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疾病英文名称: postherpetic neuralgia疾病概述: ...
养生
疾病名称: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疾病英文名称: postherpetic neuralgia
疾病概述:
带状疱疹是指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的皮肤病,常伴有或遗留明显的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带状疱疹经疱疹结痂脱落、皮损愈合后仍遗留或重新出现剧烈的持续或发作性疼痛。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皮肤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局部剧烈疼痛,呈烧伤、针刺、刀割或电击感
主要病因: 带状疱疹痊愈后遗留的疼痛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病毒抗体检测、病毒培养、免疫荧光染色、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Tzanck涂片、血、尿检查、X线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肌电图和神经传导试验、疼痛评估
重要提醒: 长期疼痛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产生烦躁、焦虑等消极心理,故出现症状请及时就医。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遗传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带状疱疹患者约有20%并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60岁以上患者有50%~75%并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有带状疱疹病史的中老年人群,60岁以上患者有50%~75%并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随患者年龄增长而升高。
病因-总述: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一种顽固性慢性疼痛综合征,发生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其发病机制可能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外周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改变,造成外周感觉传入纤维活性增高,异位冲动,中枢敏化和脊髓神经元自发性痛样放电所致。10%的带状疱疹患者疼痛时间超过1个月,如得不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疼痛可在疱疹消失后仍然存在。藏于神经内的疱疹病毒排不尽,即使外皮愈合,但病毒仍可继续侵蚀原发病皮肤的神经,留下疼痛难忍的后遗症。
病因-基本病因:
1、疾病因素
患者可经上呼吸道或者眼睑结膜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病毒沿感觉神经侵入脊神经节或者脑神经感觉神经节内潜伏,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潜伏的病毒再活化,大量复制并沿感觉神经纤维向所支配的皮节扩散,使受累神经元发生炎症、出血、坏死,从而出现神经性疼痛。
2、非疾病因素
(1)年龄:年龄越大,免疫力越差,越易患本病,尤其是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
(2)性别:女性较男性更易患本病。
(3)疱疹发作面积:发作面积越大,发病概率越大。
(4)发疹初期即伴有疼痛:急性疱疹发作期即伴随严重神经性疼痛,发展为PHN的.可能性较大。
(5)特殊部位的疱疹:三叉神经分布区(尤其是眼部),会阴部及臂丛区,更易发生PHN。
(6)其他:手术、应用免疫抑制剂、恶性肿瘤、感染、结核、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及免疫功能障碍等,都是发生PHN的危险因素。
症状-总述:
在受累神经分布区剧烈疼痛,形式多样如烧伤、针刺、刀割、电击、紧缩感等。多有痛觉过敏和痛觉异常,如风吹,轻触即可产生剧烈疼痛,常影响饮食和睡眠。由于长时间剧烈疼痛,患者多伴忧郁、烦躁等精神症状。在皮肤损害区域,可见皮损后遗留的瘢痕、色素沉着或色素脱落。
症状-并发症:
如侵犯到相应脑神经会影响视力、引起面瘫和听觉障碍。
症状-伴随症状:
患者常伴有心理、睡眠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变,还会出现厌食、慢性疲劳等不适症状。
就医-门诊指征:
1、受累神经分布区出现剧烈疼痛,影响饮食和睡眠;
2、疼痛消失后又再次出现疼痛;
3、伴疼痛区域的感觉异常甚至感觉缺失;
4、伴皮损后遗留的瘢痕、色素沉着或色素脱落;
5、伴忧郁、烦躁等精神症状;
6、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有带状疱疹病史者,出现以上情况须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1、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须于神经内科就诊。
2、伴有皮损后遗留的瘢痕、色素沉着者可到皮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为了确保就医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建议患者提前采取一些简单的准备措施。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会对患者疼痛部位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建议患者着宽松的衣物,以便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症状严重、年老体弱、未成年的患者,建议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主要是身体哪个部位疼?这个症状持续了多久了?有没有什么变化规律?
2、有没有加重或缓解的迹象呢?什么情况下会加重或缓解?
3、疼痛是突然出现的呢,还是一直持续存在或渐渐加重的?
4、疼痛的性质是什么样的?怎么来形容自己的疼痛?
5、什么时候出现带状疱疹的?进行积极的治疗了吗?采取了什么治疗方法?
6、最近有接受什么刺激吗,比如风吹、挤压等?
7、以前是否有看过医生?治疗效果怎么样?是否复发?
8、发病以来,您的睡眠、饮食怎么样?大小便怎么样?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带状疱疹后为什么会有神经痛呢?
2、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需要住院吗?
5、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治疗我的疾病呢?能治好吗?
6、这些治疗方法会有什么风险呢?会不会对我的身体造成其他不好的影响?
7、我身体还有其他的不适,会影响我这次的治疗吗?
8、平时生活中我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管理呢?需要注意些什么
9、如果可以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一般都会复查什么项目呢?
