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错牙合畸形疾病概述: 错(牙合)畸形是口腔三大常见疾病之一。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遗...
养生
疾病名称: 错牙合畸形
疾病概述:
错(牙合)畸形是口腔三大常见疾病之一。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遗传、疾病、功能紊乱或替牙期故障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牙齿、颌骨、颅面的畸形,如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弓关系不调;牙弓与颌骨、颌骨与颅面等关系的不调,称之为错(牙合)畸形。错(牙合)畸形主要通过矫治器进行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部分患者的疾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就诊科室: 口腔科
发病部位: 口腔
常见症状: 牙齿错位、牙齿和牙槽骨间的关系不调、牙弓和颌骨间关系的长度不调、宽度不调或高度不调
主要病因: 总体上讲错(牙合)畸形的病因分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类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X线头影测量、X线牙片、CT、模型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会对患者的外观、咀嚼、吞咽、发音等产生不良影响,患者应及时就医,尽早处理,以免延误病情。
临床分类:
错牙合畸形的分类中Angle分类法在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Angle以上颌第一恒磨牙为基准,将错(牙合)畸形分为中性错(牙合)、远中错(牙合)与近中错(牙合)三类。
1、第一类错(牙合)-中性错(牙合)
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正常,磨牙为中性关系,即在正中(牙合)位时,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沟内。此时,若口腔内全部牙齿排列整齐而无错位,即称之为正常(牙合);若磨牙为中性关系但牙列中存在错位牙,则称为中性错(牙合)或第一类错(牙合)。
2、第二类错(牙合)-远中错(牙合)
下颌或下牙弓处于远中位置,磨牙为远中关系;如果下颌后退1/4个磨牙或半个前磨牙的距离,即上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相对时,称为轻度远中错(牙合)关系或开始远中错(牙合)。若下颌或下牙弓处于更加远中的位置,以至于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与下颌第二前磨牙之间,则称为完全远中错(牙合)关系。
3、第三类错(牙合)-近中错(牙合)
下颌及下牙弓处于近中位置,磨牙为近中关系;如果下颌前移1/4个磨牙或半个前磨牙的距离,即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与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远中颊尖相对时,称为轻度近中错(牙合)关系或开始近中错(牙合)。若下颌或下牙弓处于更加近中的位置,以至于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与第二恒磨牙之间,则称为完全近中错(牙合)关系。此类错(牙合)可表现为前牙对刃、反(牙合)或开(牙合)、上颌后缩或下颌前突等。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错(牙合)畸形是口腔三大常见疾病之一。由于制定的调查标准存在差异,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率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父母存在错(牙合)畸形时,后代患病风险高。
2、母亲怀孕期间有放射线照射、致畸药物应用、病毒感染等经历时,胎儿发病风险高。
3、有各种口腔不良习惯、疾病或是替牙期障碍的儿童发病可能高。
病因-总述:
错(牙合)畸形的形成因素和机制错综复杂。其发生过程可能为单一因素或单一机制所致,也可能是多种因素或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总体上讲,错(牙合)畸形的病因分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类。
病因-基本病因: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指精细胞和卵细胞在结合时就已经具有的由遗传基因决定的性状。错(牙合)畸形的遗传因素来源于种族演化和个体发育两个方面。
(1)种族演化
