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颌周蜂窝织炎疾病概述: 颌周蜂窝织炎是发生在颌骨周围筋膜间隙组织内的一种急性、弥漫性、化...
养生
疾病名称: 颌周蜂窝织炎
疾病概述:
颌周蜂窝织炎是发生在颌骨周围筋膜间隙组织内的一种急性、弥漫性、化脓性炎症。此病多见于急性尖周炎、牙槽脓肿、急性第三磨牙冠周炎等疾病之后,外伤性及腺源感染也常见到。患者的表现与发生感染的部位有关,主要表现为面部疼痛、肿胀、张口受限、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本病需根据病因、发病部位、临床表现及患者全身情况,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可选择药物、手术等方式。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口腔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面部
常见症状: 面部疼痛、肿胀、张口受限、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
主要病因: 多见于急性尖周炎、牙槽脓肿、急性第三磨牙冠周炎等疾病之后
检查项目: 血常规、脓液检查、X线、CT、超声
重要提醒: 本病如不进行积极地控制,可能导致感染的扩散,患者应及时就医,查明病情,尽早处理。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患有急性尖周炎、牙槽脓肿、急性第三磨牙冠周炎等口腔、面部感染疾病的人群,由于存在原发的病灶,更容易导致本病发生。
2、口腔卫生习惯差的人群更容易发生口腔、面部的感染,患本病风险高。
病因-总述:
颌周蜂窝织炎多见于急性尖周炎、牙槽脓肿、急性第三磨牙冠周炎等疾病之后,外伤性及腺源感染也常见到。不同部位感染的病因可能不同,由不同的疾病引起。
病因-基本病因:
1、眶下部感染
上颌尖牙和双尖牙的牙根靠近眶下部,这些牙齿的尖周感染常易向外上方扩散,引起本病。
2、咬肌部感染
常由下颌智冠周炎或下颌后牙的尖周感染所引起。
3、颌下部感染
多由智齿冠周炎,下颌后牙的尖周感染和颌下部化脓性淋巴结炎等所引起。
4、颞下部感染
多由于上颌磨牙的根尖感染或拔牙创感染向深部扩散到颞下部所引起。直接感染可由上颌结节注射针头污染而带入。
5、口底腐败坏死性蜂窝织炎
本病又称为卢德维氏咽峡炎。多由腐败厌气性细菌所引起,病势急骤凶猛,解放后本病迅趋少见。
症状-总述:
患者的表现与发生感染的部位有关,主要表现为患处的疼痛、肿胀,还会对周围组织的外观、功能等产生影响,导致面部外观异常、张口受限、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
症状-典型症状:
1、眶下部感染
初起患部肿痛,病情继续加剧,肿胀显著,鼻唇沟消失。眼脸水肿,脸裂变小。因眶下神经受压,疼痛剧烈。脓肿形成时,在口腔前庭黏膜皱囊可见到肿胀和触到液动感。
2、咬肌部感染
初起咬肌部肿痛,发硬,继续加重可引起张口受限至牙关紧闭。炎症可向耳周、耳下和颌下等部位发展,出现这些部位的炎症症状。脓肿常在咬肌下间隙内形成,因被咬肌阻隔,表面不易触到液动感,确诊可向咬肌下穿刺检查证实。
3、颌下部感染
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初起颌下部有红、肿、热、痛。肿胀加重时下颌外形线消失。有较明显的局部压痛和吞咽疼痛。张口受限一般不显,如有出现则表明炎症扩散,侵及咬肌或翼内肌所致。
4、颞下部感染
本病在临床上虽较少见,但由于感染部位深,又接近颅底,同时此处所含的翼静脉丛与颅内沟通,不但临床症状严重,且有引起颅内感染的危险。初起即有颞下深部疼痛,张口时加重。颞肌因受炎症刺激收缩,早期即出现明显的牙关紧闭。感染部的外侧因被坚厚的颞肌和颞筋膜所阻挡,面部肿胀不明显。脓肿形成时在上颌结节后上方的口腔黏膜皱襞处常可发现肿胀和触痛。炎症向外扩散并发颞间隙感染时,则肿胀范围广泛,可同时涉及到一侧的头面部,出现显著的容貌改变。
5、口底腐败坏死性蜂窝织炎
临床特点为口底、颏下、颌下和颈上部的急性、弥漫性肿胀,发硬。由于上述部位和咽部、声门的广泛水肿而出现言语、吞咽和呼吸困难。舌被抬高,塞满口腔。因产气菌感染而在皮下组织内积有气体,触诊可现捻发音。患者全身症状严重,脉搏频弱,呼吸短促,血压下降,全身中毒症状明显,未经及时抢救,可因窒息、脓毒血症等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6、其他
颌面部炎症中尚有翼颌间隙、舌下间隙、咽旁间隙、颏下间隙等处的感染,虽属部位不同,但大体症状相似。
症状-并发症:
1、窒息
患者可出现口底、颏下、颌下、咽部、声门等组织水肿,产气菌感染时皮下组织可积有气体,可导致呼吸困难、窒息等并发症出现。
2、脓毒血症
如果感染扩散,可引起全身感染,导致脓毒血症等并发症出现。
3、颅内感染
部分颌周蜂窝织炎可因面静脉回流与颅内交通而具有引起颅内感染的可能性。
就医-急诊指征:
1、全身高热、寒战;
2、明显面部肿胀,伴呼吸困难;
3、意识障碍;
4、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需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明显面部疼痛、肿胀;
2、伴张口受限;
3、伴吞咽困难。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出现以上情况应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如出现上述紧急情况,应及时到急诊科就诊;如症状较轻,则可前往口腔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得过急性尖周炎、牙槽脓肿、急性第三磨牙冠周炎么?
