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疾病英文名称: post cholecystectomy syndro...
养生
疾病名称: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疾病英文名称: post cholecystectomy syndrome,PCS
疾病概述: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ost cholecystectomy syndrome,PCS)是指胆囊切除术后原有的症状没有消失,甚至在此基础上又出现新的症状的一组综合征。本病病因不明,目前认为主要为胆总管结石所致。患者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部疼痛不适、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症状。本病一般预后较好,但部分患者症状可复发。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发病部位: 腹部
常见症状: 右上腹部疼痛不适、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便秘
主要病因: 病因不明,主要认为为胆总管结石所致,还可能跟胆囊管残留过长、十二指肠憩室、Oddi括约肌运动障碍等有关
检查项目: 血常规、血清酶学、胆红素及肝功能、肿瘤标志物检查、超声内镜检查、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重要提醒: 本病重在预防,患者在上术前应详细告知医生自己病史,以便医生来综合考虑,从而减少本病发生的几率。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本病的发生率国内报道为11.50%,国外学者报道约在5% ~40. 8%之间。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有资料显示,在 PCS的患者中,女性更多见。
病因-总述:
目前大多学者认为胆总管结石是PCS最常见的原因,其他胆道疾病如胆囊管残留过长、十二指肠憩室、Oddi括约肌运动障碍、十二指肠乳头狭窄也可以引起PCS。此外,胆道系统以外的疾病和因素如十二指肠-胃反流,矿物质的缺乏,反流性食管炎,急慢性胃炎、肝炎、胰腺炎,消化道溃疡、肿瘤,肠易激综合征等亦是PCS的原因之一。
病因-基本病因:
1、胆道系统相关疾患
(1)胆总管结石:目前大多学者认为胆总管结石是PCS最常见的原因,其发生率约为30% 。
(2)胆囊管残留过长:胆囊切除术时,若胆囊管残留过长,并出现炎症、结石,甚至逐渐扩张,形成“小胆囊”时,即可引起疼痛等症状。
(3)十二指肠憩室:有学者认为憩室与结石的形成及复发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4)Oddi括约肌运动障碍(SOD):有研究发现,29%的PCS是由SOD引起的。
(5)十二指肠乳头狭窄:手术损伤、结石刺激或反复感染均会造成局部炎症、水肿、增生,若长期发展,则乳头部组织发生纤维化,最终形成良性器质性狭窄。有报道在PCS患者中十二指肠乳头狭窄的发生率可达13.5%。
2、其他
(1)十二指肠-胃反流:胆囊切除后胆汁持续排入十二指肠,为十二指肠-胃反流提供基础。
(2)矿物质的缺乏:常量元素镁的缺乏也是PCS的原因之一。
(3)其他原发疾病:在胆囊切除术前就存在某些原发性胆系外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急慢性胃炎、肝炎、胰腺炎,消化道溃疡、肿瘤,肠易激综合征等亦是PCS的原因之一。
(4)心理生理因素: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出现烦躁、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很容易导致患者内分泌功能紊乱、神经激素调节机制异常,容易诱发消化性溃疡、增加反流性胃炎的发病率,并使神经激素调节机制进一步恶化,导致胃肠道功能障碍,出现一系列消化系统的临床症状。
症状-总述:
患者的症状包括轻度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如上腹部胀满不适、肩背部疼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恶心或伴呕吐、嗳气、大便次数增多等;以及特异性胆道症状如右上腹剧痛、发热、黄疸等。其症状可持续术后数日到数年。
症状-并发症:
患者持续性的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可能会导致患者并发营养不良。
就医-急诊指征:
1、腹部剧烈疼痛;
2、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上腹部胀满不适、肩背部疼痛;
2、长期或反复出现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恶心或伴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3、持续加重的右上腹剧痛、发热、黄疸;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如出现上述紧急情况,应及时到急诊科就诊;如症状较轻,则可前往消化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患者还可能需要行血常规等检查,注意检查前一晚10点后禁食,次日清晨空腹抽血。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哪里不舒服呢?不舒服多久了?
2、您之前有没有胆囊切除史或胆道手术史?
3、您之前有没有反流性食管炎、消化道溃疡、肠易激综合征等胆道系统疾患?
4、您是否去过其他医院就诊?做过什么检查?
