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单纯疱疹性葡萄膜炎疾病别名: 单纯疱疹性色素层炎疾病概述: 单纯疱疹性葡萄膜炎又称单纯疱...
养生
疾病名称: 单纯疱疹性葡萄膜炎
疾病别名: 单纯疱疹性色素层炎
疾病概述:
单纯疱疹性葡萄膜炎又称单纯疱疹性色素层炎,是单纯疱疹病毒(HSV)侵入机体后通过直接侵犯或诱发免疫应答反应而引起的葡萄膜炎。临床上可表现为前葡萄膜炎和后葡萄膜炎:前葡萄膜炎可伴有或不伴有角膜炎, 后葡萄膜炎主要表现为视网膜炎、视网膜血管炎或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患者常有皮损、发热、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小梁网炎等多种并发症。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眼科
发病部位: 眼
常见症状: 皮损、发热、眼痛、视力下降
主要病因: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病毒学检查、血清抗体检测、组织培养、分子生物学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检眼镜、眼球超声
重要提醒: 引起单纯疱疹性葡萄膜炎的单纯疱疹病毒具有传染性,患者治疗期间应注意消毒隔离。
流行病学-传染性:
引起单纯疱疹性葡萄膜炎的单纯疱疹病毒有传染性。传染源主要为患者或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可分为HSV-Ⅰ型和HSV-Ⅱ型:HSV-Ⅰ型通过接吻或其他生活密切接触感染;HSV-Ⅱ型通过密切性接触传播,偶可经母婴传播。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者。
病因-总述:
单纯疱疹性葡萄膜炎主要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单纯疱疹病毒可分为HSV-Ⅰ型和HSV-Ⅱ型,有先天性和后天性感染。病毒可以通过密切接触和性接触传播,经口腔、生殖器黏膜或破损皮肤侵入人体,新生儿通过产道时可被感染,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或分泌物传播。病毒对葡萄膜的直接侵犯,或病毒的免疫应答可引起单纯疱疹性葡萄膜炎。常见诱发单纯疱疹感染或体内潜伏病毒发作的因素,包括免疫力低下如发热、受凉、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月经等。
症状-总述:
单纯疱疹性葡萄膜炎多表现为视网膜炎、视网膜血管炎或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可伴有角膜炎。患者常可出现眼部红肿、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并常伴有皮损、发热等全身性表现。
症状-并发症:
若诊治不及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虹膜后黏连、眼压升高、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剥离等多种并发症。
症状-伴随症状:
1、先天性感染
典型皮肤所见包括红斑,很快发展为成簇的水泡,以后呈红斑底和其上面的金黄色痂,可见于眼睑、口周围和躯体。常有脑炎,往往表现急性发热、嗜睡以及癫痫发作。
2、后天性感染
可发生皮肤疱疹,好侵犯表皮和黏膜的任何部位,特别好发于皮肤和黏膜的交界处,多在口角、唇缘、鼻孔周围。外生殖器部亦可发生:男性多位于包皮、龟头,女性多位于阴唇、宫颈。开始时皮肤有灼热感和痒感,微红,继而出现成簇的小米粒大小的水疱。
就医-门诊指征:
1、患者眼部红肿、眼痛、视力下降;
2、伴有皮疹、水疱、发热等;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眼部症状明显者可至眼科就诊,皮肤科症状为主者可咨询皮肤科,确诊单纯疱疹性葡萄膜炎的患者亦可至感染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
3、畏光患者可戴墨镜避光。
4、就诊当天穿宽松的衣服,方便医生检查。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7、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8、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从出现疱疹以来,其是否增大,形态是否有所改变?
3、您是否伴有发烧、疼痛等不适?还有其它症状吗?
4、您是否和出现类似症状的人接触过?家里人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5、以前有无水痘或疱疹患病史?
6、是否存在糖尿病、肾脏病、肿瘤、艾滋病等降低免疫力的疾病?
7、近期有无外伤、过劳、精神刺激、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服用史?
8、您是否去过其他医院就诊?做过什么检查?目前有在用什么药物?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的这个病?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会传染给别人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医保报销吗?
4、我应该怎么治疗?对我的视力会有影响吗?
5、除了药物治疗外,还有其他治疗方法吗?
6、我接受治疗后多久会好?会复发吗?
