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高血压眼病疾病别名: 高血压性眼底病变疾病概述: 高血压眼病指因全身动脉高血压所引起的视...
养生
疾病名称: 高血压眼病
疾病别名: 高血压性眼底病变
疾病概述:
高血压眼病指因全身动脉高血压所引起的视网膜血管、脉络膜血管或视神经的病理损害。可分为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性脉络膜病变和高血压性视神经病变,3种病变可互相并发。多见于老年伴有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患者一般无眼部不适主诉,通常是在检查眼底时发现,当发生严重视网膜病变累及视神经时可出现视力下降。高血压眼病一般预后较好。根据受累的程度不同,视力正常或下降。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相关性
就诊科室: 眼科
发病部位: 眼
常见症状: 视力下降
主要病因: 高血压
检查项目: 眼底检查、眼底血管荧光造影
重要提醒: 患者应及早就医治疗,避免病情进展恶化。
临床分类:
1、基于不同部位的病理损害分类
(1)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动脉变细是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最初期的体征,随着血压的持续上升以及病程的延长,动脉管壁进一步增厚。慢性长期高血压的患者动静脉交叉处的改变最为明显。可见到交叉处的静脉在硬化动脉压迫下,两端变窄呈梭形,称为Gunn征。静脉在交叉处偏向弯曲呈S或Z型走行,或在其上呈拱桥状走行,称为Salus征。血压急剧上升可引起血视网膜屏障功能的破坏以及局部小动脉痉挛等,导致视网膜缺血缺氧,而表现为视网膜的水肿、出血、渗出和棉绒斑。
(2)高血压性脉络膜病变
在急进型高血压发生时,快速升高的血压可引起脉络膜血管内皮受损,形成纤维蛋白样坏死,检眼镜下可见视网膜上有3个~4个血管直径的黄白色斑点状渗出,称为Elshning斑。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中可见点状荧光素渗漏。慢性高血压时,脉络膜动脉因硬化而变得细窄,位其上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可出现增殖或线形色素沉着,称Siegrist条纹。
(3)高血压性视神经病变
主要表现为视乳头的水肿,视乳头隆起程度较高,可达1个~3个屈光度,甚至可高达6个屈光度。视盘表面毛细血管充盈,后极部网膜水肿。
2、Keith-Wagener-Barker分类
(1)Ⅰ级
视网膜动脉轻微收缩及有些迂曲,患者高血压较轻。
(2)Ⅱ级
视网膜动脉有局部狭窄,有动静脉交叉征。患者血压较前升高,一般无自觉症状,心肾功能尚好。
(3)Ⅲ级
视网膜动脉明显局部收缩,并有出血、渗出及棉絮斑,即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多数患者同时有显著动脉硬化,血压持续很高,有心、肾功能损害。
(4)Ⅳ级
上述视网膜病变均较严重,并有视乳头水肿。患者心、大脑及肾有较严重损害。
3、Scheie分类
(1)基于高血压性眼底改变分类
①Ⅰ级:广泛的小动脉狭窄,特别是小的血管。小动脉管径尚均匀,无局部狭窄。
②Ⅱ级:小动脉狭窄更明显,可有小动脉局部收缩。
③Ⅲ级:局部和弥漫的小动脉狭窄更为明显与严重,可能有视网膜出血。
④Ⅳ级:所有上述异常均可有表现,并有视网膜水肿、硬性渗出及视乳头水肿。
(2)基于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分类
①Ⅰ级:小动脉光反射增宽,有轻度或无动静脉交叉压迫征。
②Ⅱ级:小动脉光反射增宽及动静脉交叉压迫均较显著。
③Ⅲ级:小动脉呈铜丝状,动静脉交叉压迫征较明显。
④Ⅳ级:银丝状动脉,动静脉交叉压迫征更重。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中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约为70%。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老年伴有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
病因-总述:
高血压眼病由高血压引起,以视网膜动脉收缩及视网膜、视乳头病变为主要表现。眼底病变的程度与患高血压时间的长短及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随着血压下降和得到控制,眼底出血、渗出等病变也逐渐好转,早期治疗效果较好,但到晚期疗效通常较差。
病因-基本病因:
任何原因使血压增高均可导致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病因-危险因素:
血压越高、年龄愈大、病程愈长,眼底改变的发生率愈高。有明显烟酒嗜好者,其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烟酒嗜好者。
症状-总述:
大多数患者一般无眼部不适主诉,通常是在检查眼底时发现。主要表现为血压明显偏高,且波动较大,当发生严重视网膜病变累及视神经时可出现视力下降。
症状-并发症:
1、眼底出血
此症易发生于已患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症、糖尿病的患者,尤其易发生于原有高血压患者;还可继发于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飘动,严重者可出现视力突然丧失。
2、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本病多见于老年女性,患者可出现剧烈头痛、眼痛、恶心、呕吐、视力骤降,看灯光出现“彩虹”,个别患者还可出现发热、怕冷等症状,易被误诊为胃肠道疾病或感冒。
3、视觉衰退
本病常导致近视、干眼症、结膜炎的发生率大幅度上升,出现眼睛干涩、发红、有灼热感或异物感,眼皮沉重、眼痛、头痛、视力下降等症状。
症状-伴随症状:
高血压眼病是高血压全身性的一个表现,个别患者可能伴随有心、脑及肾功能损害,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恶心、呕吐、惊厥、昏迷和蛋白尿等。
就医-门诊指征:
1、本身患有高血压。
2、视力正常或下降。
3、伴有头痛、头晕、失眠、恶心、呕吐、惊厥、昏迷和蛋白尿。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尽早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病情平稳者,可到眼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是否有高血压?血压控制的如何?
