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氟斑牙疾病英文名称: dental fluorosis疾病别名: 氟牙症疾病概述: 氟斑...
养生
疾病名称: 氟斑牙
疾病英文名称: dental fluorosis
疾病别名: 氟牙症
疾病概述:
氟斑牙(dental fluorosis)又称氟牙症、斑釉牙,是指在牙发育矿化时期,机体摄入过量的氟所引起的一种特殊的牙釉质发育不全。多发生在恒牙,乳牙很少见。可影响牙齿的功能和美观。氟斑牙是地方性慢性氟中毒早期最常见的症状,具有典型的地区分布特点。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来说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口腔科
发病部位: 口腔
常见症状: 牙齿表面出现白垩色横线、黄褐色或黑褐色斑块,牙齿缺损
主要病因: 牙齿发育期间摄入过量的氟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牙齿X线检查、电镜检查等
重要提醒: 注意生活水源的氟含量是否正常,如有异常需积极改善水质。
临床分类:
TF指数(Thylstrup和 Fejerskov,1978)反映了牙齿发育期间的釉质与氟化物接触的程度。根据组织学观察和釉质中氟化物浓度,结合临床表现,将氟牙症患牙分为10度:
0度:牙面在完全吹干后,釉质的透明度正常。
1度:与釉质横线相应处有窄的白垩线。
2度:沿釉质横线的白垩线条更明显,相近的白垩线偶有融合。
3度:有融合的不规则云雾状白垩区,白垩区之间常见加重的釉面横线。
4度:全部牙面呈现明显的白垩釉质。
5度:全部牙面呈现明显的白垩釉质,釉质表面有直径<2mm的窝状缺损。
6度:数个窝状缺损水平连线排列,缺损的切颈间宽度<2mm。
7度:釉质不规则缺损<牙面的1/2。
8度:釉质外形缺损>牙面的1/2。
9度:釉质大部缺损,牙齿外形改变。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尚无确切的数据可供参考。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居住在水源含氟量高的地区的人群发生氟牙症的风险更高。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患者多来自高氟地区,如山西、贵州。
病因-总述:
氟斑牙主要的病因是牙齿发育时期人体摄入氟量过高,可能的影响因素有:饮水、食物、空气、保健品、个体差异以及其他因素。
病因-基本病因:
高氟地区的婴幼儿及儿童(6~7岁之前),在牙齿发育期间通过饮水等途径从环境中摄入过量的氟,过量氟可能通过干扰成釉细胞功能,减少釉基质蛋白分泌和降解,而影响釉质的发育,导致牙釉质发育不良或者矿化不全,牙釉质多孔性增加,形成氟斑牙。
病因-危险因素:
1、饮水中氟含量过高
研究表明饮水氟浓度与氟斑牙严重程度之间呈正相关,即饮水中氟含量越高,则氟斑牙越严重。
2、含氟的口腔保健品
6岁以下儿童由于吞咽系统发育未完善,容易误吞牙膏,而刷牙后吞咽含氟牙膏已被证实为氟牙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他含氟的口腔保健产品,如漱口液,目前被局部应用于预防儿童龋病。由于局部用氟的防龋效果显著,且操作方便,不适反应少,易于被患者接受,因而应用十分广泛。但这些含氟产品作用于口腔时,可能引起氟摄入量的增加,成为氟斑牙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应避免过度使用。
3、日常饮食的氟摄入
某些品牌的婴儿配方奶粉中含适量氟,当使用氟化饮水冲泡时可能导致摄氟过量,增加罹患氟斑牙的风险。
4、空气中氟的摄入
在中国西南部的一些燃煤地区,由于煤燃烧时释放出大量的氟污染室内空气和烘烤的食物,可造成机体摄氟过量,从而增加氟斑牙的发生风险。
5、年龄
研究发现氟斑牙更容易在年轻的人群中发生。
6、基因易感性
遗传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候选基因多态性与相同环境暴露下个体的氟斑牙易感性有关。但是目前关于基因易感性与氟斑牙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仍需进一步研究。
症状-总述:
主要有牙齿异常,恒牙多发,对称性斑块或牙体缺损,牙釉质上有白垩色或褐色的斑块。严重者可伴有氟中毒表现,表现为关节疼痛、关节僵硬等。
症状-典型症状:
1、基本特征
(1)多见于恒牙,发生在乳牙者很少见。
