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肺荚膜组织胞浆菌病疾病英文名称: pulmonary capsular histopla...
养生
疾病名称: 肺荚膜组织胞浆菌病
疾病英文名称: pulmonary capsular histoplasmosis
疾病概述:
肺荚膜组织胞浆菌病(pulmonary capsular histoplasmosis)是荚膜组织胞浆菌孢子经呼吸道进入体内,到达肺泡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肺为原发性感染,多为无症状或自限性呼吸道感染,严重者可引起全身播散,主要累及网状内皮系统。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咯血等。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肺脏、其他
常见症状: 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咯血、盗汗、体重下降、黄疸
主要病因: 本病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所引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病原体培养、组织胞浆菌素皮试、补体结合试验、胸部X线、CT、分子生物学检测、组织病理学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可引起呼吸衰竭,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需及时就医治疗。
临床分类: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型、慢性空洞型和进行性播散型肺荚膜组织胞浆菌病。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荚膜组织胞浆菌常从富含鸟类粪便和湿润的土壤中分离出来,鸡舍、鸟巢是重要的传染源。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该菌在自然界中可产生大量的具有传染性的孢子,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通过呼吸道被人体吸入。
流行病学-发病率:
流行区健康成人感染率约80%,国内已累积报道30余例。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好发于护林员、家禽养殖厂工人,以及免疫力低下者。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本病遍及全球,主要流行于美国东南部、南美洲。
病因-总述:
本病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所引起,该菌在流行地区土壤及空气中都可分离出,有大小孢子。组织胞浆菌孢子经呼吸道吸入,多数被机体防御机制消灭,到达肺泡的孢子增殖并转化为酵母型。引起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聚集,酵母被巨噬细胞吞噬,但不被杀灭,仍能繁殖并通过肺门淋巴结到达血循环。免疫功能正常的病人大多数病变局限于肺内,如免疫功能低下或感染菌量过大则可导致进行性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
病因-危险因素:
1、机体免疫力低下,如婴幼儿、艾滋病患者。
2、患有全身消耗性或代谢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糖尿病。
3、服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药物等。
4、护林员、家禽养殖厂工人,或生活在荚膜组织胞浆菌流行区域。
症状-总述:
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9~14天,症状常不典型,大部分患者以呼吸系统常见症状为主要表现。临床分期不同,其症状表现也会有所差异,常分为以下三期,急性型(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咯血等)、慢性空洞型(低热、盗汗、体重下降、咳嗽等)和进行性播散型(高热、呼吸困难、黄疸等)。
症状-典型症状:
1、急性型
大多数正常人感染后不出现症状,少数(儿童居多)表现为发热、咳嗽、头痛等上呼吸道感染或流感样症状。部分可出现关节痛-结节红斑-多形红斑综合征,约持续1周。大量吸入孢子后,可有寒战、高热、咳嗽、咳黏液脓痰、呼吸困难、咯血等肺炎症状,此型病程约1周,大多可自愈,少部分继续进展。
2、慢性空洞型
主要发生于肺气肿、肺结核等或肺结构破坏性病变患者,因异常空洞有利于病原菌逃避人体免疫机制的干扰,更好的繁殖。临床表现与肺结核极为相似,患者可见低热、盗汗、体重下降、咳嗽、咳黏脓痰等表现,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此型除少部分病人自愈,多数进展,最终导致肺纤维化,往往死于呼吸衰竭。
3、进行性播散型
此型少见,常发生于免疫抑制患者或老年人、儿童。主要播散至网状内皮系统,患者全身症状重,常有高热、呼吸困难、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黄疸、贫血、口腔及胃肠道溃疡等表现。儿童或艾滋病患者进展较迅速,其他病人进展相对缓慢,死亡率达80%。
症状-并发症:
呼吸衰竭为本病的常见并发症,患者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进行性播散型肺荚膜组织胞浆菌病还可引起心内膜炎、脑膜炎等。
就医-急诊指征:
1、持续高热、寒战;
2、呼吸困难;
3、皮肤黏膜黄染、贫血;
4、出现其他紧急情况。
以上须紧急就医,必要时急诊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长期低热、盗汗、体重下降;
2、伴咳嗽、咳痰;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紧急情况急诊处理,病情平稳者首诊科室为呼吸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是做什么工作的?护林工人吗?
6、您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呢?
7、您平时免疫力怎么样?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这个病传染吗?我需要隔离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我如果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能自己好吗?
