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化脓性眼内炎疾病英文名称: suppurative endophthalmitis疾病概...
养生
疾病名称: 化脓性眼内炎
疾病英文名称: suppurative endophthalmitis
疾病概述:
化脓性眼内炎(suppurative endophthalmitis)是一种由微生物感染眼内组织引起的严重致盲性眼病,最常见于细菌和真菌感染。患者常有眼痛、视力减退、结膜充血等临床表现,严重者炎症可累及至巩膜、眼外筋膜和眶组织,发生全眼球炎,甚至视力完全丧失。随着抗菌药物和手术技术的进步,化脓性眼内炎的治愈率逐年提高,但是仍有少数患者最终无法避免视力损害甚至摘除眼球。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眼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眼
常见症状: 眼红、畏光、流泪、眼痛、视力减退、结膜充血
主要病因: 微生物感染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细菌培养、超声、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重要提醒: 化脓性眼内炎患者一定要及时诊治,避免其发展为全眼球炎,影响视力功能。
临床分类:
根据临床表现的程度分类
1、急性眼内炎
潜伏期约3天,短者仅数小时,症状重且发展快。常由毒力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蜡样芽孢杆菌致病。
2、亚急性眼内炎
潜伏期1周左右,有较明显的症状。常由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引起。
3、慢性眼内炎
潜伏期常超过1~2周,症状较轻,病情进展较缓或有反复,易误诊。致病菌常为毒性较低的表皮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真菌或丙酸痤疮杆菌等。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患有眼外伤或行内眼手术人群。
病因-总述:
化脓性眼内炎是由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眼内炎症性疾病,其致病菌主要为细菌和真菌,以细菌更为常见。眼外伤、内眼手术、机体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均可能导致本病发生风险增加。
病因-基本病因:
1、外源性
眼外伤以及内眼手术是发生化脓性眼内炎的重要原因。眼外伤主要由剪刀等锐器的穿通伤引起,还包括眼内异物,农业性外伤要考虑真菌感染可能;内眼手术以白内障、青光眼手术后发生的眼内炎最为常见。术后本病起病的时间不同,其常见的致病菌也不同:
(1)急性起病眼内炎:发生在眼内手术后6周内。常见致病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以及革兰阴性菌。
(2)慢性或延迟起病眼内炎:起病时间在术后6周以上。常见致病菌有丙酸痤疮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真菌。
(3)滤过泡相关眼内炎:通常发生在术后几月或几年。常见致病菌有链球菌属、嗜血杆菌属,以及革兰阳性菌。
2、内源性
有体表或体内如皮肤、脑膜、心内膜、消化道、尿道及肺部等感染性病灶,致病菌经血循环转移至眼内,引起炎症反应。常见致病菌为链球菌、流感嗜酸杆菌、脑膜炎奈瑟菌等。
病因-危险因素:
1、眼外伤、内眼手术容易导致微生物进入眼内,引起炎症。
2、大手术后、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长期应用激素和抗生素等人群,机体免疫力低下,抗病能力减弱,容易发生感染或容易导致感染病灶转移至眼内,发生本病的风险增加。
症状-总述:
化脓性眼内炎患者在微生物侵入机体后常有一段潜伏期,因致病菌的毒力、被感染者反应性及防治程度的差异而不同,一般为3天左右。在这一时期,致病菌在眼内生长繁殖并产生外毒素及内毒素,引起眼组织剧烈的炎症反应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患者常表现出眼红、畏光、流泪、眼痛、视力减退等。
症状-典型症状:
典型的化脓性眼内炎有显著的表现,如眼红、疼痛、畏光、流泪、视力减退,以及眼睑和结膜充血水肿、角膜水肿混浊甚至出现基质脓肿、房水混浊或有积脓、虹膜肿胀纹理不清、瞳孔缩小或伴有渗出膜、晶状体可有混浊甚至皮质溶解、玻璃体呈灰白色颗粒或碎片状混浊甚至形成脓肿,且瞳孔区黄白或灰白色反光取代正常的橘红色眼底反光,眼底模糊不清。
症状-并发症:
1、若诊治不及时,严重者炎症可向巩膜、眼外筋膜和眶组织发展,进展为全眼球炎。表现眼剧痛难忍,眼睑、结膜高度水肿充血,以及眼球突出、运动受限、视力完全丧失。
2、化脓性眼内炎可严重损害眼球组织,导致角巩膜溃烂穿孔、晶状体混浊溶解、玻璃体混浊机化、牵引性视网膜脱离、视神经萎缩等多种并发症。
3、若炎症侵及颅内,则可引起危及生命的海绵窦血栓形成及化脓性脑膜炎。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
2、眼部出现脓性分泌物;
3、不明原因的视力下降;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可前往眼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畏光患者可戴墨镜等保护眼睛。
3、可能会进行散瞳检查眼睛,所以最好使用公共交通,而不要自行驾驶交通工具前往就诊。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什么时候出现的这些不适的?您近期有做过眼部手术么?有受过眼部外伤么?
3、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4、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6、您有什么确诊的疾病么?
7、您有在使用一些药物吗?
8、您近期是否使用了隐形眼镜?
9、您近期有无游泳或浴缸沐浴?
10、您的用眼卫生习惯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这个病会传染么?
