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疾病概述: 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是因局部病变所引起的坐骨神经嵌压...
养生
疾病名称: 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
疾病概述:
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是因局部病变所引起的坐骨神经嵌压综合征。其主要由于外伤、慢性劳损、重手法推拿等原因引起。患者常表现为腿部疼痛、感觉及运功障碍等。经积极治疗,本病一般预后较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骨科
发病部位: 坐骨神经
常见症状: 腿部疼痛、感觉及运功障碍
主要病因: 主要由于外伤、慢性劳损、重手法推拿等原因导致坐骨神经受压所致
检查项目: 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组织液压测定
重要提醒: 本病多由于重手法推拿所致,应尽量避免进行重手法推拿。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暂无相关权威数据。
病因-总述:
主要病因为臀部外伤、慢性劳损、寒冷剌激、重手法的推拿等。坐骨神经在其走行的肌纤维管道中遭受压迫、牵拉和刺激而致病。其中,因重手法推拿而引起局部肌肉组织创伤性反应者,约占全部病例的半数以上。
症状-总述:
主要表现沿坐骨神经的放射痛及其所支配区的运动(股后、小腿前后以及足部诸肌群)、感觉(小腿外侧、足底和足前部)和反射(跟腱反射和跖反射)障碍等。病程较长者,可出现小腿肌萎缩、足下垂。
症状-并发症:
长期神经受压,导致踝和足明显的背伸无力,可并发足下垂。患者主要表现为行走时脚后跟蹬地时足前部拍打地面。
就医-门诊指征:
1、下肢出现感觉异常,如疼痛、麻木;
2、出现肌肉萎缩;
3、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可至骨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前往就诊的过程中,尽量限制患肢活动,以免加重病情。
3、可能会进行体格检查,可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疼痛处有受过外伤么?您是做什么工作的?
4、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
5、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6、有哪个姿势会加重疼痛么?
7、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8、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9、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下肢感觉或运动障碍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之后为明确诊断可能还会建议进行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组织液压测定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跟腱反射
患者采仰卧位,髋及膝关节屈曲,下肢外旋外展位。检查者左手将患者足部背屈成直角,以叩诊锤叩击跟腱,正常反应为腓肠肌(小腿肚)收缩,足向跖面屈曲。患者多为异常表现。
2、跖反射
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手持病人踝部,用钝头竹签划足底外侧,由足跟向前至近小趾跖关节处转向蹲趾侧,正常反应为足跖屈曲。患者多为异常表现。
3、直腿抬高试验
检查时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者踝部,另一手置于膝关节上方,使膝关节保持伸直位,抬高到一定角度。患者感到下肢及周围部位出现疼痛或麻木,或原有的疼痛或麻木加重时为阳性。患者一般均为阳性。
4、下肢旋转试验
目的是诱发下肢放射痛和麻木感,从而证实坐骨神经压迫存在。
检查-其他检查:
1、肌电图
坐骨神经受压引起损伤、变性,肌电图可呈现震颤电位或单纯相等变化。
2、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用于判断神经受损的程度。
3、组织液压测定
坐骨神经出口周围压力测试高于健侧的50%以上即有诊断意义。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过重手法推拿经历或外伤病史,结合患者的症状及相关的检查结果,一般可对本病做出诊断。诊断时应注意与腰椎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脱出症、腰椎椎管内肿瘤等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腰椎椎管狭窄症
具有间歇性跛行,有主腰椎后伸受限及压痛,坐骨神经盆腔出口处无明显压痛。
2、腰椎间盘脱出症
有典型的下肢放射痛,腰部症状较明显。对个别难以鉴别者,可进一步做组织液压测定或脊髓造影。
