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闭经溢乳综合征疾病英文名称: amenorrhea galactorrhea syndr...
养生
疾病名称: 闭经溢乳综合征
疾病英文名称: amenorrhea galactorrhea syndrome
疾病别名: 乳汁自出、闭经
疾病概述:
闭经溢乳综合征(amenorrhea galactorrhea syndrome)是指非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或妇女停止哺乳1年后,出现的持续性闭经溢乳现象。现代医学以此作为病名,严格来说它并不是一种病,而是在临床上具有共同临床特征的症候群的病症。主要是因垂体泌乳素分泌增加而引发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患者普遍有溢乳、不孕、月经紊乱(包括经量少、月经稀发和闭经等)等临床症状。除此之外,患者的血清泌乳素(PRL)水平通常会异常升高,导致其体内卵巢黄体合成孕激素受到抑制,进而出现不排卵和闭经现象,最终引发不孕。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和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妇科
发病部位: 乳房、其他
常见症状: 长期闭经、月经紊乱、泌乳、不孕
主要病因: 主要病因为生理因素,其次为病理因素(如肿瘤、流产、精神创伤、药物作用等)及反射性因素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泌乳素测定、卵巢功能检查、垂体功能检查、泌乳素动态试验、甲状腺功能检查、肝肾功能检查、肾上腺功能测定、生长激素测定、侧位颅X线平片、蝶鞍X线断层、海绵间窦造影检查、CT、眼科检查
重要提醒: 患者应尽早就医,以免造成不孕或骨质疏松等严重后果。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本病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4%左右,在生殖障碍的女性中的发病率约为9%~17%。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多发于20~40岁女性。
病因-总述:
引起闭经溢乳综合征的原因较多,最主要的是生理因素,其次为病理因素(如肿瘤、流产、精神创伤、药物作用等)及反射性因素。
病因-基本病因:
1、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是本病最主要的原因,人体在睡眠时、妊娠和哺乳期体内的泌乳素水平升高。此外,体力活动、精神刺激、月经黄体期等均可增加泌乳素的分泌,从而导致溢乳。
2、病理因素
(1)肿瘤性高泌乳素血症:系下丘脑-垂体系统肿瘤所引起。肿瘤逐渐增大压迫下丘脑-垂体系统,导致泌乳素分泌增加,从而致病。
(2)产后性高泌乳素血症:约占全部高泌乳素血症的30%,继发于妊娠、分娩、流产或引产后者,泌乳素一旦升高后不易下降。本症的PRL仅轻度升高,症状轻微,预后较好。
(3)特发性高泌乳素血症:多为精神创伤、应激因素所致,部分是由极微小腺瘤或大分子高泌乳素引起的。
(4)其他疾病:此外,Addison病、慢性肾衰、支气管肺癌、肾上腺癌、胚胎癌等也可引起血清泌乳素分泌。
(5)医源性高泌乳素血症:某些药物(如抗精神病药物,尤其是安定类药物)可长期抑制下丘脑合成多巴胺或影响其作用,而引起泌乳素分泌,停药后可自然恢复。
3、反射性因素
刺激乳头、胸部手术或胸部病变可通过神经反射刺激泌乳素分泌,泌乳素呈轻至中度升高,常伴溢乳,但不一定伴有闭经。去除病因后,血泌乳素恢复正常。
症状-总述:
本病的主要表现为闭经、泌乳和不孕。因长期闭经,造成雌激素水平紊乱,而出现面部潮红、阴道干燥、脾气暴躁等更年期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长期闭经及月经紊乱
闭经的期限可自数月至10余年不等。绝大部分属继发性闭经,少数为原发性闭经和青春发育延迟,闭经前多有月经稀少。还可出现月经紊乱,周期延长,经量减少。
2、泌乳
约2/3患者合并有泌乳,可为双侧或单侧。乳房发育多正常,或患有小叶增生,一般是先发生闭经,后在体检时发现泌乳。患者也可有自发性泌乳,但有些患者则需挤压乳房后才获得小滴乳汁。泌乳期限可长达数月至数年。一些伴有高催乳素血症的妇女不出现泌乳,可能与同雌激素水平低下有关。
3、不孕
催乳素升高时,卵巢黄体功能不足,排卵减少或不排卵而引起不孕。
4、更年期症状
长期闭经者由于雌激素水平低落,可出现面部阵发性潮红、性情急躁、性欲减退、阴道干燥、性交困难等更年期症状。
症状-并发症:
高催乳素血症患者若长期未经治疗,可同时伴有肥胖、骨质疏松等表现。
症状-伴随症状:
1、如合并有较大的垂体肿瘤,或肿瘤已压迫视神经交叉时,可出现头痛、复视、偏盲、视力减退等症状。
2、如伴有其他疾病时,可出现甲减、肢端肥大症或库欣综合征等症状。
就医-门诊指征:
1、患者出现长期闭经;
2、非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或停止哺乳1年后,出现泌乳;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可去妇科或内分泌科就医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乳房检查,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并做好心理准备。
3、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进行就诊最好。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有过妊娠经历吗?
