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中毒性白内障疾病英文名称: toxic cataract疾病别名: 药物及中毒性白内障疾...
养生
疾病名称: 中毒性白内障
疾病英文名称: toxic cataract
疾病别名: 药物及中毒性白内障
疾病概述:
中毒性白内障(toxic cataract)是指长期应用或接触对晶状体有毒性作用的药物或化学物导致的晶状体混浊。容易引起晶状体混浊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缩瞳剂、氯丙嗪等,化学物质包括苯及其化合物、氟、萘、金属等。患者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不同药物或化学物引起的晶状体混浊的形态、位置等不同。本病的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眼科
发病部位: 头部、眼
常见症状: 视力下降
主要病因: 长期应用或接触对晶状体有毒性作用的药物或化学物
检查项目: 视力检查、裂隙灯活体显微镜检查
重要提醒: 当白内障严重到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时,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1、中毒性白内障临床不常见。
2、有报道指出,大剂量服用泼尼松1~4年,白内障发生率可高达78%;中等剂量服用1~4年,其发生率仅为11%。
3、使用碘磷定超过1年,约50%病例可产生白内障。
4、应用毛果芸香碱超过22个月的青光眼患者,约10%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缩瞳剂、氯丙嗪等药物的患者发病风险较健康人高。
2、长期接触化学物质如苯及其化合物、氟、萘、金属的人群可能更易患此病。
病因-总述:
中毒性白内障是长期应用或接触对晶状体有毒性作用的药物或化学物所致。迄今为止,已发现50余种结构不同的此类物质,如糖皮质激素、缩瞳剂、氯丙嗪等药物,以及苯与其化合物、氟、萘、金属等化学物质。
病因-基本病因:
1、糖皮质激素
长期全身或局部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产生后囊膜下混浊。
2、缩瞳剂
长期使用抗胆碱酯类缩瞳剂,特别是长效缩瞳剂,如碘磷定,可以引起前囊膜下产生微细囊泡,晚期可以引起后囊膜下和晶状体核的改变。
3、氯丙嗪
长期大量服用氯丙嗪,可在前囊和皮质浅层出现微细的白色点状混浊。
4、三硝基甲苯
长期与三硝基甲苯接触,有发生白内障的危险。
5、金属
铜、铁、汞、银、锌等金属对晶状体有毒性作用,长期接触这类金属或含有这类金属的药物,容易发生白内障。
症状-总述:
中毒性白内障最主要的症状是视力下降。因导致本病的药物或化学物种类不同,还可能累及其他系统,并出现相应的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本病最主要的症状是视力下降,且病情进展相对其他类型的白内障较快,同时根据患者应用或接触的药物或化学物种类的不同,晶状体混浊可表现为不同的形态、位置。
1、糖皮质激素
初发时,后囊膜下出现散在的点状和浅棕色的细条状混浊,并有彩色小点,逐渐向皮质发展。后囊膜下形成淡棕色的盘状混浊,其间有彩色小点和空泡,最后大部分皮质混浊。少数病例在停用糖皮质激素后,晶状体的改变可以逆转。
2、缩瞳剂
晶状体混浊位于前囊膜下,呈玫瑰花或苔藓状,有彩色反光,一般不影响视力。有些病例发现过晚,混浊扩散到后囊膜下和核,停药后混浊不易消失。
3、氯丙嗪
开始时晶状体表面有细点状混浊,瞳孔区色素沉着。之后,细点混浊增多,前囊下出现排列成星状的大色素点,中央部较密集,并向外放射。严重者中央部呈盘状或花瓣状混浊,并向皮质深部扩展。当前囊下出现星状大色素点时,角膜内皮和后弹力层有白色、黄色或褐色的色素沉着。
4、三硝基甲苯
首先晶状体周边部出现密集的小点混浊,以后逐渐进展为由尖端向中央的楔形混浊连接成环形的混浊。环与晶状体赤道部有一窄透明区。继之中央部出现小的环形混浊,大小与瞳孔相当。重者混浊致密,呈花瓣状或盘状,或发展为全白内障。
症状-并发症:
激素性青光眼:即皮质类固醇引起的青光眼,表现为开角型青光眼,发生在眼部或全身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后,其临床表现及病程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相似,除眼压升高外,房水流畅度也降低,房角开放,最后发生青光眼性视乳头损害及视野缺损。
就医-门诊指征:
1、患者出现视力下降,休息后不能缓解。
2、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尽早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视力下降,应到眼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会对眼睛进行体格检查,请不要佩戴隐形眼镜、化妆等。
3、若考虑进行术前准备的相关检查,注意检查前禁食6~8小时。
4、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视力下降的症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2、您是做什么工作的?
