的过敏反应
部分患儿在诊断为肢端脓疱病之前进行过疥疮的治疗,所以有研究提出婴儿肢端脓疱病的发生可能与疥疮的过敏反应有关。
2、感染
有研究提出婴儿肢端脓疱病可能与某些感染有关。
病因-危险因素:
1、婴幼儿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全,抗病能力差,可能会增加发病风险。
2、外界环境或个人卫生条件差,有搔抓或外伤时,细菌易侵入,导致感染,可能会增加发病风险。
3、接触疥疮患者可能会增加发病风险。
症状-总述:
婴儿肢端脓疱病的患儿大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皮疹、脓疱或水疱,数天后干涸结痂,好发于掌跖、手足背、腕、踝部等,有瘙痒感。
症状-典型症状:
1、皮损初起为针头大小红色丘疹,24小时后变为直径1-2mm大的脓疱和水疱,数天后干涸、结痂脱屑。
2、皮疹成批出现,散在或群集而不融合,持续1-2周愈合,反复发作。
3、好发于掌跖,其次为手足背、腕、踝部,偶见于头皮、臀部、四肢和躯干,自觉瘙痒。
症状-病情发展:
婴儿肢端脓疱病多在婴儿2-10个月发病,皮损持续1-2周自然缓解、消退,每2-4周复发一次,一般2-3岁后可自愈。
症状-并发症:
1、感染
如果患儿不注意卫生,反复挠抓,可引起局部皮肤细菌感染。
2、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肾小球肾炎
感染可导致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肾小球肾炎的发生,也可能引起全身性炎症。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剧烈瘙痒。
2、伴有皮疹、脓疱或水疱反复发作。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4、药物治疗时出现不良反应。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一般情况先到皮肤科就诊。
2、出现并发症或药物的不良反应可到儿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家长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就医卡等。
2、医生会对患儿的皮肤进行检查,家长应提前与患儿进行沟通,积极配合。
3、家长应提供患儿疾病变化情况的信息或照片。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家长陪同就诊,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孩子都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多久了?
2、疾病进展情况如何?
3、您的家族中有类似的疾病发生吗?
4、您的孩子在发病前得过其他疾病吗?
5、您的孩子在发病前接触过其他皮肤病的患者吗?
6、您的孩子近期有去过人群密集或卫生条件不太好的公共场所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孩子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2、导致这个疾病的原因有哪些?
3、我的孩子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孩子的病严重吗?怎么治疗?会不会有后遗症?
5、我孩子的病需要治疗多久?能治愈吗?以后还会复发吗?
6、我的孩子平时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什么?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7、我的孩子需要吃药吗?吃什么药?
检查-预计检查:
患儿掌跖或躯干等部位出现反复发作且有瘙痒感的脓疱、水疱或成批的皮疹时,应及时就医。就医时,医生首先会询问家长患儿皮损的状态、症状和持续时间,发病前的接触史、过敏史、用药史,以及患儿母亲完整的产前病史,包括孕龄、家族史等。其次会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初步了解患儿健康状况。为进一步掌握和确诊疾病,需行疥螨检查和病理检查评估病情程度或排除其他疾病。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儿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检查皮损在身体的分布、大小、排列、形状、表面、边界等。婴儿肢端脓疱病患儿的皮损大多分布于掌跖、手足背、腕、踝部,呈现成批的皮疹、水疱或脓疱。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细菌培养
医生抽取脓液于固体培养基中进行细菌培养,判断脓液中是否有细菌存在并判断细菌的类型。婴儿肢端脓疱病的脓液菌培养呈阴性。
2、疥螨检查
是指医生用消毒针头挑出水疱上的灰白色小点或用手术刀轻刮皮损,取附着物镜下观察,检查皮肤上是否有引起疥疮的疥虫(疥螨)。婴儿肢端脓疱病疥螨检查结果呈阴性。
检查-病理检查:
医生会刮取患儿皮损部分于镜下观察,病理结果显示,角质层下或表皮脓疱腔内含多数中性粒细胞及凝固的浆液,疱底棘层受压迫萎缩。真皮乳头水肿,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及少数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儿疾病发生的季节、部位和临床表现,结合血常规检查、细菌培养和病理检查结果,再排除手足口病、婴儿疥疮、角层下脓包病、掌跖脓疱病等其他疾病之后,即可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柯萨奇A16病毒经呼吸道感染引起,手掌、足跖、手足背部、口腔内同时发生小水疱,多见于1-2岁儿童,夏秋季流行。
2、婴儿疥疮
婴儿疥疮是婴儿被感染后在手掌心、腕部、手背、指间、腋窝、腹部发生的小丘疹、水疱及小脓疱,有瘙痒感,夜晚显著,硫磺软膏治疗有效。
3、新生儿一过性脓疱性黑变病
该病出生后即可发现,有好发于颏、额、颈、背下部、下腹的水疱和脓疱,直径1.5-3mm,中心有色素沉着,多在1-2天后干枯结痂。
4、角层下脓疱病
好发于中年女性,主要侵犯腋下、腹股沟、乳房下、躯干和四肢近侧屈面,掌跖也可见发生。
5、掌跖脓疱病
好发于30-50岁中年人,女性较男性多见,发病部位是掌跖。掌部好发于拇指、小指的掌面及手掌中央,跖部以足弓处多见,红斑周围发生深在无痛性小脓疱,伴有角化、鳞屑。