6、您最近有没有做过乳房手术呢?
7、您有长期服用避孕药吗?
8、您有什么基础疾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我如果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会加速衰老吗?
5、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6、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费用高吗?
7、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8、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9、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长期闭经、泌乳、不孕等相应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通常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判断病情。之后可能建议患者做泌乳素测定、卵巢功能检查、垂体功能检查、泌乳素动态试验、眼科检查、侧位颅X线平片、蝶鞍X线断层、海绵间窦造影检查、CT等检查。必要时,还可做甲状腺功能检查、肝肾功能检查、肾上腺功能测定、生长激素测定等,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乳房检查
对乳房的检查极为重要,检查者需用手挤压双侧乳房了解有无溢乳;注意乳腺大小、形态,有无肿块,乳头有无龟裂,以及溢出物的性状和量等。
2、其他体格检查
注意检查患者有无肢端肥大症或库欣综合征的体征;有无黏液性水肿及甲状腺、下丘脑、垂体相关体征。
检查-实验室检查:
1、泌乳素测定
血清泌乳素(PRL)测定是最主要诊断方法,正常育龄妇女血清中PRL为0.046~1.14nmol/L(1~25ng/ml),平均0.36nmol/L(8ng/ml)。药物引起者,PRL一般<2.28nmol/L(50ng/ml),且停药后迅速恢复正常。PRL≥4.55nmol/L(100ng/ml)多有垂体催乳素瘤,肿瘤越大PRL越高,巨大肿瘤出血坏死时PRL可不升高。
2、卵巢功能检查
包括连续阴道涂片、子宫颈黏液、基础体温以及血清雌二醇与孕酮含量的放射免疫测定,从而了解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患者一般都显示无排卵及雌激素水平低落。孕酮测定仅适用于未闭经的泌乳患者,而对于闭经泌乳者无必要。
3、垂体功能检查
包括测定血清中FSH、LH与PRL水平。患者的FSH多数是正常的,如FSH≥40U/L,则提示卵巢功能衰竭。
4、泌乳素动态试验
进行药物动态试验有助于鉴别PRL的功能性分泌增多与垂体腺瘤。
(1)泌乳素兴奋试验:兴奋试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氯丙嗪)可了解下丘脑-垂体功能的储备力量,PRL明显增高者提示下丘脑-垂体功能失调的可能性较大。
(2)泌乳素抑制试验:左旋多巴为多巴胺前体物,经脱羧酶作用生成多巴胺(DA)而抑制PRL分泌。正常人口服500mg后2~3hPRL明显降低。垂体肿瘤者不降低。溴隐亭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强力抑制PRL的合成和释放。正常妇女口服2.5~5.0mg后2~4h PRL降低≥50%,持续20~30h。功能性高泌乳素血症和PRL腺瘤时下降明显,而GH、ACTH下降幅度低于前者。
5、甲状腺功能检查
合并甲减时,T3、T4降低,TSH升高。
6、肝、肾功能检查
合并慢性肝、肾疾病时可出现肝、肾功能异常。
7、肾上腺功能测定
疑有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时,应测24h尿中17-酮类固醇与17-羟皮质类固醇的水平。
8、生长激素测定
对有肢端肥大症体征的患者应测基础的生长激素水平。
检查-其他检查:
眼科检查:包括视力、视野、眼压、眼底检查,以确定有无颅内肿瘤压迫征象。较大的垂体肿瘤可压迫视神经、视交叉和视束而产生视野缩小、偏盲等现象。视野检查应列为疑有垂体肿瘤患者的常规检查。
检查-影像学检查:
1、侧位颅X线平片
通过X线摄侧位颅平片,可以了解蝶鞍部有无异常,从而对垂体是否有肿瘤提供初步线索,但微腺瘤往往不能在片中加以显示。
2、蝶鞍X线断层
对垂体肿瘤诊断有重要价值。正常妇女蝶鞍前后径<17mm,深径<13mm,面积<130mm2,容积<1100mm3。
3、海绵间窦造影检查
该检查是诊断垂体微腺瘤的一种极灵敏和可靠的方法。适用于常规X线检查与CT扫描均不能被发现的直径<5mm的肿瘤。
4、CT
这种检查方法可确定肿瘤是否已向鞍上扩展,以及扩展的程度,其精确度胜过脑血管造影。另外,此法还可判断局部有无坏死、囊变和出血以及有否蝶鞍空虚。但CT对诊断鞍内病变价值有限,因其对微腺瘤或向下生长为主的垂体瘤的诊断不如断层摄片可靠。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发现,一般可确诊闭经溢乳综合征。此外,还需注意与哺乳性闭经进行鉴别。并明确引起闭经溢乳综合征的各类病因,以指导治疗。
诊断-鉴别诊断:
哺乳性闭经:两者均可出现溢乳、闭经的表现,但闭经溢乳综合征常发生于非产褥期或停止哺乳半年后的妇女。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主要需针对病因治疗。同时用药物抑制PRL的分泌,增加PRL抑制因子活性,降低血PRL水平,达到阻止溢乳、诱发排卵、恢复月经等目的。必要时,还可考虑放射治疗及手术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溴隐亭
