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蝶骨嵴脑膜瘤眼部病变疾病英文名称: ocular lesions of sphenoid...
养生
疾病名称: 蝶骨嵴脑膜瘤眼部病变
疾病英文名称: ocular lesions of sphenoid ridge meningioma
疾病概述:
蝶骨嵴脑膜瘤起源于蝶骨大、小翼上的脑膜瘤,内始自前床突,外抵翼点。蝶骨嵴脑膜瘤眼部病变(ocular lesions of sphenoid ridge meningioma)主要由于蝶骨嵴脑膜瘤增大,侵犯眶上裂、眶侧壁,引起视力下降、瞳孔散大、眼球运动障碍等症状。本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经积极治疗,一般症状可得到缓解。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眼科、神经外科
发病部位: 眼、颅脑
常见症状: 视力下降、眼球突出、眼睑和球结膜肿胀、眼球活动障碍、上睑下垂、瞳孔散大
主要病因: 蝶骨嵴脑膜瘤增大侵犯眼部所致
检查项目: X线检查、超声波探查、CT扫描、MRI检查、脑血管造影、病理组织学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肿瘤进一步增大,可还引起癫痫、面瘫等。因此,一旦确诊,需及早进行治疗。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确切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女性。
病因-总述:
眼眶与前颅凹和中颅凹邻近,其间仅有眶顶相隔,眼眶又通过视神经孔和眶上裂与中颅凹相沟通,蝶骨嵴脑膜瘤可通过视神经孔和眶上裂或直接破坏眶顶而侵犯眼眶,从而引起眼部病变。
症状-总述:
本病的临床表现与蝶骨嵴脑膜瘤发生的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发生于蝶骨嵴内的脑膜瘤可有视野缺损、鼻侧偏盲、视力下降等表现;发生于蝶骨嵴外的脑膜瘤可有眼球前突、眼睑和球结膜肿胀等表现;发生于蝶骨嵴中的脑膜瘤可兼有蝶骨嵴内或外脑膜瘤的一些临床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蝶骨嵴内1/3脑膜瘤
因肿瘤附着于病侧的前床突,在视神经、视交叉、眶上裂及海绵窦附近,肿瘤在发展过程中对以上结构造成压迫,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早期患者出现头痛、视野缺损、鼻侧偏盲、中心暗点扩大、视力下降等。随病情进展,患者病侧眼睑结膜肿胀、上睑下垂、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眼球活动障碍、眼球突出。此外,由于肿瘤压迫同侧视神经引起萎缩,颅内压升高造成对侧视盘水肿。
2、蝶骨嵴外1/3脑膜瘤
肿瘤发生在蝶骨大翼,引起眼眶后外侧壁及颞部骨质增生,眼眶缩小,或肿瘤直接侵入眶内致使眼球前突。2/3的患者出现病侧颞骨隆起,伴眼睑和球结膜肿胀。
3、蝶骨嵴中1/3脑膜瘤
根据肿瘤生长的方向不同而有不同症状和体征,可兼有蝶骨嵴内1/3或外1/3脑膜瘤的一些临床表现。
症状-并发症:
如不及时治疗,随着肿瘤进一步增大,压迫颅脑组织,可引起癫痫、面瘫等表现。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或持续加重的头痛;
2、伴视野缺损,视物仿佛有黑幕遮挡;
3、出现鼻侧偏盲、视力下降等;
4、眼睑结膜肿胀、上睑下垂、眼球活动障碍、眼球突出;
5、眼眶缩小,病侧颞骨隆起;
6、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可咨询神经内科、眼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有什么基础疾病吗?
6、您有对什么药物过敏吗?
