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子宫息肉疾病英文名称: uterine polyps疾病概述: 子宫息肉(uterine...
养生
疾病名称: 子宫息肉
疾病英文名称: uterine polyps
疾病概述:
子宫息肉(uterine polyps)是指借助于一根细茎附着在子宫内壁,并向宫腔延伸的增生物。其发生原因不明,可能是由于雌激素水平过高、炎症刺激等导致的子宫组织过度生长。息肉可发生在子宫腔内的任何部位,但以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局部内膜过度生长所致)多见。常发生于绝经前后的妇女。单发较小的子宫内膜息肉多无临床症状;多发性弥漫型者常表现为月经量多及月经持续时间延长,继发感染者可并有恶臭的血性分泌物。临床上常通过药物及手术治疗此病。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妇科
发病部位: 子宫
常见症状: 异常子宫出血
主要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与雌激素水平过高、炎症刺激等有关
检查项目: 经阴道超声检查、病理检查、宫腔镜镜检查
重要提醒: 一经确诊,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子宫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发病率并不是十分确切。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常发生在绝经前后的妇女。
病因-总述:
子宫息肉的病因至今不明,可能与雌激素水平过高、炎症刺激等有关。此外,年龄、肥胖、高血压、长期服用治疗乳腺癌的药物等因素可增加发生子宫息肉的风险。
病因-基本病因:
1、雌激素水平过高
子宫息肉与雌激素水平过高有着密切的关系。雌性激素水平上升会导致子宫内膜增厚,长期高水平的刺激可使子宫组织过度生长,从而形成息肉,且可使形成的息肉进一步生长。
2、炎症因素
长期妇科炎症刺激、宫腔内异物(如宫内节育器)刺激、分娩、流产、产褥期感染、子宫腔内手术操作或机械刺激,都可能引起子宫息肉的发生。
病因-危险因素:
有以下情况,可能增加子宫息肉的患病风险:
1、围绝经期或绝经后的女性进行激素补充治疗;
2、肥胖;
3、高血压;
4、长期服用他莫昔芬(一种治疗乳腺癌的药物);
5、长期服用激素类保健品;
6、患有Lynch综合征和Cowden综合征(一种遗传病)的女性与普通人群相比,患病风险可能增加。
症状-总述:
子宫息肉的大小从几毫米(不大于芝麻粒)到几厘米(高尔夫球大小或更大)不等,可为单个病灶,也可为多个病灶。若只有一个息肉或者子宫息肉较小者,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比如两次月经之间有额外的出血、绝经后阴道出血,还可表现为月经异常。
症状-典型症状:
1、月经异常,表现为经量多、经期延长或月经周期缩短。
2、两次月经之间有额外的出血,即临床上所说的“经间期出血”。出血量通常较小,可能仅为点滴出血。
3、绝经后阴道出血。
症状-并发症:
子宫息肉可能会导致患者无法怀孕或使患者更容易流产。子宫息肉长在宫颈管内,可以阻止精子进入宫腔,从而导致不孕;如果息肉长在宫腔内,可以妨碍受精卵着床,由此引发流产。
就医-门诊指征:
1、子宫异常出血,且出血量较大;
2、月经不规律;
3、长期不孕。
出现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可到妇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进行妇科检查,建议患者穿宽松的衣服。
3、若近期患者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患者曾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都有什么症状?症状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2、随着时间进展症状是否有加重?
3、什么情况下症状会改善或加重?
4、以前是否接受过子宫息肉的治疗?
5、是否有不孕,今后是否有怀孕的打算?
6、家庭成员是否有乳腺癌、结肠癌或子宫内膜癌的病史?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得的是什么病?患病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以后会影响我生育或正常生活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6、如果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治疗效果吗?
7、回家后该怎么护理?有哪些注意事项?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子宫异常出血、月经不规律、长期不孕等症状时,需及时到医院检查。医生会选择性的让患者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病理检查、宫腔镜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检查-病理检查:
对可疑病变可能需要做子宫息肉活检。医生会用软塑料工具取一小块息肉组织,或手术切除后将息肉标本送往病理科进行分析,以确定是否存在恶变。
检查-其他检查:
医生可以通过宫腔镜检查直接观察子宫内部的情况,并且可以在直视下取组织进行活检,并进行治疗。检查时,医生将一个薄的、可以发光的宫腔镜通过阴道和宫颈插入子宫。
检查-影像学检查:
医生可通过阴道超声检查观察是否存在息肉以及息肉的位置。检查时,医生会将将细长的棒状装置放置在阴道内,其发出的声波可形成子宫内部的图像。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结合相应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一般可以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注意与子宫肌瘤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本病和子宫肌瘤都可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容易混淆,医生可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检查进行判断。子宫肌瘤是由于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形成,而子宫息肉是由于子宫组织过度生长导致的;通过宫腔镜检查,息肉和子宫肌瘤的外观通常不同,息肉经常呈牛肉样红色外观,比较细,大多数带有一根细长的蒂,质地较软。而肌瘤质地较硬,主要呈白色,表面可见血管。最终可经组织病理学检查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息肉大小以及是否有癌变的可能等,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于某些无明显症状且息肉体积小的患者,一般无需治疗,定期随访即可;某些患者可通过药物治疗改善症状;对于有症状严重、大型息肉或有恶变风险者,可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激素类药物
可使用激素类药物药物使息肉缩小,并缓解出血的症状,如黄体酮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但是通常只是短期的解决方案,一旦停止服药,症状往往会复发。
2、抗癌药
如果病理检查发现子宫息肉组织中含有癌细胞,医生会及时通知患者,积极给予抗癌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黄体酮
治疗-手术治疗:
1、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或刮宫术
在宫腔镜检查过程中,通过仪器的引导来摘除或刮取息肉。适用于有症状的患者,没有症状但是有癌变风险、息肉直径大于 1.5 cm、多发息肉或者不孕的患者。
2、子宫切除术
年龄在 40 岁以上、恶变风险较大的患者,医生可能建议做子宫切除术。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本病的治疗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子宫息肉患者经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有极少数患者可能恶变,发展成癌症。
预后-危害性:
1、可出现子宫异常出血、月经不规律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2、可能恶变。
预后-自愈性:
较小的息肉有可能自然消失。
预后-治愈性:
可通过治疗改善症状。
预后-治愈率:
大多数患者可通过治疗改善症状。
预后-复发性:
极少数情况下,息肉可在治疗后复发。
日常-总述:
患者应积极学习关于疾病的相关知识,同时应保持良好的作息和生活习惯;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并且保持对自身的监测,若有异常,需及时到医院复诊。
日常-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有限,可能由于担心疾病会发生恶变而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患者应积极和医护进行沟通交流,学习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到子宫息肉是一种良性病变,极少发生恶变。同时患者需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疾病,配合医生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保证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劳累。
2、可多参加体育锻炼,如登山、跑步等,以增强体质。
日常-病情监测: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观察自身症状,症状加重或有复发迹象者应及时就诊。
饮食调理:
本病通常无其他饮食特殊禁忌或推荐。日常可合理膳食,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保证机体营养物质摄入充足。
饮食建议:
多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豆类、肉类等。
饮食禁忌:
1、少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2、禁止酗酒。
预防措施:
由于本病的病因尚未明确,因此暂时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