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分离性垂直偏斜疾病英文名称: 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
养生
疾病名称: 分离性垂直偏斜
疾病英文名称: 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
疾病别名: 垂直分离性斜视、交替性上隐斜、双上隐斜、双上斜视
疾病概述:
分离性垂直偏斜(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又称垂直分离性斜视、交替性上隐斜、双上隐斜、双上斜视,是指双眼交替遮盖时,遮盖眼均呈上斜状态。这与一般斜视的神经支配法则相矛盾,在一般的上隐斜,如右眼注视,遮盖的左眼呈上斜视,如左眼注视,则遮盖的右眼呈下斜视。随着人们对分离性垂直偏斜的认识和了解加深,发现本病在临床中并不罕见。本病病因不明,手术仍是治疗主要的方式。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眼科
发病部位: 眼
常见症状: 眼位分离、眼球运动偏斜、头位异常
主要病因: 病因不明
检查项目: 视力检查、遮盖检查、Bielschowsky试验、斜视角检查
重要提醒: 无需治疗者,应严格遵医嘱进行定期检查。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根据《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在2019年的一项文献报道,分离性垂直偏斜在儿童斜视中的发病率为7.9%。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儿童。
病因-总述:
分离性垂直偏斜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虽然目前针对本病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多项研究但仍未达成共识。有较多的研究表明,本病患者存在解剖异常。
症状-总述:
分离性垂直偏斜常为双眼发病,可以为对称性,但更多情况表现为非对称性。其主要特点为两眼交替上斜视,眼球运动不遵循配偶肌定律,两眼运动呈分离状态。
症状-典型症状:
1、眼位分离
当患者劳累、不集中,或遮盖一眼破坏融合时(双眼交替遮盖时),被遮盖眼不随意地上斜,并伴有轻度外转和外旋。移去遮盖时,或接着遮盖另一眼时,上斜的眼会缓慢下移并回到原在位,伴有轻度内旋和内转。当上转眼开始成为注视眼时,另一眼开始上转运动。根据眼位分离的彻底与否,上斜的程度轻重不一。双眼上斜的程度可以相等或不等,也可有单眼者,即上斜眼转为注视眼时,对侧眼无上斜也无下斜。
2、视力
患者双眼视力往往良好,也有不少合并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
3、双眼视功能
双眼视功能往往不佳,将近一半无同时视。
4、眼球运动偏斜
患者向侧方注视时:一眼内转时变上斜,外转时变下斜;或一眼内转时变下斜,外转时变上斜。此种现象多数出现在视力不好的眼。
5、头位异常
多数头向垂直偏斜度较大眼的对侧倾斜,少数相反。当头被动倾斜到习惯位置相反侧时,垂直斜度可加大。
症状-并发症:
目前研究表明,分离性垂直偏斜常可合并以下几种病症:
1、隐性眼球震颤
分离性垂直偏斜常合并隐性眼球震颤,用眼震图检查。当遮盖一眼,在被遮盖眼出现上斜的同时,双眼发生水平位冲动性眼球震颤,快相向非遮盖眼。有些在双眼睁开时出现眼球小幅度的震颤,当遮盖一眼时,振幅即变大,为显性-隐性眼球震颤。
2、合并上转肌、下转肌麻痹或过强
典型的分离性垂直位偏斜不伴有垂直位肌肉麻痹或过强,但可以合并这种麻痹或过强,特别在临床上常合并下斜肌或上斜肌过强。
3、同时存在内斜视与外斜视
分离性垂直偏斜可以合并不同类型的斜视,尤其在先天性内斜视。通常是双侧和非对称性的。也可合并A-V综合征。Helveston(1969)首次报告A型外斜视,DVD及上斜肌过强的三联征,此后有人将此病命名为Helveston综合征。
就医-门诊指征:
1、斜眼、两眼不对称;
2、伴视力减退;
3、伴经常歪头视物;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可至眼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散瞳检查眼睛,最好使用公共交通,而不要自行驾驶交通工具前往就诊。
3、可能需要做视力检查,就诊前一天晚上不要熬夜,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2、您的视力有受到影响么?
