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肥大性脊椎炎疾病别名: 增生性脊柱炎疾病概述: 肥大性脊椎炎是指由于关节退化、关节软骨被...
养生
疾病名称: 肥大性脊椎炎
疾病别名: 增生性脊柱炎
疾病概述:
肥大性脊椎炎是指由于关节退化、关节软骨被破坏所致的慢性关节炎。其特点是可引起椎节骨与关节广泛性增生性病变,并继发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临床上常表现为腰部疼痛、活动受限、酸胀、僵硬等,经正规治疗,一般可缓解相应症状。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骨科
发病部位: 脊柱、脊髓
常见症状: 晨起后腰部疼痛或活动后腰部疼痛、活动受限、腰部酸胀及僵硬
主要病因: 关节退化、关节软骨被破坏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
重要提醒: 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多见于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重体力劳动者多于轻体力劳动者,活动量及负载大者多于活动量及负载小者。
病因-总述:
本病是由于脊椎关节退化、关节软骨被破坏所致的慢性关节炎。椎间盘退化后,其纤维软骨为纤维组织所替代,失去抗震能力,使相对应的椎体面受到经常的过分压力和撞击,导致软骨板损伤和反应性骨质增生,产生不规则骨质硬化和边缘骨赘形成。而可导致关节退化的原因多种多样。
病因-基本病因:
以下情况均可导致骨关节退化或损伤:
1、年龄过大。
2、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的骨折、脱位或椎间关节软骨损伤等。
3、长期重体力劳动所致的慢性劳损。
4、长期腰部过度运动,如体操、杂技、练功等所导致的骨骺损伤等。
5、椎体畸形脊柱侧凸或后凸、姿势不正,以及脊椎骨骺炎或其他病变所致的后遗椎体楔形变等因素。
6、肥胖。
7、椎间盘突出或退化后,弹力减退,丧失吸收震荡应力的能力。
症状-总述:
肥大性脊柱炎的患者常表现为晨起腰部疼痛,活动后减轻;多活动或多负重后腰部疼痛,休息后减轻。此外,部分患者无明显腰痛,而是感到腰部僵硬及酸胀。
症状-典型症状:
1、约80%以上患者表现为早上起床后感到腰部疼痛,一般多可忍受,且伴活动受限,自觉腰部僵硬。但稍许活动后疼痛减轻,再步行数步、数十步或数百步不仅疼痛缓解或消失,腰部活动范围也逐渐恢复如常。
2、部分患者表现为腰部过多活动或负重后,即觉腰痛,并逐渐加重,伴活动受限。此时如稍许平卧或背靠沙发、躺椅上适当休息,症状即明显改善。此情况多发生在傍晚时,即活动了一天之后出现,但病情严重者亦可发作于活动1小时~2小时后。
3、部分患者不以“痛”为主。其更多主诉腰椎关节活动受限、不灵活及发酸、发僵、发胀等症状。
症状-并发症:
可出现退行性脊椎滑脱。
就医-门诊指征:
1、早上起床后感到腰部疼痛,腰部僵硬。
2、腰部劳累后腰痛。
3、腰椎关节活动受限、不灵活及发酸、发僵、发胀。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首诊科室为骨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进行体格检查,建议就诊当天穿着宽松衣服以便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伴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有哪些症状?
2、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晨起腰部疼痛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加重的情况吗?
3、您除了晨起腰部疼痛以外还有其他的症状吗,如酸痛疲劳、腰部僵硬?
4、您在什么情况下症状会加重?什么情况下症状会减轻?
5、您之前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6、您既往有过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吗?
7、您的工作是什么?您平时会经常低头或对着电脑工作吗?
8、您平时的工作需要经常久站久坐或弯腰吗?
9、您平时经常从事重体力劳动吗?
10、您之前有使用什么药物治疗过吗?效果如何呢?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有腰部疼痛症状呢?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需要住院吗?
4、我现在需要用怎样的手段治疗?能治愈吗?
5、这些治疗方法对我有什么风险吗?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回家后我应该注意什么?
