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肥大性龈炎疾病英文名称: hypertrophic gingivitis疾病概述: 肥大...
养生
疾病名称: 肥大性龈炎
疾病英文名称: hypertrophic gingivitis
疾病概述:
肥大性龈炎(hypertrophic gingivitis)是牙龈组织受到长期的局部刺激所引起的慢性炎症,同时伴有牙龈体积的增大。其病变部位多局限于一组牙的游离龈和龈乳头。如果受到某些全身因素的影响,也可累及全部龈组织。本病多见于青少年,可通过药物、手术等方式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口腔科
发病部位: 口腔
常见症状: 牙龈肿胀、牙龈呈深红色或暗红色、刺激性牙龈出血、口臭
主要病因: 菌斑、牙石、食物嵌塞、邻面龋、不良修复体、口呼吸、牙齿排列或咬合异常等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X线
重要提醒: 本病会对患者的饮食、社会生活产生影响,患者应及时就医,查明病情,进行治疗,争取尽早恢复正常生活。
临床分类:
根据肥大性龈炎发病的原因,可以把它分为单纯性肥大性龈炎、青春期龈炎、妊娠期龈炎。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多见于青少年。
病因-总述:
肥大性龈炎可由引起慢性龈缘炎的因素引起,如菌斑、牙石、食物嵌塞、邻面龋、不良修复体等,此外口呼吸、牙齿排列或咬合的异常也可引起本病,青少年时期人群容易发生本病。
病因-基本病因:
1、引起慢性龈缘炎的因素
引起慢性龈缘炎的因素皆可引起本病,如菌斑、牙石、食物嵌塞、邻面龋、不良修复体、正畸装置等。
2、口呼吸
由于鼻部疾患引起的通气不畅,或因上颌牙前突或上唇过短等均可造成口呼吸。长期的口呼吸,由于牙龈和牙面都较干燥而缺乏唾液的冲洗自洁作用,菌斑易于堆积,发生龈炎。前牙唇侧牙龈暴露于干燥的空气中而不断受到气流的刺激,使牙龈肿大的发生率较高。
3、咬合异常
如牙齿排列不齐、前牙深覆合、错位拥挤等均易引起本病。
病因-危险因素:
青少年时期由于组织生长旺盛,对局部刺激易发生增殖性反应,对口腔卫生习惯不够重视,内分泌改变等诸多因素,使牙龈对局部刺激敏感性增加,因而易患本病。
症状-总述:
牙龈肿胀肥大,呈深红色或暗红色,组织松软,探诊易出血。牙龈乳头呈球状突起。肿胀的牙龈常可覆盖前牙唇侧的1/3或更多。由于牙龈肥大,使龈沟加深而形成龈袋,可有脓性分泌物。可出现单发或多发性的龈脓肿,特别以龈乳头区较多见。自觉症状可有刺激性牙龈出血、发胀、口臭等。不同病因引起的肥大性龈炎表现也不完全相同。
症状-典型症状:
1、单纯性肥大性龈炎
初期,牙龈组织内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充血,使牙龈颜色变为深红色或暗红色。牙龈形态也因发炎而肿胀肥大,质地松软、点彩消失,并易出血。时间渐久,由于牙龈内纤维成分不断增加,血管减少,故牙龈呈浅红色或苍白色。牙龈肥大甚至突出,质地变硬,出血倾向减少。牙龈的肥大增生,常常使龈沟加深。这种龈沟的加深,是指跟沟底的位置不变,龈沟上皮未向根尖方向移动,没有明显的牙周膜破坏和牙槽骨吸收,而是牙龈向冠方肿胀增生所致,此种跟沟又称龈袋或假性牙周袋。龈袋内可有淡黄色渗出液或脓性渗出液溢出,或压迫牙龈有出血及溢脓。常有口臭。
2、青春期龈炎
常发生于青少年。牙龈肥大多见于前牙唇侧的牙龈乳头或龈缘部分,而舌侧较少见。无疼痛。由于牙龈肥大,形成假性牙周袋,同时患者一般口腔卫生较差,故牙龈常表现充血、水肿、点彩消失,有明显的出血倾向。青春期过后,肿大的牙龈可以自行消退一部分,如及时地配合局部治疗,除去局部刺激因素是可以逐渐完全消退。
3、妊娠期龈炎
妊娠期龈炎主要表现为多数牙龈边缘炎性肥大呈鲜红色,质地松软,表面光亮,触之易出血。另一种类型为牙龈呈单个的或多个的瘤样突起,像蘑菇样带蒂,亦可不带蒂,多发生在牙乳头处,又称为妊娠性龈瘤。妊娠期龈炎一般无疼痛,常在怀孕后3个月出现,通常在产后2个月左右即可逐渐消退,如果有局部刺激存在,牙龈就不易完全恢复正常。
症状-并发症:
1、部分患者炎症进一步扩展,引起深部牙周组织病变,可变为牙周炎。
2、如果患者病情较重,可影响牙齿功能,引起咀嚼困难等。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牙龈肿胀肥大,呈深红色或暗红色;
2、出现口臭;
3、反复出现牙龈出血;
4、出现其他严重情况。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可至口腔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保持口腔的清洁,吃完东西后用清水或淡盐水漱口,方便医生观察口腔情况。
3、不要吃辛辣食物,防止刺激糜烂面。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安排家属或朋友陪同就医。
6、可以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是什么时候发现自己牙龈肿胀的?
