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痣疾病英文名称: nevus疾病概述: 痣(nevus)是皮肤上的一种局限性皮损,有隆起...
养生
疾病名称: 痣
疾病英文名称: nevus
疾病概述:
痣(nevus)是皮肤上的一种局限性皮损,有隆起性和非隆起性两种,隆起性的一般跟组织的异常增生有关,非隆起性一般跟色素的异常相关。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部分类型的痣存在恶变倾向,可危及生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皮肤隆起或非隆起性皮损
主要病因: 病因不明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
重要提醒: 部分类型的痣存在恶变倾向,可危及生命,一旦出现痣面积增大、破溃等情况及时就医咨询,以免出现不良影响。
临床分类:
1、色素相关性痣
主要包括无色素痣、贫血痣和太田痣三种,还有日光性雀斑样痣、伊藤痣、晕痣、色素性毛皮痣等。
(1)无色素痣:又称脱色素痣,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局限性色素脱失斑。
(2)贫血痣: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皮肤血管组织发育异常,表现为局限性淡白斑,在出生时或儿童时期发生,终生不退。
(3)太田痣:又称为眼上腭褐青色痣,或眼皮肤黑素细胞增生病,是一种较常见的色素性疾病。表现为眼、上颌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蓝灰色或灰褐色斑片。多在出生时发病,皮损终身存在。
2、肿瘤相关性痣
主要包括色素痣、皮脂腺痣,还有浅表脂肪瘤样痣、蓝痣、疣状痣、焰色痣、表皮痣等。
(1)色素痣:又名痣细胞痣(NMN)、细胞痣、黑素细胞痣等。由痣细胞组成的扁平或隆起的良性新生物。
(2)皮脂腺痣:又名器官样痣、皮脂腺错构瘤、先天性皮脂腺增生,是由皮脂腺等皮肤组织构成的一种错构瘤。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我国部分地区太田痣的发病率为0.16%。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有色素痣的女性多于男性、白人多于黑人。
2、太田痣好发于东方人和黑种人的女性。
病因-总述:
大部分痣病因不明,可能与发育缺陷、遗传、基因突变等因素有关。部分色素痣可能与紫外线照射、激素水平改变等有一定相关性。
病因-危险因素:
女性青春期或孕期激素水平改变。
症状-总述:
不同类型的痣的发病部位不同,有的好发于头面,有的好发于四肢及躯干等部位;皮损特征有的为白斑,有的为褐色、黑色或肤色的斑片或斑块。
症状-典型症状:
1、无色素痣
好发于躯干、下腹和四肢近侧端,多位于身体一侧,在四肢多呈条状或带状,躯干可呈方形。脱色斑可散在分布,彼此之间距离很远。损害为大小不一的苍白色局限性色素减退斑,脱色不完全,境界模糊不规则,有时边缘呈锯齿状或呈泼洒的白漆状,周围无色素增加。脱色区内毛发色素可减退,白斑持续终生不变。
2、贫血痣
皮损可发生在任何部位,较常发生于面部、颈部、胸部或背部等处,为形状、大小不同的苍白色斑,单个或多发,周边可呈树枝状。冬季轻、不明显,夏季因周围正常皮肤晒黑或周围血管扩张而白斑较明显。摩擦患部时浅色斑处不发红,而周围皮肤却充血发红。无自觉症状,终生不消退。贫血痣发生于神经纤维瘤病、结节性硬化症中,或作为色素性血管性斑痣错构瘤的表现之一。
3、太田痣
皮损多为单侧,仅5%为双侧发病,特别是三叉神经第一、二支分布区域,表现为眼周、颞部、颧部、前额及鼻部的蓝灰色、灰褐色斑点或斑片,斑片着色不均,界限不清楚,呈网状或弥漫性。损害颜色随年龄增长而加深、扩大。同侧巩膜色素斑常见,偶见鼻、口腔和颅内色素斑。2/3的患者出生时即有眼部损害,皮肤损害可在10多年以后出现。
4、色素痣
