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肠麻痹疾病别名: 动力性肠麻痹、麻痹性肠梗阻疾病概述: 肠麻痹又称动力性肠麻痹、麻痹性肠...
养生
疾病名称: 肠麻痹
疾病别名: 动力性肠麻痹、麻痹性肠梗阻
疾病概述:
肠麻痹又称动力性肠麻痹、麻痹性肠梗阻,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肠道蠕动丧失,使肠内容物不能正常向下运行而滞留在肠管中。可表现为腹部胀痛、呕吐、排便排气停止等。其多发生于腹腔手术后、腹部创伤或弥漫性腹膜炎的患者。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发病部位: 肠、腹部
常见症状: 腹胀、腹痛、呕吐、排气排便停止、脱水
主要病因: 手术、创伤、感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代谢、神经系统紊乱等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气分析、X线
重要提醒: 肠麻痹的病因复杂,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或治疗不及时,不能及时解除症状时,症状进一步发展则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肠穿孔、休克等严重并发症,进而危及生命。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肠麻痹较为常见。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一般多发生在腹腔手术后、腹部创伤或弥漫性腹膜炎病人。
病因-总述:
肠麻痹的病因主要为手术、创伤、感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代谢、神经系统紊乱等,引起神经抑制或产生毒素以致肠壁紊乱,使肠蠕动丧失或肠管痉挛,以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而滞留在肠管中。
症状-总述:
肠麻痹的主要症状是腹痛、腹胀、呕吐和肛门排气排便停止,后期病情严重时还会出现休克、肠穿孔及脱水等现象。
症状-典型症状:
1、腹痛、腹胀
肠壁肌呈瘫痪状态,没有收缩蠕动,由于梗阻上部积气,腹部可持续性胀痛或不适,腹部胀气明显。
2、呕吐
由于胃肠蠕动消失,食物滞留在肠管中不能下排,随着饮食的进行,滞留的食物越来越多,可觉得吃不下,进而发生溢出性呕吐。
3、排气排便停止
肠麻痹后,肠道蠕动停止,食物滞留,梗阻部位以下的肠管处于空虚状态,而表现为排便、排气停止。
4、其他
晚期可出现唇干、舌燥、眼窝内陷、皮肤弹性减退、脉搏细弱等脱水、电解质紊乱的症状。
症状-并发症:
1、休克
面色发白、发青;浑身无力、丧失意识等。
2、肠穿孔
腹部剧烈疼痛,患者因疼痛而脸色苍白。
就医-门诊指征:
1、明显腹胀、腹痛。
2、排气排便停止。
3、频繁呕吐。
4、唇干、舌燥、眼窝内陷、皮肤弹性减退、脉搏细弱等脱水、电解质紊乱表现。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尽早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建议到消化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2、自从您发现症状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3、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5、您最近有接受什么手术吗?有接受腹部手术吗?
6、您本身有什么疾患吗?
7、您最近有暴饮暴食吗?