7、您家里人有类似的症状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这个病遗传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6、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7、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8、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9、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视力下降、眼球突出、眼球活动障碍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建议做X线检查、超声波探查、CT扫描、MRI检查、脑血管造影、病理组织学检查等,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病理检查:
病理组织学检查:颅内脑膜瘤与眶内脑膜瘤的组织结构相同,瘤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细胞边界不清。细胞排列成漩涡状,有纤维组织分隔。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早期由于病变范围较小,X线可能无重要发现。晚期可显示眼眶外壁、蝶骨大、小翼密度增高,边界不清楚。
2、超声波探查
病变侵及眼眶后超声才可能发现病变。B超显示眼眶外侧扁平低回声占位病变(有软组织肿块)或发现眶外侧脂肪受压变窄;A超显示病变呈不规则低反射。
3、CT扫描
CT检查可见蝶骨嵴处有均匀强化影,有骨质破坏或增生硬化征象。
4、MRI检查
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可显示肿瘤与邻近神经血管结构的关系。和CT相比,MRI对于体积较小的肿瘤显示较好。
5、脑血管造影
可以了解肿瘤着色及其供血情况。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病史(蝶骨嵴脑膜瘤史)及临床表现(视力下降、眼球突出、眼球活动障碍),再结合相关辅助检查(CT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可作出诊断。医生在诊断的过程中,还需除外骨纤维异常增生症、垂体腺瘤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骨纤维异常增生症
骨纤维异常增生症是一种先天性骨发育异常,发病年龄较小,CT显示广泛骨增生如额骨、蝶骨、眶骨、筛骨、上颌骨等,主要鉴别点是增强CT或MRI后眶内和颅内无软组织肿块。
2、垂体腺瘤
约60%~80%的垂体腺瘤患者会因为肿瘤压迫视觉通路不同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功能障碍,多为双颞侧偏盲,临床上需要注意与之鉴别。垂体腺瘤CT平扫大多呈等、低密度,囊变常见,钙化罕见,强化程度低于鞍旁脑膜瘤。结合垂体腺瘤较为典型的内分泌功能紊乱的临床症状,可以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常需要眼科医生协助神经外科医生进行颅内眶内脑膜瘤切除术。为防止复发,提高长期生存率,术后可进行放射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暂无特效药。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手术可采用以翼点为中心的额颞部入路,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向,将皮瓣向中线或后下方扩大,并最大限度地磨除蝶骨嵴。对于大、中型肿瘤应分块切除,待肿瘤缩小后再切除肿瘤包膜。
治疗-放化疗:
因瘤组织与周围结构有粘连,或骨质有广泛破坏,一般只能作部分切除,有的患者术后可复发。为防止复发,提高长期生存率,术后可进行放射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为3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经积极治疗后,一般症状可得到缓解,但部分患者有复发的可能。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引起患者视力下降,影响日常生活。
2、本病若不及时治疗,肿瘤进一步增大,可还引起癫痫、面瘫等并发症。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可自愈,需积极治疗。
预后-治愈性:
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后,一般症状可得到缓解。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复发性:
部分患者有复发的可能。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并注意防止疾病的复发。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本病可引起患者视力下降,影响日常生活,患者可能会因此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
(2)本病若不及时治疗,肿瘤进一步增大,可还引起癫痫、面瘫等并发症,患者可能因此产生恐惧的心理。
2、护理措施
(1)家属要多与患者交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帮助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2)患者应相信医生,正视疾病,主动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心情舒畅,平时可参加文艺活动,如唱歌等,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可在家具的尖锐处包裹保护膜,避免视力下降的患者受到意外伤害。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机体消耗,促进机体恢复。
3、术后患者可遵医嘱尽早下床活动。
4、患者视力未恢复前外出时,需要家属适当陪护,避免发生意外。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一般建议患者每年复查一次。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换药,保持切口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2、家属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切口和引流管,若出现切口红肿或者引流管堵塞等情况,及时告知医生。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即可。
饮食建议:
1、术后患者可先给予流质或者半流质饮食,慢慢过渡到普食。
2、患者应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3、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4、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忌食辛辣刺激、肥甘厚腻、生冷食品。
3、禁止高盐高糖饮食,减少熏烤食物的摄入,避免食用霉变食物和多盐食物。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尽量避免暴露在射线及铅、汞毒物下。
2、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