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半月线疝疾病英文名称: Spigelian hernia疾病别名: 斯皮格耳氏疝疾病概述...
养生
疾病名称: 半月线疝
疾病英文名称: Spigelian hernia
疾病别名: 斯皮格耳氏疝
疾病概述:
半月线疝(Spigelian hernia)是指经半月线突出的腹外疝,是一种较少见的腹外疝,患者自觉患处疼痛和肿块出现,并随着腹压增高时疼痛加剧,易嵌顿,一旦发现应手术处理,术后较少复发。
是否医保: 部分药材、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是否遗传暂不明确
就诊科室: 普通外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肠
常见症状: 腹部疼痛、肿块
主要病因: 先天性缺陷、后天医源性损伤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腹部彩超、CT检查、血常规
重要提醒: 半月线疝易嵌顿致肠梗阻,所以一经发现,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临床分类:
1、易复性疝
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入腹腔的疝。
2、难复性疝
内容物不能回纳或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内,但并不引起严重症状者称难复性疝。
3、嵌顿性疝
囊颈较小而腹内压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可强行扩张囊颈而进入疝囊,随后因疝囊颈的弹性收缩又将内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纳,这种情况称为嵌顿性疝。
4、绞窄性疝
疝内容物嵌顿缺血,易坏死,实际上为嵌顿性疝的晚期阶段。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半月线疝占所有腹壁疝中的0.12%~2%左右。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大多见于中老年患者。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随着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与重视,被发现和确诊的患者逐渐增多。
病因-总述:
先天性的缺陷和后天医源性性损伤是半月线疝发生最主要的致病原因。在正常人群中,半月线存在缺陷的情况并不少见,但是存在缺陷的人不一定必然发生半月线疝,对于非创伤和手术后发病的患者来说,先天性或原发性原因逐渐受到重视,对儿童或婴儿的病因更多考虑是先天性因素。
病因-危险因素:
1、年龄
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腹部肌肉力量下降,肌纤维松弛。
2、肥胖
肥胖患者,腹部肌纤维甚至有断裂的可能,降低了腹壁的弹性,致使半月线结构破坏,腹腔内脏器易疝出。
3、多次妊娠
多次妊娠的女性,与肥胖患者相似,腹部肌纤维甚至有断裂的可能,降低了腹壁的弹性,致使半月线结构破坏,腹腔内脏器易疝出。
4、慢性阻塞的性肺病
慢阻肺的患者,易并发负压增高,增大了腹内脏器通过半月线腱膜疝出的可能。
5、先天性病变
一些患者半月线腱膜先天性薄弱,易形成半月线疝。
症状-总述:
半月线疝患者的典型症状是患处疼痛和肿块出现,并随腹压增高而疼痛加剧,较小的肿物可能在体表上是触摸不清的。通常的半月线缺损不是很大,一旦疝出物发生嵌顿就会引发疼痛。
症状-病情发展:
半月线疝极易出现嵌顿,嵌顿后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并发绞窄坏死。
症状-并发症:
腹膜刺激征:当半月线疝嵌顿,未及时处理发生绞窄后,可发生疝内容物的坏死,并发严重的腹膜刺激征。主要表现为腹部的压痛、反跳痛(医生按压腹部某部位患者可反馈疼痛,医生迅速抬起按压的手,患者压痛部位疼痛加重)、肌紧张等症状。
症状-伴随症状:
半月线疝伴随肠梗阻时,会出现严重的腹部疼痛,如果发生绞窄,甚至可能并发腹膜炎。
就医-家庭处理:
注意避免腹压剧烈增高,避免便秘、剧烈咳嗽,如有腹痛、下腹部肿物及时就医,避免拖延。
就医-急诊指征:
下腹壁突出包块,无论通过何种方法无法消失,同时伴有腹部剧烈疼痛,难以忍受,伴有恶心、呕吐等,肛门不排气排便,需及时拨打120就诊。
就医-门诊指征:
1、一侧下腹壁出现包块,突出于皮肤表面,多见于腹压增大时出现。
2、偶伴有腹部隐痛。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尽早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应去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可到普通外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诊卡等。
2、可能需要做腹部超声等,穿衣尽量宽松。
3、若近期有其他医疗机构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建议安排一名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避免就诊时慌乱不知问什么。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有哪里不适?
2、发现症状有多久了?
3、是否经过治疗,在那里治疗的?
4、症状在什么情况下最明显?能不能缓解?
5、是否有长期的便秘、咳嗽等情况发生?
6、以前是否做过腹部手术?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有这些症状?严重吗?
2、以后病情会加重吗?
