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疾病英文名称: tuberculosis of mesenteric l...
养生
疾病名称: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疾病英文名称: tuberculosis of mesenteric lymph nodes,TMLN
疾病别名: 结核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疾病概述: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tuberculosis of mesenteric lymph nodes,TMLN)又称结核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由结核杆菌感染导致的肠系膜淋巴结的慢性特异性炎症。结核杆菌可直接侵犯肠系膜形成原发感染,也可为从身体其他部位结核感染传播到肠系膜而形成继发感染。患者多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消瘦等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右下腹肿块。经积极治疗后,本病一般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发病部位: 肠系膜
常见症状: 腹痛、腹胀、腹泻、消瘦、右下腹肿块
主要病因: 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
检查项目: 血沉检查、结核杆菌培养、T-SPOT.TB检验、CT检查、腹部X线平片、腹腔镜淋巴结活检
重要提醒: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如未能及时有效治疗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肠穿孔、消化道出血、肠瘘等,可危及患者生命,发病后应积极治疗。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肺结核的患者可把结核杆菌传染给他人。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艾滋病患者易感。
病因-总述: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主要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其感染可为直接发生于肠道的结核感染进入肠系膜淋巴结所致,也可为其他部位的结核(如结核性腹膜炎、盆腔结核)经血行播散或播散到肠系膜淋巴结所致。
病因-基本病因:
1、原发性感染
源于饮用结核杆菌污染的牛奶或乳制品,在肠道发生原发灶,结核杆菌进入局部引流的肠系膜淋巴结,肠道原发灶吸收愈合,淋巴结内结核病变持续存在或继续进展。
2、继发性感染
(1)血行播散:是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感染途径之一,见于粟粒型结核经血行播散而侵犯肠道淋巴结。
(2)邻近结核病灶播散:由腹腔内结核病灶直接蔓延而引起,如输卵管结核、结核性腹膜炎、肠结核等,此种感染系通过淋巴管播散。
病因-危险因素:
当患者有以下情况时可增加患病风险:
1、营养不良;
2、免疫力低下。
症状-总述:
本病症状隐匿,常见症状有脐周或下腹部隐痛或胀痛、反复肠梗阻、腹胀、腹泻、大便习惯改变、腹部包块、弛张热或不典型发热、消瘦、贫血、食欲不振、精神倦怠、体质下降等。
症状-典型症状:
1、全身症状
表现为长期不规则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女性患者月经周期紊乱或停经。
2、局部症状
主要表现为脐周或下腹部隐痛或胀痛,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发作,可放射至腰部,常伴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右下腹可触及不规则形包块,若并发结核性腹膜炎,可有腹壁柔韧感及腹膜炎体征(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
症状-并发症: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除结核本身症状外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急性或慢性肠梗阻;形成腹腔巨大结核性脓肿;脓肿穿破肠壁致急性或慢性肠穿孔,引起消化道出血或肠瘘,脓肿穿破腹壁形成窦道等。
就医-门诊指征:
1、长期不规则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
2、持续性或间歇性发作的脐周、左上腹或右下腹钝痛或绞痛;
3、出现腹部包块、大便习惯改变等。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可到消化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患者腹部进行检查,建议着宽松衣物,便于检查。
3、患者还可能需要抽血检查,注意检查前一晚10点后禁食,次日清晨空腹抽血。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曾使用某些药物,可携带药盒。
6、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哪里不舒服呢?不舒服多久了?
2、您有使用过药物进行治疗吗?什么药?效果如何?
3、您过去有没有结核病史,周围有没有结核患者或接触过结核感染的患者?
4、您有没有吃过不洁食物?
5、您之前有做过哪些检查?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我的病情严重吗?能治好吗?
3、我现在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需要接受哪些治疗?要住院吗?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5、若药物治疗,其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有哪些?