2、您都有哪些症状?症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多久了?
3、您的症状什么情况会缓解?什么时候会加重?
4、曾经是否采取过什么措施使得症状改善/恶化?
5、本次就诊之前是否进行过治疗?用了何种药物、何种方法?是否有效?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病情严重吗?会失明吗?
2、怎么治疗?是否可以采取某些居家治疗措施暂时缓解症状?
3、治疗方式有哪些副作用?
4、是否可以痊愈?需要治疗多久?
5、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
6、有没有相关的权威手册或网站?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询问完病史后,首先会对患者进行眼底检查,判断有无异常,之后可能建议做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等,以明确诊断及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可能会观察患者的眼部是否有明显改变。
检查-其他检查:
患者需要在使用散瞳药后接受眼底检查,可能观察到眼部血管收缩、变窄、反光增强;动静脉交叉处异常改变;渗出、出血、棉绒斑、视盘水肿等。
检查-影像学检查:
为了明确诊断及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医生可能建议做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可以显示视网膜血循环时间迟缓。
诊断-诊断原则:
多数患者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根据高血压病史及特征性的高血压眼底改变,可以诊断。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有助于诊断和了解病变程度。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排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嗜铬细胞瘤眼底改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眼底改变等疾病。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长期慢性高血压病史或有肾脏病、内分泌病及妊娠中毒症等恶性高血压病史。
2、症状
视力正常或下降。
3、体征
全身可有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肾等其他相应症状。
4、眼底检查
动脉硬化,动静脉交叉处压迹、视网膜渗出,出血,水肿及视乳头水肿等,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可见毛细血管闭塞区、毛细血管扩张和微动脉瘤,以及荧光渗漏等。
诊断-鉴别诊断: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患者血糖高,视网膜有微血管瘤、硬性渗出,视网膜静脉充盈迂曲严重者呈串珠样。视网膜动脉亦可有硬化表现。
2、低灌注视网膜病变
又称静脉淤滞性视网膜病变,由颈内动脉狭窄或阻塞所致。视网膜赤道部及周边部点、片状深层出血,静脉迂曲、扩张,视网膜动脉压降低,可见视网膜动脉搏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
3、肾性高血压视网膜病变
一般慢性肾炎常合并有贫血的眼底。病程早期无视网膜动脉硬化,但有较重视网膜水肿及大片渗出。
4、嗜铬细胞瘤眼底改变
为持续性高血压伴随阵发性血压升高。头痛、皮肤苍白、心跳过速以及视力阵发性减退,甚至濒于失明。血压急骤升高所致视网膜严重缺血,视盘颜色浅淡,视网膜动脉非常狭窄,可有视网膜出血、水肿和渗出、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或高血压视盘视网膜病变。
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眼底改变
多发生于妊娠的后3个月。视力模糊、畏光及视物有双影。眼底早期病变为视网膜动脉局限性狭窄,即痉挛。严重者可引起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或视盘、视网膜病变,甚至发生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治疗-治疗原则:
治疗原发病、降低血压是防治眼底病变最根本措施,小动脉改变明显者应用扩血管药物。出现出血、渗出、水肿者应用止血化瘀药物。
治疗-一般治疗:
注意用眼卫生,避免熬夜及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
治疗-药物治疗:
1、促进视网膜病变的吸收
使用碘剂、钙剂等,活血化瘀,促进渗出和出血的吸收。
2、营养视网膜
口服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E、路丁片等,增强血管壁的弹性。
治疗-相关药品:
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P、碘剂、路丁片、钙剂、酚妥拉明、硝苯吡啶
治疗-手术治疗:
1、激光治疗
黄斑处出血很大时,用大功率、小光斑击穿出血外缘下方及内下缘,使血进入玻璃体内便于吸收。
2、玻璃体切割手术
多用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发生玻璃体大出血的治疗、玻璃体积血或静脉阻塞导致黄斑前膜。
治疗-治疗周期: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中医治疗:
1、肝阳上亢证
(1)症状:视力下降,头目眩晕、胀痛,头重脚轻,眼底可见动脉痉挛、静脉怒张或动脉硬化的表现,舌红少津,脉弦或弦细数。
(2)治法:平肝潜阳熄风。
(3)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4)组成:半夏、白术、川芎、钩藤、白芷、白芍、防风、天麻、丹参。
(5)药物加减:若肝火过盛,加夏枯草、菊花、决明子;若热极化火,损伤血络,眼底出血,予以荆芥炭、茜草、白及、当归、藕节炭、三七粉。血止后期出血渐吸收,视力渐恢复,可酌加黄芪、党参、白术、山药、菟丝子、枸杞子等益气、滋养肝肾之品。
2、水湿上泛,痰浊上蒙证
