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电视眼病疾病别名: 视屏终端综合征疾病概述: 电视眼病又称视屏终端综合征,是由于长期盯着...
养生
疾病名称: 电视眼病
疾病别名: 视屏终端综合征
疾病概述:
电视眼病又称视屏终端综合征,是由于长期盯着闪烁的荧光屏而引起的眼球充血、流泪。连续收看电视,可出现视神经疲劳,视力暂时减退。特别是小儿,因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连续长时间看电视,可能会影响正常发育,容易造成近视。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眼科
发病部位: 眼
常见症状: 头痛、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眼干、眼涩
主要病因: 长时间看电视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镜
重要提醒: 电视眼病患者应严格控制看电视时间、频率,避免更严重视功能损害。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无特定好发人群。
病因-总述:
电视眼病是由于长期盯着闪烁的荧光屏所引起的眼部损害。当电视画面亮度过于刺眼的时候,会大量消耗视网膜上的视紫红质,甚至伤害视紫红质;另一方面,电视画质过分追求艳丽、还原度偏低的时候,会伤害视网膜锥细胞上感受红、绿、蓝的视色素;此外,电视画面晃动、拖尾的时候,眼睛不能正确聚焦,极易产生眼疲劳,久而久之会伤害眼睛睫状肌,导致调节焦距功能下降。
症状-总述:
电视眼病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视疲劳,常伴头痛、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眼干、眼涩、酸胀、异物感,甚至还会出现畏光,复视等症状。
症状-并发症:
若诊治不及时,随着病情进展,可导致视力明显下降,甚至引起视网膜萎缩、近视眼、夜盲、青光眼等。
就医-门诊指征:
经常看电视的患者出现以下情况须及时就医:
1、反复头痛、太阳穴痛;
2、视物模糊、视力下降;
3、眼干、眼涩、酸胀、异物感;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就医-就诊科室:
可至眼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什么时候出现的症状?
2、近期症状有加重么?
3、您是做什么工作的?每天看电视多长时间?会一直对着电脑吗?
4、平时用眼习惯如何?
5、您有其他全身性疾病么?
6、您之前接受过去其他治疗么?
7、有验光么?结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眼部症状还能恢复么?
2、我现在需要如何治疗?
3、我能使用隐形眼镜么?
4、我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么?
5、我需要戴眼镜吗?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头痛、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眼干、眼涩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病变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患者行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镜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的眼部进行体格检查,主要观察患者有无眼部病变,患者的视力有无下降及下降程度等,初步判断病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泪膜破裂时间
用于了解眼睛多久开始变干,也可用于检查眼表有无损伤。
2、泪液分泌试验
用于测量患者泪液产生的情况。
检查-其他检查:
1、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裂隙灯显微镜是眼科使用最频繁的一种光学设备,通过裂隙灯显微镜可以清楚地观察眼脸、结膜、巩膜、角膜、前房等有无病变,可确定病变的位置、性质、大小及其深度。
2、眼底镜
眼底镜可以检查玻璃体混浊、眼底出血、以及比较明显的炎症感染等常见的眼底疾病。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有长时间看电视的病史,出现头痛、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眼干、眼涩等症状,并结合体格检查、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镜等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电视眼病患者的治疗应尽快改善患者的不良用眼习惯,严格控制看电视的时间与频率,可以用抗疲劳以及补充人工泪液类的眼药水治疗,同时可以做眼保健操。
治疗-一般治疗:
1、改正不良用眼习惯,暂停看电视,疾病好转后应严格控制看电视的时间与频率。
2、每天定时做眼保健操,以改善眼疲劳。
治疗-药物治疗:
1、人工泪液
可以帮助改善眼干的情况,起到稳定泪膜的作用。
2、促进泪腺分泌
如新斯的明、毛果芸香碱,促进泪液分泌。
治疗-相关药品:
人工泪液、新斯的明、毛果芸香碱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暂不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电视眼病的预后一般较好,通过改正不良用眼习惯,控制看电视的强度,人工泪液等药物治疗,可明显缓解症状,促进使功能恢复。
预后-危害性:
诊治不及时,随着病情进展,可导致视力明显下降,甚至引起视网膜萎缩、近视眼、夜盲、青光眼等,影响视功能,降低生活质量。
预后-自愈性:
轻症患者暂停看电视,改善不良用眼习惯后可自行缓解。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积极治疗可实现治愈,恢复正常。
预后-治愈率:
大多数患者可达到治愈,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日常-总述:
患者日常需注意调整生活习惯,注意健康用眼,避免病情持续发展,造成视力下降等并发症带来其他不良影响。
日常-生活管理:
1、适度用眼,在需要长时间用眼时定时休息。
2、工作和学习时保持正确的姿势,不过多的使用电子设备,避免症状加重。
3、出现近视症状时,选择合适的眼镜,在正规的验光机构咨询配镜。
4、使用隐形眼镜者,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同时注意眼镜的清洗。
5、阅读时应在光亮适宜的环境下,尽量不要在光线过暗或过亮的环境下阅读。
饮食调理:
饮食对患者的疾病发生及发展意义相对较小,但部分食物中所含物质可能对于患者眼部有益,对于患者视力的保持能够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帮助。
饮食建议:
1、蛋白质、钙、磷是增强巩膜韧性的重要物质,对于控制屈光不正有一定帮助,患者可多吃肉类、鱼、蛋、奶等。
2、元素铬的缺乏可能使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产生近视。可适当通过粗粮、红糖及部分素材补充。
3、含维生素A的食物,鸡蛋黄、胡萝卜、苋菜、菠菜、韭菜、橘子、杏子、柿子等,对于患者的近视有一定帮助。
饮食禁忌:
1、忌烟、酒、咖啡。
2、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胡椒、大葱等。
3、减少日常饮食中盐的使用,避免高盐食物或腌制物。
4、饮食过甜会可能大量消耗体内的维生素B,降低体内钙质,使眼球壁弹性减弱,眼球容易扩张,眼轴延长,导致近视。应当避免糖类等食物的摄入。
预防措施:
本病的预防主要在于控制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使用,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min,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h,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min~40min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min。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使用有红光滤过功能的电子产品。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