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拔毛症疾病英文名称: trichotillomania疾病别名: 拔毛癖疾病概述: 拔毛...
养生
疾病名称: 拔毛症
疾病英文名称: trichotillomania
疾病别名: 拔毛癖
疾病概述:
拔毛症(trichotillomania)也称拔毛癖,是指患者不能自我克制地反复牵拉、扭转、摩擦或者自拔毛发的行为。患者可只有一个症状,也可能伴某些严重的精神疾病如焦虑、抑郁、强迫症或精神分裂症,部分患者智能发育迟缓。本病目前病因不明。患者反复拔掉自己的毛发,主要受累的是头发,常见患者头部有大片脱发,脱发部位可见出血点。本病可通过药物治疗、行为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部分患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
就诊科室: 皮肤科、精神心理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反复拔掉自己的毛发、出现不同形状的秃斑、头发变薄、脱发部位可见出血点
主要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皮肤镜检查、真菌镜检、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会导致患者脱发、毛囊受损,如果患者吞食毛发,还可能引起肠梗阻,肠穿孔、肠出血、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患者应及时就医,尽早治疗,以免出现不良预后。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最近研究提示本病的终身患病率估计为0.6%,但可能有部分患者未就医,发病率可能与实际有偏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拔毛症常发病于儿童青少年,平均年龄为13岁。女性多于男性。
病因-总述:
拔毛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多数患者与社会精神因素如害羞,抑郁、紧张或压力有关。有的则单纯是不良习惯,部分患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另外,有人报告酗酒、毒品成瘾者、强迫性观念与行为疾病等与本病有关。共病研究发现拔毛症患者常伴发重度抑郁、广泛性焦虑、强迫症、进食障碍、化学物质依赖等常见的精神病理现象。
症状-总述:
拔毛症患者典型表现为反复拔掉自己的毛发,大部分的患者从身体的多个部位拔掉毛发,常见部位依次是头皮、睫毛、眉毛、耻骨部位、脸部和四肢等。其中主要受累的是头发(约占80%),常导致不同形状的秃斑和/或头发变薄。
患者还可表现从配偶、孩子或者宠物身上拔取毛发,儿童患者可表现为从玩具上拔下毛发等。在紧接拔毛前或试图抗拒这种行为时,患者常有逐渐加重的紧张感,以及在拔毛时的愉快、满足感或紧张得到解脱感。
症状-典型症状:
拔毛行为,可简单分为自动和专注拔毛。
1、自动拔毛
常发生于读书、看电视、驾驶、打电话或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患者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拔毛行为。
2、专注拔毛
患者将注意力集中在拔毛行为的本身,拔毛的时候往往遵循一定的规则,如拔毛的对称性,追求某种特定的拔毛效果,如保持毛发的发根完整,类似某种强迫行为。
症状-并发症:
1、有少许的患者会吞食发根或毛发的末梢部分成为食毛癖。吞下毛发会导致腹痛、厌食、便秘、消化道内毛石及毛粪石形成,导致肠梗阻,肠穿孔、肠出血、急性胰腺炎及阻塞性黄疸等并发症。
2、由于拔毛时对毛发的拉扯、搔、抓等,可以导致受累皮区的红斑、结痴或感染。重新长出的毛发常变灰、发白、变粗或卷曲等。
3、反复的拔毛动作还可以导致腕管综合征。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拔掉自己的毛发,甚至拔光;
2、甚至着迷于从配偶、孩子或者宠物身上拔取毛发;
3、可就此获得满足感;
4、出现其他异常行为。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可到精神心理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好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请着宽松易于穿脱的衣物,方便检查。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平时爱拔毛吗?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您什么情况下会想拔毛呢?您平常工作压力大吗?
3、您之前有过心理方面的疾病吗?
4、您是否还有其他症状?
5、有没有其他疾病?
6、您是否进行过治疗?具体如何治疗?疗效怎样?
7、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种疾病?
2、这种疾病严重吗?能治愈吗?
