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产瘤疾病别名: 胎头水肿疾病概述: 产瘤又称胎头水肿,在骨盆与软产道的压迫下,胎头最先露...
养生
疾病名称: 产瘤
疾病别名: 胎头水肿
疾病概述:
产瘤又称胎头水肿,在骨盆与软产道的压迫下,胎头最先露部分(分娩过程中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的头皮内血液循环障碍,于是局部有组织液渗出而呈现水肿状态。出生时即可发现,大部分在出生后2~3天自行消退,一般不超过2周。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新生儿科
发病部位: 头部
常见症状: 新生儿头部隆起
主要病因: 由于胎头在产道持续受压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CT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一般于新生儿出生后2~3天自行消退,家长无需过度担心。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确切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经阴道助产分娩的新生儿。
病因-总述:
本病的发生是由于胎头在产道持续受压,使局部血液循环受阻,血管通透性增加,以致淋巴液淤积而形成先露部位头皮水肿。
病因-危险因素:
在经阴道分娩过程中医生使用胎头吸引器或产钳助娩者,更容易发生产瘤。此外,孕母胎膜早破及分娩时间过长,也会增加发生产瘤的几率。
症状-总述:
新生儿头部隆起,常位于胎儿先露的地方,肿块质地软,按压可有凹陷性水肿,无波动,不受骨缝限制,出生时即存在,一般产后2~3天自行消退。
症状-并发症:
本病一般可自行消退,无明显并发症。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孩子是顺产吗?有没有助产?
2、孩子出生多久了?肿块有变化吗?
3、孩子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孩子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孩子洗澡时碰过肿块吗?
6、孩子哭闹的厉害吗?
7、孩子吃奶吗?吃奶量有变化吗?
8、孩子有黄疸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孩子的情况严重吗?
2、孩子为什么这样呢?
3、孩子需要做什么检查?
4、如果不治疗会怎么样?能自己好吗?
5、肿块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吗?会有后遗症吗?
6、平时生活孩子需要注意什么?
7、孩子需要复查吗?
检查-预计检查:
当新生儿出现头部隆起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儿的一般情况,然后可能会建议做CT检查,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产瘤的部位、大小、质地,是否越过骨缝,有无凹陷性水肿及波动感。
检查-影像学检查:
CT检查:医生可通过此项检查,了解患儿有无颅内出血,还可用于鉴别头颅血肿。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病史(母亲分娩情况)及临床表现(新生儿头部隆起),再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如体格检查、CT检查)可作出诊断。在诊断的过程中,需除外头颅血肿。
诊断-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头颅血肿相鉴别,头颅血肿一般位于顶、枕骨骨膜下,不超过骨缝,有明确界限,于产后2~3天出现,于3~8周消失,触摸肿块可有波动感。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一般可于新生儿出生后2~3天自行消退,最晚不会超过2周的时间,只需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情况,不需要特殊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暂无特效药。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可于新生儿出生2~3天后自行消退,一般预后好。
预后-危害性:
本病发生于新生儿,可能会导致家长过分担心。
预后-自愈性:
大部分在出生后2~3天自行消退,一般不超过2周。
预后-治愈性:
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后,一般可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日常-总述:
本病一般可于新生儿出生后2~3天自行消退,最晚不会超过2周的时间,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过度担心。
日常-生活管理:
1、家长可密切关注新生儿的状态,每天记录新生儿的变化。
2、家长可在新生儿出生1天后给予局部冷敷,5~7天后可进行温敷,促进肿块的吸收。至于控制敷料的温度,避免冻伤或者烫伤新生儿。
3、家长给新生儿洗澡时,注意避免用力擦洗。
4、新生儿睡觉时,家长注意帮助新生儿保持姿势,避免压迫肿块。
5、注意对新生儿肿块处的保护,避免发生意外感染。
饮食调理:
建议纯母乳喂养新生儿,注意哺乳时避免压迫头肿处。产妇饮食注意营养丰富,同时不要过于油腻,帮助产妇恢复,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最好是以既清淡又营养的食物为主,可以在主食中适当加入小米等粗粮,补充主食中的纤维以及其他营养。
2、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鸡蛋、鸡肉、鱼肉等,可做成汤食用。
3、注意每天吃足量的新鲜蔬菜、水果。
饮食禁忌:
1、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2、不喝酒。
3、不吃过于油腻的食物。油腻的食物可能使孕妇发胖、食欲下降,还会使乳汁中脂肪含量过高,不利于婴儿吸收。
4、不要暴饮暴食,适当饮食即可。
预防措施: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