3、腰椎椎管内肿瘤
持续性疼痛,尤以夜间为剧,并有与受压神经根相应的症状与体征,且发病早期往往出现膀胱、直肠症状。
4、盆腔疾患
以女性多见。盆腔疾患所引起的骶丛神经受压,除了坐骨神经受刺激并出现症状、体征外,臀上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及阴部内神经等也可同时被波及。因此,症状更广泛,与骶丛神经分布相一致,一般不难区别。
治疗-治疗原则:
首选保守治疗,消除引发疾病的因素,使用一些防治组织粘连、滋养神经的药物。保守治疗无效时,可选择手术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防治组织粘连
包括胎盘组织液、α-糜蛋白酶等。α-糜蛋白酶有致出血倾向,使用时应注意。
2、神经滋养剂
主要为维生素B1、B6、B12等,有滋养神经的作用。
3、利尿药
可使用氢氯噻嗪等利尿药物,以消除局部水肿,减轻患者症状。
治疗-相关药品:
氢氯噻嗪、α-糜蛋白酶、氯化钠、胎盘组织液、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
治疗-手术治疗:
对保守药物治疗无效或症状较严重者,需早日进行手术治疗。
1、手术方式
坐骨神经盆腔出口扩大减压术。
2、手术目的
消除导致压迫的致病因素。
3、麻醉方式与体位
以硬膜外麻醉或蛛网膜下隙阻滞为宜。患者俯卧位,患侧垫高。
4、手术过程
(1)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等部位,暴露手术部位。
(2)探查坐骨神经盆腔出口处的状态,找出狭窄的原因。了解局部有无粘连及其程度与范围,观察出口处有无肿块、水囊肿、脂肪堆积、小动脉增粗变形及静脉怒张等对坐骨神经构成压迫的致压物。
(3)消除致压因素。对明显构成致压因素的病变,如脂肪瘤、增粗并骑压在神经干上的血管支、纤维束带和囊性水肿等,应首先消除。一般是将病变组织松解或切除。对神经、血管,则应尽量保存,但对不切断无法解除坐骨神经压迫者除外。
(4)扩大坐骨神经盆腔出口。
(5)闭合切口:术毕,缝合创口。
5、术后注意
术后次日可遵医嘱开始下肢活动及抬举训练,拆线后逐渐开始正常活动。为防止再粘连形成,可辅以药物疗法,并清除诱发因素。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治疗,预后一般较好。
预后-危害性:
疾病引起的肌肉麻木、疼痛、瘫痪,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预后-治愈性: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下肢功能恢复较为理想。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日常-总述:
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对于治疗能否解除疾病、恢复正常状态,患者多心存顾虑。家属和医护人员应多给予鼓励和支持,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消除患者的顾虑、恐惧和不安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下肢疼痛及感觉异常,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患者常会出现焦虑、烦躁等症状。
2、护理措施
患者应学习了解本病,正确看待疾病,增强面对疾病的勇气和自信心。家属也应耐心倾听患者述说自己内心的痛苦,并且及时安慰、疏导患者,鼓励他们将内心的情绪通过正确的渠道发泄出来。
日常-生活管理:
1、应经常协助不能自理的患者翻身,防止发生褥疮,并且帮助其在床上大小便。
2、卧床休息还可减轻神经根的各种压力。应采取平卧硬板床。
3、生活中应避免久坐、避免重手法推拿臀部,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
日常-复诊须知:
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复诊。
饮食调理:
本病通常无其他特殊饮食禁忌或推荐。日常可合理膳食,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保证机体营养物质摄入充足,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疾病的恢复。
饮食建议:
1、注意足够的蛋白质摄入,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最好食用动植物混合油。多吃新鲜水果补充多种维生素,同时饮食要多样化,而且营养要搭配得当。
2、采取少量多餐的进食规律,来保证足够的蛋白质和能量。
3、多食增加免疫功能的食物,如香菇、蘑菇、木耳、银耳、黄花菜等,以及有抗肿瘤作用的食物,如芦笋、胡萝卜、杏仁、南瓜等。
饮食禁忌:
1、戒烟忌酒。
2、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霉变食物、高亚硝酸盐食物。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有一定预防效果:
1、避免长期坐位;
2、不做重手法推拿,避免臀部外伤。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