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创伤性口炎疾病英文名称: traumatic stomatitis疾病概述: 创伤性口炎...
养生
疾病名称: 创伤性口炎
疾病英文名称: traumatic stomatitis
疾病概述:
创伤性口炎(traumatic stomatitis)创伤性口炎是由机械性、化学性、物理性等因素造成口腔黏膜损伤所致的非特异性急、慢性炎症。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对轻微损伤均能及时修复而不出现任何体征。但刺激强烈所引起的损伤,在机体无法立即修复才形成病损。患者的症状与损伤的类型有关,常见疼痛、口腔黏膜发红、溃疡、血疱、红斑等症状。创伤性口炎治疗时应去除局部刺激因素,然后选择适当的局部处理、全身治疗方式,帮助患者康复。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口腔科
发病部位: 口腔
常见症状: 疼痛、口腔黏膜发红、溃疡、血疱、红斑等
主要病因: 由机械性、化学性、物理性等因素引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免疫学检查、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创伤性口炎会影响患者的正常饮食,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部分病变还有癌变的可能,患者应及时就医,尽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创伤性口炎的发生与机械性、化学性、物理性刺激有关。有不良的饮食习惯、龋齿等口腔疾病、接受放射治疗等人群发病风险高。婴幼儿由于自身的口腔特点,容易发病。
病因-总述:
创伤性口炎是由机械性、化学性、物理性等因素造成口腔黏膜损伤所致的疾病。当刺激强烈、口腔黏膜的损伤无法立即修复时即形成病损。
病因-基本病因:
1、机械性因素
这是创伤性口炎最多见的原因,常形成创伤性溃疡。按刺激持续时间的不同,可分为持久性及非持久性刺激因素。持久性刺激因素包括龋齿破坏后的残冠、残根、尖锐的牙尖,经磨损后的牙齿锐缘、不良修复体的卡环、尖锐边缘、过长的基板,舌系带过短时与新生下颌乳切牙的摩擦等均是长期存留在口腔内可以引起慢性创伤性损害的因素。非持久性机械刺激包括硬、脆食物(如油炸或烘烤过的较硬食物)、硬橡皮制成的奶嘴、咀嚼不慎时的咬伤、牙刷太旧不整齐的剧毛、刷牙用力不当、口腔科医师使用器械操作不当、或其他外伤等均可对口腔黏膜造成急性损伤。
2、化学因素
常见的化学物质为具有腐蚀性的强酸、强碱,口腔治疗用药酚、硝酸银、三氧化二砷等接触了口腔黏膜。临床上多见于误入口腔或使用不当,有时则为自伤性。
3、物理性因素
口腔黏膜的热损伤并不多见,偶因饮料、茶水或食物过烫时引起黏膜的烫伤。超过一定剂量放射线全身或头面部照射,可引起口腔黏膜病损,在和平时期多因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所致。
症状-总述:
患者的症状与损伤的类型有关,如创伤性溃疡、黏膜血疱、化学性灼伤、热灼伤、放射线损伤等患者有各不相同的表现,常见疼痛、口腔黏膜发红、溃疡、血疱、红斑等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创伤性溃疡
机械性刺激因素对口腔黏膜的损伤,最常见为形成创伤性溃疡,溃疡特点可因损伤的性质、溃疡的持续时间长短、溃疡的部位和是否有继发感染而不同。
(1)褥疮性溃疡:褥疮性溃疡是持久性机械刺激引起的一种口腔黏膜深溃疡。多见于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残根、残冠和不良义齿的长期慢性刺激可在邻近的部位发生病损,多见于舌缘和唇、颊黏膜。早期受刺激处黏膜发红,有轻度的肿胀和疼痛,如及时去除刺激,黏膜可恢复正常,否则形成溃疡。溃疡为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形状与刺激物一致,如托牙基板压迫可在口底或前庭沟处形成与基板吻合的圆形或窄长形溃疡。因黏膜长期受刺激,有的溃疡可波及到黏膜下层形成深溃疡、溃疡边缘微隆起,中央凹陷,溃疡表面有淡黄色或灰白色假膜。