6、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7、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8、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9、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10、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11、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发热、乏力、咳嗽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通常先进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患者的一般情况。之后可能建议其做病原体培养、组织胞浆菌素皮试、补体结合试验、胸部X线、CT、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检查,进一步了解病情。必要时还会做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之后会检查肝脏、脾脏及淋巴结情况,判断肝脾及淋巴结有无异常肿大。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病原体培养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痰液等均可用于培养,通常需要4周以上,菌丝相转为酵母相,可见其特征性的齿轮状孢子,有助于本病的确诊。
2、组织胞浆菌素皮试
使用1∶100~1∶1000的稀释液0.1ml皮内注射,皮试后48~72h观察结果,以红肿硬结≥5mm为阳性。皮试阳性提示曾受过或正在受组织胞浆菌感染,对于非流行区病人有一定诊断价值,一般感染后2~3周,皮试出现阳性,且可维持数年。现有的血清学抗体检测特异性不高,免疫功能抑制者可呈假阳性,而且皮试阴性也不能排除诊断。
3、补体结合试验(CFT)
是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一般认为,效价≥1∶16或近期升高4倍以上高度提示有活动性病变。
检查-病理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了解患者组织病变的类型,帮助判断病变程度、荚膜组织胞浆菌病的类型等。若在巨噬细胞或白细胞中发现荚膜酵母菌有确诊价值;播散型患者骨髓、淋巴结、分泌物和活检组织培养常为阳性。
检查-其他检查:
分子生物学检测:直接从临床样本提取全基因组再利用组织胞浆菌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可用于组织胞浆菌病的快速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
(1)急性型:胸片可无异常,也可表现为单个或多个结节状浸润阴影,肺门淋巴结肿大。大量吸入孢子后,胸片可呈片状浸润阴影或肺实变征,常伴肺门淋巴结肿大。
(2)慢性空洞型:通常可发现单侧或双侧上肺叶多发空腔和双下肺叶广泛纤维化。
(3)进行性播散型:X线表现为两肺部粟粒状阴影或散在结节状病变,类似粟粒型肺结核。
2、CT检查
除X线所能发现的征象外,部分患者可见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如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咯血、盗汗等)、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即可作出诊断,确诊有赖于病原体培养或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有病原菌存在。此外,医生还需与肺结核、马尔尼菲青霉病等病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肺结核
慢性空洞型肺荚膜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表现与肺结核相似,也可见低热、盗汗、体重下降、咳嗽等表现。可以依靠患者病史、病原体检查及(或)组织学检查进行鉴别。
2、马尔尼菲青霉病
二者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类似,且两流行区域重叠,真菌检查结果可最后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无症状或轻症的急性型一般不需要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自愈。但是重症急性型、慢性空洞型和进行性播散型患者需要积极治疗,主要治疗方法为抗真菌治疗。高热者还可给予退热药物。
治疗-一般治疗:
1、注意休息,适当锻炼,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2、进食富含营养及多种维生素的食物。
3、戒烟酒,以免加重病情。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真菌药物
(1)病变广泛、症状明显的急性型患者,可用酮康唑或氟康唑进行治疗。
(2)慢性空洞型,可给予两性霉素B、酮康唑治疗。
(3)进行性播散型,首选两性霉素B治疗,待病情改善后,可用酮康唑或氟康唑治疗。
2、退热药
高热患者,除了物理降温之外,还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以缓解症状,避免出现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常用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
治疗-相关药品:
酮康唑、氟康唑、两性霉素B、对乙酰氨基酚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一般为3~6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无症状或轻症急性型患者大多可自愈,预后较好;慢性空洞型可导致肺纤维化,通常预后不佳;进行性播散型若发生于儿童或艾滋病患者,则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较高。
预后-危害性:
本病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全身播散,甚至造成呼吸衰竭,从而危及生命。
预后-自愈性:
1、急性型患者大多可自愈。
2、少部分慢性空洞型患者,有自愈的可能,但此型有可能导致呼吸衰竭,应积极治疗。
3、进行性播散型患者,通常不会自愈。
预后-治愈性:
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并注意防止疾病的传播。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避免外界的刺激。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机体消耗,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洗澡,特别是饭前便后要洗手,勤打扫卫生。
5、本病具有传染性,生病期间注意隔离,及时消毒污染区域,防止疾病传播。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建议患者每3天复查一次。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即可。
饮食建议:
1、患者应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3、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4、应保持低脂饮食,可多食核桃、沙丁鱼、鹌鹑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5、多喝水,保持患者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忌食辛辣、刺激、肥甘厚腻、生冷食品。
3、减少熏烤食物的摄入,避免食用霉变食物和腌制食物。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积极治疗原发病。
2、注意卫生,建议日常佩戴口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