6、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大便习惯改变、腹部包块、不明原因的消瘦等症状时,须及时就医治疗。就医后,医生首先会进行腹部的体格检查,判断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进行初步诊断;然后针对具体情况,医生可能建议进行血沉检查、结核杆菌培养、T-SPOT.TB检验、CT检查、腹部X线平片、腹腔镜淋巴结活检等,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进行腹部的体格检查,检查前患者应排空膀胱,取低枕仰卧位,两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充分暴露全腹。腹部体格检查包括视诊、触诊、叩诊以及听诊。
1、视诊
医生会观察腹部外形是否对称,有无全腹或局部的膨隆或凹陷,有无腹腔积液或腹部肿块。
2、听诊
医生将听诊器置于腹壁上,检查腹部肠鸣音及是否有血管杂音。
3、叩诊
医生会从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至右下腹部,再至脐部,检查腹腔内有无积气、积液和肿块等。
4、触诊
医生通过触诊检查是否有腹部压痛、肿块、异常搏动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沉检查
医生会抽血进行化验,结果可显示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2、结核杆菌培养
结核杆菌培养是诊断结核菌感染的金标准,但其培养周期长,约4周~6周,且受取材标本中细菌量多少的影响,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3、T-SPOT.TB检验
T-SPOT.TB技术能够在体外快速检测结核效应T淋巴细胞产生的γ-干扰素,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测中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对临床诊断困难的患者进行T-SPOT.TB检验,其结果可对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检查-病理检查:
腹腔镜下淋巴结活检具有创伤小、确诊率及安全性高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微创意义。病理活检可见感染早期淋巴结充血、水肿、单核细胞浸润,可逐渐出现干酪样坏死,愈合过程中有纤维组织形成,并可见钙化。受累淋巴结数目不一、大小不等,易融合成团块状与肠管、大网膜粘连。
检查-影像学检查:
1、CT检查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在成人多为典型环形强化,若淋巴结融合为团块状,则表现为多房样、蜂窝状强化,对结核干酪状态、冷脓肿也有较强特异性。
2、腹部X线平片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的腹部X线平片可见钙化淋巴结。
诊断-诊断原则:
应首先询问患者的病史,是否曾患过结核病或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过;再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以及进行血沉、结核杆菌培养等初步检查来进行诊断,如诊断有困难,可进一步进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T-SPOT.TB检验、腹腔镜下淋巴结活检等,来帮助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单纯肠系膜淋巴结结核一般以药物治疗为主,如有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形成,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为抗结核治疗,原则是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常用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链霉素等。用药时要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诊和医生说明情况。
治疗-相关药品:
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链霉素
治疗-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明确诊断的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外科治疗指征为反复发作肠梗阻、巨大融合淋巴结团块、合并冷脓肿或干酪样坏死、窦道形成而久治不愈、出血、脓肿破裂、肠瘘等。
2、手术方法
(1)结核致肠梗阻手术以恢复肠道通畅为主。
(2)巨大融合的淋巴结对肠管压迫,肠管粘连成团块状,可行肠管及系膜切除。
治疗-治疗周期: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2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大部分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的患者预后良好,经规范抗结核治疗后淋巴结干酪样变可逐渐吸收、钙化而痊愈。
预后-危害性:
1、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可引起腹痛、腹胀、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2、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如未能及时有效治疗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肠梗阻、肠穿孔、肠瘘等,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预后-治愈性: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经过正规治疗后,大多数患者可治愈。
日常-总述:
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保持愉快的心情,生活规律,劳逸结合,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遵医嘱用药,不能随意减量或停药;还应循序渐进地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病程较长,反复治疗给患者及家属造成沉重的思想和经济负担,使患者对生活和治疗失去信心,患者往往对预后感到担忧,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2、护理措施
(1)患者可积极学习疾病相关知识,多参加有关结核病的知识讲座、健康咨询等活动,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多与同病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彼此鼓励。
(2)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使其感到家庭的温暖和亲人的关怀,从而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用药,不能随意减量或停药,明白所用药物的作用及相关注意事项,抗结核药治疗期间应定时复查肝功能。
2、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如使用异烟肼偶可发生药物性肝炎,肝功能异常者慎用;吡嗪酰胺常见不良反应为高尿酸血症、肝损害、食欲缺乏、关节痛和恶心;乙胺丁醇的不良反应为视神经炎;链霉素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耳毒性、前庭功能损害和肾毒性等。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诊和医生说明情况。
日常-生活管理:
1、循序渐进地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2、注意个人防护,根据天气及时增添衣物,避免感冒。
3、生活要有规律,充分休息。
4、患者用过的餐具与用品应进行消毒处理,尽可能和家人分餐、分床、分筷、分毛巾等。
5、房间要通风,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经常呼吸新鲜空气。
日常-病情监测: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症状不缓解或持续加重,或经内科治疗效果不佳者,应及时报告医生。
日常-复诊须知:
经过正规治疗后,需要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
饮食调理:
由于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且肠结核的最常见症状就是腹泻,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血容量减少等。因此,只有保证营养的充分供给,提高机体抵抗力,才能促进疾病的痊愈。
饮食建议:
1、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又易于消化的食物。
2、患者出现食欲缺乏、恶心,呕吐时,应给予适合患者口味的食物,以保证机体营养需要。
饮食禁忌:
1、避免进食产气食物,以免加重腹胀。
2、腹泻明显的患者应少食乳制品、富含脂肪的食物和粗纤维食物,以免加快肠蠕动。
预防措施:
本病为结核杆菌感染肠系膜淋巴结所致,可通过一定措施来预防感染的发生。
1、对于肠外结核的患者,特别是肺结核的患者应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
2、肺结核患者不能吞咽含菌痰液,保持排便通畅。
3、饮用经过灭菌的牛奶,公筷进餐。
4、经常通风换气,是减少肺结核传播的有效措施。
5、接种卡介苗可增强人体对结核菌的抵抗力,有利于预防结核病的发生。
相关疫苗:
卡介苗属于我国免疫规划第一类疫苗,出生3个月以内的婴儿,无卡介苗接种禁忌应完成接种。
1、接种剂量及剂次为0.1ml,1剂次。
2、接种途径为皮内注射,严禁皮下或肌内注射。
3、接种部位为左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略下处。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