3、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4、您觉得我应该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治疗?
5、治疗周期多久?
6、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7、治疗后还有可能复发吗?
8、在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9、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反复拔掉自己的毛发、出现不同形状的秃斑等表现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选择体格检查,然后通过皮肤镜检查、真菌镜检、病理检查等了解患者病情,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首先会观察患者头发及其他部位毛发的缺失情况,观察脱发是否对称、性状是否规则、是否有其他病变表现等,还会观察患者有无发育迟缓、刻板运动等表现,初步了解患者病情。受累部位可见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整的不完全性脱发斑,呈虫蚀样,亦可为线形或奇特形状。患处皮肤无萎缩、炎症及脱屑等改变。严重者头皮毛发可被全部拔除。
检查-实验室检查:
医生可能会在毛发缺失区域取部分断发进行镜检,观察是否能检出真菌,有助于排除头癣等疾病引起的脱发。
检查-病理检查:
如有必要医生可能会进行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是有创检查,医生会取下部分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变性质。组织学上表现为创伤性毛囊,毛囊周围出血,真皮和皮下组织内可见不含毛发毛囊球部,还可见毛轴变形并起皱褶。
检查-其他检查:
医生还可能建议患者进行皮肤镜检查,帮助医生更细致的观察皮肤和毛囊等组织的情况,了解患者病变情况,排除其他的疾病。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根据患者反复的拔毛发行为、拔毛发前的紧张感、受累部位的脱发斑,以及体格检查、皮肤镜检查、真菌镜检、病理检查等检查结果进行诊断,诊断过程中还会排除斑秃、头癣、二期梅毒脱发、红斑狼疮、麻风病等疾病。
诊断-诊断依据:
依照美国精神医学会《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拔毛症的诊断规则如下:
1、最近不断地拔毛发,明显地被他人发现有掉毛发的现象。
2、拔毛发前或抗拒拔毛发时,有明显的情绪紧张现象。
3、在拔毛发之后会有愉悦、舒解的感受。
4、这个障碍并非其他精神疾病或一般内科疾病所致。
5、此疾病已造成压力,明显导致社交、工作能力的障碍。
诊断-鉴别诊断:
1、斑秃
(1)相似点:斑秃的头皮改变与拔毛性脱发的头皮改变较相似。
(2)不同点:斑秃是逐渐变细的杵状毛发,一般圆形,边界较清楚。拔毛性脱发的断发长短不一,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整。斑秃患者往往是不自觉的脱发,偶然机会被发现,而拔毛性脱发患者有个不断地不自主拔发过程。
2、头癣
(1)相似点:拔毛性脱发的长短不等的断发特点与头癣的断发较相似,拔毛性脱发首先要和此类感染性疾病相鉴别。
(2)不同点:头癣多见于儿童,头皮覆有磷屑,真菌检查阳性。
3、二期梅毒脱发
(1)相似点:拔毛症患者的脱发可呈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整的不完全性脱发斑,部分呈虫蚀样,与二期梅毒的弥漫性虫蚀样脱发容易混淆。
(2)不同点:二期梅毒一般有一期梅毒的病史及其他相关临床表现,梅毒血清实验阳性,可资鉴别。
4、红斑狼疮
(1)相似点:拔毛症患者的脱发多见于额部头等部位,红斑狼疮性脱发也易发生在额部,从部位上易混淆,断发的形态也有相似之处。
(2)不同点:红斑狼疮主要表现为毛发枯萎、变细、易折断,往往合并有其他皮肤表现,免疫学检查阳性。
5、麻风病
(1)相似点:拔毛性脱发与麻风患者的脱发要鉴别。
(2)不同点:瘤型麻风患者眉毛外1/3脱落为早期诊断特征之一,晚期患者头发、眉毛、胡须、睫毛、体毛均可脱落,伴有皮肤神经的改变,组织抗酸染色可见麻风杆菌。
治疗-治疗原则:
拔毛症可通过药物治疗、行为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帮助患者改正拔毛行为。如果患者同时存在抑郁、强迫症等,应同时进行治疗。部分患者由于拔毛症出现毛发缺失、肠梗阻等情况,应进行针对性治疗。
治疗-对症治疗:
1、如果患者头发缺失情况较重,可通过B族维生素、米诺地尔等药物进行治疗,帮助患者头发生长。
