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过敏性血管炎和肉芽肿病疾病英文名称: allergic angiitisgranu-lo...
养生
疾病名称: 过敏性血管炎和肉芽肿病
疾病英文名称: allergic angiitisgranu-lomatosis,CSS
疾病别名: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hurg-Strass综合征、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疾病概述:
过敏性血管炎和肉芽肿病(allergic angiitisgranu-lomatosis,CSS))又称为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hurg-Strass综合征、变应性肉芽肿病、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等,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过敏有关。本病患者早期常有过敏性鼻炎、哮喘、鼻息肉的病史,随后可发生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性疾病,常见临床表现为喘息、咳嗽、呼吸困难、发热、咯血、皮肤损害、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及神经系统损伤等。临床上主要应用激素进行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风湿免疫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喘息、咳嗽、呼吸困难、发热、咯血、皮肤损害、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及神经系统损伤
主要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与过敏有关
检查项目: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尿常规检查、X线检查、鼻窦CT、肺功能检查、一氧化氮呼气试验(FeNO)、胃肠镜检查
重要提醒: 一旦确诊,应积极进行治疗,以免病情进展危及患者生命。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1、我国尚缺乏流行病学资料。
2、国外报道本病的总患病率为10.7~13.0/百万,年发病率为0.5~6.8/百万。支气管哮喘人群中本病的发病率为0~67/百万,年发病率则高达64.4/百万,远高于总人群中的发病率。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发病高峰年龄为30~40岁,男女均可发病。
病因-总述:
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末明。可能与过敏关系密切,多数患者具有过敏性鼻炎、哮喘、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增多、lgE增多等。推测其发病机制与过敏、环境等有关,但仍未发现其特异性抗原。
症状-总述:
本病前驱期除出现一般症状如发热、全身不适外,常出现多种呼吸道疾病症状,约96%~100%的患者可出现喘息、咳嗽、呼吸困难等。随着病情进展可表现为严重的喘息、呼吸困难及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引起的一系列继发性改变,如发热、咯血、皮肤损害、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及神经系统损伤等。
症状-典型症状:
1、呼吸系统受累
大部分患者以喘息发病,95%以上的患者有喘息、咳嗽等病史,75%的患者出现变应性鼻炎,是本病的典型初始症状,患者也可出现反复发作的鼻炎或鼻息肉。可表现出咳嗽、咳痰、流涕、喘息、鼻塞等症状。
2、心脏受累
心脏受累严重者预后差,是本病的主要死亡原因(约占50%)。约27%~47%的患者可出现心脏受累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可出现心肌、心内膜、心包和冠状动脉受累,表现为扩张性心肌病、嗜酸粒细胞性心内膜炎、嗜酸粒细胞性心肌炎、冠状动脉血管炎、心脏瓣膜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包炎及心包积液等。可表现出心慌、胸痛、呼吸困难、乏力、面色苍白、食欲下降、下肢水肿等。
3、胃肠道受累
发生率为37%~62%,可出现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甚至肠道穿孔等胃肠道症状。少部分可见肉芽肿形成或结节性肿块,导致肠梗阻。若病变侵犯浆膜,可导致腹膜炎、腹水。
4、神经系统受累
见于约70%的患者,可有多发性单神经炎或感觉运动混合性外周神经病变。典型的多发性单神经炎表现为垂腕或足下垂。
5、肾脏受累
肾血管炎者较少,且严重程度较低,但可迅速从单纯尿检异常发展为急性进展性肾小球肾炎。常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血尿、蛋白尿、疲乏、精神萎靡等症状。
6、皮肤受累
70%的患者可出现皮肤受累,是血管炎期的主要表现之一,常表现为分布在四肢和头皮的紫癜、结节及丘疹等。多发的斑丘疹、多形性红斑、网状青斑、水疱、无菌性脓疱、淤点、淤斑和荨麻疹等均可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出现,丘疹和结节状病变可能会发生坏死或破溃。
症状-并发症:
根据不同气管受累程度可出现支气管扩张、心力衰竭、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脑梗死等并发症。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哪些症状?症状出现多久了?是否越来越严重?
2、您出现症状后都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3、您是否进行过治疗?具体如何治疗?疗效怎样?
4、您发病前有用过什么药物或接触什么特别的东西?
5、您之前有免疫系统疾病吗?
6、您发病前有感染性疾病吗?
7、您饮食习惯怎么样?平时吸烟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疾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我的疾病能治好吗?