3、您得过其他疾病吗?是否进行过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案是什么?
4、您自行吃过什么药吗?服药后有缓解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我这是中毒性白内障吗?
2、导致我得这个病的原因有哪些?
3、我的情况严重吗?会失明?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会有损伤吗?
5、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
6、可以治愈吗?以后还会复发吗?
7、手术治疗大概价格是多少?有什么风险?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视力下降的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就医时,医生首先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尤其是有无相关药物应用史或化学物接触史,然后对患者进行眼科的体格检查,如视力检查、裂隙灯活体显微镜检查,观察患者的晶状体有无混浊,以及混浊的形态和位置等特点。
检查-体格检查:
1、视力检查
应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测患者视力,患者通常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
2、裂隙灯活体显微镜检查
检查可见患者晶状体混浊,其形态和位置与导致晶状体混浊的药物或化学物种类有关。
诊断-诊断原则:
就诊时医生会详细询问是否有接触药物和化学药品史,并结合视力下降等典型表现以及裂隙灯活体显微镜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确定晶状体混浊的形态、位置等,多可做出明确的诊断。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有糖皮质激素、缩瞳剂、氯丙嗪等药物应用史,或化学药品接触史。
2、症状
(1)视力下降,矫正后无明显改善。
(2)晶状体混浊,不同药物或化学物导致的晶状体混浊的形态、位置不同。
治疗-治疗原则:
中毒性白内障的治疗目的是明确发病原因,去除病因,改善视力。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等制定治疗方案,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的疗效尚不十分确切。
治疗-一般治疗:
合理用药:长期接触一些可能致白内障的药物和化学药品时,应定期检查晶状体。如果发现有药物和中毒性晶状体混浊的产生有关,应停用药物、脱离与化学药品的接触。
治疗-药物治疗:
1、辅助营养类药物
发生白内障的晶状体多有游离氨基酸、某些微量元素如钙、镁、钾、硒等以及多种维生素营养障碍。治疗药物包括一些无机盐配方、游离氨基酸配方和维生素C、维生素E等。
2、抗氧化损伤药物
包括谷胱甘肽等。
治疗-相关药品:
无机盐、游离氨基酸、维生素C、维生素E、谷胱甘肽
治疗-手术治疗:
至今药物治疗尚不能有效阻止或逆转晶状体混浊,因此手术治疗仍然是各种白内障的主要治疗手段。术前需冲洗结膜囊和泪道,散瞳剂扩大瞳孔。
1、白内障针拨术
用器械将混浊晶状体的悬韧带离断,使晶状体脱入玻璃体腔。因术后并发症较多,手术方式已被淘汰。
2、白内障囊内摘出术(ICCE)
将混浊晶状体完全摘出。操作简单,肉眼下可完成,手术设备及技巧要求不高。术后瞳孔区透明,不发生后发性白内障。但手术需在大切口下完成,玻璃体脱出发生率高,易造成玻璃体疝而引起青光眼、角膜内皮损伤、黄斑囊样水肿和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目前该手术方式在临床上已极少使用。
3、白内障囊外摘出术(ECCE)
将混浊的晶状体和皮质摘出而保留后囊膜,是目前我国基层医院白内障的主导手术方式。手术需在显微镜下完成,对术者手术技巧要求较高。手术完整保留了后囊膜,减少了对眼内结构的干扰和破坏,防止了玻璃体脱出及其引起的并发症,同时为顺利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创造了条件。术中保留的后囊膜术后易发生混浊,形成后发性白内障。
4、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应用超声能量将混浊的晶状体核和皮质乳化后吸除,保留晶状体后囊。常规的超声乳化手术是指单手法超声乳化术或经典的双手配合劈核的超声乳化术。超声乳化技术将白内障手术切口缩小至3mm甚至更小,术中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具有组织损伤小、切口不必缝合、手术时间短、视力恢复快、角膜散光小等优点,并可在表面麻醉下完成手术。
5、飞秒激光辅助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飞秒激光是一种以短脉冲形式运转的红外线激光,具有穿透性强、瞬时功率大、精密度高等优势,最早应用于LASIK角膜屈光手术中角膜瓣的制作。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步骤主要包括制作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前囊膜切开、晶状体核裂解以及制作角膜缘松解切口。同传统的手术方式比较,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具有良好的可预测性、精确度高、可重复性好。另外,飞秒激光在制作透明角膜切口的同时,可通过在角膜缘或角巩膜缘构建松解切口来精确纠正最高达3.5D的角膜散光,从而改善术后屈光状态,优化术后视力。但这种新型手术方式也存在其局限性,包括不能应用于角膜瘢痕、虹膜粘连、眼球震颤以及致密硬核的白内障患者,仪器体积庞大且价格昂贵等。
