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增殖性皮炎疾病英文名称: proliferative dermatitis疾病别名: 增...
养生
疾病名称: 增殖性皮炎
疾病英文名称: proliferative dermatitis
疾病别名: 增殖性脓皮病、良性增殖性天疱疮
疾病概述:
增殖性皮炎(proliferative dermatitis),又称增殖性脓皮病、良性增殖性天疱疮,是由于皮肤受球菌感染后,经反复的湿润和摩擦,而出现的一种非特异性慢性肉芽肿的改变。主要表现为粟粒样丘疹、脓疱疹,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可逐渐出现皮损结痂和伴有恶臭味儿的圆形溃疡,其周围还会有水疱。通过及时的药物治疗后,多数患者可以痊愈,生活质量将得到较大的改善,但痊愈之后可能会有疤痕,以及暂时性的色素沉积。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粟粒样丘疹、脓疱、结痂、恶臭性溃疡、水疱
主要病因: 具体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免疫功能低下、细菌感染、全身营养不良以及搔抓皮损等多种因素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细菌培养试验、活体组织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若忽视治疗,可导致疾病进一步恶化,出现恶臭性溃疡,以及水疱。进一步感染还会使细菌入血,引发脓毒血症。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一般好发于在易发生皮炎处上班的工作人员,如工厂和农机站的工人,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等基础疾病者、免疫力低下者也易发生此病。
病因-总述:
增殖性皮炎的具体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免疫功能低下、细菌感染、全身营养不良以及搔抓皮损等多种因素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免疫功能低下
这是目前认为最有关的发病原因。当机体的免疫力较强时,白细胞可以及时吞噬并清除病菌。免疫力较弱时,虽然可以吞噬病菌,但不能够及时地清除。大量的吞噬细胞参与杀灭细菌,但都无法清除病菌。巨噬细胞以及衍生物在局部堆积,由此便造成了皮肤局部的慢性肉芽肿性改变。
2、多重细菌感染
如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重病菌的感染,加大了机体免疫系统的负担,导致机体无法及时清除掉全部的病菌,局部免疫细胞的大量聚集,容易造成皮肤的异常病变。
3、全身营养不良
全身营养不良损伤免疫系统,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的低下。免疫系统功能较弱时,无法及时清除病菌,造成皮肤的异常增生。
4、搔抓皮损
机体形成结痂,构成了对体外病菌新的防线,如果进行搔抓,刚刚构成的这道防线就容易受到破坏,导致病菌进一步侵入,感染机体,多次的这样湿润、频繁刺激会促进病菌的增生,诱使该病产生。
症状-总述:
增殖性皮炎在早期可表现为粟粒样丘疹、脓疱疹,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可逐渐出现皮损结痂和伴有恶臭味儿的圆形溃疡,其周围还会有水疱。
症状-典型症状:
1、粟粒样丘疹
又称为黑头粉刺,主要表现为如粟粒样密集的红色小点,其大小从针头至米粒不等。
2、脓疱
患者皮肤上出现含脓液的疱疹,成为脓疱,其颜色潮红,分布较为密集。
3、水疱
发生在溃疡的周围皮肤,疱疹常突出于皮肤表面,内含有液体。
4、结痂
由干燥的死组织块形成的硬且脆的皮肤结块。
5、溃疡
多呈圆形或者不规则形,有时周围会隆起,可伴有恶臭。
症状-并发症:
增殖性皮炎是由于感染而导致的,如不及时进行治疗,致病物质会进入血液,可能会出现脓毒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溃疡性结肠炎、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并发症。
就医-门诊指征:
1、皮肤出现粟粒样丘疹;
2、出现水疱、脓疱;
3、皮损结痂;
4、出现恶臭味溃疡。
以上情况均需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皮肤出现异常时需要及时就诊皮肤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皮损进行检查,注意着宽松衣物,便于医生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曾使用某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有什么症状?有伴随其他症状吗
2、您的皮损是什么样子的?是丘疹、脓疱还是水疱?
3、您的皮损处有出现带有臭味的溃疡吗?
4、您平时身体抵抗力如何?经常感冒吗?
5、您近期有受过外伤吗?有发生过感染吗?
6、您平时饮食均衡吗?是否有营养不良的情况?
7、您的伤口结痂时有进行抓挠吗?
8、您平时有什么药物过敏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患病?
2、病情严重吗?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我需要如何进行治疗?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有什么风险吗?