3、都有哪些治疗方法?您推荐哪些方法?
4、我的疾病会对日常生活产生哪些不良影响吗?
5、我在生活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吗?
6、是否需要复查?大概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喘息、咳嗽、呼吸困难、发热、咯血、皮肤损害、心功能不全等症状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选择性的让患者进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尿常规检查、X线检查、鼻窦CT、肺功能检查、一氧化氮呼气试验(FeNO)、胃肠镜检查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嗜酸粒细胞
可取患者的外周血进行检测,有助于诊断。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的比例常高于10%,是本病诊断依据之一。
2、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
须同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两种方法测定。有助于本病诊断。
3、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
本病血管炎期血清IgE和IgG水平升高,为EGPA的特征之一,有助于诊断。
4、尿常规检查
可见血尿相(或)轻度蛋日尿,可伴尿白细胞增多或多种细胞管型。
5、其他
血沉和C-反应蛋白可呈中度升高,与疾病活动性相关;γ-球蛋白及α-球蛋白均可升高;类风湿因子滴度阳性,补体可升高;多数患者可出现轻至中度贫血;部分患者血癌胚抗原(CEA)轻度升高。
检查-病理检查:
可取患处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其典型的表现为肉芽肿和坏死性病变,坏死灶内可见嗜酸粒细胞、嗜酸性坏死碎片或夏科-雷登结晶,周围有类上皮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形成的肉芽肿。病变早期没有出现血管炎时,可仅见组织内嗜酸粒细胞浸润。血管炎期,可见小至中等大小的血管壁纤维素性坏死、嗜酸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嗜酸粒细胞主要分布在血管壁内层,可同时表现为坏死及肉芽肿形成。这种损伤进展缓慢,直到血管壁纤维化及管腔闭塞。病变后期,病理表现为小血管栓塞、血管壁弹力纤维破坏,嗜酸粒细胞浸润不明显。
检查-其他检查:
1、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是指导治疗和评估疗效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其检查的项目主要包括肺通气功能、肺弥散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及支气管舒张试验等。
2、一氧化氮呼气试验(FeNO)
本指标增高提示激素治疗反应好,可协助评估上、下气道炎症治疗前后的变化。
3、胃肠镜检查
有消化道症状及高度疑似本病累及消化道的患者适用。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可见肺部结节样或者片状浸润或弥漫性间质性肺炎。
2、鼻窦CT
可发现鼻窦炎的表现。
3、其他
可应采用超声与核磁共振成像(MRI)对心脏、肾脏、肝脏和血管系统等进行全面检查,以发现其他器官受累的情况,如超声心动图可协助判断心脏受累情况。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合胸部X线改变即可作出诊断,对不典型的患者可进行皮肤、肌肉活检,如发现血管炎性病变并其周围嗜酸性细胞浸润,则可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注意与韦格内氏肉芽肿、结节性多动脉炎、哮喘型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等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以下6项中,凡符合其中4项或以上者,可诊断为过敏性血管炎和肉芽肿病。
1、哮喘
哮喘史或呼气时广泛的肺部高调啰音。
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白细胞计数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大于10%。
3、单发性或多发性神经病
由于系统性血管炎所致的单神经病、多发单神经病或多发神经病(手套、袜套样分布)。
4、肺非固定性浸润影
影像学检查提示游走性或短暂性肺部浸润影(不包括固定性浸洞影)。
5、鼻窦病变
鼻窦疼痛或压痛,鼻窦影像学提示鼻窦透亮度下降。
6、活检提示血管外EOS浸润
活检结果(包括动脉、小动脉、小静脉)显示血管外大量EOS浸润。
诊断-鉴别诊断:
1、韦格内氏肉芽肿
韦格内氏肉芽肿系呼吸道肉芽肿、肾小球肾炎和广泛坏死性血管炎三联征疾病,其发病年龄与临床症状与过敏性血管炎和肉芽肿病很相似,有时不易鉴别。但韦格内氏肉芽肿多首先出现上呼吸道病变如鼻咽部溃疡,肺内出现单发或多发性结节和浸润,常见薄壁或厚壁空洞形成。病灶中很少有多量嗜酸细胞浸涧或周围血嗜酸细胞增高,也无哮喘发作。神经系统受累也极少见。肾脏受累比较严重。血清免疫球蛋白以IgA增高明显等,均不同于过敏性血管炎和肉芽肿病,多可作出鉴别诊断。
2、结节性多动脉炎
结节性多动脉炎活动期可出现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出汗等,所出现的症状与过敏性血管炎和肉芽肿病难以鉴别。但结节性多动脉炎多有严重的肾脏损害,可出现持续、严重而顽固的高血压以及由高血压所引起的各种症状,肺部病变比较轻。而过敏性血管炎和肉芽肿病临床上可出现明显的哮喘症状,及咳嗽、咯血等表现,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等,可与结节性多动脉炎区别。