3、我需要检查什么?
4、应该怎么治疗?需要手术吗?
5、这个病会遗传吗?我在家里应该注意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有利于这个病的恢复?
6、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腹痛、腹部包块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就医时,医生首先会进行病史的问诊,其后会进行体格检查,可能会建议做血常规、CT、彩超等辅助做出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请患者站立位,通过主动咳嗽、弯腰等增大腹压,检查一侧腹壁突出物的大小、质地等,以及卧位或者在辅助下是否可以回纳。如果不能还纳,提示嵌顿,易发生绞窄,需及时手术治疗。
检查-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如果伴有绞窄、甚至内容物坏死,可出现白细胞升高,医生可判断是否伴有感染。
检查-其他检查:
腹腔镜:当诊断不明确时,又怀疑半月线疝,腹腔镜可以直观的观察疝内容物情况后确诊,而且可以诊断后直接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腹部软组织超声
医生可以通过超声探测到半月线腱膜回声中断,此回声缺损区即为疝的缺口。疝囊内容物如为肠道,可探测到蠕动的强回声。疝囊内的肠系膜脂肪呈现比周围脂肪更强的回声。
2、腹部CT
一般彩超即可诊断,如超声显示不清,可通过CT判断。CT可见腹壁软组织连续性中断,并有腹腔内容物,比如肠道通过腹壁缺口向外突出。如已发生绞窄,可在CT下看到腹腔内有积液。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腹痛以及腹部肿物出现的时间,结合体格检查等做出诊断,医生还可能会建议患者做腹部超声和CT等辅助判断。同时,还需排除脂肪瘤、腹壁脓肿和血清肿、腹直肌血肿等疾病。
诊断-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1)半月线解剖区域内有可以或无法还纳的肿物,在增加腹内压力时,腹壁出现疝或疝块增大,伴有或不伴有内脏疝出。
(2)肿物可以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影像学检查
通过CT观察发现腹壁的半月线结构异常或出现缺损。
3、腹腔镜检查
低位医源性半月线疝的诊断常需要在术中辨认和确定,医生可在镜下直观的看到疝的性质,此类患者常有同侧疝修补手术的历史。
诊断-鉴别诊断:
1、脂肪瘤
腹壁脂肪瘤一般为近似圆形,体积偏小,瘤体质软有弹性,一般无压痛。
2、腹壁脓肿和血清肿
一般脓肿有波动感,有的皮温稍高,白细胞也多高于正常,患者可有发热表现,彩超多可鉴别。
3、腹直肌血肿
一般为外伤导致,一般腹压增大后出现腹部疼痛,其后可看到肿块。
治疗-治疗原则:
无论先天性、原发性或继发性、医源性,婴幼儿还是成人,半月线疝都是无法自愈的,而且大多数疝环缺损较小,容易发生嵌顿、绞窄。因此,半月线疝一经诊断,即应积极采取手术修补。手术以还纳疝囊和修补缺损重建半月线的解剖结构为主要目的。
治疗-对症治疗:
1、对于并发绞窄严重腹腔感染甚至休克的患者,在急诊手术的同时,需要补充平衡盐液以纠正休克,并及时根据医生经验选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比如头孢类。待病情稳定后,可根据腹腔引流液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再调整抗生素。
2、有其他引起腹压增高的疾病等,比如腹水、咳嗽等,需相应治疗。比如腹水患者适量抽取腹水,补充白蛋白。咳嗽患者,针对咳嗽的病因具体治疗,严重者临时给予中枢性镇咳剂,如右美沙芬。
3、疼痛严重的患者可给予一定的止痛药物,比如地佐辛,严重者可应用杜冷丁镇痛。
治疗-药物治疗:
本病可经对症药物治疗,具体详见对症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右美沙芬、地佐辛、杜冷丁
治疗-手术治疗:
1、传统开放法直接缝合修补
当疝囊颈较小时,患者症状较轻,无明显其他合并症,医生可针对半月线结构松弛的组织,直接予以缝合加固。传统的开放修补可以满足一般情况下各部位的半月线疝治疗。
2、使用人工材料“无张力”修补
手术的前半部分与传统开放修补相同,在缺损的腱膜层的上面或下面加强一个人工材料的补片。在低位半月线疝,特别是曾经行传统张力修补的患者,在明确诊断以后用无张力补片进行修补。
3、经腹腹腔镜下修补
随着微创治疗的理念和技术的不断推广和提高,许多患者开始接受腹腔镜下修补治疗半月线疝。建立气腹后置入腹腔镜进行检查,寻找到疝内口将补片覆盖住缺损区域并进行固定。腹腔镜修补方式的最大优点是容易发现其他伴随疝、隐匿疝并做相应的处理。
治疗-其他治疗:
佩戴疝环:高龄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不适合手术者,可佩戴疝带以缓解症状。
治疗-治疗周期:
半月线疝一般术后即可痊愈,常规在1个月~2个月左右恢复,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急性期治疗包括吸氧、补液、止痛,有绞窄者可能发生疝内容物坏死,需紧急手术治疗。
预后-一般预后:
