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副流行性感冒疾病英文名称: parainfluenza疾病别名: 副流感病毒感染、仙台病...
养生
疾病名称: 副流行性感冒
疾病英文名称: parainfluenza
疾病别名: 副流感病毒感染、仙台病毒感染
疾病概述:
副流行性感冒(parainfluenza)是指由于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成人中常引起轻型上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咽干、咽痛、发热、流鼻涕等;而儿童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鼻塞、咽喉痛等症状。大部分人可通过休息或者治疗实现痊愈,但是对于基础病较多、免疫力较差的易感人群,可能会引发严重并发症,故此类人群在流行性感冒流行时,应避免接触该病患者,保持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等,加以预防。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小儿科、呼吸内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发热、咳嗽、咽痛、咳痰
主要病因: 副流感病毒感染
检查项目: 病毒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查
重要提醒: 流行季节,应尽量避免让孩子到人流量大的地方,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消毒。
临床分类:
副流感病毒在人类中有四种类型。
1、1型副流感病毒
主要引起气管和支气管炎。
2、2型副流感病毒
比1型症状轻也较少见,主要引起气管和支气管炎。
3、3型副流感病毒
最常见,主要引起毛细支气管炎。
4、4型副流感病毒
仅有轻度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流行病学-传染性:
会传染。
流行病学-传染源:
患者及隐性感染者。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及飞沫传播。
流行病学-发病率:
副流行性感冒较为常见,暂无确切的发病率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2型多见于8~30个月的婴幼儿,3型多见于1~24个月婴儿,4型多见于6岁以下幼儿,6岁以上及成人多数已获免疫,但也可有再感染。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冬春季为多。
病因-总述:
副流感病毒由患者及隐性感染者经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可持续3~16天,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及飞沫传播,使副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呼吸道。
病因-危险因素:
1、年龄
儿童由于免疫力低,且未患过此病,容易感染副流感病毒。
2、接触传染源
在流行季节,感染人数多,经常出入人流量大的场所,感染风险会增大。
3、免疫力低下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会增加患病风险。曾患过此病的患者,在一段时间后,再次感染,也可能患病。
症状-总述:
副流行性感冒的潜伏期为3~6天,副流感病毒可致鼻咽部、喉、气管、支气管及肺泡等广泛炎症,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痉挛性喉炎、支气管肺炎等。
症状-典型症状: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表现为急性鼻炎和(或)急性咽炎,分别表现为喷嚏、流清水涕与咽干、咽痛,一般会发热2~3天。
2、急性支气管炎
表现为急性咳嗽、发热等症状。
3、痉挛性喉炎
患者多为2~6岁小儿,咳嗽紧促如犬吠,多在夜间发作,严重者可引起喉梗阻、喉鸣。
4、支气管肺炎
出现咳嗽、发热,重者会呼吸困难和发绀(皮肤、黏膜呈青紫色)等。
症状-并发症:
1、老年人可并发肺炎,表现为寒战、持久的高热、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胸痛等。
2、副流行性感冒可诱发哮喘和使哮喘加重,也有并发腮腺炎、中耳炎的可能。
就医-门诊指征:
1、持续或反复打喷嚏、流清水涕;
2、伴咽干、咽痛、发热;
3、急性咳嗽、喘鸣;
4、胸痛、呼吸费力;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疑似鼻炎、咽炎表现,可就诊于耳鼻喉科。疑似肺炎表现,可就诊于呼吸内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身边有人有这些症状吗?
6、您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呢?比如支气管炎?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这个病传染吗?我需要隔离吗?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
5、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6、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7、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咳痰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医生会选择性的让患者做病毒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查等检查,以便明确诊断。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病毒分离
早期作咽拭子分离病毒,以原代猴肾细胞或原代人胚肾细胞分离阳性率高,通常培养10天(再感染者需15~20天,4型病毒生长慢,需20天或以上)用豚鼠红细胞吸附抑制试验证明病毒存在。
2、血清学检查
取病初及病后3~4周双份血清作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或中和试验测抗体效价,若4倍升高有诊断意义。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和典型症状,结合病毒分离及血清学检查结果,一般可以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还应与普通感冒等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普通感冒
一般起病较急,普通感冒初期有咽干、咽痒、咽痛等咽部不适;可同时伴打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2~3天后变稠;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以及咳嗽等。一般普通感冒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轻度畏寒和头痛。两者鉴别可通过病毒分离培养来鉴别。
2、支原体肺炎
本病多在秋季发病,病情较轻,起病较缓,潜伏期为2~3周。初期有持续几天到几周的发热,热度不高,有轻度呼吸道症状,多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呛咳,咯少量黏痰或血丝痰,此外可伴食欲不振、腹泻、肌痛、耳痛等症状。胸片典型病变为间质性肺炎或斑片状融合性肺炎。痰、鼻和喉拭子培养可发现肺炎支原体。
治疗-治疗原则:
轻症多饮水,注意休息,一般可以自愈;重症应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呼吸困难者给吸氧,必要时需要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治疗,结合药物治疗。
治疗-对症治疗:
咳嗽严重者可使用止咳的药物;高热的患者可使用解热药。
治疗-药物治疗:
1、克仑特罗
为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用于缓解支气管哮喘以及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所致的支气管痉挛。
2、肾上腺皮质激素
有抗炎、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常用药物有氢化可的松等。
3、抗病毒药物
可阻止病毒由被感染细胞释放和入侵邻近细胞,减少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治疗病毒感染。常用药物为利巴韦林、α干扰素等。
治疗-相关药品:
氢化可的松、利巴韦林、α干扰素
治疗-手术治疗:
有喉梗死者考虑气管切开,以保证患者的呼吸。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2~4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一般预后较好,但可能在一段时间后再感染。
预后-危害性:
可能会出现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导致呼吸衰竭,进而危及其生命。
预后-治愈性:
多数可以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温暖、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外界的刺激。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可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不要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洗澡,勤打扫卫生。
5、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生活。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的康复。
饮食建议:
1、患者应加强营养,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3、家属可给予患者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4、患者可适当吃些山楂、猕猴桃等,提高食欲。
5、患者可适当吃些牛羊肉。
6、患者应适量多饮水,可帮助缓解咽喉部症状,并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7、建议婴幼儿保持母乳喂养。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要少吃油腻的食物。在平时烹饪炒菜时,尽量避免使用肥肉、奶油及烹调油,并且少吃和不吃油炸食品。
3、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咖喱等。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建议尽量长时间的进行母乳喂养。
2、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注意卫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