6、人工晶体植入术
人工晶状体可在Ⅰ期(白内障摘除后立即进行)或Ⅱ期植入用于矫正无晶状体眼的屈光不正。按植入眼内的位置主要可分为前房型和后房型两种。按其制造材料可分为硬质和软性(可折叠)两种,均为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光学物理性能和组织相容性。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可通过3mm左右的小切口植入眼内,通过“记忆”恢复形状,因此手术切口较植入硬质人工晶状体减小一半。最近又有可通过1.6mm的微切口植入的人工晶状体问世。
治疗-治疗周期: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部分患者停药或不再接触化学药物后,晶状体混浊可逆转或停止进展。严重者需进行手术治疗,预后通常较好,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术中或术后并发症,需及时处理。
预后-危害性:
中毒性白内障患者视力下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预后-自愈性:
1、大部分患者不会自愈,需要积极治疗,避免病情进展。
2、少数糖皮质激素引起的中毒性白内障患者在停用糖皮质激素后,晶状体的混浊可以逆转。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本病一般可获得临床治愈。
预后-治愈率:
绝大多数可治愈。
预后-根治性:
停用药物或脱离与化学药品的接触,一般不会再复发。
预后-复发性:
经手术治疗后,一般不会复发。
日常-总述:
中毒性白内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心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中毒性白内障患者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患者可能因担心失明而焦虑、恐惧等。
2、护理措施
(1)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从各个方面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患者自身应正视疾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必要时可向心理医师咨询。
日常-用药护理:
中毒性白内障主要由晶状体毒性的药物或化学物导致,出现晶状体混浊时应及时告知医师,由专业医师处理,严禁自行停药。
日常-生活管理:
1、科学作息
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保证睡眠充足,避免劳累,避免过度用眼。
2、卫生保健
注意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3、环境设备
远离有晶状体毒性的化学物。
4、精神愉快
精神抑郁或过度紧张,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因此日常应保持精神愉快。
5、日常锻炼
可参加适量的健身运动。
日常-复诊须知:
门诊手术患者需在术后3日内每日复诊换药,之后根据医师的指导调整复诊频率。
日常-术后护理:
1、门诊患者
(1)术后可在观察室休息并观察半小时,如无出血或其他不适即可离院。嘱患者按医嘱用药、换药和来院复查。拆线前眼部避免着水和脏手揉眼,以免引起术后感染。
(2)术后遵医嘱用药。
2、住院患者
(1)术后保持头不动、戴眼罩,按医嘱采取体位卧床;避免术眼外伤或过分剧烈的活动。
(2)勿触碰、移动眼部敷料,勿低头取物,勿用力排尿排便、咳嗽或大声说笑。
(3)每日点药4~6次。
饮食调理:
中毒性白内障患者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关注饮食护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控制病情,促进术后恢复。
饮食建议:
1、饮食规律,定时进餐,每餐不宜过饱。
2、进餐时要放松,避免有压力,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可以稳定病情、促进康复。
3、注意营养丰富均衡,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无机盐种类齐全,比例合适,搭配适当。
饮食禁忌:
1、戒烟忌酒,忌服浓茶、浓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饮料,否则可能会使病情加重,不利于康复。
2、手术患者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生葱、大蒜、辣椒、芥末等,以免影响伤口恢复。
3、避免吃生冷、硬质粗糙、油腻、过咸的食物。腥荤油腻、高脂肪食物不利于术后康复。
预防措施:
本病可以通过避免应用或接触晶状体毒性的药物或化学物进行预防。此外,正确的用药方式也可降低本病的发病风险。
1、长期接触一些可能致白内障的药物或化学药品时,定期检查晶状体。
2、特殊职业人群,如需要接触三硝基甲苯的人,做好防护措施,避免职业暴露,降低白内障发病风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