半月线疝与病因、患者病情、治疗干预是否及时等多种因素有关。一般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后,预后较好。如来院时已发生较窄,有可能会发生疝内容物的坏死等,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危及生命。
预后-危害性:
半月线疝的诊断较为困难,且易嵌顿,嵌顿后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极易发生绞窄坏死。如果发生绞窄坏死,严重者甚至可威胁生命。
预后-自愈性:
半月线疝无法自愈,需要积极就医治疗。
预后-治愈性:
半月线疝一般采取手术治疗后,可以达到临床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复发性:
大样本研究文献显示,随访复发率为0.8%~3.7%。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尽力避免腹内压增高的情况,应该减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特别是增加腹部肌肉的力量,避免腹部脂肪的堆积,尽量避免腹壁的外伤等,有腹部不适及时就诊,避免拖延。
日常-心理护理:
1、患者应该与医务人员建立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
2、家属应该明确患者所患疾病时的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解释和安慰,解除患者的焦虑。帮助患者建立疾病康复的信心,鼓励患者加强生活自理能力,监督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及其愈后。
日常-生活管理:
1、原则上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可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的并发症,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促进切口的愈合,减少因为静脉血流缓慢而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肠道蠕动和膀胱收缩功能的恢复,减少腹胀和尿潴留的发生。
2、对于严重感染、出血、极度衰弱、有特殊固定和制动要求的患者,不建议早期活动。活动时应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步增加活动量,家属应该协助患者,防止患者跌倒。
日常-病情监测:
1、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腹部肿块或腹部疼痛的情况,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
2、对于术后如果发生手术切口的红肿、裂开,腹部肿物再次突出等情况应及时返院就诊。
3、患者应该有一个积极的良好心态,家属应该积极的安慰患者,避免患者因为手术而产生焦虑情绪。
日常-复诊须知:
1、患者在拆线后,如切口无明显疼痛,肿胀等,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无需复诊。
2、如果发现切口裂开,切口疼痛肿胀,切口部位肿物等需及时就医治疗。
日常-术后护理:
1、一般下腹部手术7天左右拆线,术后伤口应按时到医院换药,以免伤口发生感染,术后3个月~6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预防感冒、咳嗽、腹胀、便秘,避免腹内压剧烈增高。
2、一般术后常规禁食,术后第2天待肠蠕动功能恢复,肛门排气以后即可进食,首先从流食开始,逐渐过渡到半流食,直至恢复到普食。
3、术后应该保持室内安静,减少对患者的干扰,保证其安静休息及充足的睡眠。
4、患者术后在麻醉作用消失以后,切口可能会发生疼痛,家属应该帮助患者在咳嗽、翻身活动肢体时,用手按住伤口部位,以减少对伤口张力刺激而引起的疼痛。
饮食调理:
半月线疝的患者唯一的治疗方法是手术,饮食并不能使病情有一定的好转,但合理规范科学的饮食对疾病的转归和术后恢复有一定的好处。
饮食建议:
1、在手术期前后,患者的抵抗力较弱,易进食高营养的食物增强抵御手术创伤的能力。
2、患者卧床期间易进食易消化含粗纤维的食物,促进肠道的蠕动。
3、主食方面可多吃些粗粮杂粮,可以助于消化,便于排便。平常多吃助消化的的水果、蔬菜,比如苹果、葡萄等。
饮食禁忌:
1、手术前后应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品。
2、术后开始进食时,早期应避免食用豆类、牛奶等产气食物。
预防措施:
半月线疝的预防主要是针对腹内压增高的一些因素进行。
1、如果患者有慢性咳嗽等疾病,导致腹内压增大,应戒烟,避免咳嗽,并及时就医治疗相关疾病。
2、长期便秘的患者应该及时就医,饮食上注意增加粗纤维性食物,多食用蔬菜。
3、注意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尤其是腹部肌肉的力量,如骑车、游泳、滑冰等。
4、婴幼儿应该避免哭闹,不紧裹腹部,不过早的站立。
5、老年人应减肥,减少腹部脂肪的堆积;男性有前列腺增生等引起排尿困难时,应该及时就医。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