8、如果需要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晨起后腰部疼痛或活动后腰部疼痛、活动受限、腰部酸胀及僵硬等症状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先给患者做体格检查,而后会选择性的让患者进行X线检查、MRI检查、CT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及排除其他疾病。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检查时可发现患者多无明确压痛点,且有不同程度且均匀的腰部活动受限(即腰部活动范围诸方向均受限)。在叩击患者下腰部时,患者多有舒适感,并希望检查者再多叩几下。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X线检查可见椎节不稳、椎间隙狭窄、椎节骨赘增生、小关节骨质增生,还可发现邻近椎节松动与不稳征。此外,可酌情测量椎管和(或)根管的矢状径以判定有无继发性椎管狭窄症。
2、CT检查
对下腰椎伤病的诊断意义较大,其阳性发现率明显高于普通X线检查,尤其是在对椎管及侧隐窝形态与大小的判定上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三维椎管形态重建更有助于对椎管及根管状态的判定,而且可作为手术选择的依据之一。
3、MRI检查
此项检查主要用于对硬膜囊状态的判定,因此凡具有脊髓、脊神经根症状者,应常规予以检查。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结合相应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一般可以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注意与腰肌劳损、腰背部肌纤维组织炎、腰椎间盘突(脱)出症、类风湿性脊柱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在临床上十分多见,也可表现为腰部疼痛,但肥大性脊椎炎患者多有腰部外伤或长期过劳史,或在潮湿环境工作过久。临床表现为以腰骶或腰背部持续性钝痛为主,过劳后加剧,休息后则减轻。体格检查多有固定的压痛点。医生通过患者的病史、典型表现及X线检查等,可进行鉴别。
2、腰背部肌纤维组织炎
本病与腰肌劳损相似,亦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中年人为多。但既往史除有慢性腰部劳损外,一般多有受潮及受寒病史。口服阿司匹林有显效,因此,不难区别。
3、腰椎间盘突(脱)出症
本病也可表现为腰部疼痛,但本病以30岁~40岁的青壮年为多发,老年患者十分少见。有明显根性症状,且有定位症状,呈发作性,卧床后则消失。此外,腰部前屈明显受限。 MRI检查显示有典型脊神经根受压征象。
4、类风湿性脊柱炎
本病后期易与肥大性脊柱炎鉴别,但早期,当脊柱尚未发生明显改变时,则难以鉴别。本病特点为发病以四肢小关节为多见,如手、足、腕等处,可有明显症状;在脊柱上腰骶部出现症状者少,而以颈椎出现症状者为多;对金制剂治疗反应敏感;类风湿因子化验多属阳性;发病年龄较肥大性脊柱炎为轻;X线片上无退变性改变。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停止或减缓退行性变的发展,缓解各种症状和恢复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能力。强调通过非手术疗法,增强腰背肌功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对椎管内神经组织遭受压迫而无法缓解者,可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
对于无法疼忍受疼痛或者疼痛影响到睡眠的患者,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疼痛,常用药物为尼美舒利、酮洛芬、双氯芬酸等。
2、其他
可选用硫酸软骨素及丹参片口服,对治疗和延缓本病法阵有明显效果。
治疗-相关药品:
尼美舒利、酮洛芬、双氯芬酸
治疗-手术治疗:
1、筋膜切开松解
用于腰背部持续性疼痛无法缓解者,此多系腰背部伴有纤维织炎致使末梢神经受卡压之故。一般在局部麻醉下施术,以便于术中根据患者痛点对筋膜组织进行切开松解,视压痛点的范围可做单个或多个1cm~1.5cm大小的切口对筋膜痛点进行松解。
2、脊柱融合术
对伴有椎节明显不稳,或伴有后方小关节损伤性关节炎者,可选择相应的脊柱融合术。对有单纯性椎节不稳定者,一般的腰后路棘突间融合术、椎板融合术或小关节融合术等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3、椎管或根管减压术
对本病后期,因增生明显伴有严重根性或马尾神经性症状者方可考虑本手术。一般在局部麻醉或硬膜外麻醉下,显露椎板及棘突,视病情不同而行单侧根管减压术、单椎节减压术或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等,并依据椎节是否稳定而决定需否同时予以椎节融合固定术。
治疗-其他治疗:
1、卧木板床
可在木板上加用席梦思床垫,而不可选用钢丝、棕绷或尼龙丝床,因后者可造成腰部被迫性屈曲体位而加重病情。
2、腰背肌锻炼
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每天不少于3次,每次至少在50下以上。
3、腰围保护
应选择具有弹性的软腰围进行保护,但疾病发作期应改用较硬的皮腰围,或是选用轻质的腰背支具。
4、按摩疗法
