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反向斜视疾病英文名称: antipodean squint疾病概述: 反向斜视(anti...
养生
疾病名称: 反向斜视
疾病英文名称: antipodean squint
疾病概述:
反向斜视(antipodean squint)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斜视,是一种与Hering神经支配法则相矛盾的反常现象。即在同一眼上,有时表现为内斜视,有时外斜视;或当一眼注视时另眼表现为内斜视,而另眼注视时,该眼反而为外斜视。本病病因不明,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患者一般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眼科
发病部位: 眼
常见症状: 内斜视与外斜视同时存在
主要病因: 病因不明
检查项目: 视力检查、眼球运动检查、遮盖试验、屈光检查、斜视角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患者发病年龄较早,建议积极矫正,以求获得良好预后。
临床分类:
本病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间歇性外斜合并调节性内斜
本型临床上极少见。
2、分离性垂直偏斜合并内斜和外斜
本型临床上较多见。
3、分离性水平偏斜(DHD)
分离性水平偏斜(DHD)是指违背Hering法则的水平眼位分离的偏斜状态。如右眼注视时,左眼向内或外偏斜,当左眼注视时,右眼同样也应该向内或向外偏斜,但在DHD则是向外或向内偏斜,可同时伴有隐性眼震,如眼前放置三棱镜时,被三棱镜中和的眼不动,对侧眼反而内转。其多见于斜视矫正术后,可合并有调节因素。但目前多将其归于垂直性斜视。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内外斜视共存于同一病例的现象临床上极为罕见。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7岁以下儿童。
病因-总述:
对于反向性斜视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目前尚无定论。有学者认为,既往曾因斜视等行眼外肌手术、支配眼外肌的部分神经麻痹造成肌肉运动受限、双眼不对等调节、屈光参差等可能与反向斜视相关。
症状-总述:
反向斜视患者发病年龄较早,均有内斜视与外斜视同时存在的特点,且斜视度经常变化。此外,患者还常可有远视、弱视等。本病常见于间歇性外斜合并调节性内斜或在分离性垂直偏斜的基础上合并内斜与外斜。而单纯分离性水平偏斜则极罕见。
症状-典型症状:
1、外斜视生后早期发病,与先天因素有关,内斜视与调节因素有关。
2、斜视度经常变化,有时外斜视,有时内斜视,有时正位,很难获得固定的度数,一般内斜视在5°~20°,外斜视在10°~25°。
3、屈光状态以远视最多,部分患者远视在中度以上。
4、双眼视功能不良者居多,视力多为弱视。
5、AC/A比率正常或低于正常。
症状-并发症:
目前缺乏关于本病并发症的相关报道。
就医-门诊指征:
出现斜视、视物模糊等情况,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可至眼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眼部检查,最好不要佩戴隐形眼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
2、您不舒服有多久了?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是否有进行治疗?进行过哪些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5、您是否存在远视、近视、散光?
6、您是否有其他疾病?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得病?
3、会不会影响视力?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不治疗会有什么不良后果?
6、怎么治?需要做手术吗?手术有什么风险吗?
7、需不需要戴眼镜?要一直戴眼镜吗?
8、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视力检查、眼球运动检查、遮盖试验等,以初步了解情况。之后还会建议患者进行屈光检查、斜视角检查等,以帮助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视力检查
分别查裸眼及矫正的远近视力。远视力检查常用E字视力表,对年幼儿童也可应用儿童图形视力表。近视力检查多采用Jaeger近视力表和标准近视力表。如果发现婴幼儿两眼视力存在差别,即提示可能存在弱视。
2、眼球运动检查
用于检查眼球向各个方向运动是否受限。常用的检查方式为医生将手指放于受检者眼前30~40cm处,让患者的眼睛盯着自己的手指移动,以此观察患者双眼球平行运动的情况。
3、遮盖试验
医生用遮眼板遮盖患者一眼,然后迅速移到另一眼,反复多次,观察是否有眼球移动,如有眼球移动,说明有眼位偏斜的趋势。检查时要求遮眼板从一眼移至另一眼时没有双眼同时注视的情况出现。
检查-其他检查:
1、屈光检查
医生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对患者进行散瞳验光可以获得准确的屈光度数。用药前医生会详细告知儿童及家长使用方法和可能的副作用。
2、斜视角检查