5、您有使用过药物进行治疗吗?什么药?效果如何?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在进行胆囊切除术后,原有的症状没有消失,甚至在此基础上又出现右上腹部疼痛不适、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详细询问病史及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然后针对具体情况,可能会建议做血常规、血清酶学、胆红素及肝功能、肿瘤标志物检查来初步筛查肝胆胰及胃肠疾病。必要时,医生建议选择更有针对性的检查手段,如超声内镜检查(EUS)、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等,来帮助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通过视触叩听等方式检查患者的腹部,来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并进行初步诊断。
检查-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清酶学,胆红素及肝功能,肿瘤标志物AFP(甲胎蛋白)、CA199(糖类抗原199)、CEA(癌胚抗原)等检查可初步筛查肝胆胰及胃肠疾病。
检查-其他检查:
Oddi 括约肌测压(SOM)技术现已成为诊断Oddi括约肌运动障碍(SOD)的“金标准”。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超声
腹部超声具有操作简单、无辐射、经济等优点,可初步了解患者是否有胆管扩张、胆管结石等。
2、CT
对于排除腹部的占位性病变有帮助。
3、超声内镜检查(EUS)
EUS是胆道及胰腺疾病检查的重要手段,能清晰显示胆总管下段、壶腹部及胰头病变,准确率很高,对胆总管下段小结石(直径不超过3mm~4 mm)的确诊率可达98%。其缺点是患者需要麻醉、且对肝门部及肝内胆管结石诊断的准确率较低。
4、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目前认为ERCP是用于肝、胆及胰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还能直接观察到食管、胃、十二指肠等部位情况,较好的区分PCS的胆系内、外病因。但是鉴于该检查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故不作为首选。
5、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
MRCP具有安全无创、简便易行、无需造影剂和特殊准备等优点。有研究显示,在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上,MRCP较CT及超声具有明显优势。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首先会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病史,根据患者有胆囊切除史或胆道手术史,术后出现右上腹痛、黄疸、恶心及呕吐等上消化道症状,一般可对本病做出进行诊断。但还需进行相关的检查来进一步明确病因。
治疗-治疗原则:
目前针对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的治疗主要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如清淡饮食、心情舒畅、避免劳累等,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利胆、消炎、解痉止痛等药物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或有明确器质性病变者,应进行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包括清淡饮食、避免紧张及情绪激动、注意休息等生活管理,这对PCS的治疗非常重要。
治疗-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通过抑酸、消炎利胆和解痉止痛,必要时联合中药治疗、加用抗生素等对症支持治疗。其主要的适应人群为胆管炎(但无明确胆道梗阻者),小于1cm 的胆管结石、轻度SOD、轻度黄疸和急慢性胃炎等疾病。常用的有熊去氧胆酸、头孢菌素、阿托品等。
治疗-相关药品:
熊去氧胆酸、头孢菌素、阿托品
治疗-手术治疗:
经保守治疗无效或有明确器质性病变者,应进行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相比手术来说,内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稳定的特点。
1、胆道损伤后胆管狭窄可选择行胆管成形术、引流管支撑术或胆肠吻合术。
2、Oddi括约肌狭窄可行括约肌成形术或胆肠吻合术。
治疗-治疗周期:
胆囊切除术综合征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个月~3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疾病类型、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胆囊切除术综合征的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若病因较明确的胆道器质性病变所引起,则去除病因后一般预后较好;若病因不明或系功能性者,则其症状易有反复。
预后-危害性:
患者可长期或反复出现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恶心或伴呕吐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的质量。
预后-治愈性:
有明确器质性病因的PCS,针对病因治疗能够完全治愈并消除症状。
预后-复发性:
若病因不明或系功能性者,症状容易反复。
日常-总述:
日常生活中患者要保持心情舒畅平和,积极配合治疗。生活规律,适当运动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另外,恢复一段时间后应遵医嘱进行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日常-心理护理:
家属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多关心患者,帮助其消除紧张、消沉等不良情绪,使其心情得以舒展,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停用药物或更换药物。
2、知晓所用药物的作用及相关注意事项。
3、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如应用抗生素可能有皮肤过敏、皮疹、肿胀、瘙痒等不良反应。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诊和医生说明情况。
日常-生活管理:
1、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起居规律有节。
2、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3、避免风寒,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症状加重。
4、适当运动锻炼,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5、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
饮食调理:
本病通常无需特殊饮食调理,但规律饮食,合理膳食,保证营养物质的摄入,对缓解不适和促进疾病恢复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饮食建议:
1、进食清谈、易消化低脂、高蛋白类营养丰富的食物。
2、养成良好进食习惯,定时进餐,少量多次进食,食物要冷热适中、干净卫生。
饮食禁忌:
少食生冷、辛辣、肥腻厚味、刺激性大和易产气食物,如牛奶、豆浆等奶制品、含糖量高的食物,以防腹胀、消化不良等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加重。不宜暴饮暴食。
预防措施:
对于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预防远比治疗重要,患者在术前详细检查,减少漏诊、误诊是主要措施,且近来研究发现,术前服用利胆药物对PCS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