2、您有牙龈出血吗?有口臭么?
3、您过去有得过口腔疾病吗?
4、您有做过牙齿手术吗?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6、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有肥大性龈炎?会不断发展吗?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多长时间我会痊愈?会复发吗?
4、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治疗效果吗?我同时该怎么应对它们?
5、平时我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6、如果需要用药,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牙龈肿胀、牙龈呈深红色或暗红色、刺激性牙龈出血、口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探诊等检查观察患者的症状,了解患者的病情,此外还可选择血常规、X线检查等了解患者的其他情况,帮助确诊同时排除其他可疑的疾病。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主要观察患者的口腔,了解患者牙龈的色、形、质的改变,观察是否有牙周袋、脓性分泌物出现,寻找龈缘附近牙面是否有明显的菌斑、牙石堆积及其他菌斑滞留因素,还可以通过探诊引起牙龈出血。在检查的过程中,医生也可以初步观察患者是否患有其他全身疾病。
检查-实验室检查:
医生可能建议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通过中性粒细胞增加等情况判断患者的感染情况。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肥大性龈炎是否对牙槽骨或是其他组织产生影响,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病情、排除其它疾病。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平时的口腔卫生习惯、牙齿排列不齐、口呼吸等情况,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牙龈的色、形、质的改变等,结合辅助检查的结果综合做出判断。
治疗-治疗原则:
肥大性龈炎治疗时应去除局部刺激因素、治疗存在的系统性疾病,同时进行局部的抗感染处理,病情较重者也可进行手术治疗。还应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治疗-一般治疗:
1、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刮除牙石,消除食物嵌塞,去除不良修复物等。
2、对口呼吸者,应针对原因,加以处理。有咬合异常者,可磨改牙齿或作正畸治疗。
3、有全身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控制病情。
4、叮嘱患者用正确的方式刷牙,及时使用牙线清除食物残渣,饭后漱口。
治疗-药物治疗:
1、可用1%-3%过氧化氢液冲洗龈袋,袋内置碘制剂或甲硝唑、螺旋霉素药膜。
2、可叮嘱患者使用氯己定等含漱剂,保持口腔清洁。
3、若有脓肿发生时,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口服治疗,比如青霉素、甲硝唑、头孢他啶、红霉素、阿莫西林等。
治疗-相关药品:
过氧化氢、甲硝唑、螺旋霉素、氯己定、青霉素、甲硝唑、头孢他啶、红霉素、阿莫西林等。
治疗-手术治疗:
大多数以炎性肥大为主的病例,在去除病因后炎症消退,牙龈形态接近正常。如经过其它治疗后仍无法恢复正常,可进行手术治疗,比如牙龈切除术、牙龈成形术等,帮助患者恢复生理外形。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多数肥大性龈炎患者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牙龈的颜色、形态、功能等可恢复正常,其中妊娠期龈炎随着妊娠结束可自行减轻或消退。
预后-危害性:
1、肥大性龈炎会导致患者牙龈肿胀、不适,影响患者的正常进食,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口臭,影响正常的社交。
2、肥大性龈炎如没有得到较好的控制,可能影响口腔其他组织,引起牙周炎等疾病。
预后-自愈性:
妊娠期龈炎患者在分娩后,病损可自行减轻或消退。
预后-治愈性:
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预后-复发性:
本病有复发风险。
日常-总述:
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做好相应的护理调整,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口腔湿润。
2、保持口腔和牙齿的清洁,每次饭后30分钟或者睡前用软牙刷刷牙,餐后去掉义齿。
3、选用合适的漱口液,或遵医嘱给予相应的漱口液。漱口液必须在口腔内含漱5分钟,每天3-4次。
4、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5、积极锻炼身体。
饮食调理:
饮食对本病无特殊影响,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多喝水。
2、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和含锌的食物,有利于溃疡愈合。
3、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含锌食物,如番茄、橙子、茄子、胡萝卜、牡蛎、动物肝脏、花生、核桃等。
饮食禁忌:
1、避免进食坚硬、尖锐食物,如坚果、薯片等。
2、忌食辛辣、香燥、温热、动火食物,如葱、姜、韭、蒜、辣椒、胡椒、牛羊肉等食物。
3、忌烟、酒、咖啡及刺激性饮料。
4、避免过多食用酸、咸、辣或烤炸的食物。
5、不嚼口香糖。
6、避免任何敏感或过敏的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可由菌斑、牙石、食物嵌塞、邻面龋、不良修复体等引起,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等可降低本病的发病风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