3、您的症状指持续存在的还是间歇性发作?有什么诱发因素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6、您家里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6、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7、我的病会遗传给下一代吗?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一般可对患者进行包括视力检查、交替遮盖检查等眼部查体。之后可根据情况进行Bielschowsky试验以及角膜映光法、三棱镜加遮盖试验、同视机法等斜视角检查,以帮助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视力检查
主要用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视力减退等。当为隐性眼球震颤患者检查视力时,因遮盖一眼后可诱发眼球震颤,用常规方法遮盖一眼检查的视力低于生活视力,故医生会尽量在不引起眼球震颤的情况下检查。还会允许有代偿头位的眼球震颤患者在其代偿头位上检查其最佳视力。常用的方法如下:
(1)医生可在一眼前放置+5D球镜片,使视力表上的视标模糊,但不诱发眼球震颤。
(2)医生可用一张长方形的硬卡片,其宽度刚好遮住视力表上的视标,放在距被遮眼33cm处,以不引起眼球震颤为准,测定另一眼的视力。
2、遮盖检查
主要使用交替遮盖法,医生用遮眼板遮盖患者一眼,然后迅速移到另一眼,反复多次。观察是否有眼球移动,如有眼球移动,说明有眼位偏斜的趋势。
(1)检查注意:检查时要求遮眼板从一眼移至另一眼时没有双眼同时注视的情况出现。
(2)检查结果:交替遮盖时被遮眼上漂且合并外旋转,去遮盖后眼球缓慢回到注视位且合并内旋转。视远时更容易暴露。头位侧转后交替遮盖时仍有交替上漂现象,是与单纯双眼下斜肌亢进鉴别的要点。
检查-其他检查:
1、Bielschowsky试验
医生用不同密度的滤光片组成的串镜做Bielschowsky试验,被遮眼随滤光片密度增高眼位上漂。当滤光片密度减低时,上斜眼回落甚至超过注视位呈低位,则为Bielschowsky试验阳性。
2、斜视角检查
包括角膜映光法、三棱镜加遮盖试验、同视机法等。
(1)角膜映光法比较简便,患者注视33cm处的点光源,根据反光点偏离瞳孔中心的位置判断斜视度。但是不够精确。
(2)三棱镜加遮盖试验是比较精确的斜视角定量检查法,可以在任意注视方向和任意距离使用。
(3)同视机法通过对各诊断眼位斜视角的定量检查,可以分析判断麻痹性斜视的受累肌肉,有助于诊断和手术设计。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交替遮盖试验、Bielschowsky试验等检查结果,一般可以诊断。医生诊断时常需要与下斜肌功能过强、上隐斜视、双侧上斜肌麻痹等病变相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下斜肌功能过强
表现为向侧方注视时内转眼上转,内上转亢进;当内转眼注视时,外转眼则下转。单侧或双侧发生,常不对称。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常合并V征,眼底检查可有外旋。
2、上隐斜视
一般多为单眼,患眼被遮盖时,眼位上斜;患眼注视时,对侧眼下斜。不伴有隐性眼球震颤。
3、双侧上斜肌麻痹
双眼出现对称或不对称的上斜视,也可无明显垂直斜视。双侧下斜肌亢进,双侧上斜肌力弱,V型斜视,双侧Bielschowsky征阳性,可有代偿头位。
治疗-治疗原则:
对于只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双眼有轻微的上斜,对外观不明显,只在检查时才暴露者,一般不主张手术,可保守治疗。对于偏斜度数较大,且明显影响外观的分离性垂直偏斜患者,需要行手术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如患者合并屈光不正,在佩戴眼镜时可以用光学手段转换注视眼,即让眼位上漂明显的眼转为注视眼,达到抑制或减少该眼上漂的效果。医生通过在患者注视眼前加戴正球镜片,度数逐渐递增,以降低注视眼视力,将原上斜眼转换为注视眼为止(通常+2.00D已够)。可减少原注视眼的垂直分离程度,获得美容的正位。
治疗-药物治疗:
有学者报告,用阿托品可代替光学压抑法,来避免暴露上漂现象。
治疗-相关药品:
阿托品
治疗-手术治疗:
由于分离性垂直偏斜具有特有的临床表现,表现为斜视角变化较大,很难进行精确的测量,手术方式多样化。关于分离性垂直偏斜的术式,主要包括下斜肌部分切除术、下斜肌前转位术、上直肌后徙术、上直肌后徙加后固定缝线术、下直肌缩短术,以及各种手术方式的联合手术等。
1、对不合并下斜肌亢进者,以减弱上直肌为主。
2、对上漂现象明显者,上直肌后徙大于7mm,也可以行上直肌后徙联合后固定缝线术(Faden术)。
3、合并下斜肌亢进者,行下斜肌转位术,即将下斜肌断端固定在下直肌附着点颞侧。
4、分离性垂直偏斜合并水平斜视者,可在矫正分离性垂直偏斜的同时予以矫正,但需提醒的是一眼同次手术不能超过两条直肌。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分离性垂直偏斜的一般预后较好,可与是否存在视功能损害、是否积极治疗等有关。
预后-危害性:
分离性垂直偏斜会影响面部美观,还可影响立体视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后-自愈性:
本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可有自愈倾向。
预后-治愈性:
经积极治疗后,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视功能,获得良好预后。
日常-总述:
分离性垂直偏斜严重者可影响眼部外观,患者需注意保持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平稳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健康用眼,均有助于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日常-心理护理:
部分患者可因眼部外观而产生自卑心理,患者应多学习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正确看待疾病,增强面对疾病的勇气和自信心。此外,家属也应耐心地倾听患者述说自己内心的痛苦,并且及时安慰、疏导患者,鼓励他们将内心的情绪通过正确的渠道发泄出来。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眼部卫生,尽量避免揉眼。
2、保证充足的睡眠,可有效缓解眼部疲累,保持患者眼部健康。
3、阅读时应在光亮适宜的环境下,尽量不要在光线过暗或过亮的环境下阅读。
饮食调理:
饮食对本病无特殊影响,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多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豆类、肉类等。
饮食禁忌:
少吃过油、过甜的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尚无有效预防措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