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椎管狭窄疾病概述: 椎管狭窄是以先天发育、退行改变、外伤、医源性损伤等为原因,引起脊髓及...
养生
疾病名称: 椎管狭窄
疾病概述:
椎管狭窄是以先天发育、退行改变、外伤、医源性损伤等为原因,引起脊髓及脊神经根受压,导致肢体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腰痛、腰腿痛等一系列慢性进行性的脊髓及脊神经功能障碍。椎管狭窄包括颈、胸和腰椎管狭窄,各节段狭窄因其对相应节段脊髓及脊神经根的影响程度不同而症状、体征亦不尽相同。经及时且正规治疗,可一定程度上的缓解相应症状。预后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所不同。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暂无资料显示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骨科
发病部位: 脊柱、脊髓
常见症状: 肢体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腰痛、腰腿痛
主要病因: 先天性因素、退行性改变、外伤、医源性损伤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脊髓造影
重要提醒: 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免患者病情进展,发生瘫痪。
临床分类:
根据狭窄部分分类:
1、颈椎管狭窄
狭窄发生于颈椎椎管,发病率低于腰椎骨狭窄,颈椎管狭窄常常发生在颈4~颈6。
2、胸椎管狭窄
狭窄发生于胸椎椎管,是最少见的一类椎管狭窄。
3、腰椎管狭窄
狭窄发生于腰椎椎管,最常见的一类椎管狭窄。
流行病学-传染源:
本病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国内暂无权威的该疾病发病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目前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该疾病好发于某一人群。
病因-总述:
椎管狭窄症可由先天性因素或是后天改变导致。先天性的结构发育异常可导致先天性的椎管狭窄,后天改变包括退行性变、外伤、医源性椎管狭窄等。
病因-基本病因:
1、先天性椎管狭窄
先天发育过程中,椎弓根短而致椎管矢径短小。临床少见。
2、后天性椎管狭窄
(1)退变性椎管狭窄:临床最为多见,系脊椎退变的结果,随年龄增长而发生。椎间盘突出、韧带肥厚钙化、椎板及关节增生、肥大。
(2)外伤:急性外伤性椎间盘突出和脊柱外伤均可导致椎管狭窄症。
(4)医源性椎管狭窄:例如全椎板切除之后,形成的瘢痕,再使椎管狭窄,或椎板融合之后,椎板相对增厚,致局部椎管狭窄。此种情况均很少见。
(5)其他:脊柱结核、肿瘤以及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均可导致椎管狭窄。
症状-总述:
椎管狭窄的主要临床表现肢体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腰痛、腰腿痛等症状。根据其狭窄所发生的部位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颈椎椎管狭窄
(1)感觉障碍:主要表现为四肢麻木、过敏或疼痛。主要是脊髓丘脑束及其他感觉神经纤维束受累所致,四肢可同时发病,也可以一侧肢体先出现症状,但大多数患者感觉障碍先从上肢开始,尤以手臂部多发。躯干部症状有第2肋或第4肋以下感觉障碍,胸、腹或骨盆区发紧,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
(2)运动障碍:多在感觉障碍之后出现,表现为锥体束征,表现为四肢无力、僵硬。大多数从下肢无力、沉重、脚落地似踩棉花感开始,重者站立行走不稳,易跪地,需扶墙或双拐行走,随着症状的逐渐加重出现四肢瘫痪。
(3)大小便障碍:一般出现较晚。早期为大小便无力,以尿频、尿急及便秘多见。晚期可出现尿潴留、大小便失禁。
2、胸椎椎管狭窄
(1)下肢感觉障碍:本病发展缓慢,起初多表现为下肢麻木、无力、发凉、僵硬及不灵活。
(2)下肢肌力异常:下肢无力,行走困难、下肢肌张力增高,肌紧张、折刀样痉挛。
(3)神经根刺激症状:患者胸腹部有束紧感或束带感,表现为胸闷、 腹胀,如病变平面高而严重者有呼吸困难。半数患者有腰背痛,有的时间长达数年,但仅有1/4的患者伴腿痛,且疼痛多不严重。
(4)脊髓、马尾功能障碍:约半数患者有间歇性跛行,行走一段距离后症状加重,需弯腰或蹲下休息片刻方能再走。较重者站立及行走不稳,需持双拐或扶墙行走。还可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出现较晚,表现为大小便无力。
3、腰椎椎管狭窄
(1)下腰痛、腰腿痛:是早期常见的表现,患者还可能出现下肢的麻木、冰冷等表现。此外,受累神经支配区域的可出现感觉障碍。
(2)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多为逐渐发生。典型的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放射至臀后部、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至跟部或足背部。咳嗽、喷嚏和排便等一系列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患者为了减轻坐骨神经受压所承受的张力而取弯腰、屈髋、屈膝位,以减轻疼痛。
(3)间歇性跛行:病人行走时,随着距离的增多而出现腰背痛或患侧下肢放射痛或麻木加重,取蹲位或坐位休息一段时间症状可缓解,再行走症状又复出现,称为间歇性跛行。
(4)腰部活动受限:当患者出现腰椎间盘突出时,可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腰部活动受限。
症状-并发症:
本病主要累及神经系统,具体并发症见典型症状。
就医-急诊指征:
1、瘫痪;
2、大小便失禁;
3、呼吸困难;
4、出现其他紧急情况。
以上须紧急处理,必要时拔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肢体麻木、疼痛;
2、肌肉无力,肢体沉重;
3、活动受限,影响日常行走、抬手、弯腰等动作;
4、排便困难、排尿困难;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通常选择骨科就诊即可。
就医-就医准备:
1、就诊前保护好颈部、胸背部、腰部,避免过度劳累或剧烈运动,以免损伤加重。
2、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3、医生可能会进行体格检查,建议就诊当天穿着宽松衣服以便检查。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有哪些症状?有伴随头晕、头痛等症状吗?
