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着色性干皮病疾病英文名称: xeroderma pigmentosum疾病概述: 着色性...
养生
疾病名称: 着色性干皮病
疾病英文名称: xeroderma pigmentosum
疾病概述:
着色性干皮病(xeroderma pigmentosum)又称DNA修复酶缺乏病,是由于基因异常导致体内缺乏核酸内切酶,进而引发暴露部位的色素变化、萎缩、角化及癌变的一种遗传性皮肤病。一般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主要表现为皮肤的显著光敏性,在轻微日光照射后即可晒伤,伴有雀斑、红斑、结痂性瘢痕。部分患者有眼睑外翻和下眼睑挛缩,由于常在幼年发病,还会导致患者生长发育迟缓,因存在DNA修复缺陷,患者易发生恶性肿瘤。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症状能够得到有效缓解。疾病虽不能完全恢复,但如果平时多注意紫外线防护,就可以有效防止该病的进一步发展。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有遗传性
就诊科室: 小儿科、皮肤科、肿瘤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雀斑、红斑、结痂性瘢痕、眼睑外翻、下眼睑挛缩,幼儿生长发育迟缓、恶性肿瘤
主要病因: 由于基因异常导致体内缺乏核酸内切酶,进而引发DNA修复功能障碍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角质细胞检查、DNA修复功能检查、基因检测、CT检查、MRI检查
重要提醒: 若忽视治疗,幼儿患者会出现身材矮小、视力障碍等问题,导致其产生自卑心理,后期还可发展为肿瘤,严重威胁其生命健康。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着色性干皮病的发病率在在美国人群中约为1/250万,在欧洲人群中约为2.3/100万,而在我国发病率约为1/25万。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一般好发于皮肤色素较深的人种和有家族遗传史、父母近亲结婚的人群。
病因-总述:
着色性干皮病的主要病因是由于基因异常导致体内缺乏核酸内切酶,进而引发DNA修复功能障碍,一般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症状-总述:
着色性干皮病患者具有显著的光敏性,多表现出轻微日光照射后晒伤,伴有雀斑、红斑、结痂性瘢痕。部分患者有眼睑外翻和下眼睑挛缩,由于常在幼年发病,还会导致患者生长发育迟缓,多数在发病几年后出现恶性肿瘤。
症状-典型症状:
1、皮肤黏膜损害
患者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面部、小腿等处)常常出现雀斑、红斑和皮肤发干、发红等症状。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红斑可逐渐变成大小不等的深色色斑,一般呈现灰色或者灰褐色。有时候患者的暴露处也会出现结痂性瘢痕,这种瘢痕可以自动消退或者往更恶化的方向发展。
2、发育迟缓
患者因常在幼年发病,会导致自身生长发育迟缓、身材较为矮小。大多数患者会出现智力迟钝、意识障碍等问题。
3、眼睛损害
约80%的着色性干皮病患者有眼损害,多为眼睑外翻和下眼睑挛缩,以及睑缘炎、角膜炎、睑球结膜粘连和溃疡。其他如结合膜色素斑、血管翼状胬肉、角膜混浊和上皮瘤等也较常见。
4、肿瘤
绝大多数患者在患病几年后出现恶性肿瘤,可导致死亡。
症状-并发症:
1、神经系统异常
20%~30%的着色性干皮病患者可出现神经系统异常,可能是由于神经细胞DNA修复缺陷导致神经元死亡所致,表现为进行性的智力障碍。
2、恶性肿瘤
20岁以下着色性干皮病患者发生基底细胞癌、鳞癌,以及黑色素瘤的风险较正常人高1000倍。发生非黑素瘤肿瘤的平均年龄为8岁,肿瘤常为多发。
3、色素性干皮病-白痴综合征
患者表现为着色性干皮病伴小头、语言障碍、智力低下、侏儒症及生殖腺发育迟缓等,部分患者可有牙齿缺损。
就医-门诊指征:
1、暴露在外面的皮肤出现雀斑、红斑、结痂性瘢痕;
2、出现眼睑外翻和下眼睑挛缩;
3、眼睛怕光,看不清物体;
4、孩子生长发育情况低于正常水平.
以上均需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当皮肤出现异常情况时需要就诊皮肤科,较小患儿也可就诊小儿科;
2、当病情进展为恶性肿瘤时需就诊肿瘤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和就诊卡。
2、医生需要对皮损处进行检查,患者需要着宽松的衣服,以便医生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例、检查报告以及化验单。
4、近期若使用过药物进行缓解,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诊。
6、患者可以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孩子有什么症状?
2、什么时候出现这些症状的?是从一出生就发现的吗?
3、年龄多大了?以前出现过这样的症状吗?
4、孩子父母有亲属关系吗?是近亲结婚吗?
5、孩子是在遭受过阳光照射后出现症状的吗??
6、几天参加一次户外活动?
7、平时的饮食主要是什么?
8、曾到别的医院就诊了吗?治疗了吗?疗效如何?
9、自己都吃过什么药?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孩子这是得了什么病?
2、为什么会生这个病?
3、目前病情严重吗?
4、这个病该怎么治疗?症状多久可以消失?
5、治疗费用高吗?在不在医保范畴内?
6、能治好吗?会复发吗?
7、以后还会出现其他更严重的症状吗?
8、在家平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9、平时需要多吃什么食物?不能吃什么?