3、哮喘型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临床表现为类似感冒的表现如咳嗽、咳痰、发热、气急等,严重时可呈反复的哮喘样发作,有时不易与过敏性血管炎和肉芽肿病区别。但哮喘型肺嗜酸粒细胞症可累及多个脏器,如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多发性关节炎等,X线检查多在肺上野出现游走性浸润灶,支气管造影可见近端支气管扩张而远端支气管完好的特征性改变,一般不难与过敏性血管炎和肉芽肿病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过敏性血管炎和肉芽肿病主要是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案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受累的器官、病情是否活动等因素。
治疗-药物治疗:
1、全身激素治疗
全身用激素是治疗本病的基础药物。有危及生命的脏器受累时,医生可能会使用大量激素进行冲击治疗,常用药物为泼尼松、甲泼尼龙。
2、免疫抑制剂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可在使用激素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常用药物为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甲氨嘌呤。
3、靶向治疗药物
研究表明,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靶向治疗药物,可降低激素治疗剂量或治疗某些难治病例。常用药物为美泊利单抗、利妥昔单抗、奥马珠单抗。
4、吸入性药物治疗
为缓解症状,推荐使用高剂量吸入激素和支气管舒张剂(β2-受体激动剂)的复方制剂,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倍氯米松/福莫特罗、氟替卡松/沙美特罗等,大部分患者需要持续吸入治疗。对于有哮喘表现的患者还可考虑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等)、茶碱缓释制剂、抗胆碱能药物(如噻托溴铵等)治疗,有助于缓解喘息症状,改善肺通气功能。文献报道,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的使用与本病发病相关,但因研究缺乏严谨的设计,暂不作为限制本病患者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的依据。
5、α-干扰素
可作为二线或三线治疗药物,常用药物为重组人干扰素α-2b。
治疗-相关药品:
泼尼松、甲泼尼龙、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甲氨嘌呤、美泊利单抗、利妥昔单抗、奥马珠单抗、重组人干扰素α-2b、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倍氯米松、福莫特罗、氟替卡松、沙美特罗、孟鲁司特钠、噻托溴铵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治疗本病的疗效存在争议,但对ANCA阳性的急性进展性肾小球肾炎或肺-肾综合征的患者建议使用。
2、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可作为激素和(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疗效不佳且对其他治疗无效的患者或孕妇的二线治疗;有学者指出,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每3~4周重复使用,具有一定疗效;在药物引起的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合并严重和(或)反复感染的情况下,可考虑使用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
3、接种疫苗
鼓励患者接种灭活疫苗和流感、肺炎球菌疫苗;应用免疫抑制剂和(或)泼尼松≥20mg/天的患者禁忌接种灭活疫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的预后取决于是否得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早诊断、早治疗可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预后-危害性:
可使患者出现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预后-治愈性:
可通过治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存率。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数据统计。
预后-生存周期:
本病的5年生存率为68%~100%(即经过治疗后,生存五年以上的患者占68%~100%),10年生存率约为79.4%。
日常-总述:
患者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帮助身体恢复。同时要调节好自身的心态,及时排解不良情绪。
日常-心理护理:
1、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从各个方面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患者应正视疾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必要时可向心理医师咨询。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休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2、不要从事剧烈的劳动或运动。
3、保持良好的心态,及时排解生活中的压力。
4、听从医生的安排,定期复查。
饮食调理:
患者应保证足够的热量摄入,选择健康、均衡的饮食,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有利于身体恢复;少吃过于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少饮酒。
饮食建议:
1、多食新鲜水果、蔬菜,补充各种维生素。
2、以清淡和易消化的饮食为主。
饮食禁忌:
1、避免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浓茶、咖啡等饮料也要少喝。
2、少吃油腻、油炸的食物。
3、不要暴饮暴食,保持规律的进食量。
预防措施:
1、积极去医院检查过敏原,日常生活中避免接触该类物质。
2、增强体质,注意保暖。
3、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