7、平时需要注意什么?我是否需要调整某些生活方式?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皮损、发热、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病变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患者行血清抗体检测、分子生物学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检眼镜、眼球超声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观察有无皮损、皮损的形态及分布等情况,检查患者的眼部有无黄斑部黄白色点状病变等,以初步判断病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清抗体检测
对确定原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有一定的价值,也有助于与其他病毒感染相鉴别。
2、分子生物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为单纯疱疹性葡萄膜炎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用少量玻璃体和房水标本即可进行PCR检查,但在进行此项检查时,应注意它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假阴性等问题。
3、酶联免疫吸附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或房水内的HSV、VZV、CMV、EBV的抗体。
4、病毒学检查
病毒学检查可发现细胞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或病毒颗粒,采用免疫学方法可检测病毒抗原。
5、组织培养
可能是确定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最好的方法。单纯疱疹病毒在多种细胞培养中可见特征性的细胞病理改变。
检查-其他检查:
检眼镜是眼科的常用检查方法,用以检查眼底病变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眼球超声:使用超声机检查眼球,能够帮助医生了解眼球外观以及内部结构有无异常,有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有皮肤疱疹或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以及近期有发热病史、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结合患者出现眼痛、视力下降等眼部异常表现,再结合病毒学检查、血清抗体检测、组织培养、分子生物学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检眼镜、眼球超声等辅助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前葡萄膜炎
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前葡萄膜炎与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前葡萄膜炎均可出现角膜炎、羊脂状KP(角膜后色素沉着物)、虹膜萎缩和眼压升高等改变,易于混淆。但带状疱疹病毒引起者多有眼带状疱疹、皮肤带状疱疹、闭塞性血管炎等表现,单纯疱疹病毒则不会引起此种改变。
2、EB病毒引起的葡萄膜炎
EB病毒可引起多种全身表现和多种类型的葡萄膜炎,如发热、咽炎、淋巴结病、肝脾肿大、前葡萄膜炎、玻璃体炎、多灶性外层视网膜炎、脉络膜视网膜炎、全葡萄膜炎等。特异性病毒壳体(VCA)IgM抗体可以存在2~6个月,VCA IgG抗体在病毒激活时产生,并可持续终生。在疾病发作时有短暂的VCA IgA升高。早期抗原的特异性抗体(IgG和IgA)在临床表现出现后3~4周达高峰,可以持续存在3~6个月。这些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易于将EB病毒所致的葡萄膜炎和单纯疱疹病毒性葡萄膜炎区别开来。
治疗-治疗原则:
单纯疱疹性葡萄膜炎患者常局部或全身使用抗病毒、糖皮质激素、睫状肌麻痹药、降眼压药等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还可以采取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等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病毒药物
(1)单纯疱疹性前葡萄膜炎患者可局部使用1%曲氟尿苷滴眼剂、3%阿昔洛韦眼膏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全身抗病毒治疗时对复发有预防作用。
(2)单纯疱疹性视网膜炎患者常用的治疗药物为阿昔洛韦和阿糖腺苷。阿昔洛韦静脉用药主要的副作用为短暂的肾功能不全,其他尚有皮疹和胃肠道不适。全身用阿糖腺苷对造血系统和肝脏有毒性作用。
2、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滴眼剂点眼往往可使单纯疱疹性前葡萄膜炎迅速消退,点眼频度需根据炎症的严重程度确定。
3、睫状肌麻痹药
睫状肌麻痹药可通过解除睫状肌的痉挛、改善血液循环而促进炎症的恢复。常用药物包括2%后马托品眼膏、托吡卡胺滴眼剂等。
4、降眼压药物
(1)有眼压升高者,可给予β-受体阻断药点眼,如0.5% 噻吗洛尔点眼;
(2)眼压升高显著者可给予醋甲唑胺或乙酰唑胺口服。
治疗-相关药品:
1%曲氟尿苷滴眼剂、3%阿昔洛韦眼膏、阿昔洛韦、阿糖腺苷、2%后马托品眼膏、托吡卡胺滴眼剂、0.5%噻吗洛尔、醋甲唑胺、乙酰唑胺
治疗-手术治疗: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可行视网膜脱离复位等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单纯疱疹性葡萄膜炎虽然可复发,但经过积极治疗,多能恢复较好的视力。所致的视网膜炎如果未累及黄斑区,经治疗后也可获得很好的视力。发生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患者,通常预后较差。
预后-危害性:
1、单纯疱疹性葡萄膜炎具有传染性,可传染给他人。
2、若诊治不及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虹膜后粘连、眼压升高、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剥离等多种并发症,影响视力功能,降低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积极有效的治疗,可缓解症状,改善眼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预后-复发性:
本病治疗后存在复发可能。
日常-总述:
患者日常中应注保护出疹的皮肤,避免传染给他人。同时注意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日常-生活管理:
1、禁止搔抓和触摸疱疹,不能挑破水疱,不能手撕结痂。预防手接触传播病毒,预防发生感染和遗留瘢痕或色素沉着。
2、穿宽松衣物,减少摩擦、磨破皮损的风险。
3、避免强光照射眼部,可用墨镜等避光。
4、水疱若已经发生破溃,应自我隔离,尤其避免接触易感人群。
5、睡觉时采用合理体位,避免压破摩擦疱疹。
6、养成良好的眼部卫生习惯,尤其避免手部不洁时揉眼。
7、阅读时应在光亮适宜的环境下,尽量不要在光线过暗或过亮的环境下阅读。缓解眼部疲累,保持眼部健康。
饮食调理:
本病通常无需特殊饮食调理,但规律饮食,合理膳食,保证营养物质的摄入,对缓解不适和促进疾病恢复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饮食建议:
1、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以肉类、蛋类、新鲜水果、奶类等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为主。
2、多食新鲜水果蔬菜。
3、鼓励进食,不能因为疼痛影响食欲就不吃饭。
饮食禁忌:
1、少食煎烤、油炸食品。
2、忌鱼腥虾蟹、鸡、羊肉等食物。
3、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4、戒烟、酒。
预防措施:
本病可通过注意眼部卫生,通过避免接触疱疹患者来预防。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