科学的按摩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而有利于本病的恢复。但推拿,尤其是粗暴的重手法推拿不仅不利于本病的恢复,且可加重病情,不宜选用。
5、其他
医生会酌情选用理疗、局部封闭疗法、体育疗法、卧床行轻重量持续牵引及其他各种疗法。
治疗-治疗周期: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中医治疗:
可酌情进行中草药外敷、针灸等中医治疗。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预后与患者病情、是否接受正规治疗等因素有关。若接受正规治疗,一般可缓解相应症状。
预后-危害性:
可出现腰部疼痛、酸胀、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经正规治疗,可缓解患者相应症状。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数据统计。
日常-总述:
在日常生活中,需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平稳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进行适当锻炼,有助于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肥大性脊椎炎的病程长,常因腰痛及腰部僵硬感使患者产生烦躁、焦虑等消极情绪。
2、护理措施
家属应关心同情患者,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使患者获得心理支持。患者也要主动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勇敢面对自身病情,坚持治疗,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日常-用药护理:
合理用药,注意不良反应,长期使用非甾体抗感染药应注意监测消化道和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
日常-生活管理:
1、戒烟,吸烟是功能预后不良危险因素之一。
2、适当进行运动,可以帮助减轻疼痛。
3、如腰部僵硬,可进行热敷或进行热水浴,有助于减轻疼痛和僵硬感。
4、肥胖者可在医生或健身教练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减肥。
5、留意天气变化。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6、站立时应尽量保持挺胸、收腹和双眼平视前方的姿势;坐位也应保持胸部直立。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床铺用硬板床,卧床时间遵医嘱,医生会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及切除组织范围而定,一般为4周~5周。
2、手术后早期翻身应由护理人员协助,不宜自行强力翻转。
3、充分卧床休息后,可在合适的腰围保护下,下地做轻度活动。
4、在恢复期,患者要逐渐加强腰背部、颈肩部肌肉力量的锻炼,并注意纠正不良姿势,注意颈肩、上肢及腰背活动的自我保护。
5、注意保暖,及时添加衣物,防止腰背部受凉。
饮食调理:
饮食对本病的发生发展并无较大影响,保证食物营养、丰富、均衡即可,可适当补充含钙量高的食物,同时还要注意少进食寒凉、冷冻食物,忌烟忌酒。
饮食建议:
1、以清淡容易消化的为主,保证充足的营养。
2、以含钙、蛋白质、维生素 B 族、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E 高的食物为主,如鱼类、禽类、牛奶、豆类等,这些物质不仅能给患者补充足够的营养,还可以促进骨骼和肌肉的新陈代谢,延缓中老年人群骨关节的退行性改变,利于病情恢复。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需要注意多参加户外运动,多晒太阳,有利于钙的吸收。
3、中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消化功能减退,肠蠕动减慢,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防止便秘。
饮食禁忌:
1、不挑食,保证营养均衡。
2、避免吃生冷和辛辣、油腻的食物。
3、尽量不饮酒、戒烟,不喝浓茶、浓咖啡。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降低本病的发病风险:
1、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避免长期低头姿势。
2、避免久坐、久站或保持一个姿势很久,应该及时起身放松一下身体,舒展一下身体,从而缓解腰背的不适。
3、避免长期弯腰负重动作,学会正确的弯腰和搬动重物的技巧。搬动重物时,应下蹲,膝关节屈曲,将物体尽量靠近身体,并使腹肌维持紧张以保护腰部较弱的肌肉,防止其拉伤。
4、注意保暖,防止腰部、颈肩部受凉。
5、运动时注意做好防护,避免骨折、软骨损伤。避免外伤,如坐车系好安全带、骑车佩戴头盔等。
6、体操、杂技、武术等相关从业人员应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避免运动量过大。
7、肥胖者需要进行科学的减肥,减轻关节负担。
8、中老年人需要加强补钙,日常饮食中可添加牛奶、豆类等含钙量高的食物,同时适当的晒太阳,可有助于钙的吸收。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