错(牙合)畸形是随着人类的种族演化而发生和发展的。据考古资料及错(牙合)的调查统计资料表明,从古人类到现代人,错(牙合)畸形从无到有,发病率从少到多,直至如今错(牙合)畸形成为现代人类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是由于在人类几十万年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环境变迁、食物结构变化等造成的咀嚼器官不平衡退化的结果。
(2)个体发育
从个体发育角度来看,这与双亲所具有的遗传特性有关。双亲将其所具有的错(牙合)畸形特性遗传给子女,使子女的颌面形态与父母相像;但同时,不是所有子女的颌面形态都像父母,这又与变异有关。环境因素可影响基因的表现,但在不同的条件下,其表现的强度和方式各不相同。
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可分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种因素之间相互联系,不能截然分开。
(1)先天因素
可因先天颜面或牙齿的发育畸形,如唇腭裂、颜面发育不对称、先天缺牙、额外牙等原因造成错(牙合)畸形。
(2)疾病
儿童时期的一些急、慢性疾病对身体健康均有影响,并能影响牙、颌、面及全身的生长发育,造成发育异常。最常见的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而引起的钙磷代谢障碍致颌骨、牙弓发育畸形,临床上常可见为下颌前突、下颌角大、前牙开(牙合)、拥挤等错(牙合)表现。其他的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垂体性巨大症等均可引起错(牙合)畸形。
(3)口腔不良习惯
各种口腔不良习惯均可造成儿童错(牙合)畸形。最常见的有:
①吮指习惯:可造成前牙开(牙合)、牙弓狭窄。
②舌习惯:儿童有吐舌不良习惯或萌牙时舌舔牙不良习惯时,均可造成前牙开(牙合)。
③咬唇习惯:咬下唇不良习惯可使上前牙唇倾,形成前牙深覆盖及下颌后缩;咬上唇不良习惯可致下颌前突,前牙反(牙合)。
④偏侧咀嚼习惯:大多由于一侧后牙有龋病或早失,而常用另一侧咀嚼,可使咀嚼侧后牙呈对(牙合)或反(牙合),上下牙弓中线向咀嚼侧偏歪,颜面出现不对称畸形。
(4)替牙期障碍
儿童替牙过程中常因局部障碍发生而造成错(牙合)畸形:
①乳牙早失:因龋病等原因乳牙过早缺失,而致邻牙向缺隙倾移,造成继萌牙间隙不足而萌后错(牙合)。
②乳牙滞留:乳牙列到替换年龄而不脱落称为乳牙滞留,而使继萌恒牙错位萌出。
③额外牙和先天缺失牙。
症状-总述:
错(牙合)畸形的表现有多种多样,可以是简单的牙齿错位,也可以是复杂的牙弓、颌骨、面部之间的形态、大小、位置的不调。错(牙合)畸形可对口颌系统的发育、健康、功能和外观产生影响。
症状-典型症状:
1、个别牙齿错位
包括牙齿唇向、颊向、舌向、腭向错位;近中、远中错位;高位、低位、易位、斜轴等。
2、牙齿、牙槽骨间的关系不调
可表现为牙量大于骨量,呈现牙齿拥挤错位;或表现为骨量大于牙量,呈现为牙间隙。
3、牙弓、颌骨间关系的长度不调
可表现为前牙反(牙合)、深覆盖,磨牙近中错(牙合)、远中错(牙合),上颌前突、后缩,下颌前突、后缩,双颌前突。这些错(牙合)不但可表现为牙齿、牙弓的形态关系异常,还可表现为各种颌骨、颅面的骨性异常。
4、牙弓、颌骨间关系的宽度不调
可表现为后牙反(牙合)、锁(牙合)、下颌偏斜等畸形。
5、牙弓、颌骨间关系的高度不调
可表现为前牙深覆(牙合)、前牙开(牙合)、面部过长或过短等畸形。
症状-并发症:
1、影响颌面部的发育
由于错(牙合)畸形大多是在颌面部的生长发育期形成的。而在错(牙合)关系的影响下,可导致颌骨和面部的发育畸形。
2、影响错位牙的健康
由于牙齿的错位、排列不齐,牙齿不易自洁,易有食物残渣存留而常易引起牙周炎及好发龋病。同时,由于牙齿错位而发生拾干扰或早接触造成牙周损伤,出现牙周膜的异常及牙槽骨的吸收。
3、影响口颌系统的功能
错(牙合)畸形可造成口颌系统的各个功能异常。
(1)由于错(牙合)畸形造成的咬合关系紊乱,影响正常的咀嚼功能和咀嚼压力。
(2)错(牙合)时咀嚼效率降低,如前牙后牙开始,食物不能充分嚼碎,有时可因此而引起胃肠功能异常。
(3)由于错(牙合)畸形时牙齿、颌骨的位置异常,可引起下颌开闭口运动障碍。如严重的前牙闭锁(牙合),有明显的(牙合)干扰及(牙合)创伤,造成下颌运动过程中的方向异常,而影响颞下颌关节的功能,可使颞下颌关节发生功能和器质性的改变。
(4)还可能影响发音、呼吸、吞咽等功能。
4、影响颜面的外观
牙齿排列不齐,牙弓、颌骨的位置异常不仅影响口颌系统的功能,同时还影响颜面的外观,有时还会造成患者精神和心理异常。
就医-门诊指征:
1、明显牙齿畸形,影响口腔颌面部外观;
2、影响咀嚼、进食、说话等;
3、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至口腔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4、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有先天缺牙么?您有咬唇、偏侧咀嚼等习惯么?家里人有类似情况么?
4、自从您出现症状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手术吗?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能完全恢复正常形态么?