2、部分患者由于吞食毛发,导致消化道内毛石及毛粪石形成,导致肠梗阻,肠穿孔、肠出血、急性胰腺炎及阻塞性黄疸等并发症,应通过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将毛石、毛粪石去除。
治疗-一般治疗:
1、对婴幼儿,应利用玩具分散注意力。逐渐消除行为习惯。
2、对儿童、青少年及成人,应进行心理治疗,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消除精神紧张感,并诱导其合理地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以转移其注意力;对有不良嗜好者,应劝其戒除。
治疗-药物治疗:
1、三环类药物,如氯米帕明以及其他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可能对患者有效。
2、锂盐对伴有情绪不稳的患者,抗精神病药尤其是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如利培酮、奥氮平对伴有抽动障碍的患者有帮助。
3、纳曲酮可降低疼痛的阈值、减少可能的犒赏,以及调节阿片肽系统,临床亦可试用。
4、对于患者受累皮区的瘙痒症状以及其他异常感觉,可局部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治疗-相关药品:
氯米帕明、利培酮、奥氮平、纳曲酮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通常不选择手术治疗,如果出现需要手术治疗的并发症,也可进行手术治疗,可参考对症治疗中的内容。
治疗-其他治疗:
1、习惯逆转训练
研究认为这种训练对拔毛症患者有很好的疗效,被广泛地应用于个体或集体治疗,尤其是成人患者。习惯逆转训练包括行为监测、放松训练和对抗行为反应训练等步骤。要领是:当患者出现拔毛冲动或行为时,训练患者用其他行为,如紧握拳头3分钟,作为拔毛行为的对抗反应。此训练需要患者有良好的依从性和治疗动机。
2、其他行为治疗
如使用代币强化、感应电刺激惩罚和厌恶治疗等。如对其他方法无效或治疗不合作的患者,在患者的大拇指上涂上气味令人厌恶的物质,或在受累皮区局部使用辣椒素等。应在专业的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的预后与患者的病情、是否及时治疗有关,如能得到及时的干预,一般预后良好。也可能有部分患者出现时好时坏的慢性病程。
预后-危害性:
本病患者会不断拔自身毛发,导致毛发脱落,出现局部的损伤,甚至导致永久性脱发。如果患者同时吞食自身毛发,还可能导致肠梗阻,肠穿孔、肠出血、急性胰腺炎及阻塞性黄疸等情况出现,严重影响患者健康。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也可能有部分患者疗效不满意,出现时好时坏的慢性病程。
日常-总述:
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做好相应的护理调整,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日常-心理护理:
拔毛症会导致患者出现秃斑,影响日常生活,从而出现焦虑、紧张,不良情绪又会加重拔毛症的病情。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从各个方面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患者应正视疾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必要时可向心理医师咨询。
日常-生活管理: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拔毛的器械应严格消毒。
2、对秃斑部位进行保护,避免继发感染。
3、增强自制力,给自己心理暗示,尽量不拔毛。
4、参加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如唱歌、步行、跑步、打太极拳、健美操等。
饮食调理:
本病通常无需特殊的饮食护理,但在接受药物及心理治疗的同时,辅以饮食调理,可促进疾病康复。饮食应多以清淡为主,保持饮食的卫生和安全,避免肠道感染的发生。
饮食建议:
1、多吃优质蛋白食物,如豆类、瘦肉等。
2、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等营养丰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燕麦等。
3、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白米粥、鸡蛋羹等。
饮食禁忌:
少吃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预防措施:
通过以下措施可降低本病的患病风险:
1、积极治疗强迫症。
2、有心理压力时及时排解。
3、家长和老师及时纠正孩子的拔毛行为。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