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肠杆菌肺炎疾病英文名称: enterobacter pneumonia疾病概述: 肠杆菌...
养生
疾病名称: 肠杆菌肺炎
疾病英文名称: enterobacter pneumonia
疾病概述:
肠杆菌肺炎(enterobacter pneumonia)是由于肠杆菌感染而导致的肺部炎症。多发生于身体虚弱、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特别是原有慢性肺部疾病、肺充血、肺不张或麻醉后呼吸道分泌物未清除者。多数患者曾长期、反复、联合使用抗生素,使正常的呼吸道菌群受到抑制,而使肠杆菌等条件致病菌得以侵入和繁殖,从而致病。患者主要表现为畏寒、发热、咳嗽、咳痰等。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科
发病部位: 肺脏
常见症状: 突起畏寒、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
主要病因: 本病主要为肠杆菌感染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肝功能、痰液细菌培养、X线胸片
重要提醒: 肠杆菌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器械,或呼吸道吸入而感染,因而雾化器和氧气湿化瓶等呼吸器械要做好定期消毒。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肠杆菌属细菌感染,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正常人群带菌少见,但医院中医生和护士带菌率比普通人群高,院内危重患者为主要带菌者。对于肠道或口咽部有肠杆菌属细菌寄居的患者,其本人即可能为肠杆菌肺炎的内源性感染源。此外,医院病房中的雾化器、氧气湿化瓶和吸引器等医疗器械均可能成为感染源。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1、呼吸道吸入
包括误吸鼻咽部分泌物和直接吸入空气中的肠杆菌属细菌,为肠杆菌肺炎的主要感染途径。一般认为,通过进食或其他方式污染的细菌,常常先在口咽部寄生。然后随着口咽部的分泌物被误吸进入下呼吸道。这种感染途径在健康人少见,但在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就可能发生大量而持久的繁殖。
2、经污染的器械感染
呼吸器械是引起肠杆菌肺炎的重要感染途径。在呼吸治疗器械中,约80%的雾化或湿化装置有病原菌污染,其中肠杆菌属的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和聚团肠杆菌亦为常见的污染菌。由于带有贮液的雾化器可产生小至1mm的液体颗粒,深达下呼吸道,文献报道经雾化器污染的机会最多。此外,氧气湿化瓶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
3、血源性播散
肠杆菌为一些医院,特别是外科监护病房内菌血症和败血症的重要原因。因此,肠杆菌肺炎可能为全身肠杆菌感染的肺部表现形式,身体其他部位肠杆菌可通过血源性播散到达肺部,引起感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具体发病率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全身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老年人、慢性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肾衰竭等)患者、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近期接受过外科手术或器官移植者。
2、大量使用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调者。
病因-总述:
肠杆菌属细菌为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在土壤、污水、腐烂蔬菜和乳制品中均可发现该菌。正常人群带菌少见。只有在患者局部和全身抵抗力低下以及正常菌群失调时,才会在下呼吸道寄殖、繁殖造成感染。一般来说,下呼吸道黏膜上黏附的细菌越多,持续时间越长,发生感染的可能性就越大。
病因-危险因素:
1、高龄。
2、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肾衰竭、慢性酒精中毒等。
3、恶性肿瘤放化疗、血液病接受皮质激素治疗、器官移植或近期接受过外科手术治疗。
4、大量使用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调。
5、患有易发生误吸的原发疾病,如脑血管意外、吸毒过量、酗酒和颅脑损伤等引起意识障碍;颈部、咽部和食管疾病影响吞咽功能。
症状-总述:
肠杆菌肺炎通常起病较急,患者突起畏寒、发热,还可见咳嗽、咳黏液脓痰等表现。病变广泛者,还可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畏寒、发热
患者大多起病急骤,突起畏寒、发热。体温常在37.7℃~38.8℃之间。
2、咳嗽、咳痰
咳嗽明显,咳痰量较多,呈黏液脓性,一般少见咯血或血性痰。
3、呼吸困难
如病变广泛,可有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表现。
症状-并发症:
菌血症为肠杆菌肺炎的常见并发症。
就医-门诊指征:
1、突起畏寒、发热;
2、剧烈咳嗽、咳痰;
3、呼吸费力、口唇发绀;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应尽快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首诊科室为呼吸内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平时身体怎么样?
6、您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呢?
7、您平时经常吃抗生素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这个病传染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6、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要吃多久呢?