(2)牙釉质表面有因矿化异常所形成的白垩色横线。有些牙齿(主要是上前牙)在萌出后呈现黄褐色或黑褐色斑块,严重者有釉质实质性缺损。
(3)可累及同一期发育的多个牙齿。
(4)患牙耐磨擦性差,容易有敏感症状,即吃冷、热、硬的食物时容易出现酸痛。
(5)严重慢性氟中毒时,除牙的变化以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关节疼痛、关节强直、骨硬化症等氟骨症症状。
2、临床分型
根据严重程度,氟斑牙通常可分为以下三类:
(1)轻度:牙齿表面有云雾状不规则白斑,可融合,边界不清,牙齿较坚硬,无实质缺损。
(2)中度:牙齿表面有较多的变色斑块,并出现了点状、带状、窝状的实质缺损。
(3)重度:牙的大部分或全部变色,甚至呈黑褐色,且有明显的蜂窝状实质缺损或形态变异。
症状-并发症:
牙釉质缺损、慢性氟中毒等。
就医-门诊指征:
1、牙齿表面出现白垩色、黄褐色或黑褐色斑块;
2、牙齿出现点状、带状、蜂窝状的实质缺损或形态变异,影响咀嚼;
3、牙齿容易出现敏感症状,吃冷、热、硬的食物时出现酸痛;
4、伴有关节疼痛、关节强直、骨硬化症等氟骨症症状;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口腔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需要对口腔进行检查,就诊前需漱口、刷牙。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牙齿出现变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吃东西时有酸痛感吗?
2、您有没有牙齿敏感的症状?
3、您以前居住在什么地方?
4、您饮食、口腔卫生习惯怎么样?
5、您周围居住的人的牙齿怎么样?有跟您相似的情况吗?
6、您以前做过口腔检查吗?做的哪些检查?结果如何?
7、您以前有没有接受过口腔治疗?何种治疗?效果怎样?
8、您有使用四环素之类药物的情况吗?
9、您除了牙的症状外,有没有关节、脊柱、四肢的不适?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牙齿变色、斑点?
2、我的病情严重吗?会遗传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现在需要用怎样的手段治疗?哪种方法最适合我?
5、这些治疗方法有风险吗?
6、能治好吗?会有后遗症和并发症吗?
7、我日常要注意什么?如何进行口腔护理?平时可以使用含氟牙膏吗?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选择体格检查、X线检查、电镜检查,必要时做总摄氟量、尿氟、食物氟、空气氟等其他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观察牙齿颜色、缺损等,初步评估严重程度。
检查-其他检查:
必要时做其他检查,如总摄氟量、尿氟、食物氟、空气氟等。
检查-影像学检查:
1、牙齿X线检查
牙齿致密度降低。
2、电镜检查
可见釉质的有机质相对增加,釉柱钙化不良,晶体大小异常,釉柱间质不清楚。
诊断-诊断原则:
结合患者的生活环境、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做出诊断,比如出生并长期生活在高氟区,且牙齿上出现白垩色、黄褐色或黑褐色斑块,或者牙齿表面出现牙釉质缺损者。氟斑牙需与牙釉质发育不全、四环素牙、牙釉质混浊等相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牙釉质发育不全
牙釉质发育不全可发生在单个牙或一组牙,其白垩色斑的边界比较明确,而且其纹线与釉质的生长发育线相平行吻合;而氟斑牙为长期性的损伤,其斑块呈散在的云雾状,边界不明确,并与生长发育线不相吻合。
2、四环素牙
恒牙及乳牙均可发生,可累及全口牙,损害范围波及所有牙面,较均匀一致。其表现主要为牙齿颜色改变,牙外形通常不受影响,严重者可见中切牙、侧切牙和第一恒磨牙同一水平线上的带状缺损。牙釉质表面有光泽,半透明度存在,牙冠为黄色、灰色、深灰。
3、牙釉质混浊
见于一个或少数几个牙齿,常见下切牙唇面及乳牙,很少对称,混浊集中在牙齿某区,也可累及全牙。损害表现为牙齿色泽改变,为白色或黄色斑点,边界清楚,强光下垂直更明显。
治疗-治疗原则:
轻度氟斑牙症状不明显,过去多不予处理;但随着人们对牙齿美观要求的增高,对氟斑牙的治疗观念也在发生改变。对无实质性缺损的氟斑牙,前牙可采用脱色法(磨除加酸蚀法),后牙可不予处理;有实质性缺损的氟斑牙,前牙适合用可见光复合树脂修复,重者可用贴牙面、罩冠修复;后牙氟斑牙影响咀嚼功能者,可采用充填法或金属全冠修复。