主要包括角膜映光法、三棱镜加遮盖试验、同视机法等。 若患者有屈光不正应戴矫正眼镜进行检查。
(1)角膜映光法比较简便,患者注视33cm处的点光源,根据反光点偏离瞳孔中心的位置判断斜视度。但是不够精确。
(2)三棱镜加遮盖试验是比较精确的斜视角定量检查法,可以在任意注视方向和任意距离使用。
(3)同视机法是用同时知觉画片检查斜视度,检查时一眼注视画片中心,检查者把对侧眼镜筒调整到被查眼反光点位于瞳孔中央处,在刻度盘上可以直接读取斜视度数,从而帮助制定手术方案。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内斜视与外斜视同时存在的特点,结合相关辅助检查,一般可做出诊断。同时,医生通常需注意与分离性垂直偏斜合并内斜和外斜的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本病一般需要与分离性垂直偏斜合并内斜和外斜进行鉴别。患者虽然表现有内斜视,但经配镜后呈正位。有的内斜度数较小或者有一定的双眼单视功能,需用调节性视标或阅读感兴趣的图书才表现出内斜视;而间歇性外斜常在患者精神不集中或看远物时,或采用单眼遮与不遮法检查时才诱发出来。因此,在检查这类病人时应反复仔细地检查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此外,还应排除下列情况:
1、由于长期戴矫正调节性内斜视的高度远视镜导致调节和辐辏功能减退而引起的外斜视。
2、由于眼球运动异常而致的斜视,患者在不同注视方向出现内斜和外斜视。
3、看远和看近斜视度数不等的病人在手术后出现看远表现某种斜视(内或外斜视)而看近则表现另一种斜视者。
治疗-治疗原则:
治疗反向斜视首先应矫正远视,治疗弱视。一般来讲,在佩戴远视矫正镜后,多数内斜视可获得矫正或减轻。而外斜视主要通过手术来矫正。医生通常根据其不同分型、患者的具体情况等,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治疗-对症治疗:
1、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调节性内斜视
首先应散瞳验光,如有远视应全部矫正;如合并弱视则应行弱视治疗,对间歇性外斜视可以手术矫正。有人主张对本病不必急于手术,应观察,如经常表现出外斜视时,再考虑外斜矫正。
2、分离性垂直偏斜合并内斜和外斜
本型的患者首先应积极矫正远视,遵医嘱做好定期复查。有些病例内斜可逐渐好转,一般禁忌行内直肌后退术。
(1)如有远视:首先应全部矫正,然后根据分离性垂直偏斜及外斜的程度进行治疗。如垂直偏斜较轻、平时不显,无碍外观者,可以不必治疗。如有碍外观,可行上直肌后退术和外直肌后退术。
(2)如无远视:根据两眼上斜及外斜的程度,可分别行上直肌和外直肌后退术。
3、分离性水平偏斜
如有远视应全部矫正。有些病例戴远视镜后,外斜度数可能加大,可考虑做外直肌后退或后固定缝线术、后退加后固定缝线术等。对残留的内斜应追踪观察。
治疗-药物治疗:
目前尚无明确的专门药物供临床使用。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医生主要通过手术治疗来矫正外斜视,常用上直肌后退术、外直肌后退术等。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
预后-危害性:
本病患者多因眼位偏斜而影响美观,严重的远视、弱视等还可影响视觉功能。
预后-治愈性:
经积极治疗后,可矫正远视、内斜视等,从而改善预后。
日常-总述:
反向斜视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对眼睛的保护,尤其是注意用眼卫生、避免过度用眼。定期复查,以了解治疗效果。
日常-心理护理:
斜视患者通常为少年、儿童,因为眼睛外观明显异常,常常受到同伴的奚落,这些患儿不仅惧怕和同龄人相处,而且不愿意上学,易形成孤僻、内向、敌对等不良心理状态。此时家属应给予更多的关心,了解患儿心理过程。同时需耐心疏导,鼓励其积极面对,恢复自信心,帮助其建立融洽的同伴关系。
日常-生活管理:
1、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2、眼部手术者应定期换药,保持术区清洁,避免感染。
3、避免过度用眼,平时注意用眼卫生,不要在太强或太弱的光线下看书。
4、学龄前的儿童、家长应该督促每半年重新验光,学龄前儿童至少每年重新验光1次。
日常-复诊须知:
术后1个月复查,遵医嘱检查眼位情况、双眼视觉功能恢复情况、切口愈合情况和有无发生并发症。术后3个月时复查,以便医生了解眼位情况、双眼视觉功能恢复情况和有无发生并发症等。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有无眼痛、眼睛发痒、视物不清、异物感、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
2、术后应避免抓挠患眼,保持清洁干燥。
3、术后平卧不要压迫术眼。
饮食调理:
本病对于饮食一般无特殊要求,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补充优质蛋白质,可多吃瘦肉、牛奶。
2、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补充多种维生素。
3、定时定量用餐。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忌食腌制、油炸等致癌的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眼部手术后及时进行康复训练,防止眼肌麻痹可降低本病发病风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