8、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跟我本身的疾病有关系吗?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肠麻痹患者多可行听诊发现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结合血尿粪常规及电解质检查、血气分析等实验室指标可以辅助明确病因及诊断病情严重程度,B超同样是肠麻痹患者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必要时可行食管测压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肠麻痹患者在听诊时可发现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检查-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电解质检查、血气分析等,可辅助诊断病因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检查-其他检查:
肠麻痹患者可行食管测压,常显示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降低和远端蠕动紊乱。另外,十二指肠和结肠测压也可见异常。
检查-影像学检查:
一般在肠梗阻发生4~6小时,X线检查即显示出肠腔内气体,可见气涨肠袢和液平面。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病史,典型的腹胀、腹痛、呕吐、排气排便停止等症状,以及相应的辅助检查,一般可明确诊断。机械性肠梗阻也可造成肠道内容滞留,需要鉴别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机械性肠梗阻腹痛为阵发性绞痛,而麻痹性肠梗阻则为持续性胀痛或不适;肠麻痹X线检查显示大、小肠全部充气扩张,而机械性肠梗阻胀气限于梗阻以上的部分肠管。
治疗-治疗原则:
肠麻痹患者多需要胃肠减压、药物治疗等手段解除梗阻症状,常规手段无效或症状紧急者可能需要行手术治疗。症状缓解后,还需要针对性治疗原发病。
治疗-一般治疗:
胃肠减压可减少胃肠道积留的气体、液体,减轻肠腔膨胀,有利于肠壁血液循环,减少肠壁水肿。多采用鼻胃管减压,先将胃内容物抽空再行持续低负压吸引。还可经肛管排气、使用纤维结肠镜扩张肠段以及留置引流管。
治疗-药物治疗:
1、副交感神经兴奋剂
毒扁豆碱、新斯的明、氯丙嗪,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麻痹性肠梗阻。
2、副交感神经的递质
乙酰胆碱,能有效地刺激肠道蠕动。
3、交感神经抑制剂
注射氯丙嗪,可有效促进肠胃蠕动,利于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有效预防和治疗肠梗阻。
治疗-相关药品:
毒扁豆碱、新斯的明、氯丙嗪,乙酰胆碱
治疗-手术治疗:
1、对急性发作,无法与机械性肠梗阻鉴别者,可行腹部探查术,对病变肠管行全层切取活检,以明确病因。
2、如药物治疗无效,行对症手术治疗。食管动力障碍为主,行食管气囊扩张术;胃十二指肠动力障碍为主,行迷走神经切断术+幽门成形术或胃空肠吻合术;小肠动力障碍为主,行胃空肠吻合术。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过积极、有效治疗后,多数患者的病情可大为好转,在手术后期多注意身体状况,使身体和心理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层次,进而提高生活质量,保障身体健康。
预后-危害性:
肠麻痹的病因复杂,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或治疗不及时,不能及时解除症状时,症状进一步发展则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肠穿孔、休克等严重并发症,进而危及生命。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可自愈。
预后-治愈性:
经过积极、有效治疗后,多数患者的病情可大为好转。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复发性:
如果没有彻底去除病因,则可能复发。
日常-总述:
术后患者要注意保持伤口的清洁,避免感染,遵医嘱禁食,出院后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情舒畅,适当的进行运动,保持大便通畅,遵医嘱复诊,有利于促进疾病早日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患者可能会因为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从而出现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
2、护理措施
家属应充分体谅患者,多与患者交流,并给予关怀,使患者对家人产生信任感和归属感。患者可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了解治疗的目的与方法,解除不良情绪。也可通过听音乐、画画等方式放松心情,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谨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停药或增减药量。
日常-生活管理:
1、规律作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
2、病情允许时患者可以适当的进行运动,有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
3、便秘者应注意通过调整饮食、腹部按摩等方法保持大便通畅。无效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使用缓泻剂,以避免用力排便。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需要遵医嘱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
日常-术后护理:
1、建议患者遵医嘱尽早下床活动,如深呼吸、屈伸肢体等,以便促进肠胃功能恢复,并且可以预防感染和并发症。
2、手术后,患者应禁食2~3天。之后进食也以流食和半流食为主,但是要避免进食甜品,牛奶和红薯等不宜进食,可以给予鱼汤、蔬菜汤等,以易消化为首选。进食后观察有无不适症状,若是进食出现呕吐,要及时告知医生。
3、手术切口处要保持清洁,观察敷料有无渗湿和血迹,及时更换处理。
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而致伤口裂开。
饮食调理:
注意饮食的调养,患者症状缓解后,可以进流食或者半流食,避免暴饮暴食,饭后忌剧烈运动。
饮食建议:
1、患者平日的饮食尽量以营养丰富、易消化为主,尤其是术后的患者,能够促进伤口快速恢复。
2、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避免进食不洁的食物。
饮食禁忌:
1、进食后注意避免剧烈运动。
2、尽量少吃刺激性的辛辣食物。
3、少食年糕和糯米等容易粘黏的食物以及坚果等比较坚硬的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没有特异性的预防措施,但积极治疗腹部疾病,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