4、这个病可能导致失明么?
5、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6、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7、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8、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9、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10、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需要日常佩戴眼镜吗?
11、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眼红、畏光、流泪、眼痛、视力减退、结膜充血等眼部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的眼部进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眼部病变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患者行细菌培养、超声、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的眼部进行体格检查,观察有无眼睑和结膜充血水肿、角膜水肿混浊、房水混浊或有积脓等,有助于初步判断病情。
检查-实验室检查:
取病变部位组织行细菌培养,能够明确病原菌,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
检查-其他检查:
通过裂隙灯显微镜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眼部的情况,了解有无炎症、眼部分泌物、角膜水肿等,有助于判断疾病严重程度。
检查-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能了解玻璃体混浊的程度和部位、有无视网膜脱离,以及炎症有无累及眼周筋膜和眼外肌,在化脓性眼内炎的诊断与治疗随访中具有重要作用。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眼部异常表现(眼球穿通伤或内眼手术后,出现眼痛并持续加重、视力下降、前房有渗出、房水和玻璃体大量细胞和闪辉等),结合细菌培养、超声、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等辅助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与术后无菌性眼内炎等疾病相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术后无菌性眼内炎是眼内异物存留、化学物质的引入(如人工晶状体表面抛光化合物或消毒液的残留)、晶状体皮质或核在眼内残留、复杂的手术操作对眼组织的损伤、患者的易感性(如糖尿病)等,引起的术后严重的眼内炎症反应,甚至前房积脓。多出现于术后第1天,但一般无严重的眼痛和视力下降,不出现眼睑肿胀和结膜水肿。细菌培养、超声等辅助检查可鉴别二者。
治疗-治疗原则:
化脓性眼内炎患者应早期积极治疗,避免进一步眼部损害。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全身或局部抗生素治疗,和必要时的玻璃体腔穿刺注药术、玻璃体切除术等手术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由于病原菌的检查需待时日且阳性率较低,因此在明确病原菌之前,可选用广谱抗生素。常用药物如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若疑为真菌感染,则可选用两性霉素和氟康唑。当病原菌明确后,再根据药敏试验进行调整。给药途径包括以下四种:
1、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外伤性眼内炎和内源性眼内炎患者应考虑全身用抗生素。
2、球结膜下或眼球旁注射用于治疗眼前段的炎症,特别适合滤过泡或角巩膜伤口有感染者。
3、局部滴眼以治疗眼前段的感染为主。
4、玻璃体腔内注射是目前治疗眼内炎最常用及有效的给药方式。
治疗-相关药品:
林可霉素、克林霉素、两性霉素、氟康唑
治疗-手术治疗:
1、玻璃体腔穿刺注药术
将抗生素直接注入玻璃体腔内,如注药后48~72小时,眼内炎症无明显好转或加重,需考虑重复玻璃体活检和注药或行玻璃体切除术。
2、玻璃体切除术
手术能够迅速而较彻底地去除病原菌及其内、外毒素,并有助于恢复玻璃体的透明性。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化脓性眼内炎迅速而严重地破坏眼组织、损害视功能,如不及时有效地控制炎症,将会造成视力丧失和眼球萎缩的严重后果。若能及早控制,可望保留部分视功能,改善预后。
预后-危害性:
若诊治不及时,随病情进展,可能发生全眼球炎、晶状体混浊溶解、玻璃体混浊机化、化脓性脑膜炎等多种并发症,导致视力丧失,甚至危及生命。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积极治疗,能有效缓解症状,保存视力功能。
日常-总述:
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保持乐观的心态,规律作息,合理膳食;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化脓性眼内炎患者症状严重,愈合后视力可有不同程度受损。患者易产生悲观、沮丧、消极情绪,严重者可有抑郁情绪。
2、护理措施
患者自身应正视疾病,家属需与患者多沟通,加强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给予心理疏导。关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紧张情绪,正确对待疾病,密切配合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房间清洁、安静、舒适,室内光线宜暗。
2、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
3、避免剧烈活动,防止眼压升高。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用手或不洁手帕揉眼。
5、平时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饮食调理:
患者日常饮食应当注意营养均衡,促进疾病的恢复。同时,应当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对眼部疾病造成不良影响。
饮食建议:
1、饮食宜选择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
2、应多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虾、牛奶、豆类等。
3、多吃新鲜蔬菜,如黄瓜、丝瓜、苦瓜、青菜、芥菜等。
4、多吃新鲜水果,如香蕉、雪梨、苹果、哈密瓜、杨桃、龙眼肉等。
饮食禁忌:
1、忌烟、酒、咖啡。
2、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胡椒、大葱等。
3、尽量避免生冷寒凉的食物,如冷饮、雪糕等。
4、忌食烤炸炙烧食物,如油条、油炸花生、煎饼、烤羊肉串、烧鹅等。
5、少食滋腻味厚的食物,如糯米、红枣、蜂蜜、花生、松子、枇杷等。
预防措施:
本病的主要病因为微生物感染,以下措施可有一定预防作用。
1、积极预防眼部外伤。
2、眼部外伤后妥善处理伤口,及时就诊。
3、禁止滥用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等激素类药物。
4、注意个人卫生,积极治疗眼外其他部位的感染,防止交叉感染。
5、适当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