4、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
5、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
6、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7、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8、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面部疼痛、肿胀、张口受限、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时,患者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然后进行脓液检查、X线、CT、超声等,了解患者病情,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首先会检查患者的体温是否有升高的情况,然后进行口腔、面部的检查。检查局部有无肿胀、红热的情况,按压局部检查患者是否出现疼痛,初步了解患者病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可通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加等判断患者的感染情况,C反应蛋白水平可反映炎症的进展程度。
2、脓液检查
医生可从肿胀最明显部位中抽出脓液确定感染的存在。对脓液进行病原学检查还可明确感染的病原体种类。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CT
X线、CT检查可以显示面部各间隙周围组织的变化,了解病变范围、对周围组织影响等。
2、超声
超声可以显示脓肿的情况,有利于医生进行诊断以及制定治疗方案。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面部疼痛、肿胀、张口受限、吞咽困难等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病情的变化情况。同时询问患者近期有无其他的口腔、面部感染性疾病,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血常规、脓液检查、X线、CT、超声等检查综合进行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以采用全身治疗与局部处理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法。根据病因、发病部位、临床表现及患者全身情况,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增强机体抵抗力,控制感染。
治疗-一般治疗:
1、叮嘱患者休息,加强营养,补充维生素B及维生素C。
2、监测患者一般情况,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3、叮嘱患者保持口腔、面部清洁,避免接触污物。
治疗-药物治疗:
1、抗菌药物
本病通常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可选择口服或是局部使用的方式。医生根据患者感染的病原菌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常用的药物有青霉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甲硝唑、替硝唑等。
2、非甾体抗炎药
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常用的有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治疗-相关药品:
青霉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甲硝唑、替硝唑、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治疗-手术治疗:
1、脓肿形成及时切开引流,切开时照顾面容和不损伤面神经、腮腺及共导管、大血管等重要组织。因此医生会优先选择从口内切开,再考虑从面部切开。医生会尽量选择与器官外形及皮肤自然纹路一致的切口,在比较隐蔽的部位进行切开。达到脓腔后将脓液引流,冲洗脓腔后放入纱布等引流数日。
2、口底化脓性蜂窝织炎及时作颏下、颌下广泛切开,以迅速解除因肿胀压迫所引起的呼吸困难。有窒息危险者,医生会及时进行气管切开术。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的预后与患者的病情以及治疗的时机有关。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的症状通常可以得到缓解,通常不危及生命。如不进行及时治疗,可能出现不良预后。
预后-危害性:
本病会导致患者出现面部疼痛、红热、肿胀、张口受限、吞咽困难等,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如不进行及时的治疗,感染可能会扩散,导致颅内感染、脓毒血症、窒息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多数患者可以得到治愈,局部症状得到缓解,组织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如果病情较重或是没有进行及时治疗,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不良预后。
预后-复发性:
当相应的病因再次出现时,颌周蜂窝织炎也可能再次发生。
日常-总述:
日常生活中,患者需注意保持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平稳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预防感染,均有助于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口腔卫生,早晚按时刷牙,饭后漱口,及时清除口腔残渣。
2、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
3、保持心情舒畅,及时排解学习、工作中的压力。
4、发现口腔颌面部炎症、外伤时,应积极治疗,预防感染。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进行复诊,确定感染治疗彻底。
饮食调理:
饮食对本病无特殊影响,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术后先进流食。待医生允许后可选择半流食,然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2、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3、保证蛋白质的摄入,可选择鸡胸肉、鱼肉等含脂肪较少的食物。
4、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证维生素的摄入。
饮食禁忌:
1、戒酒,少喝刺激性饮料。
2、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不吃过冷过热的食物。
3、少吃腌制、熏烤、油炸的食物。
4、不要偏食,避免营养不良的发生。
预防措施:
本病多继发于急性尖周炎、牙槽脓肿、急性第三磨牙冠周炎等,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可有一定预防作用。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