(2)增殖性病损:多见于老年人,由于义齿的基板边缘不合适引起的长期而缓和的慢性刺激使组织产生增殖性炎症病变。黏膜呈坚韧的肉芽肿性增生,有时伴有小溃疡面,有时仅有炎症性增生而无溃疡面。患者一般无明显的疼痛症状。
(3)急性损伤病损:多引起口腔黏膜撕裂伤或擦伤,如小儿常将异物伸入口内,在奔跑时不慎跌跤,异物易刺伤黏膜引起擦伤和软组织撕裂伤。咬伤也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创伤,常发生于舌、颊或唇,一般多只引起小溃疡。一种罕见的咬伤见于癫痫患者发病时可咬伤舌而成较大溃疡,重者可引起组织缺损。
(4)Riga病:或称Riga-Fede病,是专指婴儿舌系带由于创伤而产生的溃疡。多见于舌系带过短的婴儿,初萌出的下切牙边缘较锐,在吮奶时因舌系带短,舌不能充分抬起和伸出,故乳牙切缘与舌腹部和舌系带摩擦形成溃疡,溃疡边缘清晰,表面不平,有灰白色假膜覆盖,时间久者则边缘隆起,有炎症性增生。
(5)Bednar口疮:婴儿上腭黏膜较薄,尤其在翼钩处,在较硬的橡皮奶嘴或其他异物的摩擦压迫下,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浅溃疡。
2、黏膜血疱
临床上常因脆、硬食物的摩擦或不慎咬伤而引起口腔黏膜形成血疱。好发于软腭、咽旁、颊、舌和口角黏膜。患者在咀嚼时突感局部异常感或剧痛,张口即可见到此处黏膜有血疮,为紫红色、疱壁薄、大小约1-3mm,大疱可迅速破损而出血,破后疱膜覆盖其上,以后疱膜坏死、脱落而呈一边缘清楚的鲜红色糜烂面,上有少量分必物,周围黏膜充血,患者感烧灼样疼痛,说话、进食时疼痛加重,病程历时7-14天而愈合。小血疱不易破,如将疱中血液吸出,且无继发感染时,1-2天即可愈合。
3、化学性灼伤
腐蚀性化学药物主要引起黏膜组织蛋白的凝固,组织坏死,病损表面形成一层白色坏死的薄膜,如拭去即露出出血的红色糜烂面,自觉疼痛。封三氧化二砷失活牙髓时,如暂时水门汀封闭不严,而使砷剂溢出,不但损及牙龈及邻近黏膜呈灰褐色组织坏死,更有甚者可使牙槽骨坏死。
4、热灼伤
轻度烫伤仅见黏膜发红,有轻微疼痛或麻木感,并不形成糜烂或溃疡。但热损伤严重时可形成水疱,疱破溃后形成糜烂或浅溃疡,疼痛明显。
5、放射线损伤
可引起放射性口炎,一般在照射后第2周,当剂量达到1.29C/kg左右时可出现反应,开始为弥散性红斑,以后可引起血疱,破后形成溃疡或糜烂,表面盖有灰黄色假膜,可引起继发感染。除此之外尚可引起牙龈出血、龈炎、冠周炎、口干等。
症状-并发症:
1、创伤性口炎会导致口腔黏膜受损,容易引起继发性感染。
2、部分患者的病情会影响牙龈、牙槽骨等组织,引起牙龈出血、牙龈炎、冠周炎、牙槽骨坏死等。
就医-门诊指征:
1、口腔局部损伤史;
2、伴明显创面、红肿、水疱等;
3、伴明显疼痛,影响进食等;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至口腔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保持口腔的清洁,吃完东西后用清水或淡盐水漱口,方便医生观察口腔情况。
3、不要吃辛辣食物,防止刺激糜烂面。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安排家属或朋友陪同就医。
6、可以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患处是怎么受伤的?
2、您现在都有哪些不适?多久了?
3、中间症状有缓解过么?
4、您还有其他疾病么?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多久能好?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
4、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治疗效果吗?我同时该怎么应对它们?