检查-预计检查:
当有带状疱疹感染史的患者出现神经痛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先询问一些基本情况,再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之后可能会建议行病毒抗体检测、病毒培养、免疫荧光染色、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Tzanck涂片、血、尿检查、X线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肌电图、神经传导试验、疼痛评估等方法,以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性质,此外这些检查还有助于本症状的诊断和鉴别。
检查-体格检查:
首先检查疼痛的部位,观察有无水疱、丘疹、红斑、溃疡等皮损,了解有无触痛、肿胀、外伤等表现。通常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部位不会有特殊的皮肤异常,部分患者可能会存在带状疱疹愈后遗留的色素沉着或瘢痕,局部可有痛觉过敏或痛觉减退,也可有痛觉超敏。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病毒抗体检测
对于诊断带状疱疹亚临床感染有一定指导意义,特别是在发生无疱型带状疱疹的情况下。
2、病毒培养和免疫荧光染色
可用于鉴别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
3、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和Tzanck涂片
有助于确定带状疱疹感染。
4、血、尿检查
可排除心源性疼痛、大血管病变疼痛、胸膜炎等。
检查-病理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确定带状疱疹感染。
检查-其他检查:
1、肌电图和神经传导试验
有助于诊断多种周围神经损伤,但对只累及疼痛传导通路中无髓和薄髓细轴突的神经病变并不敏感,并且肌电图或神经传导试验正常并不能排除神经损伤。
2、疼痛评估
有时可通过对患者进行询问或采用VAS、NRS、NPS、疼痛问卷及QDL等,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3、其他
有时使用局麻药经皮周围神经或神经根阻滞,可以协助定位周围神经病变。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排除骨折、结石等其他病理性疼痛。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既往带状疱疹病史,以及疼痛的部位及性质等临床特点,结合体格检查、肌电图和神经传导试验、疼痛评估等结果,多可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还常需要将本症与胸膜炎、心包炎等其他疾病引起的类似疼痛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临床上应与冠状血管病、胸膜炎、肋软骨炎、心包炎、胆囊炎、神经病变、急性或亚急性腹部症状、阑尾炎、椎间盘突出症、神经病和肌筋膜疼痛等病变进行鉴别,因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具有典型的特征,故较易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主要治疗目标是缓解疼痛,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神经阻滞和物理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利多卡因贴剂
对利多卡因贴剂或普瑞巴林单药治疗无效的PHN患者,采用利多卡因贴剂和普瑞巴林联合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常见不良反应包括使用部位皮肤反应,如短暂瘙痒、红斑和皮炎。
2、阿片类镇痛药
临床研究数据表明,阿片类镇痛药可以有效治疗PHN的烧灼痛、针刺痛及痛觉超敏,考虑到误用和滥用的风险以及耐药问题,推荐阿片类镇痛药作为二线治疗药物。常用药物有吗啡、羟考酮和芬太尼等。
3、钙离子通道调节剂
普瑞巴林、加巴喷丁能够缓解PHN导致的疼痛,改善睡眠和情感障碍。肾功能不全者应减量,主要不良反应为嗜睡和头晕。
4、三环类抗抑郁药
药物起效较慢,主要不良反应有过度镇静、认知障碍和心脏毒性,最常用的药物为阿米替林,有缺血性心脏病或心源性猝死风险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青光眼、尿潴留、自杀等高风险患者应慎用。
5、曲马多
曲马多可显著缓解PHN的烧灼痛、针刺痛及痛觉超敏现象,但对闪电样、刀割样疼痛效果不明显,其疗效弱于强阿片类药物,而耐受性优于强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嗜睡、便秘、尿潴留等,这些不良反应均与剂量相关。
治疗-相关药品:
利多卡因贴剂、普瑞巴林、吗啡、羟考酮、芬太尼、普瑞巴林、加巴喷丁、阿米替林、曲马多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早期神经阻滞有一定效果。星状神经节阻滞、硬膜外阻滞、椎旁神经根阻滞、神经干阻滞等是常用的方法,可根据患者疼痛部位的神经支配选择应用。
治疗-治疗周期: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多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经正规治疗后预后较好,但高龄、体质差或正在进行放化疗等的肿瘤患者,治疗难度增大,预后较差。
预后-危害性:
高龄、体质差或正在进行放化疗的肿瘤患者,预后较差。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可自愈。
预后-治愈性:
多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经正规治疗后预后较好。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日常-总述:
正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心态,注意个人卫生,合理休息,适当运动,增加机体抵抗力,促进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出现神经疼痛,严重折磨患者的精神状态。其常表现出焦虑、躁动、易怒等不良情绪。
2、护理措施
家属和陪护人员要主动与患者交流,注意语调,安抚患者焦躁的情绪,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要细致耐心的解答,同时鼓励患者积极学习了解疱疹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对自己病情的治理和防护有一定的了解,以积极地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遵医嘱用药,不得擅自停药和更改剂量,出现严重不适要及时就医。
日常-生活管理:
1、营造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定期通风,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对疾病恢复有一定积极作用。
2、患者应充足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睡眠,不熬夜。
3、注意患者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手、洗澡和换洗衣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患者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但注意劳逸结合,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饮食调理: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饮食建议:
1、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如菠菜、白菜、西红柿等。
2、对于疼痛较为剧烈的患者可适当流质饮食,补充高蛋白物质增强免疫力。
饮食禁忌:
1、戒烟、戒酒,减少摄入咖啡、可乐等刺激性饮料。
2、少食海鲜类食物。
3、少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等。
4、少吃油腻、油炸食物,如肥肉、炸鸡、烧烤等。
预防措施:
本病可通过一定手段来预防:
1、增强免疫力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正常、睡眠充足、养成固定运动的习惯,比如晨跑、游泳等,以增加抵抗力。
2、预防感染
避免受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3、积极抗病毒治疗
给予抗病毒药物联合营养神经、调节免疫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率,尤其老年患者要延长抗病毒治疗时间。
4、治疗基础疾病
合并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易引起免疫功能降低,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以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
5、注射疫苗减毒活疫苗
相关疫苗:
注射疫苗减毒活疫苗预防带状疱疹和降低疱疹后神经痛发病率是安全和有效的措施,其有效率为69.8%。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