(1)症状:视力下降,视物双影模糊,头昏眼花,厌恶欲吐,疲倦乏力,胸闷脘痞,眼底有视网膜及乳头水肿的表现或可见絮状渗出及硬性白色渗出,舌苔白腻,脉濡滑。
(2)治法:健脾化湿利水、化痰散结。
(3)方药:参苓白术散合二陈汤加减。
(4)组成:党参、茯苓、炒白术、半夏、陈皮、炙甘草、泽泻、车前子、石菖蒲、白芥子。
(5)药物加减:若痰湿化热,可加茵陈、黄芩等药清热化湿。若有散在出血,加藕节炭、丹参、三七粉,渗出物久不吸收,兼有瘀者,加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散结。
3、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证
(1)症状:视力下降,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心烦怔忡,盗汗,手足心热,眼底可见动脉节段性痉挛或动脉硬化的表现,舌质红,苔薄,脉细数。
(2)治法:补益肝肾,滋阴降火。
(3)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
(4)组成:生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枸杞、菊花、知母、黄柏、丹参、桑叶。
(5)药物加减:若反复出血者,加旱莲草、藕节炭等凉血止血。
以上中医疗法均需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
预后-一般预后:
高血压眼病一般预后较好。根据受累的程度不同,视力正常或下降。一般高血压患者,当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后,眼底可恢复原状。视网膜水肿、出血及棉絮斑可在几周内消退。硬性渗出则需经几个月后才消退。若血压又复上升,眼底病变还可出现。
预后-危害性:
高血压眼病如不及时治疗并控制血压,可能会失明,甚至出现心、脑、肾等部位更为严重的高血压并发症。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能自愈,需积极就医接受治疗。
预后-治愈性:
随着血压下降和得到控制,眼底出血、渗出等病变也逐渐好转,早期效果较好,但到晚期效果较差。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根治性:
高血压眼病一般难以根治,但经规范化治疗可以控制。
预后-复发性:
高血压眼病与患者血压的控制,生活习惯密切相关,血压控制不佳、生活作息及饮食习惯不注意则极易复发,因此平时应注意养护。
预后-后遗症:
视力下降。
日常-总述:
患者平时要注意监测血压,积极治疗,遵医嘱用药,规律作息。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高血压眼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容易引起患者的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
2、患者应加强对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认识,保持心态平和,正确认识到高血压合并视网膜病变对患者的危害,在综合治疗的同时注意调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1、严格按医嘱服用降压药,不可随意停药,平时注意自己监测血压,发生异常变化,立即同医生联系,及时给予治疗。定期到内科随访血压和用药情况,不可随意停药或加药。
2、根据病情的变化咨询医师,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药物的调整。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服用中药治疗,并结合食疗。
日常-生活管理:
1、因此病导致视力下降,血压也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所以要注意日常生活安全,防止摔伤、碰伤的发生。
2、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并保持乐观的情绪。
3、合理的饮食既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又可以控制肥胖,注意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禁忌浓茶、咖啡、饮酒、暴饮暴食,保持大便通畅,勿用力屏气。
4、户外运动可以调节人体的高级神经活动,促进血管舒张,降低血压。患者可以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不宜参加过于剧烈的运动,如跑、跳,而要量力而行,选择太极拳、漫步等柔和运动。同时注意不要低头,不宜进行有竞技性的运动,不宜做负重性活动,以免血压升高。
5、对血压不稳定的患者,建议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要缓慢,从卧位至站位前可先在床上坐一会儿。
日常-病情监测:
高血压眼病患者需要积极监测并控制血压,关注自身情况,并告知医生。
日常-复诊须知:
需定期随访,每3 个月复查1 次,若病情稳定可6个月~12 个月检查一次。平时如发现视力或视野突然出现异常,应立即就诊。
饮食调理:
高血压眼病患者应限制食盐的摄入,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
饮食建议:
1、保证食物具有充分的热量、脂肪和必需的钙、铁、锌,但不宜过量。适宜吃含蛋白质高的物品,如豆类及豆制产品、蛋清、牛肉、羊肉、猪的瘦肉、鱼类、鸡等;禁止食用动物内脏,提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蛋白质,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可以防止便秘。
2、控制和减轻体重,有利于血压的平稳。合理搭配三餐,控制摄入量,同时要限制食盐的摄入量,每天保证在2g~3g之间,并适当增加钾、钙、镁及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少食中性脂肪。
饮食禁忌:
忌烟酒、高盐食品,以免造成血压升高,病情反复恶化。
预防措施:
降低血压是预防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最根本措施。必须严格控制血压水平,可以通过改变饮食习惯、增加运动量和服用降压药来达到这个目的。另外,患者必须按时随诊。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