能有效地抑制泌乳素(PRL)的合成和分泌,并直接作用于垂体肿瘤和PRL细胞,遏制肿瘤生长,适用于各种类型高泌乳素血症,也是垂体腺瘤(微腺瘤或巨腺瘤)首选疗法,尤其适合于年轻不孕患者希望生育时的治疗。
2、左旋多巴
在体内代谢为多巴胺,作用于下丘脑,可使PRL下降,促性腺激素上升,多数用药1个月后恢复月经,2个月后溢乳停止,但恶心、呕吐反应较重。
3、八氢苯并喹啉
为新一代特异、高效、长效的抗PRL药,适用于不能耐受溴隐亭、治疗无效和复发者。
4、维生素B6
在多巴胺合成过程中有辅酶作用,对多巴胺促效剂的治疗有协同作用。
5、氯米芬
对特发性溢乳治疗有效,或用于口服避孕药后的闭经泌乳及要求生育的患者。
6、尿促性素
单纯溴隐亭治疗不能成功排卵和妊娠者,即采用以溴隐亭为主,配合其他促排卵药物的综合治疗,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尿促性素作用在增进卵巢功能,恢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生理功能,从而诱发排卵。
7、卡麦角林
卡麦角林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多巴胺D2受体激动剂,其抑制泌乳素的作用更强大,而且作用时间更长,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治疗-相关药品:
溴隐亭、左旋多巴、八氢苯并喹啉、维生素B6、氯米芬、尿促性素、卡麦角林
治疗-手术治疗:
垂体腺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没有包膜,它沿蝶鞍生长,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间的基线不十分清楚,因而手术时肿瘤不易全部切除。而且手术治疗对下丘脑、垂体正常功能干扰较大,术后有促使良性肿瘤转为恶性肿瘤的可能,因此手术治疗并不是首选,仅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引起明显压迫症状,或合并有其他激素分泌性肿瘤时。
治疗-放化疗:
放射治疗:对于肿瘤已扩展到鞍外,且外科手术不能完全切除、术后持续高催乳素血症的患者,本人拒绝手术者及微小腺瘤患者,可选择放射治疗。放射疗法对治疗闭经-溢乳部分病例可能效果不明显。放疗后可产生促性腺功能低下、暂时性尿崩症、空泡蝶鞍综合征、视神经损伤、暂时性动眼障碍、脑坏死等并发症。极少数患者还可能出现骨肉瘤及纤维肉瘤。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中医治疗:
中医主要采取辨证论治进行治疗,但需要在专业的中医医师指导下用药。
1、脾肾不足型
(1)表现为闭经日久,乳汁自溢,质稀色淡,乳房松软,头晕腰酸,纳少便溏。
(2)治宜健脾补肾、填精摄乳,可用补中益气丸和归肾汤。
2、郁化火型
(1)表现为乳房胀痛,头痛,口苦。
(2)治宜疏肝解郁、理气通脉,可用丹栀逍遥散。
3、阴虚火旺型
(1)表现为性欲减退,阴道干涩,腰酸失眠。
(2)治宜滋肾养阴、回乳通经,可用左归饮。
预后-一般预后:
闭经溢乳综合征者经正规治疗后,大多预后较好,年轻患者可恢复月经、排卵及妊娠。但若治疗不及时,可致不孕、骨质疏松等。
预后-危害性:
本病可导致不孕、骨质疏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造成夫妻生活的不和谐。
预后-自愈性:
本病通常不会自愈。
预后-治愈性:
经过积极治疗,通常可以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避免外界的刺激。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劳累,减少机体消耗,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4、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含雌激素类药物和保健品。
5、日常生活中避免刺激挤压乳房。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即可。
饮食建议:
1、患者应多进食优质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3、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4、应保持低脂饮食,可多食核桃、沙丁鱼、鹌鹑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5、患者可适当多吃富含硒元素的食物,如河虾、海米、黄花鱼等。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过冷或者过热的食物或者浓茶、咖啡、辣椒、花椒、咖喱等。
3、减少熏烤食物的摄入,避免食用霉变食物、多盐食物和生冷食物。
4、患者可适当少吃含雌激素的食物,如豆浆。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积极治疗原发病。
2、避免滥用含雌激素类药物和保健品,避免刺激挤压乳房。
3、有过妊娠经历的女性可到医院检查体内泌乳素水平,若发现异常,提前干预治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