7、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8、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畏寒、发热、咳嗽、咳黏液脓痰等相应表现,应尽快就医。医生在进行体格检查后,可能建议其做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肝功能、痰液细菌培养、X线胸片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可有气急、发绀的表现。常于两肺闻及湿性啰音,肺部实变体征少见。血源性感染者,肺部体征有时缺如,但常常发现尿路和消化道等肺外感染的表现。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可增高或正常,但中性粒细胞常明显增加,贫血较常见。
2、尿常规、肾功能和肝功能检查
肠杆菌败血症合并肺炎者,尿常规、肾功能和肝功能可能异常。
3、痰液细菌培养
为确诊肠杆菌肺炎的唯一手段。可采用经环甲膜穿刺、经皮肺穿刺和经纤支镜获得痰液标本。患者直接咳出的痰可受口咽部其他细菌的污染,影响检查结果,一般不建议直接作为培养标本。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胸片:常显示双下肺支气管肺炎,但有少数仅见肺纹理增多而无明显的肺实质浸润。少数吸入感染患者,右肺上叶后段及下叶背段可见较大范围的实变影,其间可见空洞。血源感染的病例,胸片见不规则结节状密度增高影,直径4mm~10mm,遍布全肺。如病情发展,则结节增大融合。
诊断-诊断原则:
高危人群在住院期间出现发热、支气管脓性分泌物增多、白细胞增多、肺部出现病灶或在原肺部病变的基础上出现新的浸润,可作为初步诊断的依据,确诊有赖于痰液细菌培养。此外,医生在诊断过程中,还需要与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铜绿假单胞菌肺炎
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虽然也有咳嗽、咳痰、发热等表现,但痰液常为翠绿色脓痰,而肠杆菌肺炎无此特点,痰液细菌培养可用于鉴别诊断。
2、克雷白杆菌肺炎
克雷白杆菌肺炎起病较急,也可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表现,但痰多呈砖红色或深棕色,且体温多在39℃~40℃左右。痰液细菌培养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苷类、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时,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选择。
治疗-对症治疗:
并发脓胸时,应及时穿刺或引流;若影响到其他脏器的功能,应作相应的处理。
治疗-一般治疗:
1、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注意维生素、蛋白质及热量的补充。
治疗-药物治疗:
1、青霉素类药物
替卡西林对肠杆菌感染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而且常需与氨基甙类合用。其他如替莫西林、卡茚西林等药物也可使用。
2、头孢菌素类药物
(1)头孢噻肟:具有强大的广谱杀菌和抑菌作用,能对抗多种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特别对肠杆菌科的作用尤为突出。
(2)头孢唑肟:抗菌谱与头孢噻肟相似,对β-内酰胺酶稳定,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联用,疗效明显增强。
(3)拉氧头孢:为部分合成广谱抗生素,对肠杆菌科细菌所产生的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对肠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4)其他药物:如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等药物,也有一定疗效,可根据情况酌情使用。
3、氨基甙类药物
氨基甙类抗生素中的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阿米卡星为治疗肠杆菌感染的常用药。
4、氟喹诺酮类药物
(1)环丙沙星:可用于治疗较严重的呼吸道感染。
(2)氧氟沙星:抗菌谱广,对肠杆菌属细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3)培氟沙星: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肠杆菌属细菌的抗菌作用较强。
治疗-相关药品:
替莫西林、卡茚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唑肟、拉氧头孢、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培氟沙星
治疗-手术治疗:
肠杆菌肺炎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在抗菌治疗的同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以免影响肠杆菌肺炎的预后。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过早期、正规治疗,患者预后通常良好。但年老体弱伴有严重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预后较差。
预后-危害性: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并发菌血症,增加治疗难度,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加重经济负担。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不会自愈,需要积极治疗。
预后-治愈性:
经过早期规范的治疗,大多可到达临床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温暖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不要熬夜,以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可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不要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洗澡,勤打扫卫生,可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杀菌。
5、患者应避免在疾病发作期去花粉、柳絮飞扬或者人群密集的地方,若必出外出应佩戴医用口罩。
6、患者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住院治疗。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每三天复查一次血常规及肝肾功。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的康复。
饮食建议:
1、患者应加强营养,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如梨、苹果、青菜、猕猴桃等,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3、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4、应保持低脂饮食,可多食核桃、沙丁鱼、鹌鹑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5、患者应适量多饮水,可帮助缓解咽喉部症状,并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6、患者可多吃红枣、木耳、鸭血、莲子等食物。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要少吃高盐、高糖、高脂、油炸、烧烤、腌制、熏制食物。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等。
2、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3、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住院治疗。
4、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定期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