5、平时我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6、如果需要用药,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于口腔创伤后出现疼痛、口腔黏膜发红、溃疡、血疱、红斑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情况,然后通过血常规、免疫学检查、病理检查等进一步了解患者病情,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患者口腔损害的情况,观察黏膜损害的性质、位置、大小、数量等信息,检查有无出血、破溃等情况,了解对口腔功能有无明显影响,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医生可能建议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通过中性粒细胞增加等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
2、免疫学检查
如有必要,医生也可能建议患者进行免疫学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疾病是否与自身免疫疾病有关,有助于寻找病因。
检查-病理检查:
医生可能建议患者进行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是有创检查,医生会取下部分病变组织进行检查,明确病变性质,有助于诊断以及制定治疗方案。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有哪些症状以及症状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了解患者症状出现前有哪些创伤经历、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不良的生活习惯等,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体格检查、血常规、免疫学检查、病理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做出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较小的溃疡需与轻型复发性口疮相鉴别,创伤性溃疡有明显的局部损伤因素,溃疡大小不一,与刺激物相一致,无复发性、自限性。而复发性口疮无明显局部因素,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4 mm,有复发性和自限性。可通过病史以及临床表现进行鉴别。
2、较大的溃疡需与结核性溃疡、癌肿相鉴别。这些疾病均可表现为溃疡,各自溃疡特点不同。结核性溃疡和癌肿溃疡患者会有其他的全身表现。病理检查可发现癌变组织或是结核结节。可通过临床表现以及病理检查进行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创伤性口炎的治疗包括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局部处理、全身治疗等。去除与本病有关的刺激因素,同时控制感染、止痛、促进溃疡愈合,缓解患者症状。
治疗-一般治疗:
去除刺激因素,如拔除残根残冠、修改或拆除不良修复体、磨改过锐牙尖和边缘嵴等,纠正咬唇、咬颊等不良习惯,改变婴儿喂食方式,更换橡皮奶嘴等。
治疗-药物治疗:
1、含漱剂
包括氯己定含漱液、依沙吖啶液、西吡氯铵液或聚维酮碘液等,有消炎作用。
2、抗生素类药
当患者有感染时可全身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他啶、红霉素、阿莫西林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合的药物。
3、止痛药物
可选用利多卡因、苯佐卡因、达克罗宁等,仅用于患者疼痛难忍时。
4、类固醇药物
具有抗炎、抗水肿等作用,但长期使用有较大副作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常见的药物有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倍他米松、曲安奈德等。
5、其他
也可局部涂抹龙胆紫、美蓝、冰硼散、金霉素甘油等,具体治疗药物以医嘱为准。
治疗-相关药品:
氯己定含漱液、依沙吖啶液、西吡氯铵液、聚维酮碘液、青霉素、头孢他啶、红霉素、阿莫西林、利多卡因、达克罗宁、苯佐卡因、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倍他米松、曲安奈德、龙胆紫、美蓝、冰硼散、金霉素甘油。
治疗-手术治疗:
如有必要,医生会通过手术去除局部的刺激因素。也可通过手术矫正患儿的舌系带过短。
治疗-其他治疗:
化学性灼伤应以大量生理盐水冲洗,饱满的血疱应用消毒针刺破,这些操作应由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操作,患者不要自行处理。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去除相关的刺激因素后,通常患者的预后较好,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基本恢复正常生活,也可能有部分溃疡会发生癌变。
预后-危害性:
本病会引起疼痛、口腔黏膜溃疡、血疱等,影响患者的正常饮食。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牙龈炎、冠周炎、牙槽骨坏死等情况出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基本得到治愈。可能有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差,出现癌变等情况。
预后-复发性:
如果病因再次出现,则创伤性口炎也有再次发生的可能。
日常-总述:
日常生活中,患者需注意保持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平稳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预防感染,均有助于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口腔黏膜的湿润。
2、保持口腔和牙齿的清洁,每次饭后30分钟或者睡前用软牙刷刷牙,餐后去掉义齿。
3、选用合适的漱口液,或遵医嘱给予相应的漱口液。漱口液必须在口腔内含漱5分钟,每天3-4次。
4、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5、积极锻炼身体。
饮食调理:
刺激性食物容易触发疼痛,阻碍愈合,故应保持清淡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等。
饮食建议:
1、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等食物,为身体提供维生素等营养。
2、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可以选择鸡胸肉、三文鱼等含脂肪较少的食物。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按时吃饭。
饮食禁忌:
1、禁止食用辛辣刺激、过冷过热的食物。
2、吃含骨、海鲜等坚硬的食物时应小心谨慎,避免发生损伤。
3、避免大量饮酒。
4、不要暴饮暴食,也不要过度节食。
预防措施:
本病系由创伤引起,以下方法可预防。
1、保护口腔黏膜,避免进食尖锐、坚硬、发烫的食物,以防损伤性溃疡。
2、科学刷牙,用刷毛柔软的牙刷刷牙,减少口腔刺激,避免使用刺激性牙膏或漱口水。
3、及时拔除残根残冠,修整过高过尖的牙齿外形及不良修复体。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