基本损害一般为直径<6mm的斑疹、丘疹、结节,疣状或乳头状,多为圆形,界限清楚,边缘规则,色泽均匀,有些损害处可有一根至数根短而粗的黑毛。由于痣细胞的色素含量不同,临床上可呈棕色、褐色、蓝黑色、黑色或正常肤色、淡黄色、暗红色等。日晒可增加暴露部位色素痣的数量。患者多无自觉症状。根据痣细胞的分布部位,分为交界痣、混合痣和皮内痣。
(1)交界痣:可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分,通常较小,直径1mm~6mm,平滑,无毛,扁平或略高出皮面,淡褐色至深褐色斑疹。手掌、足底及生殖器部位的色素痣常属这一类。
(2)混合痣:外观类似交界痣,但可能更高起,有时有毛发穿出。
(3)皮内痣:为成年人最常见的一类色素痣。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最常见于头颈部,不发生在手掌足底或生殖器部位。呈半球形隆起的丘疹或结节,是深浅不同的褐色。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一般不增大,表面光滑或呈乳头状,或有蒂,可含有毛发。
5、皮脂腺痣
好发于头面部或颈部,尤多见于头皮。多为单发,少数可见多发斑块或结节。损害呈圆形及卵圆形,也可呈带状,边缘不规则,表面平滑或呈颗粒状,无毛发。常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生,伴随终身。本病在发育过程中可分为儿童期、青春亲和老年期三期。
(1)婴儿、儿童期:此期患者的皮脂腺尚未发育完全;表现为一局限性表面无毛的斑块,稍微隆起,表面光滑,有蜡样光泽,呈淡黄色。
(2)青春期:皮脂腺发育显著,损害增厚扩大,表面呈乳头瘤样隆起多呈花瓣状或疣状结节,颜色为褐色、浅褐色。
(3)老年期:多为质地坚硬的疣状,颜色加深为棕褐色。
6、线状皮脂腺痣综合征
是一类较为罕见的、伴发多系统损害的皮脂腺痣。表现为特征性头面部中线部位皮脂腺痣。其他皮肤损害如鼻部杨梅状血管瘤,躯体大面积色素痣、腭痣、舌部乳头状瘤、耳郭倾斜、牙齿发育不良等。眼病变发生率仅次于皮肤损害,表现为内眦胬肉、泪腺异位、眼球表面脂性皮样囊肿伴血管翳形成、眼眶畸胎瘤、眼球运动障碍、内斜视等。其中以眼球表面肿瘤最多见。神经系统病变有智力障碍、惊厥等。
症状-并发症:
1、皮脂腺痣的并发症
10%~40%患者可在本病基础上并发其它皮肤肿瘤,如基底细胞上皮瘤、乳头状汗管囊腺瘤、结节状汗腺瘤、皮脂腺瘤、皮脂腺上皮瘤、汗管瘤等。
2、色素痣的并发症
一些色素痣可能会恶变成黑色素瘤。
就医-门诊指征:
1、皮肤表面出现斑点、丘疹、斑块或斑片;
2、身体易摩擦部位如腋窝、手掌、足底等位置的痣出现增大、破溃、结痂、剥脱或出血;
3、痣的颜色发生改变,变暗或超过两种颜色出现;
4、痣不断变大,或突出于表面。
以上症状出现时需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可就诊皮肤科或医学美容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会对患者面部或其他有痣的部位进行检查,面部尽量不要化妆。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使用一些药物来涂抹患处,可携带药盒。
5、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诊。
6、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发现痣存在有多久了?是从出生就有的吗?
2、您刚发现痣的时候面积有多大?近期有快速生长的情况吗?
3、您的痣颜色有加深或变浅吗?
4、您的痣有发生过破溃吗?
5、您有反应迟钝或抽搐的情况吗?
6、您之前有发现视力异常吗?您的双眼视力分别是多少?
7、您之前有治疗过吗?采用哪种方式治疗的呢?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这是什么病?情况严重吗?
2、导致这种疾病的原因有哪些?会遗传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推荐采用什么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能根治吗?治疗后还会复发吗?