5、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6、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牙齿错位、牙齿和牙槽骨间的关系不调、牙弓和颌骨间关系的长度不调、宽度不调或高度不调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情况,然后进行X线头影测量、X线牙片、CT、模型检查等,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检查-体格检查:
1、面部检查
正位检查包括面部比例、面部两侧对称性、唇齿关系。侧貌检查包括颌骨的突缩、唇突度及功能状态。观察直观下的面型是直面型、凸面型或凹面型。
2、牙齿检查
检查牙齿的发育阶段,观察乳牙期、替牙期和恒牙期牙齿数目、大小和形态有无异常,了解牙齿的重要错位及拥挤度。
3、牙弓关系检查
(1)牙弓的长度关系:上下第一恒磨牙和上下尖牙间的关系是中性、近中或远中。前牙的覆盖关系。
(2)牙弓的宽度关系:上下牙弓的后部是否有反(牙合)、锁(牙合)或覆盖增大。
(3)牙弓的高度关系:上下前牙的覆(牙合)情况。有否深覆(牙合)或开(牙合)。
4、颌骨检查
上下颌骨关系,上颌前突或后缩,下颌前突或后缩以及上下牙槽座的丰满度。
检查-其他检查:
医生还可能进行模型检查,测量牙齿拥挤程度、覆盖程度等信息。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头影测量
主要是测量X线头颅定位照像所得的影像,对牙颌、颅面上各标志点描绘出一定的线、角进行测量分析,从而了解牙颌、颅面软硬组织的结构,有助于牙颌、颅面的检查、诊断。
2、X线牙片
显示额外牙、阻生牙、牙胚及牙根形态。
3、CT
可帮助医生确定牙齿位置、牙根形态、髁突形态和颌骨解剖结构。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错牙合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了解患者是否有家族史、不良生活习惯、其他全身疾病等信息,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X线检查结果综合做出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错(牙合)畸形的矫治,主要是通过矫治器对错(牙合)牙施以矫治力,而使错位牙得到矫正,恢复和重建平衡的(牙合)关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矫治方式。
治疗-一般治疗:
1、改正各种不良生活习惯。
2、针对与本病发生有关的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本病通常不选择药物进行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尚无特效药物。
治疗-手术治疗:
1、功能性矫治器
功能矫治器通过改变口腔颌面部的肌肉功能环境或者施加外力来影响牙齿和颅面骨骼以及关节的生长发育,从而达到矫治错(牙合)畸形目的的一类矫治器。功能性矫治器可以是活动式的,也可以是固定式的。临床上常见的功能矫治器有以下几类:斜面导板矫治器、CICE-下颌前移器、Twin-block矫治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牙合)垫舌簧矫治器、腭中缝扩大器、平面导板矫治器等。
2、固定矫治器
(1)传统方丝弓矫治技术:能有效地控制矫治牙作近远中、唇颊舌向及(牙合)向等各方向的移动,并且在牙移动时能做到控根移动。由于每个牙上都有托槽而弓丝嵌入槽沟后经结扎丝固定,形成较大的支抗力,减少支抗牙的移位。
(2)现代直丝弓矫治技术:基础为方丝弓矫治技术,其主要特点是根据不同牙齿的解剖位置,在矫治器的托槽上预置了一定的角度,消除了第一、第二、第三序列弯曲,一根具有牙弓基本形态的直弓丝放入托槽,就可以完成牙齿的唇舌向、近远中、垂直向和控根移动,因而称为直丝弓矫治器。
3、隐形矫治技术
(1)舌侧隐形矫治技术:将矫治器全部安装在牙齿的舌侧面进行正畸治疗,外观上看不到任何治疗装置。
(2)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隐形矫治器移动牙齿的力量来源于隐形矫治器的材料,矫治器是透明的,是目前最为美观的一种矫治方式。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预后与患者的年龄、病情以及治疗时机有关,多数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矫治后,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预后-危害性:
错(牙合)畸形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牙颌面的发育、口腔的功能和健康,以及容貌美观,引起局部或全身的危害。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的症状通常可以得到缓解,基本恢复正常的外观以及功能。
预后-复发性:
部分患者经反(牙合)治疗后,随生长发育有复发的可能。
日常-总述:
日常生活中,患者需注意保持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平稳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预防畸形加重,有助于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日常-生活管理:
1、避免长期咬唇、托腮等不良习惯。
2、替齿期避免用舌去顶缺齿处。
3、严格遵照医嘱正确佩戴矫形器,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4、保持口腔清洁,每日常规口腔护理3次。
饮食调理:
饮食对本病无特殊影响,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营养物质摄入充足,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疾病的恢复。
饮食建议:
多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豆类、肉类等。
饮食禁忌:
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不易消化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生冷食品等。避免食用过硬食物。
预防措施:
1、有唇腭裂、先天缺齿等患者,应及时治疗。
2、替牙期应拔除滞留牙,避免用舌顶缺齿处。
3、有伸舌、吮指、咬上唇者,应及早纠正不良习惯。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