2、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肢体麻木、无力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加重的情况吗?
3、您有腰腿疼痛的症状吗?有伴随肩部酸痛疲劳、腰部僵硬吗?
4、您的疼痛会向上肢或下肢放射吗?走路有没有什么异常?
5、您在什么情况下症状会加重?什么情况下症状会减轻?
6、您之前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7、您既往有过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吗?
8、您的工作是什么?您平时会经常低头或对着电脑工作吗?
9、您平时的工作需要经常久站久坐或弯腰吗?
10、您平时经常从事重体力劳动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这是什么疾病呢?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需要住院吗?
4、我现在需要用怎样的手段治疗?能治愈吗?
5、这些治疗方法对我有什么风险吗?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回家后我应该注意什么?
8、如果需要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大小便障碍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而后会选择性的让患者进行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脊髓造影等,以明确诊断病了解椎管狭窄程度。
检查-体格检查:
为了解患者神经损害情况,医生可能进行以下神经系统检查。
1、Babinski征
做该检查时,被检查者仰卧,下肢伸直,医生会用竹签沿患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划到小趾根部附近并转向内侧。若患者拇趾背伸,其余脚趾呈扇形展开,则为阳性。
2、Oppenheim征
医生会用弯曲的食指和中指,沿着患者的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动。若患者拇趾背伸,其余脚趾呈扇形展开,则为阳性。
3、Gordon征
医生会用手用力捏压患者的腓肠肌。若患者拇趾背伸,其余脚趾呈扇形展开,则为阳性。
4、Chaddock征
医生手持被检查踝部,用钝头竹签划足背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为内侧,阳性表现为拇趾背屈,其余四趾呈扇形散开。
5、直腿抬高试验
检查者将患肢置于轻度内收、内旋位,保持膝关节完全伸直位,一手扶住足跟抬高患肢,当出现坐骨神经痛时为阳性。并记录下肢抬高的度数。
检查-实验室检查:
可通过取患者血液,检查血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血糖、尿糖、血清碱性磷酸酶、血钙、血磷、氟化物等指标,以排除其他疾病。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侧位X线平片上可测量椎管矢状径,对骨性椎管狭窄有诊断意义。
2、CT检查
CT显示椎管狭窄优于X线平片,CT能显示组成椎管各骨骨质状况及椎管内韧带有无增厚、钙化,还可显示椎间盘有无膨隆或突出,以及直接显示椎管的有效面积和硬膜囊、神经根受压情况,CT上径线测量较X线平片更为精确。
3、MRI检查
MRI可直接显示椎间盘信号及突出改变,显示蛛网膜下腔及脊髓受压移位和脊髓内变化,在显示椎管内软组织结构上优于CT。
4、椎管造影检查
是有创检查,医生会向患者椎间盘中注入造影剂,以更好地观察椎管内的情况,尤其可以检查有无狭窄发生以及了解狭窄的位置、程度等信息。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结合相应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一般可以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注意与脊柱滑脱、椎管内硬膜外占位性病变等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脊柱滑脱
多发生于L4或L5,可引起相应层面椎管狭窄,CT或MR可显示椎弓峡部断裂、椎体向前或后移位、硬膜囊及马尾神经受压移位。
2、椎管内硬膜外占位性病变
占位性病灶位于椎管内硬膜外间隙内,相应脂肪间隙消失,硬膜囊及脊髓受压,较大者可沿椎管上下或沿椎间孔生长。CT及MR有时可显示骨质破坏或骨质吸收改变,增强扫描占位有不同程度强化。
治疗-治疗原则:
椎管狭窄的治疗方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症状较轻的患者可尝试进行保守治疗,如果效果不佳或出现脊髓压迫的情况应及时进行手术减压。
治疗-一般治疗:
1、患者应卧床休息,减少颈部、腰部活动,以免加重病情。
2、可佩戴颈部或腰部支具,以减少脊柱活动,缓解相应针状,还可起到支撑身体的作用。
治疗-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