检查-预计检查:
当在日晒后出现雀斑、红斑、结痂性瘢痕、眼睑外翻、下眼睑挛缩,或幼儿生长发育迟缓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先询问一些基本情况,再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然后会建议行角质细胞检查、DNA修复功能检查、基因检测、CT检查、MRI检查等,以便进一步明确病情。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患者皮损部位的性质、形态、分布、颜色等,再检查其眼部有无眼睑外翻和下眼睑挛缩。如患者为小儿,还会检查其生长发育情况和智力水平是否正常。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角质细胞检查
医生通过检查查看皮肤上皮细胞的角化程度和细胞的种类,来确诊该疾病。
2、DNA修复功能检查
取患者非暴露部位皮肤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并用紫外线照射,然后检测该细胞程序外DNA合成水平,如果合成水平降低则可证实着色性干皮病的诊断。着色性干皮病变异型患者程序外DNA合成并无异常,但其成纤维细胞对咖啡因敏感。因而将患者成纤维细胞置于含咖啡因的培养基中培养,并置于紫外灯下照射,与同样条件下的正常对照成纤维细胞比较,如果生存率低则可诊断为着色性干皮病变异型。
3、基因检测
即筛查患者编码NER途径中7种蛋白的对应基因,以及编码DNA多聚酶-η的基因突变情况。
检查-影像学检查:
如MRI和CT等,可用于检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XPA组患者后期可出现脑萎缩。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一些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家族遗传史、父母是否为近亲结婚、既往病史、外伤史等。再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并参考一系列检查结果如角质细胞检查、DNA修复功能检查、基因检测、CT检查、MRI检查等,即可明确诊断。还会注意与雀斑、皮疹、Rothmund-Thomson综合征、肢端早老症等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雀斑和皮疹
冬季减轻,夏季加重,多于5岁后发病,随年龄增大而增多。无毛细血管扩张、萎缩及角化性损伤。
2、Rothmund-Thomson综合征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生后1年内发病,在面部、耳郭、手、足、臀部等部位出现棕红色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皮肤萎缩,并有萎缩性毛细血管扩张,以曝光部位为主。3~6岁发生白内障,多为双侧性。
3、肢端早老症
新生儿期发病,为真皮和皮下组织发育缺陷,故皮肤菲薄、干燥呈半透明,皮下结构的轮廓清晰可见。病变在手背、足背最明显,萎缩可局限于四肢,对光线不敏感。
治疗-治疗原则:
着色性干皮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平时注意紫外线防护,能减轻发病的风险。还可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发现恶性肿瘤时,应及早切除。
治疗-一般治疗:
使用防晒衣、防晒霜、遮阳伞进行防护,能有效减少发病风险。
治疗-药物治疗:
1、维生素A
患病初期的小儿和成人如果及时口服维生素A,可明显缓解皮肤发干发红、色斑等症状。最好选用单纯的维生素A制剂,如维生素A片等。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补充不同的剂量,具体服用剂量遵医嘱即可。
2、烟酰胺
可有效改善皮肤干燥的状态,对于患病初期的小孩或成人有一定作用,但要注意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不能过量。
3、外用避光软膏
在容易遭受阳光照射的部位如颈部、腿部等处涂抹避光软膏,如25%二氧化钛霜等,能有效防止阳光对皮肤的损害。
治疗-相关药品:
维生素A、烟酰胺、二氧化钛
治疗-手术治疗:
患者应时常去医院进行复查、体检。在发现体内出现肿瘤后,应及时行肿瘤切除术,防止后期肿瘤转移到其他部位,引起全身性肿瘤而导致死亡。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症状能够得到有效缓解。疾病虽不能完全恢复,但如果平时多注意紫外线防护,可以有效防止该病的进一步发展。
预后-危害性:
1、若忽视治疗,幼儿患者会出现身材矮小、视力障碍等问题,导致其产生自卑心理,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
2、如进展后期,疾病可发展为肿瘤,这不仅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可自愈。
预后-治愈性:
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症状能够得到有效缓解。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根治性:
难以根治。
日常-总述:
日常需要注重保护皮肤,避免皮肤暴露,注意做好防晒措施。同时需要积极配合医嘱进行治疗,控制病情。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会在面部出现红斑、雀斑等情况,会影响患者的美观,可使年龄较大患儿或成人出现自卑心理,影响正常的交友。
2、护理要点
(1)家属要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多给予患者鼓励、安慰,帮助其排解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2)患者可通过学习疾病相关知识,加强对疾病的认知。必要时还可向心理医生进行咨询,缓解不良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从而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
日常-用药护理:
1、要严格遵医嘱准确用药,搽药期间,注意皮损变化,如发现皮损扩大时应停止搽药,同时报告医师。
2、口服药物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剂量服用,患者不能私自加减剂量,以免加重病情。
日常-生活管理:
1、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保持休息环境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有助于维持平稳心态。
3、注意皮肤清洁,避免用热水或大力擦洗,以防刺激皮损,加重病情。
4、避免搔抓皮肤,以防导致皮肤损伤引起感染。
5、外出时需要做好防护措施,穿长裤长褂,或在皮肤暴露部位涂抹避光软膏。
6、穿柔软、透气的衣物,减少对皮损的刺激。
饮食调理:
患者要适当调整饮食结构,适当添加含有维生素A的食物,同时要注意营养均衡,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饮食建议:
1、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番茄、南瓜、茄子、青椒、红薯、胡萝卜、苹果、梨、枇杷、樱桃、香蕉、桂圆、荔枝、西瓜、甜瓜等。
2、猪肉、鸡肉、牛肉、鱼肉等食物除了补充优质蛋白,同时也可以补充维生素A。
饮食禁忌:
1、日常应忌烟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2、避免食用可疑或明确会引发过敏的食物,以免加重皮损。
3、不可盲目忌口,以防导致机体营养不良,影响疾病康复。
预防措施:
本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方法。有着色性干皮病家族史者,备孕前可进行相关遗传学咨询。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