6、若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我回家后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出现粟粒样丘疹、脓疱、结痂、恶臭性溃疡、水疱破裂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先询问一些基本情况,再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然后会建议行血常规、细菌培养试验、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等,以便进一步明确病情。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先观察患者有哪些部位出现了皮损,再检查患处皮肤损伤的具体分布、面积、性质、形态、颜色、有无臭味等,进一步明确病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对诊断具有意义。
2、细菌培养试验
医生会取皮损部位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试验,当发现有较多球菌的时候,可辅助判断本病。
检查-病理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简称活检),即切取一定大小的病变皮肤的组织,制成切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当表皮出现异常的增生,真皮层含有较多的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时,可以进一步确诊为本病。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一些患者的基本情况,如既往病史、身体及营养情况等,再结合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并参考一系列检查结果,如血常规、细菌培养试验、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等,即可明确诊断。还会注意与增殖性天疱疮、着色芽生菌病、疣状皮肤结核、连续性肢端皮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增殖性天疱疮
好发于头面部及乳房下、腋下等皱褶部位,特点为红斑、水疱基础上肥厚性斑块和脓疱,舌面可有脑回样改变。抗生素治疗无效,其组织病理表现为仅有裂隙或表现为棘层肥厚和乳头瘤样增生。
2、着色芽生菌病
常有局部外伤史,以中青年多见,好发于暴露部位,如小腿、足和手臂,皮损初起为真菌侵入处的单个炎性丘疹,逐渐扩大并形成暗红色结节或斑块,表面呈疣状。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表皮内有炎性细胞浸润和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小脓肿形成,真皮浅层有广泛的炎性细胞浸润,在异物巨细胞内和小脓肿处可见棕色圆形厚壁孢子。
3、疣状皮肤结核
多累及成年男性的手背、指背,皮损初起为黄豆大小的紫红色硬丘疹,逐渐扩大可形成斑块,表面增厚,呈疣状增生,被有灰白色鳞屑;中央网状瘢痕、疣状边缘和四周红晕成为“三廓征”。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组织病理有典型的结核结节形成,抗结核治疗有效。
4、连续性肢端皮炎
好发于指趾,为一种慢性、复发性、无菌性脓疱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与脓疱型银屑病相同,组织病理示表皮棘层增厚,上部有海绵状脓疱形成,邻近表皮倾向于银屑病改变。
治疗-治疗原则:
增殖性皮炎主要通过药物手段进行治疗,外用洗剂可对患处进行消毒和抗感染,口服药物可用于抗菌治疗及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
治疗-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
(1)局部损害时可以3%的过氧化氢或者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处理。
(2)损伤较少的情况下也可以用10%硫黄鱼石脂洗剂或者抗生素外涂液进行涂抹。
2、内服药物
(1)抗生素:局部或者全身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有利于杀灭病菌。
(2)磺胺类药物:较为常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
(3)皮质激素:可增加患者机体的免疫力。
治疗-相关药品:
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硫黄鱼石脂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的病程缓慢,但是通过及时的药物治疗后,多数患者可以痊愈,生活质量将得到较大的改善,但痊愈之后可能会有疤痕,以及暂时性的色素沉积。
预后-危害性:
1、若忽视治疗,可导致疾病进一步恶化,出现恶臭性溃疡,以及水疱。进一步感染还会使细菌入血,引发脓毒血症。
2、本病虽然大多可以自愈,但是病程较为缓慢,常出现瘙痒、疼痛,极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3、痊愈之后可能会有疤痕,以及暂时性的色素沉积。
预后-自愈性:
多数可以自愈。
预后-治愈性:
通过及时的药物治疗后,多数患者可以痊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后遗症:
痊愈之后可能会有疤痕。
日常-总述:
增值性皮炎患者日常注意皮肤保护,避免皮损感染,积极配合治疗,并在医生指导下正确进行皮损护理,同时观察治疗后疾病的恢复情况。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由于患者常有大面积皮肤损害,会严重影响外貌,患者常会出现焦虑、不安、自卑等不良情绪,有时甚至出现脾气暴躁、不配合治疗的情况,从而进一步加大治疗困难,影响治疗效果。
2、护理要点
(1)家属要多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及时给予患者疏导和安慰,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并使其正确面对疾病,提高治疗依从性。
(2)患者可通过散步、听音乐、与他人倾诉等方法平复不良心理,也可与医生进行交流,了解本病的治疗方法,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了解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不适,要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医生对药物进行调整,防止耽误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在安静、舒适的环境内休息,有助于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
2、规律作息,保证睡眠,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3、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损部位清洁,避免发生感染。
4、避免搔抓、摩擦或曝晒等不良刺激,以免导致病情加重。
5、适当增加活动或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日常-病情监测:
注意观察治疗后病情是否好转,以及有无继发感染等异常情况,一旦出现不适或异常,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治疗。
饮食调理:
增值性皮炎患者应合理膳食,清淡饮食,选择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促进机体恢复。
饮食建议:
1、多补充高蛋白食物,如肉类、鸡蛋、牛奶等。
2、高热量饮食,保证机体能量摄入充足。
3、宜食新鲜水果、蔬菜,如苹果、香蕉、橙子、绿叶蔬菜等来补充维生素,有助于促进皮损恢复。
4、有时由于使用激素,可能导致骨质疏松或脱钙,可适当多食高钙类食物,如骨汤、豆制品。
饮食禁忌:
1、限制盐分、脂肪、酒精的摄入,避免对治疗造成不良影响。
2、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病情。
3、避免进食海鲜、羊肉等发物,以防引起皮肤损害扩大。
预防措施:
本病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因此目前无有效的预防措施。但日常注意皮肤保护,保持心情放松,定期进行适度锻炼,规律作息等,均可增强机体免疫力,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降低机体患病的可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