6、多形性红斑
手足部位有红色斑丘疹、水疱,有时伴有口唇糜烂,多见于中青年人,儿童少见,1-2岁儿童尤为罕见。
7、出汗不良性湿疹
通常发生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年人,表现为较小的水疱。
治疗-治疗原则:
婴儿肢端脓疱病的治疗目的是缓解瘙痒、使皮疹消退、控制病情反复发作,医生会根据患儿的不同症状和皮损的程度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保持清洁,预防感染。
2、安抚患儿,保证睡眠。
3、均衡营养,清淡饮食。
治疗-药物治疗:
1、氨苯砜
口服氨苯砜治疗婴儿肢端脓疱病效果显著,但停药后皮疹易再发。婴儿服用时剂量要准确,防止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如感觉丧失、肌肉无力等)、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如皮肤、口唇发绀)等不良反应。
2、抗组胺药
口服可有效止痒。
3、炉甘石洗剂
脓疱完整时,皮肤局部外用可消毒、保护皮肤。
4、抗生素
口服抗生素可防止继发感染,如红霉素。
治疗-相关药品:
氨苯砜、抗组胺药、炉甘石洗剂、红霉素。
治疗-手术治疗:
婴儿肢端脓疱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婴儿肢端脓疱病的治疗周期一般为3-6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婴儿肢端脓疱病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中医治疗:
1、中药验方
清热利湿。
2、中成药
人造牛黄粉或五宝散。
3、外用中药
黄柏霜或小胡檗碱片加入香油调匀外搽患处。
以上中医疗法均需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预后-一般预后:
婴儿肢端脓疱病患儿一般预后良好,发病后1-2周后可自行缓解、消退,常在2-3岁后自愈。
预后-危害性:
婴儿肢端脓疱病有剧烈瘙痒感,使患儿烦躁、坐卧不安,影响正常休息和睡眠。
预后-自愈性:
婴儿肢端脓疱病新形成的皮疹或脓疱一般在2周内消退,常在2-3岁后自愈。
预后-治愈性:
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婴儿肢端脓疱病一般可达到临床治愈。
预后-治愈率:
婴儿肢端脓疱病的治愈率约65%-80%。
预后-根治性:
婴儿肢端脓疱病反复发作至2-3岁,自愈后即可实现根治。
预后-复发性:
婴儿肢端脓疱病易反复发作,通常每2-4周复发一次。
日常-总述:
家长应正确看待疾病,多关心患儿,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加强日常监测、记录患儿身体变化情况,遵医嘱按时复查。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婴儿肢端脓疱病的患儿年龄均较小,无法确切表达自己的需求,只能通过表情或肢体表现身体的不适,新生儿或婴儿的瘙痒表现为易激惹、烦躁和坐卧不安等。
2、护理措施
家长应密切关注患儿的姿态、面部表情和动作等方面的变化,了解患儿的身体是否不适,尽可能多与患儿接触,多加抚摸,使患儿感受到关心,有利于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1、婴儿肢端脓疱病的患儿家长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为患儿用药,不能私自停药、换药或加大剂量。
2、患儿服用氨苯砜在72小时后症状明显好转,但停药后2-3日易复发,故家长应严格遵医嘱为患儿用药。
3、家长为患儿用药前应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用药后积极监测药物的药效和不良反应,出现问题及时与医生沟通。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清洁卫生
家长应为患儿保持环境和皮肤的清洁,常修剪指甲、勤洗手洗澡,但勿用热水烫洗。
2、保持安静环境
家长应为患儿营造安静的环境,可以缓解患儿因瘙痒带来的烦躁,有利于患儿休息和疾病恢复。
3、增强体质
家长应为患儿保证营养膳食,帮助患儿锻炼身体、提高抵抗力。
4、日常穿着
家长应为患儿穿着宽松棉质内衣,防止衣物磨擦,衣着不宜过厚、过暖,以免皮肤温度增高加重痒感。
5、防止患儿抓破脓疱
家长应防止患儿因瘙痒而抓破脓疱,提前告知患儿搔抓的危害。若患儿年幼,家长应密切守护,修平指甲,或将手指用纱布包扎,避免患儿抓破皮肤。
日常-病情监测:
婴儿肢端脓疱病易复发,日常生活中,家长应监测患儿皮损的变化情况,若发生感染或患儿在用药过程中有严重的不良反应,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日常-复诊须知:
婴儿肢端脓疱病患儿的家长应遵照医嘱定期带患儿复查,一般每3个月复查一次,评估患儿的长期治疗情况。
饮食调理:
婴儿肢端脓疱病的患儿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要注重饮食的调理,有利于营养吸收以及身体恢复。
饮食建议:
乳母和患儿均应遵循以下饮食建议。
1、饮食应以清淡为主。
2、食物品种要多样化,每餐应包括新鲜的蔬菜水果。
3、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蛋、奶、豆类、瘦肉等。
4、主食除米面外,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各种杂粮,如薯类、燕麦等。
饮食禁忌:
1、乳母和患儿不可食用辛辣、酒精、海鲜、羊肉等发物。
2、尽可能少吃精加工食品,限制糖的摄入。
3、减少膳食脂肪的摄入量,少吃肥肉、荤油和甜点等。
预防措施:
由于婴儿肢端脓疱病的病因尚不明确,故无十分有效的预防措施,但可通过以下方式降低发病风险。
1、注意个人卫生
家长及儿童应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的卫生,勤洗手、勤洗澡。
2、预防感染
皮肤如果有破损,家长应及时为孩子处理,防止感染。
3、避免接触患有皮肤病的患者
家长应尽量少带孩子进入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或卫生条件较差的公共浴室、泳池,避免接触到其他皮肤病患者。
4、增强抵抗力
婴幼儿应加强营养,增加抵抗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