有缓解患者疼痛的作用,常见的药物有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2、营养神经药物
维生素B、甲钴胺等营养神经药物的使用也有一定的效果。
3、类固醇激素
此类药物可以减轻受压神经的炎症和水肿,缓解患者疼痛,常用药物为甲泼尼龙。
治疗-相关药品:
布洛芬、阿司匹林、维生素B、甲钴胺、甲泼尼龙
治疗-手术治疗:
可根据患者的病情,考虑进行椎管减压手术。其目的是从根本消除脊髓和神经的压迫。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的预后与椎管狭窄的位置、狭窄程度等因素有关。经过治疗,患者的症状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神经的损伤,甚至导致瘫痪等。
预后-危害性:
本病可使患者出现大小便失禁、瘫痪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经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数据统计。
预后-根治性:
暂无大数据统计。
日常-总述:
日常要避免疲劳,遇到外伤后及时处理,勤加锻炼颈、背部肌肉。如果行手术治疗,注意保护术后的伤口和监测并发症。
日常-生活管理:
1、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过度紧张,保证充足的睡眠。
2、适当运动,但注意不要受伤,尽量进行腰背肌的训练。避免进行高强度性运动,避免反复旋转和弯腰的运动,如某一特定的活动会引起严重的腰痛,或使疼痛明显加重,则应避免进行该活动,或尝试其他活动方式。
3、保持良好的心情,及时排解不良情绪。
4、尝试身心训练,可促进患者肌力、柔韧性及平衡能力的改善,还包含大量的放松技术,常见的方式包括瑜伽、普拉提、太极。
5、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颈、背、腰部保暖,避免颈部、腰部受寒,夏天后背不能直吹空调或电扇。出汗或淋雨后及时擦干等。
6、纠正不良坐姿,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曲线。为了调整合适体位,应当适当升高或降低座椅以适应桌面。在办公室里座椅与桌面电脑形成合适的位置,从而让颈部不会太累。
7、一般学习或工作1小时左右就应该改变一下姿势或做一些缓慢而简单的头颈部以及腰部转动的活动。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每2个小时更换体位1次,避免压疮发生,翻身时应维持头颈、脊柱形成一直线,不可扭转,改换成平卧及左右侧卧位。
2、术后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术后半天即可床上坐起,1~2天可下床活动,活动时要佩戴颈托或腰围。初次活动时,医护人员及家属要在旁边给予协助,保护患者的安全。
3、术后注意保护伤口,避免牵拉、抓挠伤口,避免伤口接触污物。
4、在恢复期,患者要逐渐加强腰背部肌肉力量的锻炼,并注意纠正不良姿势,注意腰背活动的自我保护,以防止疾病复发。
饮食调理:
饮食对于椎管狭窄的发生和发展无特殊影响,可适当补充含钙量高的食物,患者可保持饮食均衡。
饮食建议:
1、以清淡容易消化的为主,保证充足的营养。
2、以含钙、蛋白质、维生素 B 族、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E 高的食物为主,如鱼类、禽类、牛奶、豆类等,这些物质不仅能给患者补充足够的营养,还可以促进骨骼和肌肉的新陈代谢,延缓中老年人群骨关节的退行性改变,利于病情恢复。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需要注意多参加户外运动,多晒太阳,有利于钙的吸收。
3、中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消化功能减退,肠蠕动减慢,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防止便秘。
饮食禁忌:
1、不挑食,保证营养均衡。
2、避免吃生冷和辛辣、油腻的食物。
3、尽量不饮酒,不喝浓茶、浓咖啡。
4、禁烟、禁酒。抽烟和喝酒可能会加重病情。
预防措施:
先天性椎管狭窄暂无预防措施,可通过科学的日常生活管理预防后天性椎管狭窄。
1、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避免长期低头姿势。
2、避免久坐、久站或保持一个姿势很久,应该及时起身放松一下身体,舒展一下身体,从而缓解腰背的不适。
3、避免长期弯腰负重动作,学会正确的弯腰和搬动重物的技巧。搬动重物时,应下蹲,膝关节屈曲,将物体尽量靠近身体,并使腹肌维持紧张以保护腰部较弱的肌肉,防止其拉伤。
4、调整枕头和睡硬板床。一般建议成年人颈部垫高约10cm 为最佳,不宜睡高枕,因其会使颈部处于屈曲状态,结果与低头姿势一样。另外注意侧卧睡觉时,枕头要加高到头部不出现侧屈的高度。
5、注意保暖,防止腰背部、颈肩部受凉。
6、加强颈肩、腰背部肌肉的锻炼,如经常做一些颈椎体操和腰背部锻炼操。
7、运动时注意保护颈部、胸部和腰部,避免运动损伤。
8、避免外伤,如坐车系好安全带、骑车佩戴头盔等。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