6、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皮肤出现叫大面积的色素痣,或原有的痣增大、破溃或出血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为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之后可能会进行伍德灯和皮肤病检查,必要时医生会建议患者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首先会观察痣的位置、大小、颜色、边缘、局部有无隆起、痣的表面是否光滑,有无毛发等,对病情有初步判断。
检查-实验室检查:
检查-病理检查:
为了进一步明确病变组织的性质,医生可能从皮损处取一小部分组织,制成切片后放到显微镜下观察。
1、太田痣
真皮乳头和网状层上部可见梭形或树突状黑素细胞聚集,含大量色素颗粒。
2、皮脂腺痣
在不同时期组织病理学不同。婴儿儿童期,在真皮上部可见不完全的毛囊结构,常为小圆形细胞组成的条索。青春期,表皮不同程度的角化过度,乳头瘤样增生;真皮内多数增生的、分化成熟的皮脂腺腺体,无终毛毛囊。在真皮深层常见多数顶泌汗腺腺体。成人期,皮脂腺痣可继发或合并各种良性或恶性肿瘤。
检查-其他检查:
1、Wood灯(伍德灯)检查
伍德灯是一种滤过紫外线灯。医生会在暗室内将患者置于Wood灯下直接照射,观察皮损处荧光类型。贫血痣在Wood灯下无增强反应,贫血痣消失。
2、皮肤镜检查
皮肤镜是一种可放大数十倍的皮肤显微镜,能检查从表皮到真皮内外色素、及皮肤的细微变化。用皮肤镜检查时医生可能将透镜放在皮肤上进行观察,获得二维图像,放大固定 10 倍率以上;也有可能使用光纤皮肤镜,在屏幕上实时可现,并能达到更高的放大倍率。皮肤镜最重要的应用领域是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如黑素瘤与黑素细胞痣等的鉴别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根据患者痣出现的位置、颜色、大小等方面进行初步诊断,然后通过皮肤镜和伍德灯对痣进行确诊。必要时会通过病理学检查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无色素痣需要鉴别的疾病
(1)白癜风:白癜风白斑脱色完全,边界清楚,后天发病,有时可观察到色素岛等复色现象。
(2)贫血痣:贫血痣为先天性淡色斑,在出生时就有,摩擦患部时周围皮肤充血而白斑处不会明显发红,由此可与无色素痣区别。
2、贫血痣与白癜风、白色糠疹鉴别
用手指或玻片按压贫血痣皮损处时,皮损和附近正常皮肤都成苍白色,放手后才又分清。贫血痣附近皮肤不会因为搓揉或拍击患处而发红。由此可鉴别。
3、太田痣需要鉴别的疾病
(1)黄褐斑:为常见于面部两侧颧部的淡褐色或淡黑色斑,境界清楚。成年女性多见。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表皮色素增多,真皮有较多的噬黑色素细胞。
(2)咖啡斑:为幼年发病,边缘规则的淡褐色斑,形状、大小不一,组织病理显示表皮内黑色素总量增加,见大的黑色素颗粒,基底层黑色素细胞数量增多。
(3)蓝痣:为上肢与面部的蓝色及蓝黑色结节,或臀部与骶尾部的蓝黑色较大结节,幼年发病,或出生时发病。组织病理显示真皮可见树枝状及梭形黑色素细胞胞质内有较多的色素颗粒。
4、色素痣与恶性黑色素瘤鉴别
恶性黑色素瘤常形状不对称、边界不清楚、边缘不光滑、颜色不均匀,瘤体发展迅速、易破溃、出血,可形成不规则瘢痕,瘤细胞有异形性。
5、皮脂腺痣需要鉴别的疾病
(1)疣状痣:两者都是幼年发病,但疣状痣皮损呈疣状,病理上有疣状和乳头瘤样增生,但无皮脂腺的增生。
(2)乳头汗管囊腺瘤:其皮损经常结痂,并可有液体渗出,组织病理可以确诊。
(3)钙化上皮瘤:多发生在20~30岁的女性,病理上肿瘤主要由影细胞和嗜碱细胞组成。
治疗-治疗原则:
部分类型的痣一般无需特殊治疗,有些痣严重影响患者容貌及心理健康,如太田痣应积极给予治疗,皮脂腺痣必要时可行手术彻底切除。
治疗-一般治疗:
对于暴露部位的小面积无色素斑、贫血痣,可用遮盖霜遮盖。
治疗-药物治疗:
贫血痣可以局部试用使血管扩张的药,如5%辣椒碱软膏等。
治疗-相关药品:
5%辣椒碱软膏
治疗-手术治疗:
1、自体表皮片移植
适用于无色素痣的治疗。
2、手术切除
(1)手术方式
医生会对痣周围的区域进行麻醉,然后将其切除,必要时还会切除健康皮肤的边缘。手术可能会留下永久性的疤痕。
(2)适应症
①青春期后的皮脂腺痣,特别是并发基底细胞上皮瘤应及时彻底手术切除。
②发生在手掌足底、腰围、腋窝、腹股沟、肩部等易受摩擦部位的色素痣,一旦出现皮损扩大、部分高起或破溃、出血时应及时到医院切除。
治疗-治疗周期: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绝大多数痣会伴随终身,少数色素痣会恶变;太田痣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极少数会出现恶变,当发生恶性黑色素瘤,可危及生命;皮脂腺痣在青春期或之后会变大,一般在青春期之前主张治疗,成年之后可能发生不同类型的良性或恶性肿瘤。
预后-危害性:
1、太田痣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影响美观,可能影响患者正常交友或心理健康。
2、部分痣会发生恶变,可危及生命。
预后-自愈性:
痣一般不可自愈。
预后-治愈性:
部分痣可通过激光或外科手术等治疗方法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数据样本研究。
预后-复发性:
皮脂腺痣治疗不彻底时可复发。
日常-总述:
患者日常可以用一些遮盖霜来遮盖皮损,尽量减少对外观的影响,提高自信。同时对可能恶变的痣遵医嘱定期复查。
日常-心理护理:
部分痣可对患者的容貌产生一定的影响,很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自信,甚至引起自卑的心理,家属要多安慰和鼓励患者努力面对,对一些能够治愈的痣积极进行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减少摩擦等外来因素损伤痣体。
2、不要用手抓、乱涂腐蚀剂去痣,以免刺激皮肤引起发炎,甚至诱发恶变。
日常-病情监测:
1、太田痣可发生青光眼,因此应当周期性到眼科医生处检测。
2、交界痣恶变时,局部常有轻度疼痛、灼热或刺痒,边缘处出现卫星小点,若突然增大、颜色加深、有炎症反应,破溃或出血时,要特别警惕。
3、发生在手掌足底、腰围、腋窝、腹股沟、肩部等易受摩擦部位的色素痣应密切观察,特别是一些边缘不规则、颜色不均匀、直径≥1.5cm的损害更应该注意。一旦出现皮损扩大、部分高起或破溃、出血时应及时到医院切除。
日常-特殊护理:
激光治疗术后
1、术区遵医嘱涂抗生素药膏,并暴露创面,保持干燥清洁状态;
2、痂皮脱落后尽量避免日晒以减少炎症后色素沉着;
3、术后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大部分是暂时的,可逐渐消失,患者无需太过担心;
4、术后痣复发的患者,可以遵医嘱进行第二次激光治疗,或考虑手术切除。
饮食调理:
患者需调整饮食结构。尤其要调整脂肪含量,每天总量不宜过多。术后患者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饮食建议:
1、常吃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麻油、大豆油、玉米油及绿色蔬菜,也可以减少或防止脂褐素的形成。
2、维生素C含量多的辣椒、油菜、菜花、苦瓜、小白菜等食物也可适度食用。这样可以减少黑色素的沉淀。
饮食禁忌:
术后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芥末等。
预防措施:
1、避开一天中太阳光比较强的时间。
2、全年使用防晒霜,在出门前约30分钟涂抹防晒霜,即使在阴天也是如此。
3、通过太阳镜、宽边帽、长袖等措施来遮挡紫外线。
4、避免照射紫外线灯,紫外线灯的照射会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
5、若服用某种药物后出现黑素细胞痣或使痣增多时要及时停药,并避免以后服用此药。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