治疗-一般治疗:
1、脱色法或称漂白法
适用于矿化程度较高的患牙,即外观未见组织缺损、表面光滑、有光泽、透明度较高者。此类患牙不论着色深浅,还是着色范围的大小,着色都只在釉质的表层,用脱色法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通常使用过氧化氢作为漂白剂。
2、微量磨除法
牙面有白色或白垩色斑点,或不均匀的着色者,可使用微量磨除法。通过使用低浓度的盐酸或浮石粉。
3、修复法
用修复材料将患牙的唇面加以修复,遮住着色,修复釉质发育不全的缺损。适用于重度氟斑牙,特别是釉质发育不全并伴有缺损者;牙面无光泽的患牙和经过脱色无效的患者。一般多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也可用塑料贴面或烤瓷贴面以及烤瓷冠修复。
治疗-药物治疗:
尚无特殊的药物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治疗周期: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氟牙症的治疗周期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主要在于预防,通过口腔修复技术一般预后良好。
预后-危害性:
氟斑牙一般以牙齿异常为主,影响患者自信,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影响患者正常咀嚼,出现慢性氟中毒时还可能有关节肿胀、僵硬的情况,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预后-自愈性:
一般无法自愈。
预后-治愈性:
通过远离高氟环境和牙齿治疗患者症状可以消失。
预后-治愈率:
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积极的治疗恢复正常。
日常-总述:
患者要保持口腔清洁,防止牙龈炎,同时保持良好心态,不咬硬物,注意每年定期复查。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不要因为牙齿的异常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应保持积极地心态配合治疗。家属应帮助患者建立自信。
日常-生活管理:
1、改良水源,降低氟的摄入量。
2、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餐饭后或有进食过及睡前都要刷牙,并使用牙线来清洁牙齿。
3、少吃容易让牙齿染色的深色食物,如:巧克力、咖喱、咖啡、可可、中药汤、浓茶等。少吃零食,多摄取含有维生素B、C及钙质的食物,如柑橘类、奇异果、蛋、乳制品等。
4、戒烟,抽烟会使牙齿变黄,影响牙齿美观。
5、平时可使用美白牙膏做日常基本的牙齿美白,美白牙膏的美白原理是利用研磨颗粒,将牙齿表面的淤垢去除,亮白效果有限,但有可预防牙齿变更黄的清洁效果。
6、定期到医院进行牙齿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饮食调理:
饮食多补充钙、蛋白质,少吃对牙齿有损害的食物。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吃柔软、易咀嚼的食物。
2、可以在饮食中适当加入牛奶、豆制品等含钙、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3、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有利于身体健康。
饮食禁忌:
1、避免进食过冷或过热的刺激性食物,尤其是冰棒等温度过低的食物。
2、不咀嚼硬物,吃含骨、海鲜等食物时要小心的咀嚼。
3、少喝带颜色的饮料或食物,少喝碳酸饮料。
预防措施:
在牙发育阶段限制摄入过量的氟,是预防氟斑牙的关键。具有预防措施如下:
1、选择含氟量适宜的水源,可应用活性矾土或活性炭去除水源中过量的氟。
2、治理环境、控制氟污染。对于燃煤污染型区域,改灶、通风等,减少生活燃煤带来的空气、土壤等的氟污染。
3、改变饮食习惯及烹饪方法,减少氟化物在食物中的聚集,控制长期摄入高含氟食物。
4、儿童防龋过程中严格控制使用含氟制剂的剂量。
5、合理处理工业“三废”,加强个体防护,改善工作环境,预防工业氟污染。
6、适当增加膳食中的奶类及蔬果,加强钙、镁及维生素等的摄入,可降低氟对人体的损害。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