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鼓膜内陷疾病英文名称: Tympanic membrane inversion疾病概述:...
养生
疾病名称: 鼓膜内陷
疾病英文名称: Tympanic membrane inversion
疾病概述:
鼓膜内陷(Tympanic membrane inversion)是指由咽鼓管阻塞或者狭窄引起鼓膜偏离正常位置,向鼓室内凹陷。主要见于急性咽鼓管炎、慢性咽鼓管阻塞、慢性卡他性中耳炎、粘连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等。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发病部位: 耳
常见症状: 耳鸣、听力下降、头晕、耳闷胀感
主要病因: 炎症、变态反应、气压损伤等因素引起鼓管阻塞或者狭窄
检查项目: 耳镜检查、血常规、听力检查
重要提醒: 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治疗,否则严重者可导致永久性耳聋。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腭裂,过敏性鼻炎,扁桃体和腺样体肿大,鼓膜破裂愈合不良,中耳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胃食管反流,鼻窦炎等疾病的患者多发。
病因-总述:
咽鼓管因炎症、变态反应、气压损伤等原因使其黏膜肿胀,咽鼓管管腔变狭窄或完全阻塞,造成咽鼓管不通,鼓室内因氧气被吸收而压力降低,导致鼓膜内陷。
症状-总述:
鼓膜内陷的症状主要有耳鸣,耳痛,头晕,轻度耳聋和耳闷胀感。可有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听力多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下降至最低点,严重者可出现永久性耳聋。
症状-并发症:
若未及时接受治疗,常见的并发症有耳道糜烂、耳部骨头侵蚀和胆脂瘤等。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耳朵内部疼痛、耳鸣、耳闷、听力下降等;
2、头部受到外力撞击后感到耳部不适、听力受损;
3、在进行深部潜水或乘坐飞机后出现反复耳闷、眩晕;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检查发现鼓膜内陷,或伴有以上情况,应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一般首诊科室为耳鼻喉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发现鼓膜内陷多久了?
2、您目前有什么不适吗?您听力受影响吗?
3、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4、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6、您有耳部的疾患吗?
7、您最近有没有坐飞机?
8、您最近有进行潜水活动吗?
9、您有对什么过敏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鼓膜内陷?
2、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需要手术吗?有手术意外的方法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8、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9、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耳鸣、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选择耳镜检查来观察患者的鼓膜是否内陷,还可能选择听力检查判断是否存在听力异常。必要时,还需进行血常规检查来明确病因。
检查-体格检查:
借助耳镜检查鼓膜可见光锥缩小、变形、移位或消失,锤骨短突及前、后皱襞明显突起,即为鼓膜内陷。当锤骨柄向后上方明显内移、变短,甚至呈水平位,光锥消失时,即为重度鼓膜内陷。
检查-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以显示患者是否发生了感染性疾病。
检查-其他检查:
耳部炎症疾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根据听力检查了解听力障碍程度,对疾病诊断有一定的提示意义。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结合相关的辅助检查,即可明确诊断。询问病史时要关注患者耳部相关症状出现的时间、有无诱发或缓解因素、是否有症状加重发生等,同时应详细询问患者近期或既往有无感染性疾病及其他疾病的经历,为诊断提供依据。引起鼓膜内陷的原因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气压损伤性中耳炎、急性咽鼓管炎、粘连性中耳炎,应注意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气压损伤性中耳炎
临床表现有耳胀、耳闷、耳鸣及耳痛,疼痛常放射到腮区。轻者于飞行或潜水后数分钟至数小时症状消失,重者则疼痛剧烈,耳聋,甚或产生眩晕。耳镜检查可见锤骨柄周围和松弛部充血,鼓膜内陷,严重者鼓室出现积液,甚至积血,气压过度改变或以往曾患耳疾而鼓膜薄弱者可发生鼓膜破裂。
2、急性咽鼓管炎
常继发于急性鼻咽炎、急性鼻炎和急性鼻窦炎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多因急性肥大性增殖体炎引起。主要表现为耳部闷塞感和听力障碍。耳镜检查可见咽鼓管黏膜充血、水肿,可因咽鼓管通气不良导致鼓膜内陷。
3、粘连性中耳炎
大多病人患过分泌性中耳炎,有一部分患过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症状有听力下降,耳闭塞感或闷胀感,耳鸣一般不重。耳镜检查可见鼓膜明显内陷,严重者鼓膜紧张部与鼓室内壁部分或几乎完全粘连,松弛部常有内陷袋。鼓膜活动度减弱或消失。穿孔者穿孔边缘与鼓室内壁粘连。
治疗-治疗原则:
鼓膜内陷的患者需要明确具体病因,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病因治疗一般以抗感染治疗为主,同时辅以对症治疗缓解症状。
治疗-药物治疗:
1、抗感染
应用抗生素,预防中耳感染。
2、减充血剂
可以减轻咽部、鼻部症状。常用的药物有羟甲唑啉、赛洛唑啉等。
治疗-相关药品:
羟甲唑啉、赛洛唑啉
治疗-手术治疗:
1、气压损伤性中耳炎
(1)鼓膜穿刺:若鼓室内持续积液,则可在鼓膜后下方穿刺,吸出积液。
(2)鼓膜切开:若鼓室内积液稠厚或积血,可于鼓膜后下象限切开排液。
(3)鼓膜插管:鼓室积液持续不消退,可鼓膜置管,恢复中耳充气,改善症状。
2、粘连性中耳炎
手术目的为切除粘连组织,清除分泌物,恢复中耳传音功能,防止再粘连。术中可于鼓室内放置硅胶片、软骨片等防止再粘连。
治疗-其他治疗:
咽鼓管吹张术:常用导管吹张法,每日1次,连续3~5d,可保持耳咽管通气引流。急性咽鼓管炎急性期过后可作咽鼓管吹张,防止粘连。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多数患者可恢复听力,预后较好。
预后-危害性:
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可出现永久性听力丧失。
预后-治愈性:
多数患者可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日常-总述:
患者生活中应注意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恢复听力。
日常-用药护理:
遵医嘱用药,积极治疗疾病,控制病情,如病情出现反复或出现不明症状,及时就医。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耳道的通畅,生活中注意耳道不要进水、异物堵塞,不要过度掏耳朵。
2、出现咽鼓管疾病要积极治疗,防止病情反复。
3、多休息,避免劳累,保持心情愉悦。
4、戒烟,避免香烟的刺激,尽量少吸入二手烟。
饮食调理:
本病对饮食一般无特殊要求。
饮食建议: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注意补充充足的蛋白质和热量,帮助身体恢复。
饮食禁忌:
1、恢复期间尽量不要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2、不要喝酒。
预防措施:
有过敏性鼻炎、腭裂等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有助于预防鼓膜内陷的发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